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运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运用

【摘要】历史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一种宏观和微观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并能对历史事件发生的事件进行横向和纵向归纳、分析和评价,构建学生自己认知的大历史观,这就需要学生会使用科学的学习工具识记、巧记知识,能有效提取知识,把书本读薄的同时减轻背诵负担。

【关键词】思维导图;历史课堂;知识提取;有效运用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在东尼•博赞\巴利•博赞著的《思维导图》书中指出“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换而言之“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有效思维模式,利于人脑发散思维的展开。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课堂有效运用

历史是一门包含诸多知识学科,它能让人以史为鉴,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可是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6本书的知识内容跨度大、史实多、事件的前因后果线索繁杂,学生很容易记混记乱。怎么把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回来,怎么向40分钟的课堂要效率成为我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1.牛刀小试,碰壁

在运用思维导图时,一开始我只是记住了中心发散、关键词和色彩的基本要求,就盘算着“一展身手”,学生共同绘制一张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为了“引领”学生,我采用了老师先把思维导图画一半,留空关键词和要求识记的知识,让学生进行开卷填空,要求尽量进行知识发散的方法。第二天,导图交上来给我批阅的时候,色彩很分明、内容很精准。可在随后考试中,学生们却拿了低分,根本记不住知识,有的同学直接说:“老师,还不如直接划重点让我们背算了,画图还麻烦,不好用”。原本想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却出现了学生嫌麻烦的问题。

2.东山再起,逆袭

回想之前的失败是因为我们把课本知识完全照本宣科的照抄,没有经过大脑的消化和分类,关键词不够精确、为了图而进行思维呈现,把知识联系当作绘画作品来表现,学生成了知识的搬运工,只是做着把知识从书本中搬到导图作业里的“劳动”,知识当然记不住,不会用。于是为了验证失败的原因,我首先在历史单元整理课上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不再让学生对着书本画“图”,不再“图”导“思维”而是用“思维”导“图”。用初中历史(岳麓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为例。课堂上只让学生看单元目录,回忆课题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内容的知识并画在A4纸上。大部分学生都能从课题下画出了零散的知识点,但不是本单元的中心词,怎么办?通过老师的反复启发和帮助,学生写出中心词再进行下一级思维发散。几节课培养、训练下来,学生都颇有成就感,都很期待历史的单元整理课,还有学生会提前完成单元总结的思维导图。学生在保持了一段的热情之后,热情开始降温。我开始觉得呈现模式比较单一,易混淆的知识点上学生还是记不下来,有些学生的导图上还出现了知识的缺漏,说明学生没得矫正和补充,思维发散也不够,仅仅局限在了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我的逆袭第一步:知识内容要在脑海里,必须先看书,在通过想来完成知识重现,接着用画来呈现知识掌握的程度。第二步:学生之间的思维导图一定要展示、交流,这是教师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之一。如果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语言表达自然流利,脉络清晰准确,说明知识已经变成了学生自己内化的理论。反之,还有待加强。

3.小荷已露尖尖角,优化

在初中历史学科的运用上,思维导图已经成为学生记忆的好帮手。学生经过三年训练和培养,对思维导图的呈现已得心应手,也能自己归纳整理知识,思维导图出现了线性思维导图、树状思维导图等形式,也有了学生自己的思维特点(附图1)。从思维导图中提取知识的过程就是利用思维导图的解题过程。优化第一步:如果遇到自己的遗忘或缺漏的知识点,一定要用红色补充完善,这样的好处是提醒学生:红色出现的知识点是自己忘记的,在总复习的时候要经常看。老师在补充讲解时,会着重讲重难点,学生用着重符号标记,总复习时要着重看。优化第二步把逆袭第一步的看、想、画、交流发展成为了看、想、画、交流、补充完善、再看的过程,强调知识的有效提取并运用。而我优化的原理是借用了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不断强化学生的记忆时间。所以说:思维导图不是画来看,而是将思想图像化,也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

三、结论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科学的记忆根据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权威统计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习工作效率20%,让学习者一周多出一天来。而我所带班级的成绩数据分析结论也印证了思维导图运用在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英】东尼•博赞巴利•博赞著《思维导图》中信出版社定义34页

[2]【新西兰】克里斯蒂•沃德《友善用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28页

作者:廖妍妍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壶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