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反思(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初中历史开放性教学的教学实践探讨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和重视以学定教”的理念,去突破初中历史教学中长期存在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资源单一僵化的现状,冲破教材课堂的局限,通过开放教学资源、开放教学环境、开放教学评价等开放性教学以还原初中历史课堂的生动活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关键词】历史;开放性教学;教学实践
一、初中历史开放性教学的内涵与理论依据
所谓开放性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教学的载体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教师通过营造生动活泼的自主教学环境来供学生发展自我,把学生自由主动地探索作为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路径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讲,开放性教学重在开放性,强调教学理念革新。那么初中历史开放性教学的内涵可依据四个方面特点进行界定:一是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即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查询方式来拓展历史教学资源渠道,打破教材教辅规定的知识限定;二是教学手段或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即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其心态出于开放状态;三是师生关系的开放性,即打破传统师生关系束缚,建立平等互动的双向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以促进教学相长;四是教学评价体系的开放性,即冲破传统以考为评的评价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多角度多维度的来评价学生。初中历史开放性教学模式建构是基于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和多元智力理论等理论依据之上。一是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者认为人是“健康人”,基于此人的成长与发展是主动求知与自主探寻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受制于环境,对于学生而言,学生的人格、情感、思想都是独立的,因而要受到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中心与主体,学生的主动学习潜能得到开发和身心健康得到舒展,学生的自我实现才有可能,这种教育就是帮助学生“人尽其所能成为最好的人”。二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理论者认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是建立在学生自我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强调交流环境的现实性,正是因为如此,建构主义者认为课本知识不能完全代表现实世界,最多是一种比较可靠的解释,因而教师应积极扩充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让学生在丰富真实的现实事件中获取信息,并建构自我知识体系。三是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强调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元性智能,即语言、空间、音乐、逻辑、肢体运作、内省、自然探索和人际八种智能,开放式教学就是为了开发好学生的这八种智能,而不是其中一个或几个,因而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初中历史开放性教学实践与课例
初中历史开放性教学可围绕“教学环境开放、教学资源开放和教学评价开放”展开,并结合部分课例进行说明。首先,教学环境开放与课例说明。教师可从教学环境开放去完成。一是教学空间开放。历史开放性教学应在教学空间上进行巧妙设计,开辟第二课堂以打破传统课堂的封闭性。在中国古代史学习过程中,可以尝试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以就近原则为佳。针对一些历史事件可以开办专题讲座或主题沙龙,以拓宽教学空间。二是师生关系开放。教师应该由“居高临下的主导”向“平等互动的引导”转变,教师多用平等方式引导学生去尝试发表自我见解,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欲望。三是课堂氛围开放。现代心理学实验证明,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能有效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兴趣,让学生越来越思维敏锐、思路开放。教师要多用各种教学方法去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题讨论等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创造出一个开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其次,教学资源开放与课例说明。新课程改革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明确教学过程应在教材基础上开发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一是有效利用报刊文献资源。古今中外的历史文献资料多如牛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下功夫去发掘这一优势,运用好报刊文献资料。下面以《商鞅变法》课进行说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搜集《战国策》等史书中有关商鞅变法的一些资料,有选择有目的地呈现在课堂教程教学中。比如《战国策》中在谈到商鞅被处以车裂之刑后,当时的秦国出现“秦人不怜”,可引发学生思考:给秦国带来巨变的商鞅为何被车裂时“秦人不怜”?进而可以了解商鞅变法对刑罚的制定过于残酷。二是运用好广播影视资源。现代社会教师应运用好一些质量好的影视资料,比如《世界历史》《大国崛起》《康熙王朝》《建国大业》《辛亥革命》。比如在《甲午中日战争》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好《甲午风云》这个影视资源,把当时硝烟弥漫的黄海战役再现出来,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观后感。三是利用好网络资源。网络资源拥有容量大、交互性和迅捷特点,对历史教学而言是很好的补充。比如《辛亥革命》一课中,引导学生去网络收集袁世凯的信息,包括他的介绍、照片、归隐图等,内容形象丰富,迅速便捷,这能大大提升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学习效率。最后,学习评价开放与课例说明。教学评价应突破传统历史教学中的只重视学业成绩的单一性特点,把学习成绩、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能力纳入一个综合评价体系中,实施开放性的学习评价。一是历史学习档案评价法。开学之初给每位学生建立一个历史学习档案袋,收集好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所提交的讨论稿、调研报告、手抄稿、绘制的图册、整理的大事年表等。教师定期对学生的档案袋进行点评,写比较中肯的评语。二是历史学习资料册评价法。开放性教学过程中,大量的文献报刊、影视资料、参观游记进入课堂教学中,这么多的资料仅仅依靠教师准备是不够的,还应引导学生在新课程学习前准备资料,并根据学生所准备的资料进行装订成册,作为学生后期评价的重要参考。三是使用开放的测验法评价法。测验法是历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评价方法,具有阶段性特点,比如单元检测、知识点检测。开放的检测法就是在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上可以开发小论文、调查报告、资料整理、年表等方式,使历史学习评价与学生学习活动真正融合起来。
参考文献:
[1]王翠主编.新课程历史教学论[M].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建平.聚焦新课程[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汪慧勤 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三中学历史教师
第二篇: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
摘要:初中的历史课程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内容比较丰富,知识面涉及也比较广,是一门趣味性很足的学科。目前,我国的历史课教学上依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一定要创新教学手段,保证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文章对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
1前言
目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正在火热地进行当中,初中的历史学科也不例外,不管是教学手段还是教学思想都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历史知识水平以及历史学习成绩,保证历史学科课堂的有效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2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现状
历史对于人们的生活影响深远,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但是,在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上依然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严重影响学生们课堂质量,不利于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在很多的历史课堂上,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都过于依赖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本等,很多的知识点学生们都没有真正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失去了自己的作用,整个课堂的气氛都比较沉闷、呆板,没有生机和活力,导致学生失去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当前的历史教学课堂上,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任务还是以听为主,教师很认真地讲述,学生们虽然也在很认真地听,但是听课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不懂的地方也没有及时向教师请教。在课堂上学生积极性没有被激发出来,大多数都是被动地学习知识,自己思考的过程基本上没有[1]。历史作业的完成情况也不是很好,一些学生本身对于历史就不太重视,对于教师在课上布置的课后作业,学生就更加不予以重视。另外,历史成绩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单凭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要想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是很困难的,加上,在平时的生活中,历史教师与学生们沟通是很少的,教师没有真正地了解学生的想法以及真正的需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偏差,最后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3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手段
3.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们对于历史的热爱程度,一定要激发学生们对于历史兴趣,让学生们可以主动地去接近历史,喜欢历史。如果学生已经出现了“厌学”的现象,那教师再认真努力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作用不太大。所以,教师可以在历史课堂上随机地设置一些情境,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
3.2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要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转变以往被动式的学习态度,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历史的学习过程中[2]。教师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历史提供良好环境,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与学生站在平等的角度上,不要让学生有仰望教师的现象,教师也要主动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敢问、敢答、敢说的能力。学生在课堂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不同意见,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能力。新课程改革标准更加注重学生自主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和接受,而是课堂上的主要人物,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起到积极引导学生的作用,知识的获取需要学生们自主的探索。教师在发挥自己引导作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自主的本领和能力。教师的教学想法也要与时俱进,善于运用新的教育手段、新的教学思想模式,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和无限的想象力。保障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们学会学习。
3.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对于学生们遇到的问题或者是提出的问题加以鼓励。这样,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能勇敢地提出来,鼓励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学生们的问题一定要是与历史学科有关系的问题;其次,教师在创设问题的过程中,问题一定要在学生们的思考能力范围内。例如,教师在讲到“纸的发明与改造”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们认识到纸的发明的重要性以及纸的发明对于人类文明社会的贡献,可以根据课题设计一些问题: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四大发明”都有什么?纸的发明创始人是谁?在纸的发明之前,人们通常会用什么材料进行书写?教师在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就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思考[3]。这样的方式,对于本课内容进行了延伸,同时也很好地巩固了学生们之前所学的内容,一举两得,实现了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4总结
理解历史认识历史,可以丰富人的思想意识,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因此,在初中的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创新自己的思想意识,教学手段也要符合时展需求,让学生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爱上历史。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利芳.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初中历史教学设计[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薛文彬.农村初中世界史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3]邓显兰.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活动课有效性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作者:邓红梅 单位:甘肃省临夏县三角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历史学科的兴趣教学策略
摘要:在现实中,中学历史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历史教学质量。中考改革又使历史科目回到闭卷考的形式,教师用“我讲你背”的方式来应对,使得历史课堂黯然无趣。因此,新形势下如何调动学习兴趣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科;兴趣
中考改革又使历史科目回到闭卷考的形式,“我讲你背”的教学模式在一线教学中甚为流行,课堂单调,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的其人、其事、其情、其义,单纯的知识讲解没有办法体现历史的生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历史,只有感兴趣了,才能学好它。本人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稍作总结以供商榷。
一、巧妙导课,激发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了我们兴趣的重要性。在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习中国通史与世界通史,内容之多、时间跨度之大,如果没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无从谈起。实践中发现巧妙的课堂导入,对于新课教学课堂气氛的调动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可为教学服务的资源非常丰富,教师恰当地引用这类素材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兴趣。除此之外,情境、音乐、图片、录像或实物,都可以引人入胜,调动兴趣,使学生产生追根溯源的想法,让学生在历史课教学中发挥主体性作用。例如初一年级《三国鼎立的形成》教学,我剪辑了易中天在《百家讲坛》品三国的片段,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种有效的导入对新课教学起到点题开篇的作用。
二、情景教学的创设
历史情境的设置只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就可以烘托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是调动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诱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历史情境的再现表演在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方面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培养学生学科兴趣与能力的又一重要手段。对“商鞅变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让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再现历史情境,角色扮演使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到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学生体会到改革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但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必将会取得胜利。历史情境的再现表演耗时耗力,但它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教师所无法表达到位的历史情感。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选取这一方法的运用,从简单的课堂小故事、成语典故开始,通过一阶段的适应,学生对历史学科就会有了兴趣。
三、班班通教学设备资源的运用
历史教师一本书一根粉笔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在“三通两平台”强大的信息功能下,声音、文字、视频、动画等资源让学生多维度的了解历史,对于拉近历史时空差距,实现课堂的高效性和多样化有很大的优势。例如,瓷器是中国的发明,中国的瓷器制造有千年的历史,我们在介绍各个朝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总会介绍瓷器制作情况,但课本上往往只有短短几句话,再配以几幅插图。我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播放了《故宫藏瓷》中的一段优美的解说词配以各个时期不同的精美的瓷器图像,学生在感官上多维度的感受,全方位地了解了中国瓷器制造的历史沿革、精美之作等。这样的学习才是学生所喜欢的,既有效地扩大了课堂的信息量、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的学习兴趣。
四、回归生活的运用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放开手脚,通过观察、调查、访谈,告别过去“事例”加“道理”的陈旧、滞后,说教式的旧貌,把教材所呈现的历史素材作为一个话题,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生活,面对当前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历史长河中找到释疑的突破口。如面对藏独、疆独事件,引导学生从历史长河中,寻根溯源,深刻了解我国的疆域版图延续,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巩固、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等一些问题,认清民族分裂分子的真正面目。
五、乡土教材的运用
当前,各校都在开发校本课程。历史学科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大部分学生对于家乡历史沿革、名人古迹等都会有所涉猎,也比较有兴趣。如在讲解“百家争鸣”一目时,相应的引用泉州清源山老君岩;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一目时,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郑成功陵园、陵墓为载体,结合地方史料或流传的故事进行教学。乡土历史资源的有效选择、适度结合教材运用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乡土历史的有效运用,要求教师要全面地了解本地的历史沿革、名人古迹等历史,并将这些历史信息进行科学引用。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入门阶段和兴趣培养阶段,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乐学境界,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宗旨.
作者:黄轩明 单位:南安成功中学
第四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历史课堂教学是初中生学习历史的主要阵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快乐教育、情感教育、创新教育、和谐教育和爱国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以人为本,注重全体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快乐教育寓教于乐,注重情感,突出创新,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注重全体,平等协作
建立起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对优生和学困生都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尤其是对学困生的态度要特别慎重,要善于发掘其优点、“闪光点”,多给一些赞扬鼓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忌冷嘲热讽。教师耐心细致的育人精神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产生对老师的好感和信赖,在师生之中架起平等和谐的情感桥梁。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点燃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之火,激发他们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实现教学共鸣,真正达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最高境界。
二、快乐教学,寓教于乐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快乐教学符合初中生喜新好奇、情绪易变、趣味多样的特点。它能创设愉快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并发展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乐学、好学、会学,从而提高学生素质。因此教师要以“寓教于乐”为核心,调动各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共同营造和谐的氛围。这必然要求教师深钻教材,挖掘教材潜力,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蕴含的快乐因素和情感色彩,创设情景,引发共鸣。这种兴趣式教学要求巧妙导入,创设情景,提高兴趣。只有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真正做到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
三、投入情感,开拓创新
情感教育、创新教育是历史教学的必然选择。历史教学要从格式化的“朝代更迭”的记忆中得到升华,让学生从“读死书、死读书”中解脱出来,让学生“读史明智”。笔者以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启发他们的内在潜力。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总希望自己的学生有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爱好,总是千方百计去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有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状态、渊博的史学知识外,更重要的还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打破砂锅探到底,主动去探究问题。其次,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以史为鉴”,超越历史创造未来。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善于诱导学生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比较和联想,让学生在历史事实中不断发现历史发展规律,鼓励学生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务实的精神、全新的理念去面对历史,开创未来。总之,我们历史教师任重而道远,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去营造平等和谐的快乐历史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会学”起来.
作者:睢耀翔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十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