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略(8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略(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略

历史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沉淀和记忆,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历史学科的初级阶段,是学生开始了解历史、认识中国社会发展历程的重要阶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刻意识到历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主义情感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以及中考制度的影响,当前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然将历史学科当成“副科”来对待,相比较其他文化类科目而言,历史科目在初中阶段的地位有待提高。历史学科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决定了当前历史学科不太受到来自于教师和学生的欢迎,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未体现历史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功能。就此,本文笔者立足于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一)历史学科不被重视

当前,历史依然是绝大部分人心目中的“副科”,相比较语文、英语、数学等“主科”而言,历史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在课时、受重视程度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制度都比较功利性,即社会总是关注那些需要考试的科目,并以此决定学生考试成绩的科目,而对于这种不在重点考试范围之内的科目则漠不关心。这样的理念严重影响了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国家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待提高

当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深刻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还是采用照本宣科、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讲解一些生硬的历史条款,而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根本上讲,历史应当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将一些历史事件当成故事来给学生讲解,势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根本做不到这一点,绝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依然还是讲解条款,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知识体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前的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当站在新课程改革的角度,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自身思想观念和素质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来给学生讲解课本知识,或者说,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难以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秉承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重视历史学科的教学。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作为一名中国人,不应当将历史作为“副科”来对待。因为我们知道,历史是文化的沉淀和积累,历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阵地,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科目。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应当充分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背景下,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是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便自己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此外,教师要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对于部分不喜欢历史学科的学生,教师要了解他们是基于何种原因不喜欢历史,在了解真正原因后,要循循善诱,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使其能够认真学习历史。换言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每一名学生,以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课堂教学效率息息相关。尤其是对于历史学科而言,教师丰富的历史文化基础知识有利于其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讲解精彩的历史故事和历史知识。此外,教师深厚的文化功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于此,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才能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集音、形、色于一体的特点,在给学生讲解历史事件的过程中给他们播放一些相关的历史影像资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历史学习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积极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刻分析和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谭宏 单位: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久长中学

参考文献

[1]黄兆怡.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J].中学课程辅导,2012.

[2]巩锋.新课程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J].新课程,2014.

[3]欧雪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科教文汇,2013.

第二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

摘要:

国家的发展是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由此及彼,学校的教学也应该做到“以生为本”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各种教学活动是需要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的,而学生能够具备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拥有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是尤为重要的。那么,从初中历史课的教学来看,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各种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培养各个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

以生为本;切入点;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现在不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能够意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越来越重要了,这就需要大部分老师能够做出教学方案和教学方式的调整,在传输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学方法还要适应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情商的发展。历史课教学是比较重视课堂教学气氛的,注重课堂学习的活跃度,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是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的,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一、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可以从很多方面来体现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是单方面地不断地进行讲解,还要与学生进行互动,需要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自我探索,然后想办法解决。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把“探索问题”作为切入点,学生只有在脑海中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并且对问题产生兴趣的时候,会带着好奇心想办法去解决它,从而带着兴趣投入到历史的学习中。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的讲解之前,可以让学生就标题进行联想,让学生围绕这个标题思考一下本单元在涉及中华文明的起源的内容时,会从哪几个方面展开,针对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汇总,然后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出本单元将要从三个方面对单元的主题分别进行论述,从课本中可以得出三个课题分别是从远古居民、农耕生活和华夏之祖,从三个角度把中华文明的起源进行了大致的概括。当学生对单元和每个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就会对题目直至内容产生好奇,进而引起他们的兴趣。这时候老师可以根据科目的顺序对学生进行讲解。由于历史课分为不同的内容,有辅助的资料和需要牢牢掌握的内容,而且时间性很强,因此,就需要教师有选择性地进行引导,可以联系学生以前所学内容以及一些历史剧等,找到学生的兴趣点,然后引出本节课与之相关联的内容和重点。然后开展这节课的学习,老师的讲解要具有系统性,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是看着课本画画词句。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阅历是有限的,教师系统性的讲解引导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通过各种方式搜索到关于居民的资料,结合各种图形和有趣的知识,学生会发现很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比如,远古居民的类别、外貌特征等,这样学生在学习历史课本知识的时候,由于之前已经查询并熟悉了一些知识内容,因此,在进行历史课学习的时候,就会轻松许多,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学习,这样就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历史课如果是在一种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的话,可以使学生更加乐于投入到学习中,所以,老师在进行课程讲解的时候,是需要把握好课堂的活跃度的。历史的学习相比于其他理科类的学习,是比较有趣的,对历史上发生的故事等是很多人所感兴趣和关注的。历史学习在一种兴趣激发的状态下是更容易提高课堂效率的。例如,在讲解“秦王扫六合”和“伐无道,诛暴秦”两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把两节课合并起来进行讲解,因为它是说的秦朝的建立和灭亡。当讲解这段内容的时候,学生会有更高的兴趣,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学生在有浓厚兴趣情况下进行学习的话,对于历史的情节是容易掌握的,学生可以开展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思想变得更加深刻。老师还要结合考试大纲的要求,顺势把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强化,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并且牢牢把握,这样,可以减少学生课外的学习时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课本之外的知识,因为课本中的知识是浓缩了的,教科书不可能把所有的历史都详尽地写进去。这样学生能够在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阅览更多的课外知识,在阅览更多课外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促进课内的学习,一举两得。活跃的课堂气氛对于学生掌握历史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启迪学生善于思考,开创学生的思维

历史是可以启迪人们智慧的,是引发人们深刻思考的一门学科。教师应该注意到并且要经常告知学生历史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历史的现象,还要从中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所以,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历史课堂所应该培养的,创新性的发展可以作为教学的一个切入点,教师需要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出发来对课堂内容进行设定。下面我们以初中历史课本中的“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这一学科做一个举例,按照这一课题,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有关这节课程的影视视频资料给学生看,比如,一些有关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情境等的视频。学生在开始看之前,老师需要提醒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要多加思考。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是能够观察两大陆在封建社会发展阶段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的,这就是很好的能够引发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例子。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些相似、相同的地方以及不同点。学生接下来认真总结所看视频的内容,视频的内容往往只是表象的问题而没有反映出问题的本质,这就需要学生结合自己之前所学内容,将了解到的知识慢慢琢磨和总结,与此同时,学生还需要展开想象,结合验证问题,查阅资料,与师生多加交流,学会通过自我归纳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寻找在遇到疑问时如何进行解决的措施。对于学生首先自己想出来的问题,这是很大的进步,是创新发展的效果,是能力的极大提升。运用以上的方式会使学生提高对知识的掌握速度,会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思考,最主要的是创造性的思考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历史的学习。

综上所述,本文中分别从在课程开始设置疑问点、活跃的课堂气氛、开创学生的创新思维三个切入点作为历史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途径,是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很好地应用的,还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根据不同学生学习历史的特点,灵活把握教学习的进度和难度等,还要关注教学中的细节,不同方法的使用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学生对历史课程产生兴趣,很好地去学习历史知识,进而掌握知识,这样才能使历史课程的教学更加有效。

作者:黄翔 单位: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摩尼中学

参考文献:

李曼曼.以生为本找好切入点: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0)

第三篇:初中历史课堂人文素质教育强化

摘要

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很好的阵地,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在认识史实,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的基础上构建自身的人文体系。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人文素质

历史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专注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要善于利用这些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来发展与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素养,其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很好的阵地,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在认识史实,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的基础上构建自身的人文体系。教师要展开多维度的历史课程的教学,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知识学习体验,也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历史课程的教学功效。

一、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质教学资源

在历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时,教师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并且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那么教师要怎么做呢?不少历史事件都慢慢演变成了一些典故,很多古诗词作品中也会谈到这些事件;有的文学作品还会极力歌颂历史上的一些伟大人物,这些人物都能够在初中历史课本中找到原型,教师可从这方面入手。教学中,教师既要保障学生能对这些内容从历史的角度形成正确认知,也要让学生对一些富有人文性的素材加以体验,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这才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应当有的展开形式,对于发挥历史课程的人文素质教育功效很有帮助。此外,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要立足初中历史学科,辐射其他相关学科,联系现实。例如,在学习《丝绸之路与大运河》这一知识点时,引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句唐诗,这样不仅使阳关、玉门关这两个地名跃出纸面,方便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够在诗句的描摹下为学生勾勒出西部地区的荒凉,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出西部大开发的话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教材中有很多可供利用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素材,教师要拓宽自身的教学维度与教学思路,给予学生多方面的引导与启发。这既能够实现对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拓展,也能够实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教学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师要善于进行学科间的关联教学。比如,历史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将注意力放在历史学科上,还要善于挖掘其他学科中可能存在的教学资源,并且要在充分利用这些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拓宽历史课程的维度,这也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一个有效过程。教师可以展开更多开放式的教学环节,如将一些问题探究的过程引入课堂。探讨的问题思路可以更宽,融合的知识点也可以更加丰富。这往往能有效地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也能够让学生储备的知识都被调动起来,最为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能让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课堂上得到有效提高。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时,教师可以选取更加宽泛的教学素材,并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教师可以选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素材,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共同命运的朴素情感。新编初中历史教材就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如我们生活的世界的空气污染、水污染、水灾等问题。教学中,这些问题将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思考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从而让学生具备善待自然、善待地球的基本理念。总之,这些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教学过程,教学中让学生多思考这样的问题也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能够意识到人类在自然环境保护方面应当肩负的责任。

三、渗透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历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渗透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范畴。初中历史课本中有一些很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的内容与教学范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教学资源,在给予学生积极正面引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还可以合理地拓宽课堂教学的维度,引入一些课外资源来辅助课本上的知识讲授。这同样能够带给学生有效的引导与启发,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并且能够有效实现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比如,“地球变小了”这部分教学内容中谈到了一些世界性的活动,这些都是很好的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审美素养,对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良好素材。如在谈到奥运会这个知识点时,我们就可以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来给学生讲述中国文化。“中国印”吸收甲骨文、金文、篆体文字和现代艺术字的元素,含有篆刻艺术、印章艺术和书法艺术的因子,映衬着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体现了体育运动的人文精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看到“中国印”的呈现带给全世界的震撼,大家在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体育精神。奥运会作为全世界人民相互交往,增进友谊的纽带,对增强人类的体能和培养人们团结奋进的精神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才会有“中国印”的融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问题,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体育精神,这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也非常有效地实施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作者:王殿领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义丰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

摘要

历史课程,是初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内容丰富有趣,能够增长学生见识,而且可以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让学生们懂得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提升学生的素养。但是就目前的教学形式来看,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所以应当采取措施及时解决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由此达到提升课堂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初中历史课程,其教学内容十分广泛,它是从人类的起源开始讲起,一直到近现代社会结束。学生可以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习到很多在现实生活当中不能学到的知识,了解到我们民族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兴衰荣辱。由此,可以更好的培养初中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产生一种民族责任感,从而使他们更加积极的投身于学习之中,发展成为优秀的社会人才。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却由于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较多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课堂质量,学生们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面对这一情形,应当采取对策,让学生能够通过历史课堂的学习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提升学生素养。

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三个,一是教学模式的落后,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体现;二是教学空间有限,教学策略僵化,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师资力量不够强大,学生学习效率受到影响。

1.1教学模式落后

新课改的提出要求课堂教学应当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理念影响,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都是老师安排进度,进行内容讲解,而学生则是处于较为被动的位置,一味的接受老师所讲解的内容,很少有人会主动深入思考。这种将教师作为教学中心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课堂教学质量。

1.2教学空间及策略有限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教学设施的限制,老师的教学受到局限,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就是直接照着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在教学策略的安排方面,也只能依靠教材和几本教参。教学空间及策略的有限,将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材之中,无法真正的将课本与现实相结合,让学生觉得学习历史是一件非常枯燥乏味的事情,没有任何学习的兴趣。

1.3师资力量不够强大

初中历史所要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些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认识过去、感知生活,从而对于自身能够更加深入的认识,更好地吸收前人的生活经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但是很多学校对于历史教学都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目前很多学校存在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不够强大。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必须要有足够的历史知识储备量以及专业的教学技能。但是很多学校的历史教师大多都是年纪较大的老教师,或者是其他课程的老师来做历史学科的老师,在专业知识方面没有达到要求,这样的话根本就无法保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降低了学生学习效率。

2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

针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分别是更新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1更新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应对教学模式落后的问题,历史教师应当更新教学观念,坚持“以生为本”,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学会深入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更多的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老师在一旁适当的加以引导,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同时也能促进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情感。

2.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照着课本及教参进行课程策略安排,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也仅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课堂学习较为枯燥,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达到当前的教育要求。应当做到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历史知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多种,例如用讲故事的方式将学生代入历史学习之中。在讲到秦始皇时期的历史时,老师可以先通过“焚书坑儒”的小故事将秦始皇的暴政,从而代入历史,引导学生因一部的学习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历史。老师也可以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根据学习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在课堂上演绎,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迅速的掌握所学习的内容,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老师可以将事先收集好的音频资料向学生们展示,这样的话学生们对于书本上的内容就有了直观的感受,在历史内容理解方面就不会存在较大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3提高教学水平

要想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学校可以适当提高历史老师的薪资待遇,鼓励老师们更加积极的投身于历史教学当中,对于其他学科教师做历史兼课教师这一现象,学校要严加整顿,同时招揽更多年轻的老师,为历史教学注入新的血液,组织学习活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教材应当使用最新版本的历史教材,做到与时俱进。另外,学校应当完善历史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应当单单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应当从科学角度出发,做到全方面的评价。这样能够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3结语

初中历史不仅可以丰富学生见闻,增长学生知识,更能够促进学生爱国思想的形成,所以必须重视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解决问题,提高课堂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将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作者:巴丽梅 单位: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西镇初级中学

第五篇: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活动已经不再注重表层的成绩分数,而是更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生能力的提高,就依赖于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能够让学生高效率地学习,从而更多地进行练习和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能力和成绩都得到提高。针对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

初中教学;历史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说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普遍想到的就是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既能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还能灵活地举一反三。如果教学有效性是这样进行定义的,那么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教师来讲,都十分困难。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理解,所谓提高教学有效性,就是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有意愿学习知识并进行练习。接下来,笔者就从三个方面探讨有关增强学生的学习意愿,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一、深入理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它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核心,教学活动只有在它的指导下才能有效地开展。因此,教师应该在进行历史教学活动之前,深入理解教学目标。尽管教学活动的外在体现很大程度上都是成绩的高低,但作为教师还应该关注更为深层次的教学目标。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承载的主要内容除去认知水平上的需求之外,更多的是情感层次的教育。也就是新课程标准中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在每一课的教学内容上,进行情感维度的教育,让学生不仅仅了解应当掌握的历史文化知识,更能感受到在历史的洪流发展中,人们所作出的贡献和得到的成果,真正进行人文主义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意愿去进行学习,才能让课堂有效性得到提升。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两部分组成的,这两个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互有影响。尽管如此,教育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活动,仍然在实际的操作层面上有主次之分。在普遍意义上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注重教师的教授,简单地说就是“有一个好老师教”。然而我们深入教学的根本就能发现,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有更优秀的学生,也就是说学生才是教育教学最终的主角。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应时刻牢记学生的主体地位。历史学科融合了多个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多种发展形式,这其中有成功的变革,也有失败的起义。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能更加辩证地看待问题,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果过于注重教师的地位,将课堂整个交给教师,就难以展示出教学的活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思考问题,比较多种解决方式,从宏观大局上看待历史问题,整合多种小的矛盾问题,则更能体现历史教学的魅力,也容易让学生接受新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综合多种课程资源

历史文化不是单一的某一个时期、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代领导人的问题,而是一个涵盖面极其之广博的时间、空间的脉络。因为学生不是生活在那个时代,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事情,强行让学生记住时间点和历史事件可以说是非常之难。况且,教科书上的内容相当精简,对于部分有求知欲的学生来说不容易满足。因此,作为历史学科的教师,应当学会综合多种资源,尤其是现在多媒体教学技术非常发达也十分方便,更应该善于利用。教师不仅可以在讲授书本内容的时候进行扩充,以便学生理解,更可以引导那些好奇心强、有课余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打破常规教学的界限,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这样的动态历史教学与时俱进,时效性比较强,但拥有这些优势的同时,也仍然存在着信息量过大、良莠不齐的劣势。因此,无论是多发达的多媒体课程资源,都无法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历史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个“度”,让学生在增长见识的同时,也能将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当然,教师也可以善于利用多种资源,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进行铺垫,让学生对历史课进行辅助教学,主动发言找到重、难点。我们都知道,主动参与绝对要比被动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平等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更有助于课堂有效性的提高。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满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都意识到了,只有先从自身的观念开始改变,才能让整个课堂都活跃起来,只有教师先将自己的身份放低,才能让学生的发展水平升高。在这里,笔者衷心地希望初中历史教师能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俯首甘为孺子牛”,做学生成才之路的基石,让学生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作者:许兴盛 单位:甘肃省武山县龙台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杨书林.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J].神州,2012(4).

[2]徐耀光.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插图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旬刊,2013(1).

第六篇:初中历史课堂讨论教学模式思考

【内容摘要】

在新课标下,“合作”是当前课程教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初中历史也不例外。有效地合作讨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绪,增加课堂学习的魅力,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就讨论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

初中历史;讨论教学;应用策略

近些年,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推广和普及,传统那种以“重讲授,轻方法”的教学模式所存在的教学弊端逐渐凸显出来。特别是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当前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重点任务。而讨论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则可以在顺应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上,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

一、巧用讨论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历史教师大都将课堂授课的重点放在了历史事件发生时间和内容等基本历史知识的讲授上,却忽视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感受和学习情况,所以课程教学的盲目性比较大,并且缺乏趣味性,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实际课程学习效果。通常而言,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和智力发展的高峰期,并且大都活泼好动、充满朝气,喜欢表现自己,但是在教师那种重讲授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层面上的疲劳感,以至于致使学生出现注意力分散和学习效率降低的问题。而讨论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则可以引导全体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并保持适度的紧张感,有利于避免这些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走神或者分心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的胜利》这部分课程内容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可以深化学生对于抗日战争这一重要历史事件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单纯地借助历史教师的反复讲解无法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更无法激发学生参与该部分课程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了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而如果相应的历史教师将该部分历史知识以讨论教学模式的教学形式来加以展现,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热情,深化他们对于抗战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从而切实使他们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在激烈的课堂讨论中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这远比历史教师的单纯地讲解来得好。

二、巧用讨论教学,提升协作能力

讨论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实际上就是“合作”观念的具体体现,脱离了群体,讨论教学模式就无法开展。通过在互助讨论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就某些历史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大家群策群力,力求可以解决有关的历史问题或者找出最圆满的答案。通过教师设定合理的历史讨论题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助谈论中来,以全面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但是为了确保课堂讨论的秩序性,教师需要使学生养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比如,在某个学生在发表自己就某个历史问题的看法时候,其他学生需要仔细聆听,切不可打断正在说话的学生,从而确保各个学生均可以自由表达自己道德见解。与此同时,学生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可以极大地增进学生间的心灵间的距离,消除他们存在的心理隔膜,切实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团结协作意识。例如,在讲解《》这部分历史知识的时候,历史教师所提出的讨论主题为“的启示”,有的学生侧重的失败性进行了探究和分析,也有的学生就的成果进行了探究,还有的学生觉得实际上也是推动当时社会进步的一种革命等等。此时,历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意见,而不可争论谁对谁错,从而使学生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增加彼此的感情,提升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从而为后续的课程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巧用讨论教学,完善学生个性

尊重学生的个性是现代教育对学生教育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智力和认知能力等方面均有所差异,所以为了全面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必须要切实尊重他们的个性,实施因材施教等策略来不断完善学生的个性,讨论教学模式的实施也不例外。作为一项群体性教学活动方式,学生之间不可避免的会互相影响彼此,那些不善言谈,性格比较腼腆的孩子会在那些勇于表现自己的同学的影响下而逐渐开始主动说话,同时那些性格比较鲁莽,做事粗枝大叶的学生也会被那些细心的学生所感染而逐步养成细心的好习惯。例如,在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部分历史知识的时候,历史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比如,低层次的可以只要求学生理解基础知识,中等层次的可以结合教材来解答相关问题,而高层次的则可以在结合教材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等,以便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来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当前我国正处于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关于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和应用也正处于探索阶段。而讨论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互助协作能力,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历史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引入历史讨论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

作者:肖秀芬 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三中学

第七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摘要:

针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主体地位不够凸显等方面,提出融入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是一门以时间发展为特点的人文性学科,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可以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关注初中学生情感的发展,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文章将以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相关观点与建议,希望能够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深入学习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主体地位不够凸显等问题。

(一)学生主体地位不够凸显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注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教师需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学习质量进行教学设计。但是当前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却存在着“一言堂”的问题,学生仅仅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历史知识的背诵,不利于初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初中教学内容较多,教师如果仅仅采用“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势必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不利于初中学生历史知识的深入学习,更加不利于初中学生各项情感与思维的发展[2]。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创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历史学习体验。

二、如何做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融入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等方式灵活开展历史教学活动。

(一)融入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忽视了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不利于初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设计的价值。课堂教学伊始的教学设计,将会直接影响初中学生整体历史课堂学习效果,所以教师需要注重导课的价值。比如教师可以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氛围。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大洲和大洋》这一篇课文中,教师如果仅仅指导学生通过课本内容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质量会较差,难以真正感受到历史与社会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各大洲与各大洋,使学生能够根据视频画面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下,能够快速吸引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深入学习,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指导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巧妙融入《上下五千年》等相关视频材料,使学生能够通过视频深入了解当时的历史发展背景,通过学生的视觉能力,发挥学生的智能水平。

(二)丰富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初中历史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历史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鸦片战争》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之间可以3到5名学生构成一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合作。比如一名学生可以负责查找鸦片战争时期的相关历史背景材料,一名学生负责查找鸦片战争时期对中国所带来影响的相关内容等等,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合作学习的价值。另外,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教学内容拓展,比如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完成对《国共合作》相关内容学习之后,结合《建国大业》等相关电影,组织学生相互讨论其中的人物角色,鼓励学生畅谈对各个人物的看法等等,营造互动型的课堂教学氛围。

结束语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注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可以通过融入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传统历史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主体地位不够凸显等问题,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杨草旺 单位:陇南市礼县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崔静,郭承育.影视作品中的化学知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发展为例[J].亚太教育,2015,32(12):290+289.

[2]贲新文.把握课标新变化迎接教学新春天———《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及其教学启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09(15):35-38.

[3]刘伟清.稳定与创新并举历史和现实结合———浅谈2009年江西中考历史命题及对今后教学的建议[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11(24):165-166.

第八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

【摘要】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是每一位历史老师所面临的新问题。结合初中历史课程自身特点,具体分析以往初中历史课堂低效原因,提出可供参考的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议。

【关键词】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原因;建议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高效性与自主性,新课程改革指导下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成为初中历史教育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过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原因低效的基础上,拟从课堂、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讨论。

一、初中历史课堂低效原因分析

1.对初中历史学科缺少应有的重视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维模式影响,在人们的主观意识当中,初中阶段课程的学习,语文、数学、英语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成为“主课”当中的“主课”,相比较之下,初中历史课程自然而然地被归类到“副课”当中。由于初中阶段不存在文理分科情况,加之在中考当中历史学科所占比例不是很大,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相对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对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缺少应有的重视。这样一种学科之间人为的主观划分,直接影响到了初中阶段历史教学效果。本该精彩纷呈的历史,被切割成一连串无聊的数字、一大堆枯燥的姓名,与之相对应的,在教法上,灌输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无疑是多数老师会采用的基本教学方法,而在学法上,死记硬背式学习与之相辅相成,成为初中阶段历史教学的常态。

2.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过于程式化

对于刚从小学阶段过渡到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历史课程对他们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初步了解历史,正是从初中阶段的学习开始,而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于初学者而言,能否对历史课程产生兴趣,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初中历史课堂可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一面,也可以呈现出枯燥乏味的一面。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固定而又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即面对一节历史课,很多老师都会从背景分析、事件经过、历史意义这些方面入手进行讲解,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给学生感觉历史的学习无非就是这些套路,缺少必要的学习兴趣,导致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二、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建议

1.课堂:故事性与趣味性并存

就我国现阶段的学校历史课程设置而言,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均开设有历史课程,初中阶段历史课程的学习,并没有很高的要求。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历史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由此,也就决定了初中历史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应突出其故事性与趣味性原则。寓教于乐,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具体的历史情境,增加历史学习的故事性与趣味性,有效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伴随现代教学设备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初中历史老师实现课堂教学的故事性与趣味性提供了可能。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搜集并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抓住学生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图片、音乐、视频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开展教学。比如,在导入新课可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在学习关于现代史部分中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课程时,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可以在课前让大家搜集一些家里保留的各个不同时段的材料在课堂之上展示,让学生参与其中,身临其境,寓教于乐,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2.教师:学无止境,教无定法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对老师如此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定义,韩愈重点强调的是老师所肩负“教”的使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老师不能仅仅将自己定位于“教”的使命之下,还更应具备“学”的能力,需要给自己不断的充电,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历史教师还应当不断地进行学习,努力扩展自己知识面。作为初中历史教师,个人知识储备与阅读量直接关系到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精通本专业知识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对于社会学、文学等方面也应有所涉猎。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引人入胜,熟知历史事件来龙去脉,用丰富知识储备与全新的教学理念去充实课堂,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将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3.学生:转变思维,兴趣第一

上文提到,影响初中历史教学效果不高的一个原因在于对初中历史学科缺少应有的重视,这种状况的出现,纵然有体制方面的因素,但教师的引领、家长的认知对初中生影响更为明显。就学科本身而言,不应以重要与否来判定课程的学习价值,不论教师还是家长,应尽可能走出应试教育对意识的左右,转变思维,进而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的学习,更是如此,作为历史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让他们真正走进历史情境,感受人物内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真正认识到历史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历史学习活动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作者:李新春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朱海燕.《浅谈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现代教育,2012.12.

[2]蒙云飞.《浅谈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学周刊,2014.04.

[3]彭永群.《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文学教育,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