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习型课堂构建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历史学习型课堂构建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历史学习型课堂构建研究

摘要:

学习型课堂是一种新兴的课堂组织与学习理念和方法。与传统的知识型课堂忽视学习者的主体角色,追求即时“高效”相比,更注重课堂的持久“长效”。教师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型课堂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亦凸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相长,促使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关键词:

初中历史学习型课堂长效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历史课程的理念、内容等都在更新。历史课堂的信息容量越来越大,课堂的师生互动也越来越活跃……但学生的学习方式仍未从条条框框的强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学生的历史洞察、价值评判等能力未得到有效提升,人文素养教育被知识教育所屏蔽。“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的主角就是充满好奇心和怀有学习热情的学生,以及启发学生如何学习的教师和辅导者。”显然,这是一种关注师生长远发展的新型学习型课堂。与传统知识型课堂所追求的即时“高效”相比,更注重课堂的持久“长效”,更侧重于学习者学习方法的获得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终身发展。学习型课堂更强调师生、生生双方的交流与协作,通过各展其能,最终实现双方的共同提高。下面结合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一课内容,谈谈构建历史学习型课堂的一些看法。

一、如何构建历史学习型课堂

在历史学习型课堂中,教师着眼于学习者的生命发展,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学生的全面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构建历史学习型课堂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预学

预学,首先是教师的预学。教师在研究教材和课标的基础上,要“读懂学生”。所谓“读懂学生”,就是要关注学情,了解学生的基础,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以本课教学为例,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和学习能力,但理解分析能力还较薄弱,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缺乏亲身体验。我所在的学校,城市学生较多,他们对农村生活缺乏切身感受,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因此,在预学中应建议学生利用周末去附近农村参观游玩,身临其境地感受农村生活,了解当地的粮食作物、农民的生活水平等,以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其次是学生的预学,是学生根据教师预学后形成的“预学案”进行自我学习的过程。教师要从学情出发,依据课标要求,向学生提出预学的具体要求。预学的物质载体是“学案”,我设计了一张调查表格“我家的过去与现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比较改革开放前与进入21世纪后家庭生活的巨大变化。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历史;另外一方面也让学生切身感受改革开放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带来的极大改变。

2.导学

导学不仅是一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解惑的具体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学习理念。它的基本定义是:自主学习并求得恰当指导,学在导前,导学结合。首先,学生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和主角。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独立掌握知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给他们。”例如,学习“对外开放”这一子目内容时,我首先提出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时间内看教材,自学相关内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我通过巡视,准确掌握了学生的自学情况。自学结束之后,我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答疑解惑,或总结归纳。如针对很多学生自学时不太理解的“为何最早在深圳等地设立经济特区”等疑难问题,引导大家一起讨论和交流。其次,教师要进行恰当的指导和点拨。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不能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应该是有教师指导的学习。“导”包括导入问题、学习方法指导、思维点拨和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等。什么时候导、怎么导,这还要基于学情。在学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内容时,教材在小字部分介绍了改革开放前的弊端,但理论性较强,也比较抽象,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理解能力太远。所以,我补充了时期流行于农村的一句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样,更易于学生认识改革开始前政社合一、统一劳动、平均分配、农民生产积极性低等诸多弊端,从而就不难理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伟大历史意义了。

3.悟学

悟学强调反思和领悟,是对已学习的情况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总结。首先是学生的悟学,即对学习活动的感悟。学生通过主动反思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深化认识,发现规律,提升感悟。悟学环节的措施有小题训练、学生总结、课外探究等。如学完这一课内容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启发学生深入认识农村政策的制定或调整需立足国情、保护农民利益,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关注农村的历史情感。其次是教师的悟学,即对教学活动的感悟。教师的悟学是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回顾、思考和深入剖析的过程。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教学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透彻,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堂课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后反思,既可以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也可以记录教学中的失败方面;既可以记录学生的精彩见解,也可以写出教学困惑等。坚持教学反思,日积月累,必将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构建历史学习型课堂的意义

历史学习型课堂体现了新的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亦凸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相长,促进师生共同成长、长效发展。

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的长效发展

学习型课堂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通过先学,带着各种问题走进课堂,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使学生在认知水平上得到了提升,更使学生在学科素养、价值判断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如在学习了本课后,学生学会了讨论、倾听、合作、交流,能够更多地关注“三农”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政方针,感悟中国改革者们所具有的改革创新、不畏艰难的勇气,并把这些运用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才能真正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体现历史学科的“人文性”“、思想性”和“长效性”。

2.凸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前的学案设计,课中的启发引导,课后的反思悟学都需要教师从传统模式中走出来,更多地关注学生,把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学习型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和点拨,将正确的价值观融入历史教学中;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合理组织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不断充电,参加培训,加强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作者:宗阳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

参考文献

吴兆颐.超越课堂:21世纪教与学的新视野[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