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浅议(9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历史课堂浅议(9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历史课堂浅议(9篇)

第一篇:初中历史生命课堂浅议

激发历史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途径众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文本需要,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树立现代教学观和学生观,科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对教法进行筛选优化,注重课堂教学创新活动,从不同维度拓展教学生命活力源泉。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所谓课堂生命活力,是指课堂的教与学形成高度契合,教师自如运用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整个课堂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的思维才会全面启动,教与学才能形成高度契合。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影视片段,展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等内容。教师在播放视频时,给予精彩解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烧杀抢掠,火烧圆明园。沙俄抢占我国领土,还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太平军奋勇反抗,却遭镇压……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一段被列强肆意欺压的屈辱历史。”学生深受感染,学习情绪高昂,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二、优化教法,增强教学生命活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法选择历来存在争议。讲得过多,那是教师的“独角戏”;讲得过少,让学生一味自主学习讨论,学生找不到学习切入点,课堂教学依然低效。所以,教师要对教法进行认真筛选,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优化,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奠基。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小组演绎活动,让学生自主设计动作语言或画外音独白进行表演。学生都显得非常兴奋,纷纷参与到小组活动之中。这些活动,为课堂增添了无限活力,课堂教学气氛热烈,呈现一派生机。

三、创新教学,开拓课堂生命源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历史教学唯有进行多元创新,才能获得更多教学资源和教学契机,为打造高效课堂做好坚实铺垫。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引导、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检验、解读、归结、整合、优化,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形成最佳教学策略,全面升级历史课堂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立体的历史学科认知。如在学习《洋务运动》时,教师提出一个辩论话题:李鸿章这个人到底是一个爱国者还是一个卖国贼?学生针对这个人物展开了激烈争论。许多学生认为李鸿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卖国贼,签署了很多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他是历史的罪人。也有学生认为,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近代工业带来发展契机,再加上他在签订《马关条约》的时候据理力争,甚至遭到日本愤青刺杀,因此他应该是一位心系国家的爱国者。双方各执己见,辩论呈现白热化,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具有较强的生命活力。

四、总结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教师在设计教学与执行教学时,要注意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对学情深入调研,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师要通过情境创设、科学分配教学精力、整合教学资源,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从而切实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作者:李艳梅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教研室

第二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做过很通俗地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因此,只有当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之后,追求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产生出其应有的效果。下面,笔者根据自身实践,从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三方面谈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讲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为历史教学灌注“活水”

1、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蕴含的“生活”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比如《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基本属于社会史范畴,介绍了宋人衣食住行乐五大方面的内容,看似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去上千年,没啥联系,但教师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很快理解知识。

2、尽力发掘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长学生的生活智慧。如学习《伟大的历史转折》中“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这一目内容时,我用多媒体显示“”中人斗人的几张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现在我们看不到这种现象?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健全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

3、适时适度导入乡土历史,拉近学生与课本历史的距离。把课本上的历史与乡土历史相联系既有利于拉近学生与课本历史的距离,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课本知识,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家乡历史的认识,以更好地理解现在,更坚定地走向未来。淄博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地属齐国,联系有关知识适时适度补充乡土历史,既加强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讲求教学过程的趣味化,为历史教学增添“情趣”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认为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它要求我们教师都应朝着这一方向努力,使教学趣味化、游戏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喜欢学习,主动学习,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意愿和学习主动力趋于一致,而不是主要靠外界力量强迫完成学习任务。怎样实现教学过程的趣味化呢?

1、导入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讲述《美国南北战争》,用多媒体显示华盛顿、林肯图像和一段文字:2000年2月,美国有线电视台公布了一项美国历史上41位总统的最新排名,结果华盛顿、林肯、罗斯福三位总统占据前三位。猜一猜,林肯和华盛顿的实际排名怎样?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已有的知识令学生总认为华盛顿排第一。)为什么林肯在美国人民心中地位如此崇高呢?用猜谜式方法,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此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好奇,进而萌发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课讲授。

2、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如学习《法国大革命》,我依据教材里的两张图片———法国社会三个等级示意图和一幅漫画《多重压迫下的法国农民》,设计了系列问题引导。

3、结语巧设疑点,诱发学生无限想象。比如在《辛亥革命》一课的结语中,我们可以这样点设疑点:辛亥革命虽然有它的局限性,但它毕竟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为什么这样说呢?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看看那些搞复辟倒退的人是怎样一种可耻的下场就会明白这个问题。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为历史教学增添“异彩”

(1)教师可以凭借实物、模型图画等直观教具教学,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增强对历史的真实感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动画、录像、影视片断将历史重现,进一步增进学生的感官刺激,提高兴趣,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领会、理解、掌握。(3)适时适度地插入故事。有人把历史课的趣味化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史话教学”,以为上历史课就应当大量地讲故事,这种看法未免有失偏颇。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材的具体内容,适时适度地插入一些历史故事,对于调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还是有帮助的。(4)要注重进行学科渗透。在讲课过程中,如果能适当地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不仅能给学生新鲜感、趣味感,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将其所学的各科知识融会贯通。(5)巧妙运用对联、诗歌。如学习《辛亥革命》,介绍袁世凯时,我引用了时人专为袁世凯写的两副对联。学生通过对对联的理解加深了对袁世凯的认识,为他的所作所为感到羞耻。(6)运用竞赛形式进行练习。初中生都具有好胜的心理,利用这种心理特点,在课堂上适当运用竞赛的形式,能改变课堂教学的单调性,使学生具有新鲜感,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思维能力处于极佳状态,教学印象极为深刻。(7)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围绕某项主题出历史板报、写小论文等。

四、总结

总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要求,以学生为本。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只有当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之后,追求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产生出其应有的效果。

作者:陈立才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小尖中学

第三篇:初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性探讨

摘要:

师生互动性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改理念中诞生的一种教学模式,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参与度,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以往的教师单方面地讲解与传授导致的历史课枯燥乏味的状况。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性作些探讨,希望师生互动这一新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初中历史教学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素养。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

新教育环境下,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被提到了历史性的高度,学生是课堂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学习是德、智、体、美全面综合提高,而非单纯地机械记忆课本知识点的过程。教师也从传统的“唯师命是从”师道中转变出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传统的“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的教学模式,教师不是光要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己如何去获取知识,获得的知识应该怎样去应用。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新形势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学习模式。想要提高初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性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努力:

一、良好的学习氛围作前提

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要建立在开放、民主的师生关系上。初中生的羞耻感已经完全形成,他们在公共场合交流、发表自己的言论时,担心和害怕的问题是:自己说不好会被同学笑话和被老师批评。所以要想成功应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就要先为师生互动式教学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平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提倡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对理解有误、不能说到正点的学生教师不可一味的批评,这样容易挫伤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以至于丧失学习历史课的信心。对这样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勇于站起来与教师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这种行为加以肯定,然后再对学生犯的错误加以引导,让其改正。这样一来学生少了犯错误教师会批评的担忧,并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式教学的模式中来。例如:在教学完鸦片战争后,在后一节课的学习中,我向学生提问甲片战争的时间时,小A站起来把时间说错了,全班哗然,我看到小A的脸一下子红了,我很平静的对大家说:“A同学虽然说错了,但是老师依然要表扬他,因为他是一个勇于发表自己观点和想法的人。老师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多站起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从那堂课以后我发现小A变得爱学历史也没有再发生因哪个学说错了大家就哄堂大笑的局面。由此可见,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保障师生互动的实效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激起学生兴趣为出发点

历史课是由描述一定的历史的文字与相关的历史图片组成的,对阅读能力还尚未完善的初中生来说,在读到一些描述历史知识的文字时难以理解,加之有的教师在讲解历史课时只是照本宣科,促成了历史课在学生的印象中是死板的、枯燥的。面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比如在上到火烧圆明园那课时,教师可以找来相关的电影放给学生看,通过视频把侵略者卑劣的行径展现出来,在观看中学生不免痛恨侵略者的卑劣行径,对圆明园的毁灭感到心痛和叹息,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学生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再如“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课也可以找到相关的历史资料片或是历史图片给学生看,让他们在观看中去感受历史。视频资料是历史事实的再现,能把学生带回特定的历史中去感受,让他们在看后与教师交流自己观看后的想法,不仅能加深对这一课的记忆和理解,还能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对历史感兴趣,他们自然很乐意把自己对历史的见解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就愿意与教师互动与交流,师生课堂互动就能有效的完成。除了观看视频,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提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相关历史背景中的有趣的历史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下去查找相关的历史小故事,到课堂上来分享,这可以作为课后延伸的内容,也可以作为新课的导入材料。把学生自己准备的资料与课本相结合,学生分享完文章后教师在点评时就是师生间的一种互动。由有趣的小故事入手容易提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多样化的互动方式为手段

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中,为了防止因单一的互动模式实施采用而造成课堂枯燥乏味的窘状,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互动方式,以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在初中历史课上最常用的师生互动模式是教师提问学生来回答,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准备了相关的问题,在课堂上把问题交给学生,学生通过阅读历史课本,然后找到问题的答案,再把自己找到的答案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交流。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让学生向教师来提问,教师来回答。还可以让学生提问,同学进过交流探讨后来回答,教师起点拨指导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采用学生喜欢的表演的方式来就历史事实进行表演,如:人教版初中二年级上册有个“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教师可以让给学生表演,配上音乐,加上一些朗诵的台词和动作、表情,让红军长征的画面再现在学生面前,再现在学生心理。教师对学生的表演作一定的点评,多鼓励学生,师生间通过这种表演的形式加强互动与交流。这不是仅仅停留于历史课的交流与互动,学生得到老师的鼓励后,心中有了自信,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更有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四、总结

师生互动是适应新课改理念的一种教学模式,能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应用,在应用中要不断总结和探索,力求通过改进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以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进而让师生互动这种教学模式达到促进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乔远慧.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11).

[2]李秀娥.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其解答策略[J].新西部,2009(16).

第四篇:初中历史课堂应用情境教学浅析

初中历史是学生了解我国和国外的文明的重要媒介,也是培养学生自身修养的中要方式。我国有漫长的文明历史,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了解并传承文化精髓。历史是一个通向古代文明的桥梁,每个学生都应学好它。然而目前的历史教学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由于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压力,教师不得不选择快速的教学方式,省略学生探索历史人文内涵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在当前的课改环境中,许多方法被研究出来改进教学,而其中能有效解决历史课堂问题的是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以情境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它的教学理念可以有效解决历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情境改变历史课堂的沉闷氛围,是情境教学的突破之处,同时情境的趣味性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历史课堂氛围。其次,历史课堂的特点十分适合情境教学的应用。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情境的方式,还原历史场景,加强学生的理解,推动教学改进的过程。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

一、给予学生自主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知识繁多冗杂,强行记忆只会收到相反的效果。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是教师带动学生进行记忆,效果同样不大,有时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反感。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减少学习困难,保证教学进度,但是也忽略了学生的情绪问题。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没有自主性,被动知识只会慢慢消耗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对历史产生反感。这是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相比于传统教学的单调和死板,情境教学相对灵活且具有变化性。在新的教学方法中,课堂模式随着教学知识的改变而变化,教师的授课模式也有较大的不同。最终要的是,在情境课堂中,学生的思想不再受到束缚,学生有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因此,要建立良好的情境历史课堂,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在传统的方式下,学生完全没有自主权,学习等活动主要靠教师的带动。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但是从长远角度讲不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让学生充分感受情境的内容,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学习方法。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对学生而言,也要积极回应教师的教导,感悟教学情境,积极参与互动,养成学习兴趣。例如《秦始皇功过的辨析》,这是一个十分适合情境教学的课题。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组织一场辩论赛,利用这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情绪。在进行辩论赛之前,学生应做好充足的准备,以教材的知识为引,收集更多的资料。在辩论赛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情绪进行合理的引导,营造既活泼向上又充满竞争的课堂氛围。为了提高辩论的质量,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指导。辩论赛是一种教学情境,新颖且迎合了学生的喜好,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辩论中,无论是正方反方,亦或是听众,都可以对秦始皇的功过有足够的了解,并形成自身的理解,这是情境教学的积极意义。

二、合理利用资源,建立情境

由于历史教学涉及的知识面过多,建立情境需要的资源也随之增加,为此教师应合理利用资源,促进作用最大化。其中,多媒体是一个十分有效的设备,它是互联网资源的载体,对情境教学有重要意义。对历史而言,多媒体可以跨过时间和空间的间隔,最大程度上还原历史的场景,利用这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多媒体还具有视频音乐播放的功能,它丰富了学生的感官刺激,利用视觉听觉等方面的感受,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历史内容,对个人理解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例如《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这章介绍的是宋代的经济,但是由于时间跨度过大,学生难以感受宋代经济的繁华程度,难以透彻地理解这一章节。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宋代影视视频,通过视觉等直接刺激,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推动了情境教学的应用进程。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设备具有两面性,教师要避面它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在课堂中,教师要尤其注意学生的情绪问题,由于多媒体的影响,会使学生的情绪过于激动,从而产生不良的学习影响。这时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的情绪,维持良好的课堂环境。

三、情境教学的注意事项

情境教学有一定的突破性,学生有很强的自主性,这容易导致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教导和学习两个过程发生脱离。有效的解决措施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初中,多数学生对教师有一定的敬畏心理,心中存在交流隔阂。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亲切感平等交流,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隔阂。对学生而言,应积极回应教师的交流,及时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教学计划也应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应对学生的需求。情境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缺乏应用经验,教师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教学方法不成熟,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变化采取相应的调整。换言之,情境教学的计划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随时改变教学方式。除了计划的要求,教师也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应用不同的调整方式。

四、结语:

情境教学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它打破了传统理念对课堂的垄断,开辟了一条新的教学思路。对教师而言,情境教学的使用是以此新的挑战,是一次完全不同的教学体验。对于历史课堂而言,情境教学的应用无疑是一场改革,是提高历史教学方式的有效措施。在改革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课堂自由,可以按照需求,自由学习。教师也要合理利用资源,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最后,教师也要注意师生交流和教学计划灵活性的问题。

作者:张羽 单位:贵州省瓮安县第四中学

第五篇:初中历史课堂炫出无限活力

摘要: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新课改形势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教学观念;自主探究;多元化评价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现在一些教师仍然推行违背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占据大部分时间,搞“一言堂”、“满堂灌”。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学生只能扮演“观众”,扮演“听众”,使得本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历史课堂变得沉闷、枯燥、新课改积极倡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因此,怎样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让初中历史课堂散发出无限活力是一项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仅供大家参考。

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把自己知道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谈不上会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课改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因此,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应该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改变陈旧教学模式,构建以生为本的先进课堂教学模式。在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历史教材时,我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不再信奉“师道尊严”,而是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鼓励与宽容,例如在学习《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等课时,我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微笑着和学生交流,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学生平等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这样,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效率提高了。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兴趣是一个人爱好某种活动与积极主动探求事物的心理倾向。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历史教材因为叙述的是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史,是历史学家根据历史文献与物质遗存再现的历史,并用现代语言描述出来的,所以,对学生来说很抽象,那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和我们有很大距离,如果只靠教师的语言描述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则能改变这一现状,因为多媒体集文字、动画、图像于一体,能够声情并茂地将过去的历史人物、历史场景生动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从而拉近时空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历史教材《甲午中日战争》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电影《甲午中日战争》中的片段,学生被当时的情景深深吸吸引住了,仿佛身临其境。整节课学生都保持一种高昂的情绪,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体现不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新课改积极倡导:改变机械记忆、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运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历史教材时,我努力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相互协作、共同参与中获取知识。例如在学习《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一课时,我彻底打破常规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再给学生讲解重难点,不再把自己的想法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寻找合作伙伴,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学生的热情很高,有的上网查找资料,有的询问有经验的教师,他们不亦乐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正是自主探究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四、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新课程积极倡导评价方式要“立足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的课堂学习不是单纯地记忆与模仿。教师应该尽快适应这种新理念,彻底改变传统评价方式,在评价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在学习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历史教材时,我常常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在学习《繁荣一时的隋朝》一课时,我问了这样的问题:秦朝和隋朝在历史上都是短命王朝,你们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这时,李莉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虽然从时间上来说这两个王朝存在的时间很短,但是从经济效益上来说,这两个王朝是最有价值的。”对于她的回答,我认为没有达到要求,于是,我客观地评价了李莉同学的表现。可是,其余同学很赞同她的回答,有的说:“李莉同学回答得很深刻,从经济效益来说很正确。”有的说:“老师,她的回答值得表扬,因为她读书很多,知道的事情很多。”等等。学生之所以能正确评价学生,是因为他们站在同一个起点,同一个高度,因此,课堂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不能教师一人说了算,要多听听学生的声音。

五、总结

总之,新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历史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面对新课改,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方式,用新理念指导课堂。我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初中历史课堂定会因新课改而体现出无限活力。

作者:张晶煜 单位:吉林市第八中学

参考文献:

[1]董阿莉.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05.

[2]杨智.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让历史课更加充满活力[C].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2005.

第六篇:初中历史课堂正确指导学生学习探析

摘要:

初中历史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社会科学,在初中阶段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新课标提出之后,要求我们在课堂中把学生放于主体地位,历史学科更是如此,要让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所以要求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之外,还要正确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学好历史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初中历史;指导学生学习

初中历史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社会科学,在初中阶段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但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对于相同的内容,相对的学生,不同的老师讲授的课堂效果有很大差别。经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有着关键的作用。新课标提出之后,要求我们在课堂中把学生放于主体地位,历史学科更是如此,要让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教师要以历史教学规律为出发点,正确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加以指导。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要求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之外,还要正确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学好历史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是本人对于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的几点看法:

1.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只要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生自主性一定要随之提高,而且通过自学能获取一定的新知识,独立解决一些历史问题。而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教材中的一些特殊字体、图画注释等教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这时我们充分利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否则学生只会把这些内容当作图画去欣赏,不会通过阅读获得知识。灵活地运用各用教学方法,使原本死板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这样会深受学生的喜爱,课堂效果也会比传统的满堂灌式提高很多,还能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要正确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的自智力相对较差,更不能放手任由其自然发挥,只有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再加上老师的正确指导学生效果和自学能力才会提高。

2.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提高学生疏理知识的能力

良好的记笔记的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自学能力的提高有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可以选一些条理清晰的章节,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列出提纲,学生整理的过程,会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疏理知识的能力,而且对以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笔记纲要如果做好了,学生复习时就能一目了然,更能认识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课堂笔记,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而且不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3.指导学生学会纵向联系和横向比较

历史具有严密性,许多历史事件之间会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找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且根据各事件之间的联系对本质现象进行分析。如: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地方政权的割据叛乱,像西汉的“七国之乱”、东晋的“八王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明朝的“靖难之役”、清朝的“三藩之乱”,在学习中,就要引导学生注意它们之间的共性,即这些叛乱都是地方政权对中央政权的蓄意挑战,其目的都是为了争夺中央的领导权,除“靖难之役”外,都是以中央政权的胜利,地方政权的失败而告终。这样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也帮助学生养成了对历史知识进行前后联系的习惯。除了教学生学会纵向联系之外,还要学生横向比较。让学生学会纵向联系与横向比较,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其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与其它学科相比,历史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它不仅涉及到了文学与哲学,还及音乐、绘画、美学与一体。尤其是历史与文学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文学作品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历史又是用文学进行记录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历史的广泛兼容性,把其它各个学科的知识有效的融入到历史教学中,互相渗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我们要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诵心维,通过读写讲练各种方式向学传递知识,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总结

总之,我们要善于抓住各种时机正确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学生具有了良好的学习方向就如同拥有了一把开启知识与智慧的大门的金钥匙。我们要不断丰富自己、努力学习,以正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周国蓉 单位:湖北省公安县埠河中学

第七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关系分析

【摘要】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农村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农村校园文化建设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指出了目前我国农村校园文化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和探讨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农村校园文化;关系

农村是我国的重中之重,农村地区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与稳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村教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研究,这对于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我国农村校园文化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的农村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我国的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投入比较少

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金投入,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的学校对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比较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正常开展。

2.校园文化内容过于单一

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城市相比,存在和信息滞后和经济条件差一级人才缺乏等许多严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比较单一,很多农村地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停留在喊口号的宣传阶段,或者简单地通过办黑板报等方式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3.教学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脱节

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学校特别不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结合没有任何的努力。很多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硬件管理上的简单投入,没有将校园文化建设和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良好的结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发展。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探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本文认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探讨:

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理解

首先,初中历史课堂所教授的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味和感悟历史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从而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另外,通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相关历史人物的影响,从而使他们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和追求,这对于弘扬正气的校园文化有十分重要的帮助。其次,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通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这对于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不是简单的历史知识的灌输,那样只会使学生丧失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使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学校的文化建设相互结合,鼓励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历史竞赛活动来增长自己的历史知识,提高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这对于促进历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大的帮助。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3.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通常情况下而言,农村的风景和自然环境与城市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历史风情以及名胜古迹,从而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对于学好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具有重大的帮助。另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所付出的鲜血和生命,这对于学生加深对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而言之,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村教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入比较少、校园文化内容过于单一、教学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脱节等方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理解,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为此我们要努力处理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作者:杨学渊 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白草塬乡教育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崔勇,齐卫东.新建本科高校的历史文化传承与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1,22:23-24.

[2]李婧竹,柯?元.历史文化传承与校园外部空间[J].西北美术,2015,01:42-44.

[3]熊玮,吴锦绣.历史校园文化价值的再提升——太仓市明德中学综合改扩建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J].华中建筑,2013,04:51-54.

第八篇:初中历史课堂如何传承中华文化

摘要:

作为总结和探索人类已往活动的一门学科———历史,具有强烈的鉴古知今的作用,而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传承和积淀的历史。所以,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完成认知目标,还应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意志、道德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目标。因为教学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指导思想,更是帮助学生登高望远的山石。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与传承,是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在在历史教学中首要关注的内容。

关键词:

初中历史;文化传承;学生发展;学习兴趣

1利用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养成的关键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对渗透历史中的传统文化可以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教学内容中丰富的具有启迪性的历史事件或者是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说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价值观以及他那“慷慨赴死易,从容守义难”的人生实践,就强烈地震撼了后人。再比如说“美国国父”华盛顿在带领大陆军与英军作战,以及引导美国逐渐走向民主、强盛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也同样深深的影响了世人。这些伟大人物的生平和品格,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而言,无疑为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另外,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特别是中国古代史上历朝历代的兴旺更替,也会让学生逐渐意识到顺应历史潮流,及时调整治国措施与时俱进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而言都是有利无害的,从而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生活的变化,养成善与探究,勤于探索的良好习惯,从而能够结合实际做出能够促进自身发展的改变。又比如说在介绍古代文化时,对于古代先哲们的思想,比如学生比较熟悉的孔子的言论,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语文中所学到的知识,联合历史背景,让学生们认识到古代先哲们的许多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不加区分的摒弃这些重要的思想精髓,将会对我们的文化造成巨大的损失。

2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

中国文化经过五千年的积累,为中国甚至于世界人民都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财富。这些财富,无一不凝结于历史知识的每个角落。为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上有限知识背后的深入文化内涵,引导和组织学生对这些涉及的文化和思想进行交流、探讨,从而让学生从这些历史知识中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充实自己的头脑。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把不同时期的字体下的同一个文字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探寻这个过程中文字的变化特征。探寻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发现,文字的线条由最早的比较曲折象形逐渐变得平直和简易,象形程度变低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这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文字的发展进步,以及社会生活中对文字运用程度的提高,侧面反映出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进而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文化并非古今割裂的而是有继承性的。又比如说在讲到封建君主专制体制时,让学生认识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皇权至上的原则,皇帝作为一切政务和权力的中心,在整个封建社会长河中,其政权的稳固以否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安稳动荡,所以皇帝为中心的观念其实一直都是根植于中国普通民众心中的。总之,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并没有设置专门的专题进行介绍,但是在许多的历史知识中就已经渗透有许多的文化精要了,所以,只要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这些文化精要加以归纳、渗透、延伸,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一点一点的融入每一章节中,传统文化也就逐渐进入学生的心中了。

3品评教材中的文化作品渗透文化

虽然,初中历史教材没有专门的课题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但是无论中国古代史还是中国近现代史中都专门设有思想与文化专题,对于渗透传统文化而言,这些无疑也是重要的题材。特别是专题当中的许多艺术作品,毕竟图案和文字更能展示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而且古人留给了我们不计其数的以文字和图案为载体的作品。除了那些充满人性光辉的思想典籍之外,还有许多渗透着个性与思想的艺术作品。如说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众多作品无不显示了泱泱中华繁荣而灿烂的艺术史。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鉴赏于品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而且对于继承传统艺术家们的艺术个性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充实和活跃历史课堂都可以起到积极作用。比如说中国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同时也对世界建筑史产生重要影响的故宫的建造,就全面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结构建筑的绝世成就,也反映除了中国古人无双的智慧。同时故宫建筑格局也强烈的反映除了古代社会皇权至上,等级分明的观点,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又比如说作为秦汉雕塑的杰作秦始皇陵兵马佣,教师在向学生介绍时,除了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鉴赏兵马俑中不同人物的面部表情,了解古代雕塑艺术的成就,同时通过整体把握兵马俑的排列、布局以及雕塑原则了解古代社会的军队编制和作战工具等方面的历史知识,明白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经过国人经过几千年不断的继承和发扬的最终成果,从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作者:孙平新 单位:河北省沧县风化店乡中学

第九篇:初中历史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分析

把多媒体引入初中历史课堂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还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改变了传统历史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为学生创造了学习情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历史素养。下面是本人就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实践与感悟:

1运用多媒体的优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历史课堂中主要是教师讲解,只需要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教师负责讲,学生就像是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受,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缺乏积极性。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打破了这一传统模式,学生能够从自己收集大量的历史资料,独立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历史知识具有延伸性,所以要求教师的知识面一定要宽,而且还要不断学习以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但教师能力和时间都有限,利用多媒体搜集历史资料是一种快捷的方法。

2避免多媒体运用的误区

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具有有很多优点,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替代的,但是还有很多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时存在一些不合适的做法,这样不仅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点,相反,还因为使用不当造成了很多麻烦,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这些误区。

2.1避免由传统的教师灌输知识变成机器灌输知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只是辅助工具,不能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以前批评教学采用“填鸭”方式,现在同样不赞成运用机器进行灌输。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以来,一些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师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致使由从前的教师灌输转变成机器灌输。

2.2学生避免从传统的“接受者”转变为“观赏者”:

现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一些课堂教学仅仅停留在欣赏视频、音频和画面的层次上,没有从本质上关注历史课程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学生的意识会游离在教学内容之外,没有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成为多媒体课堂的旁观者。长此以往,学生就由传统历史知识的“接受者”转变成为多媒体的“观赏者”,难以达到教学质量和教学目的。

2.3避免出现盲目运用多媒体,降低效率的情况:

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是现在一些历史教师没有以实际为出发点,错误的认为使用多媒体次数越多,越能够体现出教学水平,结果却对初中历史课堂原有的教学结构予以破坏。总而言之,运用多媒体教学应该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以初中历史教学具体情况为出发点,改变随意、盲目使用多媒体的现象,彰显出历史教育所具有的理论性,强调历史教学具有的研究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3多媒体课件是艺术的融和,给予学生美感

一个课件,不管是从布局来看,还是从选择模板和搭配颜色的角度出发,都应该是体现和谐的美。一个课件中的各个章节要保持一致的模板,但是颜色可以有所区别,可以根据所要展示的内容进行选择。每张单独的幻灯片,还要结合课堂内容选取适合的文本内容和图片信息,整体给人以简单、明了的感觉。简单指的是每一张幻灯片不宜有太多的样式,给人以眼花缭乱的感觉,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明了指的是文字不宜过多,而且字体相对较大,适合学生观看。

4教师能流畅的操作课件

课件制作完成之后,再结合教师熟练的操作,才能充分地发挥它的特殊作用。例如,在讲授《中古时代的欧洲》一课时,我的课件中一共包括30张幻灯片,其中插入了两段音频和三段视频,在课堂上将它们展示给学生,并且要完全融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例如,在从骑士篇过渡到教会篇时,由知识点“西欧庄园”切入,设计了这样的引语:“通常,一个庄园筑有一座城堡,同时,必定建有一座教堂。”紧接着,将课件翻至标题“教会篇”,两三秒后,钟声响起,教师诠释:“庄严肃穆的钟声响彻在西欧广袤的土地上空,一个集神权与政权为一体的国家正向我们走来!”,刚刚说完就响起了悠远而浑厚的音乐,寥廓的星系中,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旋转着逐步聚焦在“梵蒂冈”。由此引入下一个知识点。在短短的十几分钟时间里,自然流畅地向学生展示了四张幻灯片,一段视频和一段音频,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在教师对教材和课件熟练地把握和运用中,完美的展现出来。如果教师对教材内容和课件设计不够熟悉,就会在课堂上不定时的翻看课本,或者中断放映进行编辑修改,这样就打段了学生的思路,破坏了教学过程的流畅性,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5.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要尽量发挥其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其误区。在制作课件时,每一张幻灯片都其不可代替的作用,但不宜过于复杂,最好以简洁清楚为基础,保持课件的一致性原则。教师还要熟悉幻灯片内容,并将其与教学内容完美结合,以提高课堂效率,经学生以美感。多媒体课件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甚至到了必不可少的地位,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我们继续学习、努力探索如何更好地在初中历史课借助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发挥其最大的潜力。

作者:张建华 单位: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温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