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分析(9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分析(9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分析(9篇)

第一篇:初中历史课堂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研究

一、用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历史学科的过去性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而传统观点的误区认为历史课就是背背而已,又使学生对其难度认识不够,所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例如学习《动荡的中东》一课时,向学生提问中东地区的矛盾有哪些?如何正确认识“历史”这个因素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讨论的效果不高,我抓住这个机会进行启发提问:回顾中东地区的历史?引入四次中东战争。理解了历史的因素。除了精心设疑之外,我还鼓励学生质疑。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

二、以论导之,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已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例如对于苏联的解体,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苏联会解体吗?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三、以动引他们,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在课堂上,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四、总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习展示的平台。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品尝成功的喜悦。

作者:王慧林 单位:山西省临汾市五一路学校

第二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措施探析

一、实施以活动教学代替课堂讲学模式

很多历史教师以讲学替代学生的理解和思维,与课堂教学目的相违背。在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活动,不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致使教学质量不高。因此,教师经过教学交流和探索,充分实施以活动教学替代课堂讲学的模式,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教学延伸课堂教学的形式包括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革命先烈遗像、拜访历史事件参与者等,事后写观后感,抒发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看法。在活动教学的引导下,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活动内容、活动目的,让学生参与讨论、实践,认真总结和反思活动过程和结果。实践证明,活动教学更符合初中生好动的特点,且亲身实践的教学成果,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记忆和运用,不仅记忆时间长,而且能灵活运用。

二、充分利用问题导入开展教学

在问题导入教学时,教师要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其次,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最后,导入的问题能够引出课堂教学的结论。开始上课前,教师可以导入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结束课堂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导入问题,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在课后的自主思考和探究,也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明确了问题导入课堂教学问题设置的方法和目的后,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如在教学有争议的历史典型人物秦始皇、武则天等人时,教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使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这种问题导入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总结和反思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也广泛运用于教学中,网络与教学的整合,给教学带来了更多便捷。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为学生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强烈冲击,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首先,初中生对多媒体教学的印象更持久;其次,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拓展教学资源,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播放相关历史题材的电影或纪录片,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教师还可以深入根源,剖析历史背景、事件原因、结构和关键人物等,有效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静态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影像资料,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四、教师以较高的专业素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深入剖析历史事件,就能有效调动学生思考的潜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所以历史教师要积极强化个人专业素养,广泛阅读历史书籍,突破初中历史知识要求的范畴,深入挖掘历史深度,横向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纵向加深对社会历史的理解;其次,教师要及时更新历史知识,了解当前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的动态发展,明确国际形势下的各国历史发展背景和发展原因;第三,教师应充分结合当前热点问题开展教学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以敏锐的思维、独特的见解提升教师的素养,从而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总结

历史教学并非一成不变的讲学,而是需要与时俱进的,所以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策略,科学调整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使初中历史教学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收到最优的教学成果,从而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作者:欧阳玉林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双芫学校

第三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措施探析

一、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体现“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朱熹说:“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就是设计疑问,提出问题,即教师要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知识能力现状,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激疑性、探究性、迁移性、发散性问题,形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境界,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或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为“自主探索学习”做充分的心理与智能准备。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每一个学生喜爱学习,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动学生的内驱力,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之火,让每个学生主动、积极、自主地学习。如《秦末农民起义》一课中我先设疑:“若天不下雨,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代历史人物发问:“假如你是商鞅,你将如何实施变法?”这样可以吸引学生参与教学,增强主体意识,渲染历史情境。

二、探索,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体现“活”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并学出问题,进行探索,或学生独立自学探索,或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索,让学生在自学讨论上充分感受“我能做出来”,“我能讲给别人听”,“我能与别人争论”,“我自己能总结归纳”等成功的喜悦。让学生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索更博大的未知世界。教学中我尝试过以下一些形式,效果不错:主题辩论,教材提供的辩题很多,如秦始皇过大于功还是功大于过;组织学生搜集相关故事或进行讲故事比赛,如孙中山的故事,拿破仑的故事;知识接龙,如中国古代史出现的成语;师生相互问难、单元历史知识擂台赛;情景复现,指导学生创作排演历史戏剧;寻访遗址,探究身边历史;制作剪报,了解新的考古发现、模拟记者撰写历史新闻;推荐学生阅读带有研究性的历史小读物等。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体现“灵”

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搜集教学反馈信息,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揭示规律、掌握规律,构建知识体系,提高思维与表达能力。

1.以时间为线索,梳理知识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有时间顺序性,也有联系性。如记住朝代建立的时间,可知道朝代顺序,就会知道秦琼为什么不能战关公。同一朝代事件的联系也可从时间推断,如西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又设西域都护的时间为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公元前60年,前后有顺序有联系,也有因果关系,不要孤立地记忆。

2.图表法

根据一些历史知识特点采用画简图、列表格的方法效果很好。如三国鼎立可画简图表示其地理方位,并标出时间、建立者、都城。中国近代列强入侵可列表填出四次侵华战争及条约名称、时间、影响等。讲唐朝全盛时期可用曲线变化表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时经济发展情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3.类比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把同一时期中国史和世界史内容对比,如明朝戏剧家汤显祖与生活在同一时期的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进行比较。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时间可同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时间相比较。再如完成中国封建大统一的隋朝和元朝,其建立和统一的时间分别为581年、589年和1271年、1279年,尾数都是1和9,建立和统一的时间差都是8年,相当于八年抗日战争,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了,而且在类比中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在头脑中通过类比唤起对知识的重现,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学生枯燥的死记硬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趣味记忆法

把一些难记的知识点编成顺口溜,效果不错。如后金建立的时间为1616年,改国号为清是1636年,谐音为一绺一绺、一绺三绺。八国联军谐音为“因祸得福,美日依靠”等。经过近两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自主探索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不能简单理解为一般教学模式,它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操作性。这一模式不仅丰富了课题的内涵,重视了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为学生创设了最佳学习的精神状态,而且重视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了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学会了符合学习规律的“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独立的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自主探索学习”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思想。

作者:李兴远 单位:江西赣州市南康区唐西中学

第四篇:初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应用

1.加入新元素引导学习

初中历史学习没有得到重视,在分数的影响下,历史在学科学习中占据比例较小,不算重点学科,因此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不浓厚。通过小组学习模式,把五六个人分为一个小组,根据自身擅长的领域分工合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竞赛、辩论等形式使学生得到相应奖励,以激发学生的胜负欲,从而提高课堂参与度。由于学生性格都不同,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愿意表达想法,在课堂上会有能避免回答问题就尽量避免的想法,有的学生性格太强势、做事积极,不愿意把机会留给别人,喜欢自我表现。而以小组合作方式,可以促进学生通力合作,共同进步。老师在检验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时,抽取部分学生回答,不像以往那样让小组指定的人回答,这样做可以简单地抽查是否小组每个人都在积极地讨论。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指导下学生取长补短,提高合作能力,有利于日后工作的开展。

2.教师设置问题价值化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扮演重要角色。与学生自主学习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是有差别的,虽然都有学生的参与,但小组合作学习更需要老师发挥指导作用。小组合作需要老师正确指引,要求老师从教学目标出发,以书本教材为中心,把握知识的难易程度,合理布置问题。例如在学习夏商周这课时,在课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列出夏、商、周三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并让学生讨论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原因,基本教学内容,然后提出问题:从夏商周三代的灭亡可得出哪些启示?这个问题是这节课的重点,让每一小组写下根据组内讨论总结出的观点并依次进行汇报,对于小组进行陈述自己组内观点时,如果有遗落的部分可以一起补齐,集众人之力把答案完善,更有效地进行学习。老师选择的问题一定要有探究讨论的意义,具有时代性,如果学生对陈旧的东西没兴趣则将导致学生课堂效率低下。又如在讲解台湾问题时要结合时事政治,先激发学生兴趣,再提出相关问题,从而引发他们热烈的讨论,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3.发挥环境影响人作用促进合作学习

环境对人的发展极其重要,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一直是环境的两大部分。先不考虑外部环境,对于内部环境而言,如果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一个良好的合作范围中则将极其有利。我们可以从教室的布置入手,在教室后面贴一张各小组在历史课的表现情况表,包括学生姓名、在哪个小组、在各小组内活跃程度、个人成绩及小组成绩等方面,以此记录学生的表现情况,一周进行统计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成员,老师给予奖励。当然对于表现不好的小组,在给予适当的批评后鼓舞他们不断向前冲。为得到优秀荣誉,使学生在小组中积极配合,合理分配任务。老师在进行小组讨论时,不要站在讲堂上观看,而是要到各个小组观摩,在学生出现对知识点模糊等情况时给予相应的指导意见,在对各小组进行评价时,也要秉持公正公平的态度进行合理选择,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

4.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应用,是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的有力一步,正所谓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看到案例分析法带来的好处时,不能忽视它存在的一些问题,要摒弃不利于发展的因素,以传统的优秀精华为指导思想,使学生在课堂注意力集中,说自己想说的话,课堂氛围也从之前的死气沉沉变得更生动化,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促进学生发展。

作者:朱黎 单位:溧阳市周城初级中学

第五篇:初中历史课堂小组学习模式有效应用

一、在问题探究中应用小组学习模式

问题探究是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探究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交流中轻松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贞观之治》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为了有效地实施小组学习模式,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首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结合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包括哪些方面?(3)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讲一两件有关唐太宗的事情?……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己经验对上述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唐太宗”,而且对高效历史课堂的顺利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确保高效历史课堂顺利实现。

二、在辩论活动中应用小组学习模式

辩论活动的组织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互相辩驳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正反两方的辩论改变为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辩论,引导每个小组对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观点等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进行辩论。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时,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历史课堂活动之中,也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对“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进行辩论,这样一来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二来能够让学生在小组之间激烈的辩论中理清辛亥革命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做出相应的贡献。

三、在案例分析中应用小组学习模式

案例材料分析是历史教学中常见的题型,也是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的重要部分。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例如: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材料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思考: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分别有关联的人是谁?以及事件如何?选择其中一则材料,说一说其中表达的人生态度或精神面貌,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材料分析题,考查的也仅是最基本的历史知识点。但是,最后一问是相对比较开放的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材料、教材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在彼此交流中完善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且对学生历史思维的拓展,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四、总结

当然,除了上述的三点之外,我们还可以将小组学习模式应用到历史试题、试卷讲评中,目的是要打破以往教师“一讲到底”的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困生在优等生的带动下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总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下所提出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在小组学习模式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确保学生在小组互相学习、交流中认识到历史的本质,加强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进而使学生在历史的鞭策下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者:李良生 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初中

第六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小组合作运用

一、图片引领,体现合作性原则

图片教学,是本课的一个亮点。在复习宋朝经济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巧妙采用“图说经济”这一手段,展示宋朝经济分布图,醒目标注苏州、湖州、景德镇、临安、龙泉(哥窑)、成都、广州和泉州八个经济发达地区,要求学生浏览课本,学会概括,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角度细说宋代经济成就,通过小组合作,快速找出相关信息。学生讲解时可一人或多人合作展示。学生讨论时,各组学生的智慧开始碰撞,本以为讨论时少不了争吵和等待,可同学间在对待各种观点时都学会了相互接纳与欣赏,个体的理性思考,相互间的取长补短,5分钟时间,没有谁在等待和观望,在组长的管理下,在对劣势个体的指导下,相互补充,组内形成统一答案,自信满满地等待展示。可以想象,当小组成员走上讲台,拿着光电指示笔开始讲解时,那种表情,就和说出的答案一样精彩。在合作和展示中,教师所期待的宋朝经济分布的各个中心以及苏湖粮仓等关键要素一一在屏幕上顺利展现,教师只把唐宋经济分布图稍加对比,重点和难点也就自然迎刃而解了。同样,在处理宋朝文化这一环节时,教师也采用了“图说文化”这一方式,通过图片展示,使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材料研讨,体现任务性原则

本课中,促进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是重点,而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明为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的认识更是难点所在。通过史料研读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这一部分内容被处理得十分完美。在处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这一重点时,教师把书本知识和课外材料巧妙融合在一起,知识要点只需通过小组简短时间的商讨就可得出,学生在记住要点的同时研读材料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可谓一举两得。在解决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明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一难点时,教师则把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史实材料巧妙融合在一起,引用马克思的一段评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很容易发现三者之间的关联所在,在小组讨论补充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为实现共同的组内目标,优秀的组员还主动带领大家把世界史的相关内容做了有效复习,顺利地化解了这一难点。之后,教师再通过对一个人怀抱四大发明悠闲躺在躺椅上的漫画的讨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学生在读、看、说这几个环节后学会了归纳概括、因果联系和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三、活动单导学,体现灵活性原则

活动单是伴随着小组合作而生的,两者的核心都是“活动”,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预设的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动起来,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很有帮助的。本课的教学就是围绕活动单的有关内容展开的,它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梳理并熟记宋元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其时代特征的成因,分宋朝篇和元朝篇。第二,列举宋元时期文化成就,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世界意义。第三,探究宋元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三个环节是紧密联系、层层递进的,而小组合作也正是伴随在这一过程中进行的。

四、小结

在小组合作环境下,成员灵活地把内容做了分配,本来一个人要完成的任务,通过在组内分工合作,小组很快就形成了一致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成员间的灵活配合是取得成果的重要保障。畅快的表达、耐心的倾听、微笑地点头赞同、有不同意见时的友好表达、不伤和气的提醒和指正,等等,这些因素很好地促进了小组合作的顺利展开,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杰 单位:江苏南通市东方中学

第七篇:两先两后教学模式促进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一、“两先两后”教学模式适应的课型

“两先两后”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都是通过学生的先学或者是先练,让学生从思维上接受学习和锻炼,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体。“先学后教”主要适用于新授课、复习课、探究课等课型;“先练后导”主要适用于练习课、复习课等课型。教师要善于结合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效率。

二、“两先两后”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两先两后”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需要关注的就是学生为学习主体,要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就会在大脑中形成自己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进行探究,并最终解决问题。教师要避免回到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一言堂”,要让学生动起来。其次,教师要了解学情,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避免面面俱到。最后,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指导和点拨,保证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探究,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两先两后”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1.学生“先学”,学生自主进行学习

为了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和主人。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和困惑,促进学生的质疑。学生只有在课堂上主动地先学、先思考,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灿烂的青铜文明》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或者是学案,使学生了解青铜时代以及这个时期非常著名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代表作品,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并且认识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的辉煌灿烂和源远流长。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在大脑中会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解,这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比教师讲授的效果要好得多,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事半功倍。

2.教师“后教”,促进学生突破难点

教师后教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和指导,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学生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汇报到教师那里,让教师知道学生在哪里还存在着知识的盲区。这种做法让教师的课堂讲解可以有的放矢,从而促进教师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疑问的地方,往往也是本课的重难点,这样教师可以把大部分时间放在突破重难点上,促进教师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

3.学生“先练”,学生在练习中提高

“先练后导”教学模式与“先学后教”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把练习题提供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这些练习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发现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练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很好的反馈。学生能够解决练习,说明学生已经学会了;学生解决不了的练习则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疑问和不解,教师要进一步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地将已有的历史知识进行加工和整理,在大脑中构建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不仅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还促进了生本课堂的实现。从长远角度看,学生在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系统化,从而有利于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实现。

4.教师“后导”自主学习,学生能力得到锻炼

教师需要对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突破难点,实现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例如学习《贞观之治》时,教师给学生提供的练习题中有这样一题:唐太宗说:“凡事皆需务本。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请回答: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唐太宗的这种治国思想收到了什么效果?很多学生在做此题时并不是很理解,都存在着疑问,教师就可以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逐字逐句翻译、层层设问引导、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突破和能力的提高。

四、总结

总之,“先学后教”“先练后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这里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进步。同时,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进而发现问题和不足,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当堂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高效课堂,让学生可以更加快乐地进行探究和学习。

作者:张艮平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鹿苑中学

第八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探析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高效课堂实施的前提就是转变师生的角色,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指导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要少讲、精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深入理解教材,确定学习目标

转变师生的角色不是使教师更加清闲,事实上,课堂上的少讲、精讲正是源自于课前对教材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只有深刻理解教材及相关内容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应对自如,在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心还很强烈,这就尤其需要课前的充分准备,因为只有充分地研究教材才能更好地确定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到丰富的史实,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三、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针对初中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创设情境,使他们有动力去观察社会、思考历史,比如利用图片、故事、动画视频等。要让学生觉得学习历史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另外,高效课堂中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要重视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的能力。合作探究的优势是通过相互的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在合作中,学生会交流、竞争和评价,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当然,要使小组合作的规模最小化,才能达到合作效果的最大化。

四、展示点评,当堂评价

课堂展示和点评都是高效课堂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展示,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合作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只有及时科学地点评,才能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因此,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后,要通过适当的形式让学生展示探究的成果,可以语言表达,也可以黑板展示。学生展示后,老师点拨,讲重点、易错点和易混点,课堂评价运用得好,就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五、总结

总之,高效课堂中教师不再是权威,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以上就是我对高效课堂的认识,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随着我们对初中历史教法和学法的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会更加高效。

作者:杨荣艳 单位:吉林省洮南市二龙乡中学

第九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有效对策探析

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

1.1初中历史的教学观念问题

我国的大部分初中院校还都将历史这门学科当作是一门副科,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学生认为学习历史知识是没有用的,那么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效果就一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而初中历史教师一旦在这种氛围中进行教学,他们或多或少的都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疏于对历史人才的培养,教学思路上也没有花费过多的心思。还有一部分历史教师是以通过考试作为历史教学的导向要求的,他们要求学生熟记历史知识,尽可能的提升学生考试的成绩,然而教师却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也没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素质,这就大大的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慢慢的教师也缺乏了教学的激情。

1.2初中历史教学主体的问题

在我国的初中类院校中,对于专业的历史教师仍是十分缺乏的,在学生升学的压力下,学校往往更加重视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学科,对历史这门学科是不够重视的,作为一门专业的基础课程,历史课程在初中的教学工作中也是有着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现阶段,从事初中历史学科教师的教师很多都不是专业的,他们的自身能力也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自身也不是特别想学习这门学科,他们往往都是为了通过考试,自身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是较为薄弱的,他们认为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只需要将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下来就可以了,而学生对于培养自身的历史价值观以及提升自身的历史思维等内容却还是没有认知的。

1.3初中历史课本的教学体系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教材中的知识和内容已经变得更加的科学化和合理化了,而要想进一步的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适应,那么就应吸取更加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历史教学的实际特点来看,这些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都是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的,如果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进的合作探究法,其虽然是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但是要想顺利的推行这种方法就必须有足够的学习资料和教学实践作为支持,这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和模式的不断创新就会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大部分的教师还都在沿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就只会去死记硬背各种历。

2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对策

2.1吸收先进的教学观念,创新历史教学模式

在初中阶段为学生开设历史这门学科,其根本目的并不是让学生熟记历史知识,而是通过介绍各类历史知识和任务帮助学生能够正确的分辨善恶忠奸,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初中历史的教学还要教会学生们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使学生逐步的具备分析和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那么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现有的历史教学模式,制定对学生进行大格局培养的策略。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阶段,应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能够良好的沟通和交流,采取互动教学和情境教学等新颖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知识的兴趣。

2.2树立持续发展的教学观念,做好历史学科的系统性建设工作

历史的教学工作不应只是局限于学生的现在,只是局限于学生考试的成绩,我们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学生的历史学科的考试成绩绝对不是定性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生在历史学科发展前景的标准。那么初中历史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对考试成绩高的学生应提出表扬,同样也要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给予鼓励,应更加的关注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学生所提出的一些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2.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学生的初中和高中阶段,历史学科都是学生们必须要学习的,而在大学阶段,也有很多选修课的内容是与历史息息相关的,可见,历史这门学科对于一个的成长和发展也是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不仅仅是教学是掌握历史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给学生重视对文化的继承和保护。因此,学校应明确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为历史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加大对历史教学物资的投入力度,推广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并为历史教师定期的安排培训课程,从而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同时学校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变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评判标准的单一评价模式,逐步的推行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相互结合的评价模式,同时应注重对学生的过程评价,在评价体系中应纳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情况以及对历史问题的见解等内容,并且教师应不断的细化这种评价体系,从而真正的实现评价的公平和公正。

2.4加强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有的时候学生不喜欢学习某一学科的知识,其原因可能就是他不喜欢这门学科的任课老师,这种心理看起来虽然是十分不理智的,却也是普遍存在着的。所以,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点,与学生平等相处并且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应明确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应达到互相信任,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想足够的了解学生,那么就必须与学生多交流和沟通,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教师对学生也应具备一个耐心的态度,学生回答的对了,应对其表示赞许,而如果学生回答的是错误的,那么应正确的引导学生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这样才能逐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收获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3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的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的,因此,我们要想充分的保证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制定出科学合理并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同时还应注重历史课程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将与历史学科相关的各科知识与其紧密的联系起来,不断的拓展学生日常学习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从而真正的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作者:陈艳 单位:南昌市进贤县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