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论文(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历史课堂论文(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历史课堂论文(10篇)

第一篇:初中历史优质课堂构建

1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毋庸置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使人成功的动力。特别是初中阶段历史之类的学科,更应该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死气沉沉,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是检查课堂高效的方法之一,而这种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的索然无味的课堂别说实现高效,就是实现有效也是无稽之谈,那么要想实现课堂高效,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转变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让学生动起来。心理学家做实验曾得出过这样的结论,对某项事物只要感兴趣,就好主动接近它,思考它,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是实现历史课堂高效的前提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启发性问题,做好课前导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上课教师都要做好充分准备,以尽快地把学生引入的到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去。例如:在讲鸦片战争这节课是,笔者把导语设置为:“清朝就像一位走到暮年的老头,浑身上下的器官都出现了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咱们师生一起来为这位清朝老头把把脉,给这位老头开一副良药,医治一下这位浑身是病的老头。”这样的导语一下子就能把学生拉入课堂,为课堂的高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好课本插图,增强教学直观效果。初中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都非常强烈,但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是建立在学习的兴趣上,所有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好插图,积极引导。通过一系列图片,可以直接展现给学生,学生也会产生兴趣,更加容易的掌握知识,从而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理念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往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由、快乐的学习。但传统教学观念以知识学习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已不适应现代教学。这就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学观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更新教师教学观念。传统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教师涛涛不绝的讲解,学生则昏昏欲睡,课堂效率低下。因此,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更新传统教学观念,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教学方式,营造宽松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更新教师对学生的观念。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自尊心强,想得到教师和同学的理解与尊重。所以,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主动走近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深入了解学生。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积极探索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最后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大部分学生认为历史属于过去,是不能更改的,学习历史只有死记硬背,所以课堂上没有必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考试前突击背背就行了。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由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探索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从而有助于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

3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新时期,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教育教学广受益。最主要的就是多媒体的使用,过往多媒体很少应用到教学课堂,不过如今,多媒体已经成为教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性道具。如今,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信息量大、动态感强、形象生动等优势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使历史课堂教学不如新天地,给人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善用多媒体教学,不让要让学生动起来,还要让历史人物动起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制作历史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演示可以得到充分展现。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很多领域,对基本史实的落实和一些课上较难表达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基本概念、知识拓展可以分专题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文、声、像材料,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组织课堂教学。历史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将大量的信息资料呈现给学生,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在说明历史事件、概念、史实时材料集中,简明准确,翔实清晰,能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4总结

总之,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兴趣的培养;告别历史,走向创新;以及多媒体的合理使用,从而提高初中阶段历史教学效果。

作者:邱在娟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育才实验学校

第二篇:初中历史课上提高课堂有效性探析

一、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1.营造自由、轻松的上课气氛

由于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繁多、复杂的特点,学生容易在学习初中历史课时对教学内容产生疲惫感和厌烦情绪,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投入程度。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或者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在课堂上营造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课,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实行新的上课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初中生正属于青少年时期,富有蓬勃朝气的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时代的滞后性等原因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目光。为了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当下学生的喜好和时事热点,创新教学方式,实行新的上课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聚集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其中,教师在讲解蒸汽时代的时候,就可以结合现在的发明进行对比,如蒸汽火车和现在的火车、动车、磁悬浮列车的对比等,让学生可以切实的认识到科技进步的迅速,进而联系到科技发展的总的历程,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

二、拓展课堂内容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1.切实解决学生学习问题,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在初中历史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上的知识点并不完善,学生容易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感到一知半解,因而产生学习苦恼。这就需要教师主动采纳学生的问题反馈,克服教材上的弊端,为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同时,无形之间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眼界。

2.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

教师应鼓励学生打破教材固有的思维方式,大胆创新,敢于在课堂上提出质疑,建立举一反三、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为了达到这样的最终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拓展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发展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情景设置的方法,让学生在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实现共产主义三种救国道路上自行选择,分别提出选择的依据和立足点,并在选择的基础上介绍如果是自己可能会采取的措施,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提高课堂有效性。

3.将主体位置转移到学生身上

教师应时刻谨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能在旁起引导学生的作用。在实际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主体位置重新转回到学生身上,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不断拓展能力,丰富自身历史知识。

三、不断改进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

1.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教学

在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时,主要依据的是学生在这节课上真正学到了多少,而不是教师在这节课上教了学生多少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不断改进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坚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教学改革的原则。例如,教师可以定期举办历史知识竞赛,以比赛的形式促使学生记住知识点,使学生在答题的同时巩固自身历史知识,不断强化原有基础,让学生真正学到并掌握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2.通过游戏等形式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应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来取代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中死气沉沉的局面,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实现高效率的教学,教师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新型元素,通过游戏等形式把每一个同学都吸引到课堂上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自行举例,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距离,加强师生互动,从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大幅度提高课堂有效性。

四、结语

如何在初中历史课上提高课堂有效性,一直是教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课堂有效性具体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程度、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等方面。学校和教师只有切实提高课堂有效性,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学生才能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去,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从而能够真正掌握知识。

作者:谢彦军 单位:甘肃省渭源县庆坪中学

第三篇:初中历史课堂情感教育运用研究

一、情感教育的基本内涵

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意识到认识因素的重要性,更要充分意识到情感因素的重要影响,关注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情感因素,使教学效果得到优化,从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优秀情感品质,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人格的健全发展。但长期以来,由于片面重视知识技能水平,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唯分数至上的观念根深蒂固,导致教育忽视了学生情感方面的需求。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阻碍了其人格的健全发展。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存在着只重视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的学习,却忽视了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新一轮课改加大了对学生情感方面问题的重视,强调首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情感与人格,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上。因此,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情感教育成了历史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利于培养新时期实用性人才的全面发展。

二、情感教育的实施意义

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过程,通过在教育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态度、信念、情绪等方面,从而对症下药,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有心理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占80%,而智力因素仅占20%,这体现了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而在非智力因素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情感智力因素,即情商。情商是现代社会与人交往的重要指标,情商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处境。“人才就像一朵美丽的花,智商可以使其更娇艳,而情商则能使其结出累累硕果。”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必须充分认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情商。情感教育体现在尊重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在发展自我调控能力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利于对生活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从而完善独立健全的人格,使学生真正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多方位人才。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即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教师教,学生学,这是一个互动的关系。教学应是师生双方共同发展进步的过程。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诉求,调动其探寻知识的主动性。倘若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平等的情感关系,拥有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在双方彼此亲近与认同的环境下学习,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具有巨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肢体语言,通过手势、眼神等表达情感起伏与专业内容,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教学真正成为一个平等互动的活动。

2.开发情感教育资源

历史教学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其观点未免具有主观性与变化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不同历史事件的解读也会产生不同。因此,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应首先满足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总体把握。而情感的培养则只是其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开发情感教育资源,给予情感教育以恰当认知。正所谓文史不分家,历史不是万能的,因此需要政治、语文等学科与历史教育相结合,与家庭社会积极配合,从而实现发展学生情感的目的。

3.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除了以往的黑板授课以外,还增添了多媒体教学等新模式。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熟练运用现代教育工具,进行渗透的前沿教育方法。如在进行鸦片战争的讲解时,可在上课前给学生放一段有关鸦片战争的视频。通过视频中生动形象的展示,加深学生对鸦片战争的正确理解,也为教师的后期讲解减少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4.应用科学的评价手段进行情感教育

采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即当学生进行发言之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对其发言的合理之处给予表扬与鼓励,对其不足之处给予补充与完善。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总结

总之,情感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缺乏了情感教育的教学活动是没有生气的、不完整的教育方式。因此,中学历史教师更应加大对情感教育的重视,并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使教学更富有生命力与创造性,让历史教育洋溢着青春活力与永恒的色彩。

作者:卞斌 单位:江苏省宿豫区实验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

1.我国的中学历史教育面临的严重的问题

1.1.历史教学不被重视

在具有强烈功利性的教育模式下,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甚至学生自己都只注重升学率。在这种情形下历史课往往被视为可有可无的,不仅影响教师教学热情,也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部分历史教师的水平不高

部分历史老师的自身水平亟待提高,甚至有些教师是没有接受过系统历史教育训练的兼职教师。而且在授课过程中没有将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人格培养联系起来,而是以传授历史知识为主,这种历史教育既不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也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1.3历史教材问题

中学历史教材多为大学历史课本的缩写,没有自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由于课本中概念多,现成的结论多而且叙述形式呆板,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4教学方式问题

在现代教学手段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学历史教学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向学生灌输历史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乏味单调,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推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性

“忘记历史,就等同于背叛.”历史可以医愚,可以清心。历史沉淀的积累是一种贯通古今的智慧,可以培养对人类命运深切关注的情怀,能使人不被狭隘的意识所束缚,形成博大的人文理念。因历史而铸就的理性和良知可以使人一生受益。一个民族,只有重视历史,面对历史,才能不断进取,才会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措施

3.1科学分组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理的人员分配关系着小组学习的效率,一个优秀的学习小组应该包含分数段不同的学生,这样才能优势互补,使学生们共同进步。小组合作的原则要遵守如下几条:优势互补、自由组合、双向选择.把学生合理规划,确保小组之间的公平性,这样既有利于老师的管理,也为学生们的竞争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环境。

3.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要确立平等的人际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放下权威,坦然与学生们交流,加入到小组的讨论之中。如此才能提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心理沟通,才会使小组合作模式发挥最大的作用。

3.3有效调控,促进合作学习的良性运行

老师要培养学生在小组中倾听不同意见和见解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互帮互助,形成一股凝聚力,引导他们的集体观念。小组中分工合作是必须的,因此这就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为小组做出贡献,而不仅仅是依靠好学生。小组的存在就是抛弃个体,创立集体,让学生学会从集体层面上思考问题是必须的,更是必要的。

3.3教导学生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合作学习虽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只有学生个人努力了才会产生这种作用。老师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前先学会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这样做就避免了困难学生因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的现象。合作学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共同进步,尤其是困难学生。

3.4避免小组学习中的讨论流于形式

在讨论过程中,讨论的内容一定要有价值,要避免无价值、无必要、无针对性的小组合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有序的安排学生讨论和合作,保证讨论时间的充足,避免有些学生还未发表观点,讨论就被停止。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准备,深入地研究教材。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4.结语

现代的时代环境和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决定着国家的未来。透过历史可以以更加睿智的目光分析时下问题,给人以人生的指引;透过历史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世界,指引人们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健康成长。历史教育关系到个人思想素质的养成,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历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民族延续的精神纽带,是青年健康成长的人生指南。任何一个有先见的民族,都会注重历史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历史教育。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到初中历史课堂之中,对我国青少年素质的养成有巨大的裨益。

作者:于喜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四小学

第五篇:用激情和真情构建初中历史灵动课堂

一、用激情点燃热情,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在初中历史情感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紧扣教学内容,努力挖掘情感因子,有效渗透情感教育,营造轻松愉悦、兴趣盎然、健康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1.巧设情境,燃烧激情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教师应创设有效情境,再现历史场景,激活课堂教学氛围,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增强历史的亲近感和真实感,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因此,在初中历史情感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创设特定的历史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有效提问,激情互动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有效提问既能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又能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积极的情感交流和多向互动,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初中历史情感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巧设情境,有效提问,设疑启智,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性,从而构建灵动课堂。

二、用真情浇灌心灵,引导自主体验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者、创造者、支持者和主动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不同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情感作用,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思考、体验、感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进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升华情感,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1.激活经验,尝试体验

在初中历史情感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巧借课文内容,巧设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体验,从而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深化自身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2.参与讨论,内化感悟

讨论是一种多向的信息传递,其过程是思维碰撞、智慧启发的过程。在初中历史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鼓励学生针对某个问题或话题,自主思考探究,积极讨论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让课堂涌动出生命的灵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进行讨论交流。这样既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正确引导,深化提升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和偏差,适时点拨和指导学生,肯定、表扬和鼓励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情感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巧用激情点燃热情,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引导学生内化情感,获得启迪,真正做到以史育人,以情感人。

作者:王兴梅 单位:江西省兴国县第七中学

第六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巧用成语故事策略

一、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巧用成语故事的重要意义

成语是我国汉语词汇语言中的一大特色,很大一部分成语是从古代历史中传承下来的文明产物,往往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是典故,具有强烈的艺术色彩。成语与历史可谓是息息相关。首先,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巧用成语故事,是一种新型而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成语故事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教材内容,并且还能够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动力与兴趣。其次,不少成语故事取自历史,与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关系密切,所以学生通过对历史故事的了解,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在写作运用中会更加灵活,提升了学生写作素养。再次,成语故事文学艺术色彩浓厚,可以熏陶学生的历史素养与文学素养,并且成语故事具有代表性,含义深刻,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更多的道理,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巧用成语故事的具体策略

1.巧用成语故事,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在教学课堂中,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巧用成语故事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接触和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前、课中与课后环节加入成语故事,并且将其巧妙连接。课前,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查询与搜索相关成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需要使用的成语,然后导出教学内容;课中,教师需要注重挖掘使用成语的深刻内涵,结合具体典故,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习历史知识;课后,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成语故事,并进行解读,提升学生的知识容量。例如:在进行《三国鼎立》教学时,在课前教师可以使用桃园结义这一成语故事,来导入教学内容,而在课中则可以使用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和赔了夫人又折兵等成语故事,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一时期的历史故事,而在课后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教师可以用孔融让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求贤若渴与乐不思蜀等成语,帮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

2.巧用成语故事,串联历史知识内容

在初中历史复习中,教师可以巧用成语故事串联历史知识内容。成语故事生动形象、语言精练,在复习中使用成语故事来串联历史知识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各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与增强记忆。例如:在复习淝水之战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使用“投鞭断流”形容前秦军队阵容鼎盛;“草木皆兵”指的是苻坚观察晋军动静,望向八公山,山上长满无数草木,北风吹过,草木晃动,就像无数士兵在动;“风声鹤唳”指苻坚在淝水一战中大败,率领余兵拼命逃回北方,当听到风吹过的声音及飞鹤的鸣叫,都以为是晋兵仍在后穷追不舍。教师用这几个成语把淝水之战的知识很好地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复习,效果极佳。

3.巧用成语故事,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但是仅靠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解与简单的说教,很难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历史教学课堂中巧用成语故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用心灵去体验,震撼情感与升华精神,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提升爱国情怀。例如:在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中,与爱国情怀相关的成语故事有很多,如勾践的卧薪尝胆、蔺相如的完璧归赵、祖狄的闻鸡起舞、岳飞的精忠报国等。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与身份不同,但是都十分热爱自己的祖国,可以集中体现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巧用这些具有爱国主义的成语故事,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与爱国意识。

三、总结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中都蕴含着多个成语故事。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出发,巧用成语故事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成语故事的合理运用,帮助学生学习、掌握与巩固历史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作者:何玉霞 单位:积石山县保安族中学

第七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认识构建

一、注重导入设计,营造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不失为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的状态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课堂调控,教学环节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本节课在导入设计方面,可以借助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展现北宋都城的繁荣景象,带领学生穿越历史时空,进行“东京一日游”。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旅游活动为切入点,创设了“东京一日游”的历史情境。这样的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发学生探索图片内容的热情,达到一上课就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图片精心设计几道讨论题,由学生分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二、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梳理线索能力

一节历史课的课堂知识容量相当的多,如何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且掌握下来,关键是要培养学生梳理线索的能力。要构建一堂高效的历史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线索梳理能力。关于《宋代的城市生活》这一课的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描述宋代城市生活;了解古代的重要节令和民间生活习俗。”教材里关于宋代城市生活的内容既多又杂乱,如何组织内容、梳理线索呢?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课本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面的展开、点的聚焦的处理原则,先依据课本将宋代城市生活分为两个方面: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再将每一面分为几点展开,物质生活方面可分为衣、食、住、行四点,而精神生活方面则又聚焦于节日和娱乐两点。经过这样的梳理,整节课的线索十分清晰。在学生课本阅读的基本上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把握历史的能力,最终无疑提高了整节课的效率。

三、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

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部分内容设置缺乏趣味性,如果单一地采用传统的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很难吸引学生,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抛开教材的束缚,将更多丰富的内容引入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体验性的学习。本节课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讲到宋代城市物质生活:衣、食、住、行方面,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精心组织学生表演一出历史小短剧,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身份的宋人,如官吏、商人、贵妇人、书生、茶楼伙计、农民,通过对话再现当时宋人的生活情景。创设这样的一种活动,使学生在一种主动学习的氛围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学习历史的无穷乐趣,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益。

四、善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硬件设施的改进,现在的历史课堂上,我们看到教师越来越多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这种变化无疑给传统的历史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运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通过图片、声音、影像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视频资料,有利于克服学生死记课本知识的枯燥无味,增强直观性、欣赏性,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可以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课件与教学内容配合,相辅相成,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值得提出的是,课件上节选的素材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针对性,否则容易“反客为主”,学生只顾欣赏课件上的素材,而忽略内容。本课可以运用的素材较多,制作课件时一定要精心选择,选择有针对性、实用性的素材为宜。

五、进行随堂练习,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一堂历史课,学生除了听,还要注重练。一般在一节课的最后10分钟左右,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查看教学效果。通过练习检测,既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能知道教师自己的教学缺陷,及时补充和修正。练习的设计可分为基础知识运用及强化训练两部分,要注意梯度,要循序渐进。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可以选两种题型,一是选择题,考查的是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探究题,主要针对本节课的复习重点。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目“假如你到北宋都城东京游玩,那么你会品尝东京的哪些出名的小吃呢?你会在哪些地方游玩呢?有什么好的见闻呢?请你把这些告诉我们吧。”总之,教学活动离不开习题,只有灵活、正确地运用习题,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结语

以上所谈的认识还存在许多欠缺,但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大胆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定能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作者:庄铃华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

第八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初探

一、自主能动,让历史课堂精彩如花

1.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领导者的身份,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师生之间是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存在的,千万不可忽视学生们的自我思考。新课标指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点就是优化课堂的教学内容,构建高效的课堂模式,所以,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

2.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学设施也在不断地发展前进,所以,教师应当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交与自主学习的技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大多数是需要教给他们方法而不是单纯的告诉他们答案,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能够让历史课堂更具有活力。

二、注重评价,活跃历史课堂

1.评价讲究实效性。

课堂的有效评价是构建初中历史课堂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的评价需要恰到好处,不能够太早,也不可过晚。评价要抓住时机,这是做出评价的关键点,适当的做出课堂的评价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还会让教学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评价讲究真实性。

真实的评价才能让学生重视,教师要先从人格上让学生尊重,才能对学生有着信服力,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相信老师,只有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才会更认真地听从教师的评价。

3.灵活运用评价方法。

评价的方法尤为重要,教师光知道要评价还不够,也应当充分的了解为什么要评价,该有怎样的方法去评价。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不仅可以用言语去表达,还可以用肢体语言,用眼神去交流。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去判断应该给学生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方式。

三、注重提问技巧,讲究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在提问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一种交流,更是让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达到有效地共鸣。课堂的提问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是仍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注重问题类型,保证问题质量。

很多教师虽然一直很重视提问的重要性,但是却忽略了提问的质量,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不同的问题类型,必须很好地区分出问题的难易程度。也就需要教师做到“因材施教”。

2.全面撒网,重点捕鱼。

教师要保证提问对象的平等性,很多教师只是提问一些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但是往往很容易忽略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很多教师甚至觉得对成绩较差学生的提问很大程度上浪费了课堂的时间。教师一定要转变这种不公平的观念,往往提高课堂气氛的正是那些“待优生”,虽然他们的答案并不是最准确的,但是只要他们学习的态度认真就应当受到鼓励,也有权利被提问。

3.给学生鼓励,让学生有动力。

学生在完成问题回答之后,教师往往需要对答案做出自己的一定见解,教师应当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找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都有它的可取之处,教师千万不可全盘的否定。对于初中生来讲,在历史课堂上能够做出自己的见解而且受到教师的鼓励,很大程度上会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四、巧用现代科技,引进多媒体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学方式的变革速度也大大的加快,尤其是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在很多初中学校都已经普及了起来。巧用现代的科技技术也就是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的教学方式有效地结合起来,传统的“黑板式”教学虽然能够让学生学习的更加仔细,内容更加清晰,但是课堂效率是很低的,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能够从根上提高课堂的效率,这也是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历史教学内容里有很多的图片需要解释,而且为了能够让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了解一个时期的历史发展状况,很多时候也可以放相关的时代性视频给学生看,这些图片和视频用板书和教师自己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只有通过多媒体才能更清晰的表现出来。屏幕上的内容能够直接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这样的有效利用使得课堂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五、有效发挥小组机制的带头作用

课上讲学生们分为若干个小组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点之一,团结才有力量,同学们在一种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容易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思维火花的碰撞使得学生更愿意融入到课堂中去,并且也并不会觉得历史课堂乏味。课堂上也可以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彼此进行讨论学习,这恰恰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小组式的学习能够使优秀生起到很好地带头作用。历史老师在分组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到很多问题,包括小组成员的分配,只有适当的分配才会起到小组的真正作用。

六、结语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仅关注的是知识的教育问题,更是对智慧的一种崇尚之情,为学生创造高效的课堂,更新教学方法,积极地进行有效性的探索才是历史教学的关键所在。

作者:彭梅杰 单位:江苏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

第九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分析

一、研读新课标、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结合学情备学生是前提

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决定的因素是课堂,备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每一位教师上课前一定熟悉教材、研究教材、吃透教材、驾驭教材。一定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真备学生,结合学情,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准确无误,教学重点、难点的设置必须富有针对性。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每一环节井井有序,给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有效地掌握与理解知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研读新课标、熟悉教材、吃透教材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每一位教师一定研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熟悉教材,明确每一节的教学目标,界定每一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多维度准确解读教材。不断研究教材,正确运用教学设备,告别照本宣科的历史。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研读教材:教师讲述哪些内容、如何讲述这些内容以及学生学习哪些内容、如何学习。有的教师讲述《开元盛世》时:问题之一‘开元之治’,课文叙述唐玄宗做了皇帝后,锐意改革,勇于进取,开元年间的政局焕然一新,出现了开元之治的盛世;问题之二盛世经济的繁荣,通过三方面体现:其一唐朝农业生产的进步,其二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主要史实,繁荣局面出现;其三唐朝的衰亡,叙述了安史之乱和唐末农民大起义,唐朝政权日趋衰落并最终瓦解。熟悉教材、研究教材后,很容易确定本节课学生掌握的重点问题,也就是盛世经济繁荣。由于初中一年级学生对于政治、经济的内容陌生、不感兴趣的,因此,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适当采用音像、图片等材料,让学生走进历史感知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与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

(二)结合学情备学生

教育实践证明:学习动机是学习知识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结合学生的动机实施教育事半功倍。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倍增,自觉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全身体投入学习,思维想象的空间活跃,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正如著名的教育家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这种学习方式理解的最深最到位,学生亲身实践,有效的掌握问题内在的规律、实质和联系。所以,每一位教师一定潜移默化有意识创设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迫使学生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参与解决问题、探索探讨问题,学生就能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二、巧妙设计每一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

(一)故事典故引入,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景

当有的学生没有从课间活动的余兴中恢复平静的时候,教师说:讲一段故事可以吗?顿时,学生的目光如此渴望,秩序井然有序,教室里霎时静悄悄的。此时,抓住时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变学生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故事或典故的导入的作用不言而喻,有的教师讲述《春秋战国的纷争》,绘声绘色地描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学生轻松走进西周末年诸侯争霸的场景,连年不断的争霸导致西周的灭亡,西周灭亡,东周的建立,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随后讲述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等历史知识。通过故事质疑激趣,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导入新课自然,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二)设置悬念,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

讯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解决问题,吸引学生,紧紧抓住学生的内心,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结合教材难点、重点,把教材中最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内容吸离出来,用设问存疑的形式吸引、诱导学生,学生带着极大的悬念,紧扣学生心弦,引发学生求知的好奇心。有的教师讲述《贞观之治》,设计这样的问题: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你们知道吗?她如何登上帝位的呢?称帝后有什么作为呢?一系列疑问紧扣学生的心弦,学生们迫切希望得到答案,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轻松导入,事倍功半。

(三)学及时肯定生的学习成绩

教育实践证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有更上一层楼的欲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会有知耻而后勇的欲望,坚信我的学习成绩一定能提高的。学生精神的满足,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成绩及时给与评价。确定教学目标一定考虑合理的分层,优秀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向深层次知识领域探索,与时俱进;较差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确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到成功与喜悦。

(四)展示自己才华,体验解决问题的惬意

丰富愉快的生活情景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学习处于亢奋状态,学习的每一秒、每一分钟是一种享受,各种感官更活跃、更灵敏,学习潜能得到发挥,学习效率得到提高,久而久之,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昂,学习效率就提高了,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

作者:李跃华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第六中学

第十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措施浅议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纵观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仍旧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在历史科目的课堂教学方法上大多数采用教授与听课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使教师成为历史教学课堂上的主角,负责讲授,灌输;而学生就成为了历史教学课堂上的配角,主要任务就是听讲,接受以及被灌输。在这种缺乏民主性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缺乏交互式交往,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学生的主体地位相对弱化,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部分历史教师在开展授课活动的过程中,脱离学生实际,并没有从知识内容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性出发,而是机械、单一化地对着历史教科书进行自我说课活动,这种脱离生活实际,理论多于实践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历史教学的发展,历史课堂教学成效并不明显。

二、新时期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的有效措施

(一)创设情境,创新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只有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产生求知欲望才能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追寻知识的想法,才能积极地去探索学习中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但我却认为,在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最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之一就是创设教学情境,结合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引入“情景创设法”,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景,使教材内容知识以真实情景的方式重现,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之中感受真实的历史,学习历史,从历史主人翁的角色出发,站在历史的“原点”看待历史,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所处的阶级出发,结合传统文化等,对历史做出客观评价,从而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学内容时,如果教师只是在照本直说,单一化的对着历史教科书进行自我说课活动,学生很快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兴趣也不会持久,教学成效自然也无法得到保障。所以,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播放视频录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视频录像观看有关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教学视频,通过画面与课文的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秦始皇统一全国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

(二)发挥主导,确立主体,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陈旧古板的历史教学方法是妨碍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有效提高的一大拦路虎,要切实解决这个难题,就必须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以实践作为立脚点,提出实际可行的改革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的措施。在历史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脱离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禁锢,走出“填鸭式”教学的误区,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历史教学课堂上的主角,教师本身则扮演好学习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来,使学生释放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自主能力,让学生从接受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三)改进方式,丰富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现代教学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给传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不仅为课堂教学创造了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皆宜、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还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但是,部分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让学生能够投入到课堂中去。教师大多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播放从互联网上下载的教学课件,并没有加上自己的想法或创意,久而久之,让学生感到沉闷、单一,从而对历史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方式,充分发挥它们的使用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三、结语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明显存在多方面不足,其所沿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地发现、反思,改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历史教学成效的有效性、可靠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方法措施,初中历史教学成绩才能持续改善提高。

作者:宋雪辉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育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