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历史课堂论文(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情感教学的含义
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够将感情投入到学习内容中,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情感教学包括以下两方面:其一,教师要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并引导学生共同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另一就是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在对事件或人物了解的过程中,主动的投入情感,并在了解之后能够有所感悟。通过情感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主动形成独立的观点与看法,使其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还可以培养起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初中历史课情感教学实施的意义
因为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通过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保持求知的欲望,主动积极地探索历史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事件和人物。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对事件和人物有了一定了解的时候,就可以让其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运用情感教育可以有效的缓解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的枯燥和乏味,并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调动起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事件和人物做出判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三、情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充分研读教材,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
初中历史教师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之前,应该对本次教学的教材进行仔细的研读,对教学内容中的可利用的情感教学的素材进行充分的解读。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等不同形式来表达情感,可以让学生主动积极的进入到该历史情境中,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更加容易。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利用目前先进的教学工具,来使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例如,在教师讲鸦片战争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相关的视频和影片,这样学生就对鸦片战争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影响更加深刻。
2.营造良好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
营造良好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就要求教师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的谈遇到课堂加血中,并同教师产生情感共鸣。以人教版的三国时期为例,教师如果直接讲三国时期的事件于任务,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枯燥。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讲解《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故事,学生通过听故事的方式对三国时期的社会人文、地理环境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对一些印象深刻的事件和人物有比较深刻的感受,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
3.及时的反馈。
因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性格敏感,自尊心较强,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的反馈,并尽量以鼓励为主,能够给学生积极的评价。在满足学生的自尊心的同时,还要注意指出学生存在问题的地方,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缺陷。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尽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而不是讥讽,这样学生就会渐渐对历史这门课程产生学习的兴趣,并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其中的知识点。通过及时的反馈,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情感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并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感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还能构建起高效的历史教学课堂,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满足新课标课程改革的需要。
作者:尹宏东 单位:重庆市开县紫水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地位提高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大部分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初中历史教学的时代使命感,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师教、学习学的死板的教学方法,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教学管理无规则
大部分中学的历史形同虚设,要不就根本不排历史课,有些学校课表上排了历史课,但实际也是没有上历史课,或者被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主课挤占。历史教学管理无规则,完不成教学任务,历史课考试也是自由,开卷考也有,甚至叫学生随便抄点内容,这种无规则的历史教学管理削弱了师生的学习意识,让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
2.师资队伍不稳定
大部分中学没有专任的历史教师,初中历史都是学校年龄大、身体不适的主课老师转行的,或学校领导不原意任主课随便担任点的兼课教师。大部分老师年龄大,身体欠佳,课堂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偏弱,掌控课堂能力弱的老师,即使有一二个历史专业毕业的老师,也是心不在焉,或在外面兼职赚钱等,这样的师资队伍非常不稳定,教学质量也自然不能保证。
3.教研氛围不浓
大部分中学没有任何历史教学研究,在教育行政主管心目中,历史本来就属于副课,不给予重视或倾斜。就算偶尔有一二个历史教学研究的任务,也被高中历史课教师挤占,认为高中比初中更重要。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十年没有参加过一个教研活动,也没有去过任何学校观摩教学,学校内部更谈不过任何教学研讨。
4.课堂教学效果不好
大部分初中历史教师主观上认为历史课教学与不教一个样,教好教坏一个样。历史课学校领导不重视,学生不喜欢,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教学随便应付,甚至随意改点自修课或让其它主课老师挤占等。大部分初中历史老师课堂教学难点、重点不分,或教师独角戏随处可在,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
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途径
1.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初中生的求知欲望比较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敏感,不愿意被动接受信息。历史事件中的故事情节或历史人物对初中生的影响力比较大,大部分初中生特别愿意挖掘典型性历史人物的事迹,从他们身上找到闪光点。应该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多样化形式,例举比较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动学生的思考能力,积极探索学生的潜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上步培养学生正常的历史观和历史判断能力。
2.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氛围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轻松自如的,欢快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开展教学,沉闷消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初中历史课堂如果不积极引导,采用历史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性,那这堂课就会枯燥无味。初中历史教学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利用初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采用讨论、辩论等教学方式
课堂本身是教师教学的场所,但也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应该调动教师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学习主角的积极性,通过讨论、辩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讨论或辩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自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得到自主锻炼,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讨论或辩论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预习,将需要讨论的主题做到心中有数,另鼓励学生讨论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再由其他同学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效的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三、总结
总之,历史课要承担培养学生历史观的使命,注意初中生历史学习方法,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我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发现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自我探究历史的习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问题情境,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采用讨论、辩论等教学方式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调动调动学生自主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作者:罗智 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一中
第三篇:情景教学初中历史课堂探析
一、多媒体教学营造情景氛围
初中历史含有很多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增加了学生历史学习的难度。对此教师要营造趣味化的课堂氛围,利用多媒体技术富含变化的特点,激发他们参与历史学习的热情。首先,教师可以巧妙地对网络中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播放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影像,用多彩的图像刺激学生的感官,提升他们对知识探究和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寻找古代青铜作品和学生一起进行观看,让学生感受青铜器的美感,把学生带入到灿烂的青铜文化当中,为他们更好地参与学习做出铺垫。其次,教师可以在知识点教学的同时选取适当的音乐进行播放,渲染历史课堂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比如,在教学“伐无道,诛暴秦”的时候,教师播放慷慨激昂的曲目,用音乐带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其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接着教师对知识点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取得更多的收获。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优质的情景氛围,可以有效地带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课堂当中,促使其在历史学科中获得更好的成长空间。
二、合作学习推动情景发展
初中生对教师心中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影响历史课堂教学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几个人一起对知识进行探究,为他们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提供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布置开放性的试题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比如,在“三国鼎立”的教学过程中,让一个小组的三名学生分别饰演三个国家的君主,分别让他们讲述各自的发展历程,让小组成员一起对历史进行更加深入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提升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促使其以更好的状态感悟历史,从而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总结
教师积极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沉浸到历史的发展当中,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田本丽 单位:山东省曹县青岗集镇中学
第四篇:初中历史课堂学生参与度的提高
一、提高学生兴趣
初中历史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是非常多的,同时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学生往往会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会对历史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尤其是在历史课堂上,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较少,这也就造成学生对历史缺乏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互动,教师也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教师可以以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组,然后出一道历史题目,让每组派出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正确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历史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还会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放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历史的学习需要学生进行记忆,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这些历史知识有一个好的理解和系统的记忆,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意对历史的课堂的开放,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一些,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就能够更好地对历史内容进行把握。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历史剧的形式,进行历史的学习。例如,在讲“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时,教师可以将这节内容,通过编成一个简单历史剧本,让学生进行表演,不仅能让学生对这些历史知识的记忆更加的深刻,同时还能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感到更加有趣。
三、总结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使学生能够在历史课堂中得到参与感,这样也会使学生在学习历史上更加的有兴趣。
作者:李万芳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深圳中学
第五篇: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探析
一、语言关——激发学生欲望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历史教师,语言素养的高与低,直接导致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如果教师的语言枯燥无聊、?嗦唠叨,定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反之,如果语言精练、具有穿透力,寥寥数语就可以牢牢抓住学生们的心,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1.文学性语言,为历史课增色
如学习《祖国统一大业》时,在课之初,展示余光中的《乡愁》,和学生们一起诵读,并体会这首诗歌的主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强烈盼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心愿。在出示课题《祖国统一大业》后,教师提出问题:统一问题的成因是什么?在学生们自由讨论、发表意见之后,教师的“但悲不见九州同”,诗般的语言以及诗《乡愁》,给历史课堂增添了文学味,根植了趣味化、艺术化的细胞。
2.凝练的语言,凸显精讲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课堂教学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少讲、精讲,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自主构建知识、合作交流体验知识构建的享受。因此,简洁、经典、凝练的语言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应该注重的。如学生在探究了“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时,组织学生自主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从1842年的《中英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等的探讨,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本是同根生”的史实。以“历史主权问题”而高度概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实质问题,呈现历史故事:1894年,甲午战败,《马关条约》割台让日;1945年,《波茨坦公告》规定日本必须归还台湾给中国;1949年,将介石等流窜到台湾,人为将台湾和大陆分开。一言以蔽之,现代的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不难看出,“历史主权问题”和“中国内政问题”简单的两个词语高度概括了“台湾的问题”,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发散思维
在学生了解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问题”后,教师的“位卑未敢忘忧国”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实现历史教学的情感教育,出示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而台湾则成了大问题。假如你是当时或者现在的领导人,你打算怎样处理这些事?你感觉怎样处理更利于安定团结?”显然,激励性、想象性的语言,把学生定格在国家领导人的位置上,激发他们敢想、敢说。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回答和讨论,让学生们总结出“(1)一国两制的设想;(2)一国两制的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放飞思维的翅膀,翱翔于历史课堂的上空。当然,教师的语言关,还包括激励性语言的使用,委婉指出不足和缺点的语言的使用,还有有效、中肯的评价语言。语言,是每一位教师永远值得致力于提高的素养之一。
二、心理关——构建乐学的氛围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心理特点、身心愉悦程度是不同的。因此,作为教师应注意根据各个时期的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步伐和变换教学方式,以保证学生处于乐学的氛围,从而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此时,教师应注意适时快一步、慢一步和停一步,切实让学生乐在其中、积极参与。如课堂伊始,一般情况下,学生课前准备不够充分,铃声响了,教室不够安静,教师走进教室,不可急于新授,用2~3分钟,或复习或预习检查,或用独特的方式导入教学,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产生学习的欲望。如《祖国统一大业》新授前,展示一张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域图,以叙述历史故事的形式,介绍《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引起学生的兴趣,了解香港的问题的实质,为学习这节课的内容烘托了乐学的气氛。一般情况下,课进行30分钟左右,学生们经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活动后,逐渐出现流离状态,似有书到临尾渐渐松之感,那么,此时,教师应慢一步,甚至停下脚步,为课堂增添点调味剂,给学生注入点兴奋剂,通过故事法、表演法、演讲法等,活跃课堂气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吸引力,使课堂教学再创高潮。
三、结构关——改变传统课堂模式
传统的教学,教师讲、学生听与新课改相背离,学生的主体地位无从体现,所以,改变传统的模式和结构,成为课改的中心任务。笔者认为开展“学讲”活动,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1.学进去。
学讲练的基础是“学进去”,课前预习学或者上课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列出自学提纲,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主要内容,感知全课内容。《祖国统一大业》这节课,先给出几个思考题,如:“香港、澳门、台湾的问题的实质是什么?‘一国两制’的内容是什么?提出这个构想有什么重要意义?”等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阅读课本寻找答案,或者讨论研究等,实现会学之效。
2.讲出来。
学进去是为了讲出来,让几位学生分别对预习内容进行反馈和交流,或者对阅读教材、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等进行反馈,这样,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让学生尝到学习的快乐,找到参与的愉悦。初中历史教学,如果过了这三关,教师的教学水平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方式也会得到强化和创新,教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学生也成为会学习的主人,那么,这样的历史课堂才会与新课改接轨,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魏汀默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沭河中学
第六篇:初中历史课堂下中学生意志品质探索
一、情境教学,优化意志品质
因为历史知识的特殊性是很难让学生直接感知的,甚至会引起乏味之情,尤其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在刚刚接触到一门新的课程的时候,往往会有不知从何下手的感觉,所以创设历史情境,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具有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期望。优良的意志品质是可以通过学生在重现的历史情景中表现出来的。这样的个性表现可以使教师有效了解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倾向性。环境学习论者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有意图的、复杂的,是处于它所发生的情境脉络之中的。”所以情境教学应当被用于中学历史课堂。在历史教学中为了重现经典教师会创设“音像情景”、“图片情景”和“角色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从中看到学生的意志品质倾向,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客观的评价,指引学生完善自己。尤其是在角色情景中,通过角色的扮演拓展教学思路。学生通过课外的资料搜集、材料整理编写新的历史剧本,然后分角色地重新演练并且在课堂中展示有关的历史事件或者人物。教师会讲述这些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让学生扮演、等英雄人物,模仿他们的对话,感受他们内心的真正的顽强意志,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对于历史教材中有关意志品质培养的素材的深入挖掘
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意志品质培养的典型,世界历史是人类不断奋斗的历史,从个人到集体的成长都充满艰难和曲折。但是在历史长河中人类的智慧和勇气最终是取得最终的胜利。在历史课堂中,有非常多的材料是关于意志品质的培养的,例如重大的历史事件、个人英雄事迹和名言警句等。历史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挖掘这样的素材,从中寻求关于意志品质教育的结合点,只有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才能获得学生最终的意志品质的提升。在中国近代史中,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无数革命者在战争中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和永不言弃的精神。正是这些人的努力才换得今天的美好生活,革命先辈们在战斗的过程无不充满困难与挫折,但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确立证明这一部分人的鲜血换来的是最终中国人民的幸福。所以这样的事迹表明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的重要性,这种美好的意志品质是后世学习的楷模。历史教师要将这些真实的历史事件还原给学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其中的优秀意志品质,在历史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培养自身的意志品质。
三、设计作业,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中学历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教学作业,但是新课改后的作业要体现教师的用心设计性。所谓设计性是指在教学完成后的作业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及从中自身是否得到精神品质的熏陶。例如,让学生采访自己身边的英雄,采访参加过战争的人物。在这样的作业完成的同时,学生会亲身体验了解具有优异品质的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直接对中学生的心灵产生大的启发,加深学生对自身意志品质的培养观念。对于学生的读书意识,教师应当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培养学生主动地进入阅读历史的习惯,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相关的励志书籍,阅读是学生二次吸收知识的过程,作业可以和同学互相讨论,当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正确的意志观念,发扬好的摒弃不好的也是教师引导的职责。当学生开始从阅读中思考自我的时候是他们真正受教育的时候。这样的教育是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思考什么是自己应该有的意志品质。
四、总结
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有重大的意义,在历史的先驱中表明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一定是有良好的坚定意志,以及远大的抱负。在历史课堂中通过对重要事件及英雄人物的学习会让更多的学生感悟和理解,对比历史的过往而更珍惜当下,这或许才是对中学生成长最有意义的教育。
作者:庞继春 单位:康县岸门口初级中学
第七篇: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营造历史课堂氛围
现在的学生存在厌学现象,再加上历史作为初中教学课本中的“副科”,不受老师、家长、学生的重视,这样学生很难对历史课产生兴趣。目前我国历史的教学比较落后,老师的教学能力也非常有限,这导致传统的历史课堂死气沉沉缺乏历史学习氛围。老师在历史课堂上通过组织小组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例如,老师讲到一个历史故事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上台重现这个历史故事。这样不仅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其中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还可以激发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教学质量更加高效,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扎实。
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很多中学生的历史成绩都不理想,他们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甚至厌倦历史。在初中课堂我们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不错的历史教学方法。老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寻找一个历史人物。小组之间组织演讲比赛,优胜组获得奖励。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查阅历史书籍,收集历史故事、历史人物。这不仅仅拓展了中学生的视野,慢慢地他们就会被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深深吸引。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都是老师站在三尺讲堂前滔滔不绝,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需要动手查阅历史书籍和动脑思考问题,考试前学生只需要背完知识点就行,这样学生失去了主体地位。在初中历史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一个历史人物启发学生思考一系列相关历史人物故事,锻炼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
作者:李红丽 单位:吉林省临江市光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