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研究(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10篇)

第一篇:图示教学法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一、图示教学法的概念

图示教学法是通过图形、图表和表格表现出事物本质特点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生动形象地表达出零散的史实、抽象的概念以及复杂的逻辑,使之变得浅显易懂。把图示教学法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图示教学法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教师把历史知识写在黑板上,但由于初中历史知识点较多,学生顾得上做笔记就顾不上听讲,从而失去了听课的兴趣。图示教学法能很好地弥补这个缺陷,它不受环境的约束,教师只需要一块黑板,便可以完成板书,系统地呈现历史知识,而且教师还能使用不同颜色突出重点知识,让学生一目了然,学习历史的兴趣也随之提高。

2.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图示教学法能把零散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使初中生能清晰、完整地认识整个历史史实,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初中生的历史成绩。

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使用图示教学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图表和文字归纳来讲解知识点,使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刺激学生的思维,增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把历史知识整理成生动形象的结构图,从而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且在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1.展示图示法的精髓

在运用图示教学法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图示和教学案例,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体系,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历史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复杂的历史知识点。如在教学《三次工业革命》时,教师首先要考虑工业革命这部分历史内容的复杂性,知识点非常多,且又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所以学生必须完全掌握本章内容。运用图示教学法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黑板上画树状图,归纳三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从而方便学生记忆。

2.引导学生创作历史图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图示解析历史知识,告知学生编纂图示时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在编纂图示时应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以及空间范围,解析历史事件的区别和联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编纂历史图示,或者在教师编纂图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从时间上来看,可以把历史分为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在空间上来看,可以把历史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学生自主创作图示,不仅能从时间上掌握历史,还能从空间上了解历史。

3.引入新型的教学方式

在图示教学法中,教师不仅只能运用图示,还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合作完成图示,然后让小组成员熟悉该图示内容,教师随机抽出图示,要求小组成员进行解析,然后在该组成员分析完图示后由其他小组成员提问。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图示内容的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图示教学法非常适用于初中历史的教学,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教师在运用图示教学法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以便更好地发挥图示教学法的效用,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以及教学质量。

作者:曾胜 单位:江西省赣州中学

第二篇: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探析

一、回归生活,做好课堂导入

开课前,做好课堂导入是必要的。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更快地让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了解学习内容。生活是我们触手可及的金钥匙,利用生活这个强有力的工具可以让学生更加亲近历史,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对历史内容的接受与理解。例如,笔者在教学“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就采用了利用生活给予的教学素材做了课堂导入。我找到了钉子、火柴等,在课堂开始我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这是钉子和火柴,但是你们知道以前的名称是什么吗?”学生开始面面相觑,但很快就有学生告诉了我正确答案。我继续又问:“既然叫‘洋钉’‘洋火’,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前面要加一个‘洋’字?”就这样,通过联系生活的问句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历史拉回生活,做好历史开课的第一步。

二、结合生活,充实教学过程

将教学过程与生活有机结合是对我们的考验,做好生活在课堂中的落实可以帮助学生重建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历史教学内容,激起学生对历史的共鸣,更深入理解历史的精髓。比如,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这一课的讲授十分重要。于是,我在进行这一课之前,就让学生提前预习,在课堂上进行人物角色的扮演,从道光皇帝到林则徐,再到英国走私贩等等,让学生自己结合历史背景进行亲身历史体验,让学生将一百多年前的历史回归生活,将历史重新展现在大众面前,这无疑是对历史最好的学习与理解。

三、总结

总而言之,将生活与历史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理解历史所承载的实际意义,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历史知识构架,为自己未来的历史学习之路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者:马艳平 单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二中学校

第三篇:初中历史的创新教学探析

一、强化课前预习,夯实基础知识

常言道熟能生巧,学习也是如此。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提前的课程预习,通过预习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教师讲解时能够紧跟教师的脚步,对课文的理解和吸收速度更快,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在传统的历史学习过程中也有一部分学生会进行课前预习,但是预习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学生没有目的地盲目预习,胡乱地翻看教材,这样的预习并没有什么学习成效可言。因此,在新时期的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课前预习进行强化和系统化,夯实历史基础,这样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自主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旁观者,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料,对学生进行关键时刻的启发,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英国在选择走私鸦片的时候为什么将中国作为市场?在硝烟过程中林则徐是怎么样做的?鸦片战争对我国有什么负面的影响?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性地去预习,从而提高历史预习的质量。

二、创设条件,实践体验式学习

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学方式是多样化的,类似于创新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语言描述等多种方法。例如,在学习玄奘西行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首《西游记》的主题曲,对于学生来说,这部电视剧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导入,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内容充满好奇,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中。同时,听完歌曲后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巧妙地引题,提问学生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谁?他们的目的地是哪里?他们想要去做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不但能够有效地将课文内容融入其中,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又如,学习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准备一根缝衣服针和一块小磁铁,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制作出一个简单的小型指南针。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但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记忆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对历史内容更加感兴趣。

三、课堂让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发生着较大的变化,这个时期的孩子也比较叛逆,上课不注意听讲,情绪波动较大等。这时,教师应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束缚,将历史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导者,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的方式,将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然后教师再为学生设置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研究。在讨论完后进行回答,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出新一代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作者:韩甲武 单位: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齐莫曼教授提出:自主学习的动机要求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方法要求有计划或熟练地达到自动化程度,对学习时间的安排要定时而有效,能意识到学习效果,对学习的环境保持着高度的机敏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因此,当学生在认知、动机、行为三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自主学习才能有效。

1.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自主学习是为课堂学习做必要的知识性或物质性准备,教师可以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布置给学生。知识性准备主要是让学生搜集新课内容涉及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相关材料,并形成可以在课堂上和向大家进行一次性汇报的作品,作品的形式因人而异,可以是一张地图、一张图表、一份报告、图片、视频、PPT等等。物质性准备主要是为课堂上动手操作的环节准备好物品或直接把制作好的成品拿到课堂上展示。如讲到《原始农耕生活》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尝试制作“干栏式”房屋和“半地穴式”的房子,并比较二者的不同。学生在课前制作过程中就能发现房屋的构造取决于南北方不同的气候特点。复习课的课前自主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梳理,初步形成知识脉络。如单元复习课,教师可以给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自主梳理该单元的基础知识,为课堂上教师对单元知识的进一步总结和提升奠定了基础。

2.课堂上自主学习。

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学,完成落实基本知识的过程。教师如何引领决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问题引领和任动驱动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问题和任务的设计要以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展开,实施过程中要针对教学内容特点,注意问题与活动的有机结合。问题要设计在情境之中,任务的设计要生动、活泼,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任务:“假如你们是生活在汉代长安的商人,刚刚从欧洲的大秦回到长安,请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商队沿着丝绸之路做生意的经历。”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学生在课前搜集、课上整理资料形成汇报作品的过程中对丝绸之路的路线、沿途的风土人情、往来贩卖的商品及商路之艰险等内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进而对本课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一问题的认识就容易。

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合作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同学之间的协同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个充分发挥个人意识和特点的平台。

1.合学小组建设。

组织建设:历史课合作学习小组以4人最佳,人数多的班级可以增加到6人一组,组员构成最好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合作学习小组内部要有完成特定任务的二级合作学习组织。机制及文化建设:合作学习小组要形成由组内成员共同自主建设的、富有个性的小组管理机制和文化产品:组名、口号(或座右铭)、组长、小组分工、小组制度、评价机制等。其中小组分工必不可少,历史课可以把学生以角色分工,如,资料调查员(负责收集资料)、资料整理员(负责对资料进行统计和整理,形成作品)、汇报员(负责作品的展示)。可以多人担当一个角色,也可以一人担任多个角色,角色定期要进行互换。

2.合作学习技术。

小组合作技术多种多样,有多边会议、请教邻居、结对子、思考—组对—共享等等。历史课要根据课程需要灵活运用合作技术,结对子往往用于复习环节,强调相互提问或叙述;请教邻居、思考—组对—共享多用于新授课对简单问题的研讨;多边会议则用于有探究性、总结提升性质等问题的研讨。历史课堂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动力和方法。

作者:李盈 单位:吉林省通化市教育学院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思考

一、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应用面临的问题

1.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实施的指导理念不够先进

教学理念是否先进直接关系到历史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否具有创新性,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教学理念的先进与否也决定了教学的实施能否满足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的需要,目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依然是以传统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传统教学理念最突出的特点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以应试为目的,这样的教学理念更强调的是教学的最终结果,重视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能够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发展,以及历史素养的提升则缺乏应有的重视,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重在“教”字,而忽略教育两字的“育”字。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多是以大量的练习为主,课堂教学中诸多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必然是以考试成绩的提高为目的,在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真正权威,只重视以考试为目的的讲授,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学习,缺乏对学生在历史教学中主体地位的尊重,在陈旧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初中历史教学很难取得实效。

2.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实施的手段较为单一

传统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是比较单一的,教师照本宣科式的讲述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在这样的教学实施中,教师的教学活动永远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的学习活动缺乏自主性,尽管现阶段的学生都是在社会飞速发展背景下成长的,这批孩子思想意识与以前的学生存在着很大差异,他们的思想更加活跃且充满创意,用这种机械、单一、枯燥的教学手段,来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一些学校运用一些启发式教学、合作教学等教学手段来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但是因为应试教育的理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些创新式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只是“只用其表而不用其里”,一些问题的设置与学生间的互动只停留于形式,难以取得应有的实效,这样不仅不能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还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在这样缺乏实效的教学实施中,对历史学习的热情也会逐渐降低。

3.初中历史教学形式不够新颖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形式的创新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一个根本特征,也只有素质教育作为历史教学改革的根本方向,不断创新初中历史教学的形式,才能够满足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现实需要。要实现初中历史教学形式的创新就要突破落后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以新颖、多变、灵活的教学形式推进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形式,更多是一种单项传授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的单项传授,是由教师单纯的信息输出作为主要形式,并且这种信息的输出,只是以知识的传授为内容,知识的传授形式单一,缺乏变化,学生的学习也只能是被动接受,对知识的掌握仅仅是以考试的通过作为唯一的学习目标。即使考试成绩过关了,学生的收获也不多,不仅没有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也没有提出一些创新性的问题,学生之间更没有进行彼此间的合作与沟通,也没有学会通过自主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单一方式的初中历史教学实施中,教学很难收到实效。

二、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策略

1.要以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发挥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是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实施的基本前提,要树立学生中心的主体意识,就要从根本上改变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落后教学理念,要改变在教学实施中教师独大的教学局面,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仅是教学实施的主导者,也要将自己的教学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要把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要以平等的角色定位来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在教学实施中,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指导者,同时也是学生历史学习的忠实合作者,教师也应是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教师要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必要的条件,营造和谐民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气氛,要善于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引导同学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在问题的具体研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发挥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充满吸引力的历史教学方法创新促进历史教学的高效实施。

2.要以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创新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实施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学内容设置缺乏新意,很少在缺乏新意的教学中,提出一些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启发性问题,尽管随摘要: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促进初中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工作虽着新教学理念的不断普及,这一现状有了很大改观,在一些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但是其运用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现阶段的一些初中历史教师对于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这些教师之所以运用效果不好是因为只是把启发式教学简单理解为一问一答式的教学,而真正的启发式教学是在问题的设置环节要精心设置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这样启发问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问题的创新思考,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高效实施。

3.要以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创新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实施

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教师要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施中,精心设计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创设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欲望的教学情境。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一些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参观的形式,还可以采用看视频的形式,还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以及走访的形式等,这些教学情境的巧妙创设,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在情境的创设中,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历史知识的魅力,体验到历史学习的实用性,感受到历史学习带来的轻松与快乐。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也不能只为了让课堂变得有趣,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的情境创设能够引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探索历史问题对现实生活的启示,要教会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去指导生活实践,学会理性的分析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通过分析,能够真正得出与事实接近的历史观点,通过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促进初中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极大促进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实施。

三、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对于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影响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实施,因此开展相关的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是极其必要的。

作者:范红艳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

第六篇:初中历史教学创新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进行历史教学创新的前提

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课程,只要学生们产生了兴趣,那么教学效果会好的多。反过来说,如果学生们对一门课程没有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也不会学得多么好,甚至不会去学,更谈不上进行教学创新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表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一种内在的最强劲的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许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甚至列为自己最不喜欢学习的课程,主要原因是:这门课程枯燥、没意思,且不知道学了这个有什么用,不能真切的理解明古知今这个词的含义。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除了课文过于枯燥之外,教师不能有效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是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一些真实的物品、图片,或是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一些历史场景或是影视片断,鼓励学生听一些比较好的历史讲坛和历史典故,让学生们在一种比较轻松愉快的气氛潜移默化地把知识就吸收了。持续一断时间,在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后,学生自己可能就会体会到这门课的魅力所在。

2创新历史教学理念及手段,搞活历史教学

良好的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取得成功的关键,创新教学手段是历史教学创新的重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还有应试教育的影子,没有转化为真正的素质教育。教学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强调人文性,培养学生历史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真正明白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内容也在变化,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也要进行创新,要改变过去的“照本宣科”式的陈旧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和创造性的思维,多思考一些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另外,还要提高学生获信息与资源的能力,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识与资源需要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渠道获得,培养这种能力本身就培养了学生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师生关系

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过:“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学的前提,它是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来说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有一种填鸭教学的味道,并且教师严格控制课堂纪律,学生们处于一种比较绝对的被动地位,一般来说只能被动的服从,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及课堂主体作用的机会几乎是没有的。这样的课程在早些年代可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学生心理成熟的提前,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抵触,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太高,学习效率自然也非常的低下。现代教育越来提倡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学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构建平等的课堂关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这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的前提。要做到这些,首先就要求教师树立民主平等的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从根本上转变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即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由教师主导,这里主要体现一个导字,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关键时刻的导,从而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以充分发展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个性,积极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发表有自己想法的见解,不断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精神,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掘,最终学好历史,并提高综合素质。

4加强学习和修养,培养自身创新能力

创新教学自然离不创新型的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创新,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要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让他们成长为创新型的人才,首先教师不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进行创新的能力。虽然在当前的教学中,通过教学改革,教师在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许多教师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但还有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素质和其他一些方面的原因,创新能力和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历史课程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勇于进行尝试,积极进行探索,敢于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大胆进行创新,组织开放式、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当下这个高速发展充满变革的时代,历史教师特别是初中的历史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其他各方面的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越来越高。

5小结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势在必行。进行创新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历史教师创新性劳动的环境,并给教师提供必要的进修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

作者:陈涛 单位:张家口市桥西区教研中心

第七篇:历史故事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一、初中历史学科开展故事化教学的必然性和作用

历史故事是构成历史的主要内容,也是传播历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历史和历史故事,在很大程度上,相通相融。从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的开发和编写,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水平等诸多方面分析,故事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大多以通史的模式展现,让学生通过最基础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感知历史、了解历史。初中教材图文并茂,有很大一部分文字都是故事性文字和故事性插图,可以说,初中历史学科开展故事化教学,是基于教材的必然选择。

2.初中历史教学的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性思维为主,学生很难透彻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故事化教学是以讲述历史故事为主的教学方法,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很好地顺应学生的思维特征,符合初中生的心理要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知识,增强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并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故事化教学除了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外,还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良好的品格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比如屈原、岳飞、文天祥等优秀的人物事迹为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初中历史学科开展故事化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故事化教学是多元的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故事化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历史故事的搜集、选择,历史故事的呈现,以及对于历史故事,或是历史故事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分析、评价三个基本环节,它是发展学生多元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1.历史故事的搜集

故事化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历史故事搜集、选择,教师要广泛搜集材料,应尽量查阅第一手史料,选择那些真实可靠、有凭有据的历史故事,清楚所选历史故事的来源和出处,做好一定的考证和筛选工作,应尽量选择那些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故事素材,增强这些历史故事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当然,历史故事的真指相对意义上的真,有些历史故事虽然都是虚构的,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某段历史时期的基本历史面貌,比如史籍《山海经》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黄帝擒蚩尤,还有一些经过艺术化的加工、创作而成的文学类故事,比如孟姜女哭长城等,这两类历史故事,教师可以大胆选用、采用。对一些完全杜撰和编造的历史故事,如野史乱史、穿越类故事,要把它们拒之门外。学习历史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古为今用,以史为鉴,因此,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时,应充分注重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从中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以致用。此外,教师要积极开发口述性史料,如讲述《社会生活的变迁》中改革开放前后生活(衣、食、住、行、用)的变化这段历史,教师完全可以动员学生回家后,听长辈讲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些历史事件和这段历史对普通人的影响。

2.教师讲故事的技巧和方法

故事化教学不能照本宣科,切忌把故事化教学变成机械式的朗读工作,要把故事讲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要求教师拥有深厚的历史功底,精妙的语言艺术,以及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魅力,教学语言首先要准确简练,其次要富有感染力和教育力,有一定的幽默细胞,使用一定的体态语言。当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历史图景,学生会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华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指鹿为马、谋害扶苏等历史故事,把秦政局黑暗腐朽的史实以故事形式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3.历史故事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可以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插入故事。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用历史故事设置一定的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正式的课文学习。教师在设置悬念的时候应注意尽量与教学内容有关,不要为了悬念而设置悬念,更不能故弄玄虚。如,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课时,可以这样设置悬念:“为什么开国大典上,要用54门礼炮齐鸣28响?”然后教师明确告诉学生,54门礼炮是为了纪念五四爱国运动,28响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8年的奋斗历程,这样就自然过渡到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很好地完成了导课任务。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历史故事,特别是要在教学重难点处引入历史故事,把难点问题变成故事情节,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化为趣味故事,通过故事讲述,深入浅出、轻而易举地化解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讲授洋务运动的破产的根本原因的时候,如果仅仅指出洋务运动只是嫁接西方先进技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等这些抽象的理论,则八年级学生是无法理解的,教师可以插叙邓世昌的故事,透过邓世昌壮志未酬、壮烈殉国的活生生的个体认识那段历史,体会分析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形成相关的历史认知,这种故事化教学方式比起理论的讲述更具有说服力。

4.故事化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一些原则

故事化教学能调节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教学重点,化解学习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体教学中,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和适量原则。教师要依据学生个体差异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由于学生兴趣的多样化和个体的差异性,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老师要认真研究和探索,了解学生倾向什么样的历史故事,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本班学生的兴趣因地制宜地选择历史故事,选择那些有针对性,故事内容的深度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的有效故事。如果对涉及教学内容的历史故事都不加选择地使用,那么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误导学生。讲述历史故事是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故事化教学要讲究适量、适度,初中历史一星期最多只有两节课,如果故事插入太多,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有违历史教学的目的。

三、总结

总之,引用历史故事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故事化教学有其优势和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用一种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要注意和其他教学方法并用,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陈武明 单位:南靖县城关中学

第八篇:初中历史教学新方法浅析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是开卷考试的文科课程,并不受学生的重视,学生认为拿着课本进考场就可以得高分,没有认真地学习历史,仅把历史当做休息、缓解压力的课程,使学生对历史缺乏兴趣,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影响了历史教学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学生缺少了解世界文明变迁的一条重要途径,“以史为鉴”变得毫无意义。其实学好历史非常重要,首先,学习历史可以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懂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重要意义;其次,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1.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

在过去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历史教学课堂就像教师一个人的舞台。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观点,已成为很多历史教师的共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走下讲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做课堂教学的指挥者,指导、组织、安排课堂教学,并对不合理的地方及时作出调整,要求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读、写、议、讲,给学生创造条件、布置作业,平等看待学生,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讨论,并为每个学生做出评论,创建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充分反映出学生的主导地位。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多是被动学习,很难提高他们对历史课堂的兴趣。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投入了很大的热情,积极改进之前的教学方式,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习历史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享受。首先,利用历史典故活跃课堂氛围,初中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学生很容易找到历史方面的故事,可以在每节课堂开头安排一名学生讲述一个历史典故,但要求学生所讲的历史故事与本节课程所学的历史有关。例如:讲到三国历史时,可以讲讲“桃园三结义”“官渡之战”“单刀赴会”“七擒孟获”等故事;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可以讲讲“柏林暴动”“静坐战”“诺曼底登陆”等精彩历史。以故事开头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找故事,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搜集历史资料和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其次,可以通过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深入其境。例如:讲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有一个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教师挑选出几名学生,分别扮演秦始皇、荆轲、燕太子丹、樊於期、秦舞阳、秦国大臣等角色,让学生提前预习,搜集资料,排练练习,以便在课堂上可以对荆轲刺秦王进行一场惟妙惟肖的情境再现,并亲身感受当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这样更容易使学生理解历史,融入历史,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3.合理利用多媒体、克服知识难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具有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无声的事物有声化的特点,集声音、图像、文本于一体,从多个视角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兴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知识,大大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虽然新的历史教科书中插有大量的彩绘图,颜色鲜艳、图像清晰,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这些图都是静止的,缺乏生动形象的变化。例如:在战争史中,历史地图的运用是不可避免的。在学习红军长征历史的时候,要求学生看课本上的地图,标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因为书本上的地图不能显示动态变化进程,使学生很难掌握,而利用多媒体软件PowerPoint将静态地图变成动态幻灯片,将地图“变活”,显示了长征的动态过程。将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展示出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再结合教科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记忆。然后在播放电视剧《红军》的长征片段,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这段历史,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很多,关键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同时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思考,扬长避短,尝试用新的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爱上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努力学习,将来做对社会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作者:李惠彬 单位:漳州立人学校

第九篇:情境教学法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收获更多的历史知识、拓宽学习的知识面,教师可以通过影像、视频等相关信息资料来对历史事件进行直观的反映,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讲述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状态。显然,这样的教学过程更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形成与发展的起因、经过与最后结果,从而更深层次地发现与探究历史发展的实质。例如,在“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鸦片战争对我国带来的巨大影响,教师在备课时即可准备一些内容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并设置出相关的问题。显然,当学生面对这些直观的图片与视频时,其学习兴趣必然会得到激发,促使学生更加投入。那么,当学生看完图片或视频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相关的问题。而在这整个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要求学生通过教材内容带着问题来观看图片或视频”。只有这样,学生在看图片或视频的过程中才能够对课堂问题进行自主解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目的。

二、利用语言创设情境

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其对于新奇的历史故事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恰到好处的态势与语言对具有趣味性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解,从而创设出语言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历史故事中,最终促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历史。例如,在关于北宋历史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北宋时期的城市风貌、文明等能够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即可以通过“清明上河图”来进行讲授。在学生观察清明上河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汴河两岸市民衣食住行的情况进行描述,并要求学生将其所看到的服饰与影视剧中北宋时期的服饰做比较,找出相同处与不同处。而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对图中市民的日常生活、阶层差别以及船只大小与乘坐人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此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显然,在整个还原历史现场的语言教学情境之中,教师的思维、言语是相当关键的因素,处理得当的话,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学质量。

三、利运用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如果让学生自主选择课文内容中的角色进行表演,那么,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将更具亲切感,就会很自然地加深内心体验,从而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各个角色,对角色所进行的活动进行模拟,以此让学生从角色的立场来对相关历史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真正将历史事件再现于课堂之中。显然,这样的过程必然将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与理解历史知识。而对学生来说,通过角色扮演,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就更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表演,学生也会深入情境中,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引发与调动,不断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大变革的时代”(商鞅变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个角色扮演情境:“同学们,如果你们是当时的新兴地主,你们会支持这样的变法吗?如果你们是当时的农民,这样的变法对你们有益吗?假如你们是当时的诸侯,你们会支持这样的变法吗?为什么?……”然而,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与小组成员进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并进入各个角色中,进行即兴表演,让学生深入各种阶层角色中来体会与感受不同阶层角色的态度。显然,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四、总结

总之,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必然是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足够地重视,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始终都要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只有这样,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才能够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作者:刘亚农 单位:重庆市开县教委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中心

第十篇:初中历史图示教学实践

一、初中历史图式教学法的实施方式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图式教学法主要是为了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摆脱纯粹依靠课本文字和内容进行学习的学习模式,采用图式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加强对历史课本中的发展脉络、内容结构进行理解,并形成框架体系,使学生学会掌握每一章节之间知识点的联系;根据老师的启发,不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并不断锻炼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力。老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图示教学方式,应该要结合历史课本和考试大纲的内容,查找各个单元、章节以及要点,根据历史事件的发展等知识点进行组合,使其能够具有内在联系性,把这些知识点进行分解,形成图示,进行历史知识的穿插,进而更好地诠释历史课本中的内容以及历史发展脉络。初中历史图式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式是:首先老师要利用数轴图示,展示历史的分期,在每个分期阶段标注好起止时间、主要事件、特点、历史地位等内容,根据轴线图示,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其次是利用图式教学法使学生能够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个知识点的结构,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然后老师要利用图示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历史课本知识的阅读,使学生能够了解各个历史内容的名词解释以及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最后老师要根据图示法进行历史知识的总结,根据教学进度和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使历史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初中历史图式教学实践的意义

1.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使用图式教学法,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充分掌握历史课本的内容结构和体系,在课堂上利用图示展示历史教学内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老师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历史学习效率,并充分掌握基本的历史教学内容。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教学气氛

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图式教学法,能够改变传统的以课本内容进行简单的文字教学模式,使历史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参与度比较高,老师为学生创造灵活的教学环境,提高了历史教学时效性。比如说,老师在讲解“中国的抗日战争”内容时,采用分段讲解的原则,老师首先可以绘制一张红军长征的示意图,指导学生根据图示回忆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并能够根据当时发生的事件和时代背景进行历史课本知识的导入,使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一二九”事件的发生、西安事变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老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这些事件的内容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这些事件的内在联系。利用图示法将简单、静态的文字内容变成生动、动态的图示,能够调动历史教学的课堂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提高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图式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众所周知,历史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比较、分析等综合能力的过程。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图示法能够有效地结合历史教材中各个章节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在理解和记忆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并能够根据自身特点找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规律,系统性地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通过事件的表面认识到事件的本质,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能力。

三、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图式教学法,老师要充分掌握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不断收集历史材料,利用图示法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系统的梳理,这样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张威 单位:江苏省睢宁县梁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