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有效导入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历史课有效导入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历史课有效导入分析

一、有效导入的方法

1.新旧联系,温故知新

例如,在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来分析英国是否会满足。由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所以学生可轻松得出结论:鸦片战争后,英国不会满足已经取得的这些特权。

2.精心设疑,引导探究

“好奇”是青少年的共性,在课堂设疑可以迅速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例如,在讲《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课时,笔者以图片对比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状况以及外国记者的评价,强烈的对比使学生惊叹的同时,激发了其主动探究的愿望。

3.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入境始于亲”,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诗词、故事、歌曲、视频、动画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实质,从内心深处融入课堂的教学之中。如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一课时,笔者播放了电影《南京南京》中的片段,学生仿佛亲眼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屠杀我中国同胞的血腥罪行,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

4.角色扮演,主动探究

课堂刚开始便设置活动探究环节,让学生扮演一定的历史人物角色,能够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新航路的开辟》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如果你们是当时的航海家,要具备什么条件你们才会出航呢?”话音刚落,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起来,学生对当航海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整节课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度过。

5.时事热点,拉近距离

利用时事热点导入,能让学生由近及远,意识到“历史是鲜活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认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如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笔者设计导入语:“中美建交前关系如何?能举出哪些事例?两国为什么能建交?”顺势引入《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学习。当然,历史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故事导入、做游戏导入、猜谜语导入、引用名言警句导入等。在实际教学中,各种方法综合、穿插使用,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先声夺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历史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有效导入的原则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的出发点与终点既不是知识本身,也不是教师本人,而应该是学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才能使学生实现从兴趣的产生到核心知识点的掌握的飞跃。

2.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导入方法及所选材料要紧紧围绕历史教学目标,切合实际,不能为导入而导入,喧宾夺主,背离既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3.方法多样化

“喜新”、“好奇”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各种导入方法交替使用,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才能兴奋起来,兴奋起来就会使学生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从而使学生产生无穷的学习乐趣。

4.容量得当,删减加工

导入仅是一个“引子”,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4分钟为宜。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力求简短明了,切忌占据太多新课讲授时间。

三、结语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变的过程。“响鼓需要重锤”,课堂的有效导入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的成功。如果我们初中历史教师能勤于思考、不断反思,切实提高历史课堂的导入质量,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就能使课堂有效、精彩。

作者:黄争 单位:江苏泰兴市洋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