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历史课堂论文(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新课程改革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授课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教师在主观传授,至于学生的反馈是什么,并没有成为教学的重点,教师一味讲授、学生一味练习。纵然教师将教学的文字内容全讲到了,但是关于学生吸收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却无从了解,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课业的负担。21世纪的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真正意义的人才,尤其在历史课程的教育上,要求不能让学生成为死记硬背的“奴隶”:只记得几个历史、一些年代、几个事件,“只会死读书的学生肯定不是真正人才”。因此,教师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认识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多在营造教学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等方面下功夫,帮助学生将已经掌握的那些知识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其深层次的学习潜力,并以多样化的传授方式来满足大家在学习上的各种要求,变死板的教学为丰富、活泼、有趣的教学,让这门课程教学在组织和管理方面发挥最佳作用。如讲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的“诸子百家”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有关百家思想、学派等方面的视频信息来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各自的思想主张和代表人物,并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让他们成为课程的主导者,自己讲述、相互辩论,让他们和历史之间零距离,增强兴趣和体验,顺利完成教育教学的目标。
二、信息技术与图示教学、历史地图相结合
在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方法是教师经常使用的,如图示法,这一教学方法能够让要点变得更加直观,便于学生了解和记忆。而引进了现代信息技术之后,教师可以将这一教学方法与之结合,从而产生更加强大的成效。比如,《冷战中的对峙》这一课,是可以通过图示法进行教授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制作了一个PPT,不仅使用图示来展示整个历史时代的发展线索,更加入了数字列表、地图等资料,并将重要人物的代表性语录进行了展示和进一步说明。这样一来,历史知识就会变得更加明晰和丰富,同时教授给了学生理清线索、逻辑思维的学习方式,效果十分理想。
三、利用网络优势拓展学生的视野
在初中历史课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将信息技术与之有效融合和整合,并配合上网络的使用,能够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超越课程内容所涉及的时间和空间上局限的目的。举例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互联网,将古代夏、商、周等历朝历代的史实进行直观的展示,就仿佛让学生进入了时间的隧道,回到过去,博览世界,可以真切地感受各种历史信息。如此一来,我们可以轻松地增加教学课程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容量,提升学生在一堂课中所能够了解、理解和掌握的知识量,提高教师授课的效率。除此之外,在课下教师还能够通过互联网方式让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对于所学课程进行补充和自学,而互联网的互动方式还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实时交流,教师可以及时回答学生自学时产生的各种问题,掌握学生的学习方向,帮助其调整方法等。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效引入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达到多渠道、多感官学习知识的目标,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可以说,引入信息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课程教授辅助手段,从实际效果来看,我们能够预言:教师重视传授知识过程中学生的各种需求,注重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相融合,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灵活和广阔的学习空间。事实上,不仅是初中历史课程,目前各个学习阶段、各个学科都已经开始推广和使用信息技术,并从中获得了不小的收益。
作者:徐建香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十二中学
第二篇:初中历史课堂问题式教学法运用
一、问题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第一,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新兴事物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好奇心会转化为问题呈现到我们面前,运用问题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真正发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落实。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调动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适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第二,问题式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使他们能够产生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活跃的思维一般都是从疑问开始的,产生疑问才能有思考的过程和主动探究的欲望。问题式教学法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和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新课程改革中比较有效的一个教学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第三,问题式教学法更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健康发展。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中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就要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对于历史教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对于历史的发展有一个条理清晰的脉络,能够正确地获取历史知识和处理历史材料。最后,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知识之后,还要培养学生运用这些历史知识的能力,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堂上所学的历史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讨论,通过这些分析,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运用问题式教学法也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地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深入思考,促使学生提出针对问题的独特见解。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式教学法
(一)设置适合课堂内容的问题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为质疑是学习创造的基础条件。所以,教师在做课前的准备工作时,要结合本堂课的主要历史内容来设计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教学节奏来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这些问题,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进行的不同阶段了解不同历史材料的基本概念,从而从这些知识的学习中去发现问题的答案。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简单生动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历史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进行思考和分析,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带着教师的问题去学习,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比如在学习各国列强瓜分中国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复习旧知识的方法来导入新课,设计关于上节课内容的问题: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有关《马关条约》的历史知识,大家还记得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之后带来了哪些危害吗?然后由此递进,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朝政府向各国列强借了大笔款项,这些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肯借这么多钱给中国?他们想要通过借钱给中国达到什么目的?通过这些逐层递进的问题设置让学生对于资本主义国家借钱给中国的最终目的有一个清楚深刻的认识。教师提出这些问题,继而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者班内共同交流讨论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设计的相关问题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长此坚持下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学生的历史思维也会得到提高,历史视野也会越来越开阔,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涨。
(二)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之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思考和分析,也就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寻找教材中的重点,对历史材料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探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究的过程中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要注意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将问题和材料相结合,适当发挥合理的想象,使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当时的历史事件中,进一步完善历史概念,正确把握历史。
(三)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之后,就会进入课堂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小组讨论阶段。小组的划分可以是教师事先就安排好的,也可以是课上临时组合的,小组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在竞争中激发出他们的求异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活泼热烈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在这个氛围中畅所欲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四)师生共同做出解释和总结
在经过小组内的热烈讨论和班内的畅所欲言之后,师生可以共同就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教师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到极致,让学生来进行总结,教师只需在这个过程中给予积极的评价,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要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给予帮助,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见解独特、勇于创新的学生要给予肯定。
三、总结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式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需要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发学生展开积极热烈的讨论,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苑克彬 单位: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龙化中学
第三篇: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究
一、把握课堂提问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应精心计问题,每个问题都要有针对性,要围绕某个教学内容来设置,要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达到某一学习目标和要求。而且问题的设置应放在教学重点、难点、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困难的地方。如果教师只是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而盲目地、随意地给学生提出问题,则会造成“问多无趣、问多无效”的果,不仅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也影响了的教学效率。
(二)激励性原则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动参与程度,要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就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课堂提问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发挥提的效果,更需要尊重、信任、鼓励、扬学生。其实,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都想被别人肯定和表扬,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历史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予他们恰当的评价,让他们树立信心。即便是学生对问题的解读和回答不准确,教师也不要批评他们,而是引导学生表明自己的想法,并寻找他们思维中的闪光点和独特之处。当然,教师也不能无原则地表扬学生,对于他们不合理、不切实际的回答要及时引导和纠正。
二、巧设问题情境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使他们产生认知需要和学习欲望,激发他们潜在的学习动机。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很多内容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出,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探究意识,还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选取哪一种,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定。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和喜欢的影视作品来设置疑问,在教授《对外友好交往》一课时,笔者就利用了学生都非常熟悉的电视剧《西游记》创设问题情境:唐僧师徒的通关文牒有什么作用?文牒犹似现代人去国外时所持的合法护照,唐僧师徒每到一国,总要进朝谒王验牒,倒换关文,由该国在文牒上盖宝印,签花押,然后再行。他们需要获得通关文牒,然后才能顺利通过一个国家,学生由此明白每个国家都需要与各国建立友好的交往关系。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来设问题情境,能让他们感受到历史知识并非离我们很遥远,历史学习并不是那么枯燥,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教师不能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随意地创设问题情境,那种只是为了追求表面形式的教学设计,虽然使课堂气氛很活跃、很热闹,却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而且提问要恰当。
三、把握好提问的“度”
这里所说的“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问题的数量,一是问题的难度。虽然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是我们不能无限制地提问,应当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合理科学地设置疑问,既不能一直向学生提问,也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讲解知识。此外,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难度,避免问题过难或过易两个极端。如果教师的提问太简单,学生几乎不用思考就能回答,既起不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也会使学生懒得思考,而且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不利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如果教师的提问太难,即便学生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也找不到正确的解答思路,这就会打击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面对太难的问题,学生还会产生恐惧心理,因为他们考虑的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担心自己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设计有效的问题,还需要教师把握好提问的“度”。四、师生共同参与提问单一的教师提问,有时难免会陷入某种模式,因此,教师可以发动学生的力量共同提问,适当激发并尽量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多给予他们成功的体验。历史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体验”历史的机会,而且初中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表现欲,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参与探讨的机会。这种参与不仅是表现,而且是学习,更是更积极主动的学习。清代桐城学者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学生提问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提问。比如,在布置了学生自学之后,不是由教师以提问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而是要求他们分别就教材内容每人提一个问题,问题可大可小,并对自己提的问题在课本上找出答案,教师根据学生提问的反馈和回答的质量评价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而且设置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过渡性,要能串联起教学内容。面对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提问的新要求,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提问技巧,并通过有效的提问打开学生思维之门,促进他们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运用能力的提高。
作者:李爱缺 单位:河北省柏乡县槐阳中学
第四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
1历史教学原则要创新
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互相联系、有多个层次,比如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等等方面。历史知识有很多的层面,内容丰富,能够让学生开拓视野,促使学生掌握我国的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了解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喜欢学习历史,主动学习历史知识,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历史教学理念要创新
要想进行创新教学,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只有确定教学理念,才能更好的实践下去。在目前的历史教学中,应试教育依然存在,在新课改中强调历史教学要重视学生历史素养的养成,因此,在历史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历史素养。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公平、民主的对待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只是充当着教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起着主导的地位,通常一节课都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和提出自己的想法,而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大部分都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历史教学手段要创新
在教育教学中,教学手段是重中之重。教学手段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随之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的,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材内容也有了变化,同样,对初中历史教师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思考和提出自己想法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进行自主学习,探索新的知识,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产生学习历史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进行自主学习,自主的分析和思考问题,这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历史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积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互相交流,借助多媒体设备,更好的完成教学。教师备课要充足,在课前要阅读丰富的学习资料,通过学校的资源以及互联网上等等渠道获取信息,教授给学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还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主动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互相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
4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4.1运用语言艺术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运用语言的艺术,创设出轻松的学习环境,活跃课堂氛围,教师通过幽默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表达出来,能够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增加课堂的感染力,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4.2利用多媒体开展情境教学。
教师可以结合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设备,更加直观、准确的把历史知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使课堂氛围更有感染力,学生会对历史知识更感兴趣,促使学生进入历史角色。
4.3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第一,要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在学习了一节课或者一个单元的历史内容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所学的知识结构,在这个基础上,对所学的内容的知识结构进行内在联系的梳理,让各个小组互相讨论和评价,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全面理解,更好的归纳和整理。第二,要培养学生跨学科结合的能力。进行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能够揭露历史的本质,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全面掌握历史事件,并且能够客观评价,寻找出其中的历史规律。
4.4重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解答学生关心的问题。
要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利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初中生的思维很活跃,好奇心强,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都很关心。因此,教师在历史课堂中要重视社会热点问题,联系现实生活来解答学生关系的问题。
5结束语
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是必然的。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潜力,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引导学生扩展历史知识的范围。教师要运用语言艺术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轻松自由的氛围。要运用多媒体设备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要重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解答学生关心的问题,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作者:刘树德 单位:长春市第八十五中学
第五篇: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基本策略研究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1.尊重学生。
渴望被尊重、渴望被理解、渴望被认同是每个人的精神需求。为此,课堂上老师的语言要得体、文明,对学生一视同仁。探讨问题时尽量用商量的口吻,如:“哪个同学能来谈一下?”遇到学生无法完成任务时,不要用鄙夷的眼神、生硬的口吻讥笑学生,而应该用安慰、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其再接再厉。
2.学会换位思考。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将心比心,不要苛刻地要求每一个学生45分钟始终保持一种姿势,要想想换成是自己,行吗?不要苛刻地要求每一个学生45分钟每一分每一秒都要聚精会神地听讲,要想想换成是自己,行吗?不要苛刻地要求学生每次考试都必须优秀,要想想换成是自己,行吗?作为教师,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那么剑拔弩张的紧张的师生关系就不会发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换来高效的课堂。
3.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有差异,但每个学生都有他自身的优点。作为教师就要像一位探险家一样,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优点,从而学会自我欣赏。点燃深藏于他们心中的星星之火,这个火种一旦被点燃,那么燎原之势必会来临。通常,我对于问题学生会多些表扬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指责。对于他们小小的进步也会给予肯定,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胜利的甜蜜,让他们以健康的心理和积极乐观的情绪来学习,这样的效果定会事半功倍。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在教学《灿烂的青铜文明》一课时,我以设问的方式导入新课:“联合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中国送给联合国的生日礼物是———世纪宝鼎。大家知不知道世纪宝鼎实际上是中国哪件文物的复制品?为什么要送这样的礼物呢?”通过问题的设置,意在设下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当然,设置问题时必须简洁,否则就会有喧宾夺主之嫌。
2.挖掘教材的趣味性。
历史教材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如大禹治水、嫦娥奔月、烽火戏诸侯等。在讲授知识时,可以通过讲解故事的形式来完成历史知识的传授。这种知识的传授形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深受学生喜欢,从而能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3.联系生活,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
由于历史是对过去人与事的记载,学生往往会有“学史无用”的想法,进而学习就懈怠了。作为老师可以从身边熟悉的事物讲起,让历史走进生活、贴近生活。比方说,如今许多电视节目热播收藏节目,许多家庭也开始热衷收藏。基于这样的情况,就可以成为老师教学上的一个契机。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与生活如此密切,从而对历史知识产生兴趣,老师就可以从贴近生活的收藏小知识讲起。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精心备课,然后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把学生当成是空空的储物箱,教师就是搬运工人,把书本上的知识拼命地塞进储物箱。这样的教学过程往往是枯燥的、令人乏味的,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学过程不能是简单的搬运过程,而应该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充分体现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的身份,还可以把简单、枯燥的静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由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知识就会在其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最终达到课堂充满活力、效率提高的目的。比如,在给初一新生上第一节历史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门学科,而且该课内容距今年代久远、知识点多,要理解并形成清晰的印象难度较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可能会给学生的留下的最初感受是:学习历史太无聊、太累。那接下来上历史课学生的热情就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在教法上下工夫,可采用探究、动手、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如引导学生制作表格,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样,在掌握了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知识的方法。在填表的过程中,学生会因为内容的不同主动置疑。如好奇心比较强的学生往往会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山顶洞人是怎样学会人工取火的?这些质疑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求知识的主动性。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价,并通过学生自主评价,使其产生成就感并受到激励。
四、总结
课堂是学生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战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主要的一员,应发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这样的课才是有效的。
作者:戴鸿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开发区青阳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