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反思2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反思2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反思2篇

第一篇

 一、课前自主预习

探究学习充分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历史学习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要从课前预习开始。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能够提前对历史知识进行了解,并且通过了解从而发现问题,在课堂正式学习时学生便能带着问题去深入探究历史问题,到达学习效果。例如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中的“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学生看到这篇课题,对“春秋战国”这个字眼就应该产生关注。“春秋战国时期代表着哪个年份?”“春秋战国时期都有哪些历史事件?”“春气战国时期究竟有什么纷争?”……这些都是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中可能产生的疑问,这些疑问也帮助学生在课前便做好查询资料的准备,学生在大致了解历史事件后再在课堂上刚跟从老师深入理解,掌握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因此,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预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就是探究学习最根本的一步。自主预习也是充分了解历史人物的阶段,比如“秦王扫六合”这一课,“秦王”便是课题的主体,学生对秦王的了解直接关系到对“扫六合”这个事件的认识。“秦王是什么人?”“秦王为什么要扫六合?”“秦王是如何扫六合的?”……这些问题就是切入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难去搜寻到这些问题的答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学生也就对“秦王扫六合”的历史背景有了初步了解,在深入学习过程中便也能更加容易去理解了。作为自主探究学习的最初一步,课前自主预习提供给了学生大量的机会去了解更多教材中没有出现的内容,帮助他们认识历史,激发学习兴趣。

二、课中自主思考

在有限的历史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是推动学生学习历史、掌握历史的关键。思考问题的过程带给了学生思维运用的空间,从而帮助学生对历史问题产生质疑,并且通过质疑而更深刻地去认识历史。例如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中的“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这一课,宋代的社会风貌是繁荣热闹的,学生学习这一课时会想到:“为什么宋代会出现繁荣的风貌?”“为什么这种风貌在其他朝代没有体现出来?”因此,教师根据学生可能会想到的问题要及时作出提示,促进他们去自主思考。针对学生对宋代社会风貌所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妨让他们去了解宋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政策,这些原因就是分析历史现象最关键的因素。学生在自己思考后会明白,原来宋朝有着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政治局面也相对宽松,文化自由发展的局面也十分突出……所以这些原因形成了独特的宋代的社和风貌。这一系列过程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经过学习和思考而得出的结论,帮助学生更根本和全面地去了解历史,分析历史,形成良好的历史素养。还比如学习“君主集权的强化”这一课,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同样能够思考出一些问题:“为什么皇帝要强化群主集权?”“君主集权强化的目的是为什么?”……在这些问题的催化下,学生深入思考,根据教师对朝代经济、政治、文化形式的提示来联想问题的答案,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中进行探究学习,努力形成自己历史认识的现象,极大锻炼了学生探究思维的运用能力,促进他们对历史乃至任课学科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改善。

三、课后自主创新

历史课堂虽然是一个严谨地阐述历史事实的课堂,但是教师通过教学手段创新能够将死板的历史学习变得富有活力。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也要保持着创新思维,不断发现问题、批判问题,在这种基础上才能创造性运用历史知识去认识更多历史问题。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中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课,对抗日战争的评述有着各种言论,而对于一名初中生而言,对抗日战争需要到达一种了解的状态。教师在讲解这篇课题时,为了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除了要求学生对抗日战争了解外,不妨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抗日战争对日本民族有影响吗?”“抗日战争胜利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哪些精神?”“怎样去对待现今的日本民族?”……这些问题能够加强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事实的了解,更促进了学生对这些教材上并没出现的问题的思考,让学生脱离任何言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总结出历史现象的实质问题。这个过程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从教材中走出来,用更加广阔的眼光来看待历史现象,归纳历史性概念,形成对历史的客观评述观,同时也深化了历史教学。

作者:唐兰凤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实验学校

第二篇

一、农村初中探究性学习的现状

农村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现状却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首先是教学观念的落后,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农村初中老师的配备不齐。很多学校缺少年轻的专职授课老师,有的是其他学科老师代为授课,有的是年龄偏大的老师授课。他们或者缺乏历史专业知识和能力,或者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其次,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相对不足、教学手段相对落后,虽然不至于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只笔、一张嘴的传统方式上。落后的教学手段给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再者,在农村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的状况仍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在这种急功近利的价值观驱使下,历史课被打入“副课”行列,一些学校在历史教师配备以及课时安排上也相对不重视。同样受“应试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不少家长也认为学习历史这类“副课”,会影响子女的升学成绩。这就不可避免地给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严重的影响,更谈不上在历史教学中发挥探究学习的作用了。

二、如何在农村初中更好得实施探究性学习

首先,要针对农村初中历史老师配备不齐,教者观念相对落后的现状,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如开展学科基地教研活动,每所学校派一名或多名老师参加。通过学习,使农村初中历史老师有机会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密切关注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当前历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尽可能多的学习和了解其他学科的理论和实际知识,如科技、经济、信息技术等,主动地实现学科间知识的自然交叉和综合,成为复合型教师。对其他专业兼授历史的老师也进行教学指导,让他们成为探究性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实现由“传承型”向“创新型”的转变,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其次,要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和研究的源泉。保持持续的探究兴趣是一个人在学生时代乃至长大成人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所创新的重要的心理品质。教师有责任努力保持和发展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我们可以用特定的历史情境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了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使学生身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活跃,兴趣盎然。譬如,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历史人物或者重大的历史事件,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对它们的历史评价却褒贬不一。我们可以把对某一事件或某一人物的评价作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根据现有的条件搜集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再次,要结合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实际、深入研究,创新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培养他们初步形成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探究性学习的心理品质。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老师以问题为契机,认真备课,熟透教材,设计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诱惑力的问题,使之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在自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去发现并提出问题,产生质疑。这样学生注意力全部指向并集中于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实现了学生注意力由被动转化为主动这一飞跃,这有利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二是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老师设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能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思维过程来理解知识,鼓励每一个学生各抒己见。三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是探究学习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有了基本的解答方案,经过师生共同探讨,促使学生自己对本节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知识网络,使他们的能力和认识得到提高和升华。在农村初中更好地实施探究性学习,必须在提高老师业务水平和能力的前提下,设法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再结合课程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一般的学生能掌握一些探究的方法,也为学有余力的、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作者:陶仲华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