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提升策略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历史教学提升策略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历史教学提升策略3篇

第一篇

一、高效利用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有效性

从教材入手,反复推敲,挖掘课程资源中的闪光点,寻找出学生们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总结、提炼,配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做好物尽其用,将这些资源合理穿插到课堂的各个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其积极参与,从内容和形式上实现双赢,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资源的潜力,发挥学生们的创造力与能动性。

二、多种手段巧妙引导提升教学有效性

历史教学中,涉及到众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时间,学生进行记忆时有一定难度,所以应用多种手段是巧妙帮助学生记忆相关知识时提升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这样在灵活性的操作下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对于锻炼和培养学生记忆力与理解力很有帮助。学生记忆中最难的就是关于具体时间的记忆,比如什么朝代什么时期或者具体什么时间等,这样教师进行授课时就要通过恰如其分的手段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其理解记忆。

比如,在学习汉朝文景之治时,可以提问学生为何汉朝时十分强盛?这样挑选学生进行回答,多数会说文景之治给汉朝强盛奠定了基础,那么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反问强调“文景之治是汉朝时期的事情吗”引起质疑从而使学生进行确定最终强化其记忆和理解。当然这只是最简单的一种尝试,不过以这种方式和理念进行操作,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汉文帝与汉景帝时期汉朝发展、记忆相关历史事件并延伸到其治国方法和策略,无疑在后来回答有关文景之治的问题时会事半功倍。

再比如记忆近代史中南昌起义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放映幻灯片展示我国解放军的军徽和军旗上的“八一”标记来询问学生,这样就能联想到对南昌起义的纪念,从而对这次起义的地位、历史意义、时代背景、结果等进行回顾理解,南昌起义与“八一”建军节之间的联系成为了他们掌握知识的切入点。其实像这种方法的应用案例还有很多,教师们要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进行筛选应用,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培养历史意识,学以致用

历史是知识性课程,实用性较理化科目稍低,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积极应用实践材料强化本门课堂的时代意义,结合当前国家状况和历史资料进行对比教学,强化学生认识,奠定他们学会应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的思维,让他们有机会、有能力将自己所学学以致用,从而更好地汲取和掌握各种知识。比如当前国内国际时事热点分析等,以我国历朝历代兴衰可见疆域变化,以民族抵抗外辱侵略可进行爱国精神教学,以历史中著名人物文天祥、林则徐等培养学生爱国情感,通过课程教育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让他们在历史学习中同时完成人文素质教育。

四、总结

总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要结合课堂实际,应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探索,积累经验,最终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作者:王文娟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汤庄桥中学

第二篇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忽视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教学理念决定着一门学科是否能够真正取得实效。正确的理念能够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而错误落后的理念则不仅会阻碍教学的有效实施,反而会浪费教学资源。初中历史并不是中招考试的必考科目,在应试教育的深重影响下,部分学校就缩短历史教学的时间,转移到考试中重要的科目上,也就是说历史往往被认为是副科,是不需要重点学习的,这样就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不够重视。同时,历史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历史学科中独有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学习,更别说是能够理解历史,以史为鉴了。

(二)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不能激发学生兴趣

应试教育下,初中历史教学主要以教师的“讲”和学生被动的“听”为主要教学方式,只是一种单方向的知识输送,缺乏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学习历史也仅仅是为了满足教学任务的需要和一般的考试要求,严重忽视了历史教学的真正目的和用途;同时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更由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不够重视,更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和影响历史教学的实效。

(三)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不利于学生理解

历史是一种过去式,但对于历史的学习不能仅仅是为了了解到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是要学会以史为鉴,用历史来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什么是应该批判的等等。当前部分学校对历史的教学仍然是历史中的人物、时间、情节、地点四要素的基本学习,忽视了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忽视了历史真正的价值所在。同时,历史的学习讲究系统性和批判性,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不同立场上的观点会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完全以现代人的观点来评判历史事件和人物,要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但是当前部分教师对历史的讲解内容过于单一,对历史的看法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自身也缺少反思和批判的态度,而造成只对着课本讲课本,根据历史讲历史的一种困境,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历史,更不利于学生自我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实效的尝试

(一)端正历史教学理念,以人为本

理念指导着行动,正确的理念对实践起着推动作用。端正历史教学理念有助于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这就要求各高校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做到以人为本。新课标要求下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才是认知和实践的主体,将自己的角色转变为一个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的单方向的知识传授,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师生之间关系转变为双向的互动关系。其次,应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个性,开放式的教学理念。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散思维等综合能力,这就要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和学习历史的兴趣点来开展历史教学任务。在历史的逻辑分析、批判性反思下开展探究性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清时代的特征和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等。

(二)创新历史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1.问题启发式教学

问题启发式教学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单方向的知识传授过程,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实践的主体,具体操作是由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先由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发言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和教师资料的搜集和讲解来提出解决的方案或者较为普遍性的结论。问题启发式教学首先要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有勇气积极地提问或者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其次,对于不同程度的问题教师都应该用鼓励的眼光来对待,同时作出不同程度的回答。简单的问题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提供解决方式和思路;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想法。通过问题提出和探究的方式进行历史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还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多媒体直观式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和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越来越普遍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而在历史教学中尤为重要。历史是过去式,想让过去的事件重新展示出来,能够直观地让学生理解,必须运用多媒体的技术。首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提供更直观的效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历史事件时可结合相关图片资料的PPT展示、视频片段的放映等来使得历史更加直观和生动,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特点,比如时期群众极端的激情和对的个人崇拜的程度,通过影片的观看更让人感到震撼,让学生产生反思,会产生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宏大的场面等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其次,多媒体技术尤其是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使得历史事件不仅详细而且真实,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查找并得出个性化的结论,这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渠道。

3.情景融合式教学

情景融合式教学也就是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融入或建构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人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认知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景融合式教学首先要用现实生活中的某件事或者一幅图片、一个学生熟知的历史小故事、一段搞笑的野史等作为开题引导,充分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进行相关主题的演示和视频的播放,同时配合着老师生动、针对性地讲解,增加主题的直观性和明确性;然后,通过设置历史情景,与学生之间产生共鸣,适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提问和意见的表达,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进而实现历史教学的教学目的。

(三)两个结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1.历史结合现实,学会以史为鉴

历史教学不能仅仅限制在历史的角度,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晦涩难懂,毕竟不同时代环境渲染下的思想观念是不同的。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就应该将历史结合当今现实,这样不仅易于理解,还能做到以史为鉴。首先,教师应该尝试用现代生活中的语言和词语来讲述历史,比如百家讲坛中的方式,让人更容易切身体会历史,并产生反思,以史为鉴;其次,可尝试在现实生活中融入历史。诸如可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开展主题活动,如九一二事变纪念日,可开展演讲,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也可开展历史人物的学习活动,如对曹操、李鸿章等的评价等。

2.理论结合实践,掌握历史探究方法

学习历史不仅仅是记住历史事件、人物、时间等,更重要的是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如何研究历史、评价历史的方式,这就要理论结合实践,来试图使学生掌握历史探究方法,同时提升自我探究能力。首先,要走出教室。可通过与退伍老人交流、博物馆参观、历史遗址的观赏等方式来亲近历史,探究历史,形成自我观点;其次,以教材为基础来查访历史,通过阅读书籍、借助网络等方式来主动吸取知识探究历史,教师可提供更多的历史资料和丰富的网站,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并作出正确的评价,不仅使学生掌握历史探究方法,更使之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批判精神。

作者:陈惠 单位: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

第三篇

一、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教材是按照历史时展顺序编排内容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革新知识体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在讲解太平天国时,教师可以利用古今对比的教学形式,将中国共产党带领的农民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并列讲解,通过对两种运动的起因、领导思想,以及不同命运的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入形象地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质,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营造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融入历史教学活动中,即站在历史事实之外,冷眼看历史,即使对一些感人的历史场景也无法产生感情,对历史材料与事实缺乏兴趣,不能主动去学习接受历史知识。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时要通过营造历史情,让学生走进历史,去切身感受历史人物当时所处的情景以及历史人物的内心思想变化,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走进历史人物内心情感世界,体会历史事件的复杂与多样性。教学情境的营造可以采用假设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

如在讲解赤壁战役时,我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当时历史事件中敌我双方的兵力、战斗力及将领等相关材料,掌握历史事件的历史场景,然后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挑选几名学生分别扮演历史人物,让他们对历史事件进行重新演绎。这样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融入历史事件中,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然,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还有许多教学方式。如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结合历史知识进行演讲;也可以利用媒体播放历史事件的视频等教学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无论采用什么形式,最终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三、挖掘课外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不是教学知识的全部。教师要充分开发与教材内容相配套的课外材料,将教材内容与课外内容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历史思维并提高创新能力。开发课外因素有许多形式。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观历史事件图片展、历史博物馆等,组织学生阅读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资料,观看一些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电影等活动。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主战场,而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教师必须注重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并指导学生阅读课外历史读物,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学生知识面越广,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越强。

四、运用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技术以其信息量大、生动形象、动态感强等特点为广大历史教师所采用。采取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有利于历史场景的再现,便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深刻掌握历史理论与历史内容,有力地推动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首先,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都是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初中生的现有认识水平与理解能力还不能充分理解历史事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进行再现,拉近现实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事件中,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当前历史教学空洞的形象,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其次,历史是一门内容复杂,知识众多的学科,它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地结合历史资料加以利用,并将其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又激发了学生了解历史和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再次,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进行网络教学,增加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将历史课堂转化为网络课堂、开放式的课堂。这样,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认识历史人物,了解历史事件。

作者:岳志芳 单位:河北省临城县临城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