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及运用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一、结合历史故事践行趣味教学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结合一些历史故事进行课堂教学是他们很难抗拒的。在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当中,学生们可以充分体会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伟大,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大家的历史学习兴趣。因此,结合故事践行趣味教学法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执教《商鞅变法》相关内容的时候,在课前,我要求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途径去查找和搜集有关商鞅变法的资料,然后让每个学生把这些资料进行处理,提炼出一个小故事。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学生们都非常积极。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我要求大家踊跃起来说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故事。有的学生说的是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有的学生说的是商鞅“舌战群雄”的故事……生动的语言加上精彩的肢体动作,他们把这些故事表现得惟妙惟肖,其他学生听得都非常认真。所有的故事讲完之后,学生们似乎已经被商鞅那不屈不挠、大义凛然的精神所感染,个个神情激动。
接下来教学的时间,学生们由于受到之前相关故事的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也非常之高,让我甚感欣慰。当然,课堂教学中的故事不仅仅只让学生来说,更多的还需要教师来说。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多做一些准备,精选出一些优质的故事讲述给大家听,不断激发初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二、结合多媒体践行趣味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之所以从产生之初就可以取得如此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是因为其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具备动画结合的特点。这种特点是它吸引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关键。在每次课堂教学之前,我都会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初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例如,在执教《偷袭珍珠港》相关内容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是依靠教师单纯的语言描述。而这种语言描述在对于这一事件教学的时候往往会显得苍白无力,不利于激发初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基于此种情况,我在上课之前,精选了美国大片《珍珠港》这部电影中的部分片段,向学生直观地展示珍珠港偷袭事件发展的整个过程,让大家感受战争的残酷性。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非常认真,注意力也非常集中。
这比我们教师单纯地进行语言描述或者是简单的呈现几张相关图片给学生看效果要好很多。学生只有直观地看到当时的战争场面,才能在其内心深处形成真正的冲击,才可能真正激发出他们的历史学习兴趣。为了有效结合多媒体践行趣味教学法,我们初中历史教师还需要认真钻研和学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这样才能制作出更多的多媒体课件,不断激发初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三、结语
如今,我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践行趣味教学法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对于激发初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所以,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有必要大力推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趣味教学法一定会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大放光芒!
作者:朱立云 单位: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第二篇
一、教师的教
新课改后的教材编排都是以主题单元出现的,所以我们在主题单元复习和专题复习中都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把相关知识组织成完整的系统框架,有系统的知识构架将有助于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点系统的储存,同时也便于未来快速的复习。以“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个专题为例来说明思维导图的制作与运用。
第一步:把“中心主题”(中央集权)画在纸的中央,周围留出空白;
第二步:把与主题相关的“次主题”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了雏形、确立、巩固、完善、成熟、强化6个枝干。
第三步:在这6个“次主题”后,导出更为细节的要点“:雏形”我就想到了夏、商;想到了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宗法制和分封制“;确立”就自然的想到了秦,秦朝时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就是中央的三公九卿、地方的郡县制“;巩固”:汉承秦制印象非常深刻,汉朝在巩固中央集权时是走过弯路的。但是到武帝时实行了推恩令“;完善”:唐朝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工非常明确,提高了效率,加强了皇权,分割了相权。“成熟”:宋朝时期,实行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元明清时期。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清朝,设置了军机处,使专制皇权高度膨胀。
第四步:在制作完成后,在网上找一些和枝干有关的图片,贴到相关的位置,思维导图有图片,更形象,更能充分调动左右脑一起工作,促进全脑学习。思维导图在历史专题复习中的应用效果是非常好的,既充分调动了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找到了非常好的记忆方法和思维拓展方式。
二、学生的学
关注一下学生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最常用的做笔记方式就是1、2、3、4……用这样的直线型方式做笔记既违反了思维的本来面目,也影响了思维的效率。所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做笔记显得非常必要。使用思维导图做笔记进行学习有如下优势:
(1)使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关键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找准关键词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因为思维导图只需记录关键词,如果关键词选择不正确,思维导图所要表达的含义就不准确了。所以我们在做笔记的时候就要思考句子的要点到底是什么,这使学生不得不全神贯注地听讲,搜索关键词。
(2)思维导图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右脑,因为我们在创作思维导图的时候需要使用颜色、各种形状和丰富的想象力。就像巴赞所说的那样“:传统的记笔记方法是使用了大脑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主要使用的是逻辑和直线型的模式。”所以,导图中各种图像、颜色、图案的使用既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又使用了学生的视觉感官,可谓“一箭双雕、一石二鸟”,以此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3)把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词上,我们就不需要在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上浪费时间。这样,我们可以节省很多宝贵的学习时间,把节省的时间用在复习、巩固、当堂训练上,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实现高效课堂。
制作思维导图要遵循一定的规则。(1)一定要用图形与色彩,而且,中央图不可缺。(2)连接线最好用曲线(避免直线思维)。(3)每条线上只写一个关键词(也就是一个主题)。(4)要突出层次。(5)适当使用数字顺序(可以使用代码和符号)。(6)要形成个人风格。
三、总结
睁眼看世界,思维导图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领域已经普遍使用,实践证明,思维导图在创设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效果较好。我国现在已经兴起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思维导图的应用上也应迎头赶上,这必将对我们的学生乃至我国的教育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徐秋兰 单位:山东省金乡县金曼克中学
第三篇
一、披文入情,以情动情
历史教学中,没有形象和情感,就没有审美教育。故教师要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披文”,就是注重形象的再现,其目的是“入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高尚情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情感熏陶。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突出美育的形象性,让学生形成审美知觉,获得感官愉悦的美感,然后引导学生激发感情,进入意境,让学生形成审美意象。值得强调的是,“披文入情”要选准切入口,即“文眼”,也就是文中的动情显神之语,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力。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实际、生活知识,进行加工、重新整合,去丰富、体验、补充文中的形象,这样学生才能进入“无我之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感情并携带自己的感情来濡染打动学生,让学生对教材有深入的情感体验和共鸣,即以情动情。教师不仅要因“材”施教,而且还要注意因“才”施教,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情感的共性,敏锐地捕捉到学生的动情区,这样学生方能以美感的充分实现带来感情的净化和升华。
二、寓教于乐,学习迁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让学生“乐知”,方能达到美育塑造灵魂的目的。美育以组织和开展特定的审美活动为其基本过程,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和保持审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取得美育的成效,教师就应避免理性化的说教和“填鸭式”的灌输,而采取寓教于乐的施教方法,让学生在“乐”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美的熏陶。幽默诙谐的语言、融入感情的表演、和谐融洽的互动等都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乐”。值得注意的是,无聊的俏皮话、随意夸张的肢体语言、粗俗卑劣的野史段子等,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哗众取乐,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愉悦,因为美育中的寓教于乐之“乐”,不是外加的庸俗的东西。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的“乐”贯穿始终,在审美之初,要尽可能地通过美的形象唤起学生对美的喜爱之情,并不时得到自由创造的快乐。在历史学科中实施美育要和其它学科联系起来。历史教师可以和同级部的美术、音乐等教师协作学习,让历史图画或历史歌曲等艺术美育引起学生的直观效应、让优美的旋律引发学生情感的律动,从而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在类似的情境中产生类似的情感。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如果历史学科的美育不和其它学科联系起来,那么给予学生的美感过于单纯,培养的审美素质必然脆弱。
三、三位一体,注重联系
在历史教学中,相信大多数教师都注重智力的开发,重视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很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注重了德育的渗透,但却不自觉地在历史学科中忽视了美育,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确历史学科中美育和智育、德育在塑造人的灵魂上的区别与联系,甚至有少数教师把美育和德育等同起来,混为一谈。朱光潜先生认为“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谈美感教育》)由此可知,智育追求认知的真,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智力的开发,作用于人的知,使之能辨真伪;德育追求伦理的善,侧重思想道德原则对受教者的规范,作用于人的意,使之能趋善避恶;美育追求心灵的美,侧重以审美活动陶冶人的感情,通过培养人的审美素质,达到心灵的完善与和谐。美育可以弥补智育、德育之不足,从而使人的感性和理性都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美育给受教者以情绪的感染和情感的打动,能使其感情得到熏陶与升华。如果说智育和德育侧重于培养人的社会意识,塑造社会人格的话,那么美育侧重于发展人的个性,它弥补了智育和德育欠缺的一面,培养出既有自我个性又有社会共性的健全人格。
最近,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明确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因此,我在教学中,针对有些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遭受挫折和失败,内心产生了痛苦,并由此铁刃钝卷、一蹶不振,甚至痴迷上网,早恋斗殴、厌学逃学等现象,结合历史教材进行美育,注重张扬他们的理想,为他们展现令人陶醉、迷恋和神往的审美佳境,让他们内心感情上升到对美的向往,解决他们内心世界中感性与理性、个性与共性、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释放他们精神内心压力,经过我的努力,现在他们认识到了历史美学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个人梦与祖国梦的有机联系,思想道德也上升到一个高的层面。
四、总结
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故历史教学中不能把美育游离于智育、德育之外。因此,我在历史学科中实施美育,是以美启真而开发智力;以美储善而完善道德。注重它们三位一体,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当然,在历史学科中实施美育,方法还有很多。但我相信,只要方法灵活得当,坚持不懈,一定卓有成效。
作者:高强荪 单位:新沂市八一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