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近年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广大教师热议的话题,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历史教师的重点工作内容。在这一背景下,历史教师应该将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本文先分析了传统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开展历史教学工作的策略。
核心素养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核心品质和关键能力,这是学生必备的。如果学生能拥有良好的核心素养,那么其未来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当前,虽然历史教师已经意识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去解决。因此,教师采取各种方法焕发课堂的生机与活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真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传统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历史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符合大部分学生的情况,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兴趣爱好等都不一样,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不同,因此,一些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未能考虑到所有的学生,只是按照班级学生的普遍情况来制订,这不利于班级学生的共同进步。还有些教师在制订目标时不够全面,忽视了对学生道德、情感、心理等方面的教育,不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未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历史课堂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学的内容、节奏等都由教师主导,学生主要是听讲,未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模式下,虽然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所学知识,但并不理解知识的原理,不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历史知识的主动性比较强,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课堂上主要是以提问的方式和学生互动,这样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得课堂气氛沉闷,自然无法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有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但是经验不足,对学生的了解不够,也就无法采用有效的手段顺利解决这一问题。
(三)教学评价单一化
历史教学中还有一个问题是教学评价单一化,这指的是评价内容比较片面、评价主体单一。传统的评价更加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素养等方面的评价,且多是以教师评价为主,没有意识到学生自评和他评的重要作用。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是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五大方面: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理解、历史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开展核心素养培养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任务的要求,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历史教材中有很多丰富的知识和典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历史,对历史事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例如,百家争鸣中的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主张,像是儒家的“仁政”,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等。学生在学习这些优秀的主张时会将其内化,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尊重、节俭、宽容等优秀品质,养成了正确的价值观,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同样非常重要。受成长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思维都不同,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也不同,因此,教师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一样的看法。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的历史事件,学生在深入了解这些事件时就会产生家国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学科教学的唯一目标,教师要立足于知识讲授、能力培养等方面,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事件,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开展历史教学工作的策略
想要构建高效历史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深入理解教材知识。教师要创设适宜的情境,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还要让学生融入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例如,在讲解《原始的农耕生活》一课时,由于这节课的知识和现在人们的生活相差太多,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理解这部分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搜集本节课需要用到的资料,如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是怎样生活的。其次,教师将搜集到的资料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这些史料、图片去分析。最后,当学生对原始社会的农耕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一些纪录片,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了我国原始社会的农耕发展情况,认识到了古人在劳动中创造智慧,学会了结合史料去分析信息,做简单的总结。
(二)构建互动课堂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想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互动课堂,让学生愿意去学习、主动去学习。互动不是简单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信息、总结答案。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合作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讲解《秦王扫六合》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首先,教师将学生分为 4—6 人的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由小组长分配任务、总结结论。其次,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探讨,如“秦完成统一的条件”“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所制定的措施”等。学生在讨论时,教师要到讲台下观察学生的状态。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学生一起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最后,由小组长发表本组的看法,其他学生在听的时候可以提出疑问,由小组成员共同回答。学生在互动中明白了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的统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水平,以此设计更加契合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更愿意去学习历史知识,从而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开展实践活动
历史虽然是一门人文学科,理论性很强,但也需要用实践活动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体现历史学习的意义。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但并不代表和大多数人不同就是错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下面以《经济重心的南移》一课为例。课堂上,教师开展辩论赛,让学生围绕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辩论。例如,教师确定主题“论经济重心南移是好还是不好”,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先搜集资料后开展辩论。学生在课下先搜集资料,找到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背景、影响等。辩论时,每一方都有自己的观点,为了证明本方观点的正确性,学生将教材、史料、纪录片等作为证据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学生的情绪高涨,双方你来我往、各抒己见。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对获胜的一方提出表扬,发放奖品。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还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课堂外,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去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教材中虽然有很多图片,但毕竟不是实物,学生没有很强的感受力,所以带学生参观博物馆有重要的意义。博物馆是历史的记录者,参观博物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开阔视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爱国意识。学生参观完博物馆之后会有很多感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分享给其他人。
(四)端正学习态度
历史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如果学习态度不端正就很难学好知识。学习态度端正指的是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这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拥有的。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自然学习态度就不端正,学习习惯也不好。学生不喜欢学习理论知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重视知识讲授忽视能力培养等,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视听工具来调动学生的感官,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样的课堂活动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有部分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看法不正确,认为学习历史知识就是记忆知识点,只要记住知识点就能取得好成绩。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性,明确学习历史的目标,不是简单背诵就能掌握知识的。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且学生制订的目标要切实可行,符合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目标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有一定的可行性。最后,当制订好目标后,要朝着目标努力,做好学习计划。课上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下合理分配时间,做好复习、预习任务,及时消化知识,将知识整理成知识网,有效防止遗忘。
(五)培养发散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非常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历事件,认识历史事件的全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却存在很多问题,这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时间等的限制,所以培养效果不明显。例如,在讲解《辛亥革命》一课时,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生没有经历过这一时期所以看事情难免会比较片面。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讲解教材上的知识点,还有查找史料,找到辛亥革命之前的社会背景、经济发展情况等,为学生的思考、分析提供帮助。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后,就会提出一些有新意的问题,这时教师再引导全班学生一起去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意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质疑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重要能力,通过质疑引发学生的思考,发散思维。在讲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认为辛亥革命成功了吗?为什么?”有的学生回答说:“我认为成功了,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还有的学生说:“我认为成功得不彻底,因为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所以它是不彻底的胜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开动自己的大脑,积极思考,争相发言,使得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开展历史教学,教师可以从运用情境教学法、构建互动课堂、开展实践活动、端正学习态度这四个方面进行。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历史教师都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曹淑花 田明明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临港实验中学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朱芦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