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对策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非常关键的,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初中历史这一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这五个方面。本文就从这五个方面入手,来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展开深层次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所谓的历史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这一学科时所形成的能够支撑后续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能力以及素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时能够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能够优化传统教学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从而促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

所谓的唯物史观属于一个科学史观以及方法论,主要用来揭示人类社会历史中存在的客观基础以及发展的规律,当然这也是学生进行历史知识学习与探究的重要指导思想。只有运用唯物史观来对学生展开引导,才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但作为对历史展开研究的唯物史观,其中涉及到了相对丰富的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并不具备丰富的生活阅历以及知识基础,因此在对其进行理解时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切记不能够刻意地为学生讲解唯物史观中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也不能够直接要求学生必须能够掌握这些精准的理论知识,而是需要将其道理融入到具体的历史史实之中,并且能够真正地做到深入浅出。例如,在教学“中国古代史”这一部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依据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的繁荣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地明白繁荣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市民阶级的不断扩大。当然,在此过程中还需要融入社会才是最为直接的决定意识,其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将会直接影响到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以及经济生活。初中阶段的历史教材所涉及到的唯物史观主要包括下述这些基本的观点: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之间所存在的相互作用、经济以及政治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能够推动社会历史获得前进的根本动力便是社会生产力、社会历史事物的发展方式以及辩证的观点。通过借助一些典型的人物以及事件来引导学生展开学习,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历史视角,完成唯物史观的融入,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所谓的时空观念属于在特定的时间联系以及空间联系之中,对某一事物展开深层次分析以及观察的观念。时空观念主要包括自然时空以及历史时空这两个方面,当然这也是进行初中历史知识学习的基本技能以及方法,其具体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这几个部分。

(一)掌握基本时间以及空间的概念

首先,便是掌握基本时间概念和基本空间概念。要想对其充分地掌握往往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多种不同的纪年方式,如天干地支纪年、公历纪年、民国纪年以及年号、谥号纪年等,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初步地掌握公历以及民国纪年的换算方式。除此之外,还涉及到了公元前、公元后、世纪以及年代之间的换算,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初步识图能力,能够熟练地看一些示意图以及图注等内容。

(二)掌握时间序列以及空间序列

其次,便是掌握时间序列以及空间系列。时间序列的历史呈现主要包括通史、断代史、编年史以及阶段史等,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中《史记》以及《资治通鉴》便作为代表来对编年史进行区分。通过对历史中所存在的重要阶段展开深层次的分析与探究,能够形成具有一定时间特征的历史叙事,如五四运动时期以及抗日战争时期。

(三)以时间为顺序研究发展历程

前面便是以时间作为顺序对国家历史的进程以及历史文明发展的过程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研究。除此之外,还应该以空间区域作为背景,考察不同的地区在人类文明中所存在的历史差距,从而真正地凸显出地区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以及在文化中所表达出的独特性。比如,在海洋文明这一环境中诞生出了专属于古希腊的民主政策,而在相同的历史时期中,中国却在大河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当然,教师在开展国别史历史知识的讲解时也可以运用相同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四)在不同时间框架下分析历史变化

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认真地分析和探究历史的变化以及延续、历史的统一以及多样、意识的局部以及整体。随着当前社会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导致当前的世界与历史中的时空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要从国际的角度去积极地看待不同国家的历史以及文化,并且能够做到尊重这些文化的多样性,以包容的心态来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从而真正地做到求同存异,实现共同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所谓的史料实证就是指通过展开严格的检验方式而获得的可信度较高的史料,并且能够付出一定的努力,从而实现重现历史真实态度的一种方法。对历史展开探究,其实就是以求真求实作为最终目标,而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将历史史料作为依据,对其展开深层次的辨析,为学生提供一些符合史料的材料作为教学开展的证据,如此便会使学生对历史形成相对正确并且客观的认知。其实对史料展开甄别并不是初中阶段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其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怎样对历史史料进行认识、解读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

(一)掌握史料的呈现方式和收集方法

历史史料存在不同的类型,如果按照其表现形式来进行划分,能够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及口述史料。在此之中,实物史料主要包括不同类型的遗址、遗物、雕塑以及建筑等,这些都属于历史的见证以及历史教材中相关知识的来源,所以具有一定的直观性以及真实性;文献史料主要包括甲骨文、报刊以及史书等;口述史料往往是通过人类口头相传的一些历史资料,当然这也是人类将自身历史进行保存的一种形式,与此同时更是对文献史料的一种补充。其中,口述史料以及文件史料由于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需要展开仔细的甄别,以此来判断其真实性。如果按照其价值来进行划分,历史史料又能够被分为第一手史料以及第二手史料。其中,第一手史料主要是指接近或者在历史发生的当时所形成的,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直接完成对历史问题的透视,又被称之为直接史料以及原始史料;而第二手史料则是由后人在一些一手史料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一些诠释以及研究,又被称之为间接史料。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运用一些一手史料来开展知识的讲解,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对主观成分较多的史料开展深层次的分析以及探究。

(二)学会在史料中获取并解读知识

想要在史料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并且能够对其进行解读,其具体的做法以及要求如下。能够对图文中的相关材料以及要求进行理解;通过对阅读材料的阅读能够获取有效的信息;通过对其有效信息展开准确、合理的解读,从而达到高效的历史课堂。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因为这样能够为学生展开历史叙述提供丰富的有效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支撑学生的观点,在解决历史与现实问题时能够真正地做到有理有据。

(三)培养学生的史料转换能力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获取到的历史信息从某一种表示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表示形式。比如,从文字的转化形式转化为图表的表示形式、从数字的表示形式转化为文字的表示形式等。当然,学生在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时也会面临不同类型的史料,其中主要包括文字材料、图片以及数据表格等,在此过程中对学生最为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够灵活地运用自己所学习到的内容来完成史料的转化。学生在进行转化时,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特的理解以及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学习能力的内化。比如,为学生提供在洋务运动之中李鸿章所创办的企业,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以及张謇实业救国的这三则不同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能够依据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完成表格的绘制,在此过程中需要对这三个不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分类及总结。

四、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所谓的历史解释,主要是指学生能够以历史史料作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作为基础,来对历史事物展开理性的分析以及客观的判断。学生在完成史料实证的研究之后,便需要展开解释以及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历史事物所存在的价值进行判断,在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素养时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以史料作为培养依据

李大钊曾经说过,研究历史的主要任务是整理事实,寻找它的真确的证据;理解事实,寻出它的进步的真理。历史解释从某一程度上来说就是对历史史料展开梳理及解释,这其实属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一个过程。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存在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呈现一些相对真实并且完整的历史事件,从而促使学生对史事时产生自己的理解,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当时的时代以及理念,在此过程中将能够有效地避免学生存在历史解释相对简单以及绝对化的错误理念。

(二)在知识体系中做出解释

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 19 世纪末期20 世纪初期欧洲国家的大众化生活形式以及当时中国人正开始尝试运用电报以及电话等一些新型的工具来完成信息传递这一历史事实时,首先要做的便是引导学生回忆工业革命,培养学生寻找事件之间所存在的因果关系的学习思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对于历史理解最为简单并且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家国情怀作为学生在进行历史知识学习及认识的过程中,在思想、观念以及情感态度方面的重要体现形式,其素养的培养将有助于实现历史这一学科中教书育人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以人的发展作为追求,并且在此过程中来为学生构建积极的价值体系,以此作为最终目标来带领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情怀素养。例如,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时,需要教会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对国家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如农村包围城市、一国两制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在此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族认同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如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这一知识点,在此过程中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同感,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自信心。对中华民族的一些优秀文化进行充分的了解及认同,有助于学生真正地认识到中华文明所具有的历史价值以及现实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以及人格,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历史这一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并且缺一不可的。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只有真正地站在唯物史观这一立场上,将历史这一学科所包含的内容置于特定的时空观念中,借助史料实证的方式来带领学生展开合理的解释,才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

作者:贺晓利 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古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