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步伐的深入,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工作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历史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学生历史知识积累、视野拓展以及正确价值观念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成效,也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都在重视和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对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相关理论和意义进行阐述,并提出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具体实施策略,实现历史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历史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素养培养;教学策略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各学科提出来较高的要求,要求各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中历史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历史素养,促进学生历史思维发展,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世界。在新时代下,初中历史学科不仅要注重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更应加强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历史思考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历史的培养,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明确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相关理论以及意义,同时还要提出具体的策略,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视,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等历史素养,提高学生历史成绩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相关理论及意义

(一)历史素养培养相关理论

初中学生历史素养培养涉及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构建主义理论、互动理论以及人本主义理论等。其中,构建主义理论是指学生知识体系以及认知结构的构建,提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等方式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并构建出相应的知识体系,更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互动理论则是信息共享、沟通交流等领域的概念,是指合理利用探讨、分享等互动教学活动中的正面相互影响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历史素养培养效果的提升。人本主义理论主要是指初中历史教学应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重视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除了应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和自主学习积极性,并切实落实因材施教等教学理念,还应积极构建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和生生关系,从而为学生营造更加舒适、和谐的学习和成长氛围[1]。

(二)初中学生历史素养培养的意义

1.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透彻地感悟历史,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可程度,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除此之外,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同样包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精髓,而重视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更好地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而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国家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2.有助于学生精神品质的陶冶和升华。初中历史教材中除了包含历史发展历程以及事件等内容以外,还包含大量的优秀思想精华,初中历史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了解和记忆,而且感悟先贤们的优秀精神思想也是历史学科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而加强初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民族英雄奋斗事迹以及胜利篇章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精神思想的陶冶和升华,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2]。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策略

(一)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视

大多数初中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较差,他们通常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的学习上,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历史这一学科的学习,改变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心态,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校应重视历史学科的教学,创造良好的历史教学氛围,例如可在校园内、班级内墙壁上张贴一些历史小故事、历史人物的名言警句,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看到校园内的历史元素,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其二,应改变对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评价,不能仅以分数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还应从其他多个学科素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通过历史教学,全面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其三,教师应改变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提高历史知识学习效率,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记忆牢固程度,促进学生历史学科学习质量。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文《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抗日战争》一课时,学生已经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历史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征,为学生播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抗日战争的典型战争纪录片和影视剧等,然后将其中的关联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对世界局势的联系有更加透彻的理解,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认识到国家和世界是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历史主要进程中提炼出经验教训,并且让学生意识到想要拥有和平的生活,我们必须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以史为鉴,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也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时空观念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所涉及的历史素养,主要包括思维以及能力两个层面,比如时空观念、历史信息收集能力、历史信息分析能力以及历史信息理解能力等,而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重视并加强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巩固,并在此基础上渗透时空观念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从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来看,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更加重视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效果以及历史学科应试成绩的提升,教学内容也是以教材为主,很少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虽然有助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却会使学生形成过于依赖教材以及教师讲解的历史学科学习习惯,再加上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调、枯燥,很容易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意识带来较大影响,不仅不利于学生历史事件分析、理解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历史学科正确学习意识的形成。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首先,初中历史教师应采用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历史时空概念,教师可以借助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建立特定的历史时空范围,然后对此时空范围内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进行搜集,并将其作为教学辅助资料呈现给学生,一方面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学习内容,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其次,初中历史教师还应加强教材内容与社会现状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历史学习目标,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获得史料分析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及锻炼。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文《戊戌变法》一课时,历史教师可以将甲午战争的爆发、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洋务运动的失败等历史事件作为教学辅助资料,让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对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和解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事件发生时间以及发生始末,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分析和理解历史事件,对学生时空观念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以及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3]。

(三)重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丰富和创新

初中历史教师重视并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丰富和创新,对学生历史学科学习效率的提升以及历史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更加牢固地记忆教材内容,却不利于学生历史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再加上较为枯燥的教材内容以及单调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和乏味等负面心理,反而会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产生影响,如果初中历史教师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丰富和创新,既可以增加课堂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从而为学生营造更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并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思维活跃性,还可以借助更加立体、生动的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效果,并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首先,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方法,也就是根据课堂学习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设置探究问题,让学生围绕课堂探究问题,借助教材等资料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然后对探究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分析史料时适当拓宽视野和思路;其次,初中历史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时机开展师生、生生互动环节,让学生对各自的历史观点进行分享和探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参与主动性和参与程度,还可以促进学生历史事件分析能力以及历史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文《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课时,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末尾阶段开展探究学习活动,为学生播放《松花江上》歌曲,并让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对歌曲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分析,不仅可以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鲜活、生动,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感悟教材中蕴藏的精神思想。又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文《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抗日战争》一课时,历史教师在讲授“抗日战争”时,不仅给学生播放抗日战争纪录片等视频,还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去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查阅整理资料,走访当地抗日战争老人,参观抗日战争遗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感受战争真实情况和带来的惨痛影响,帮助学生更深刻地学习历史,传承革命精神,肩负中学生应有的责任担当。

(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指点及培养

初中历史教师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历史素养培养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形成过于依赖教师讲解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僵化等问题,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不仅可以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史料,在提升学生历史学科学习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慢慢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并借助课前预习环节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然后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不足之处,并给予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分析,为学生展示如何借助现有工具对相关资料进行查询和收集,以及如何多角度、多层面地对史料进行分析,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效果,还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自主学习方法[4]。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文《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一课时,考虑到教学内容覆盖较大,从我国早起夏商周跨度到战国时期,有很多的历史史料可以挖掘整理,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历史教师可以打破传统书籍资料的约束,引用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等,融入具体教学内容,作为史料补充,为学生进行讲解。同样,历史教师也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围绕课文中不同知识点进行补充,尝试学习利用不同的学习工具,对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引导学生利用史料、书籍进行自主学习探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不仅是新课标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的任务和目标,也是新时期初中学生素质能力培养需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素养,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学生精神品质的陶冶和升华。这需要初中历史教师真正理解和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围绕核心素养培养这一目标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方案,除了应通过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思维活跃性,还应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时空观念等综合素养的培养,重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丰富和创新,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指点及培养,在提高学生历史素养培养成效的同时,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作者:陈多良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思源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