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培养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努力方向。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时空观念,才能很好地理解许多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及人物和事件之间的关联。本文主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围绕初中生时空观念培养策略进行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时空观念;培养策略
时空观念在历史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如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以帮助学生理清错综复杂的历史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培养初中生时空观念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部分指出,学生要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在“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部分,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如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方法等[1]。以上表述充分说明了培养学生时空概念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数据显示,学生时空观念普遍薄弱,学生不愿意识记时间,涉及到时空问题,学生思维则相对混乱,将时间、人物和事件张冠李戴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没有将史事放在特定时空框架下分析的习惯。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时空观念进行培养势在必行。
二、时空观念的内涵与延伸
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叶小兵指出,历史的时空观念就是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2]。但它并不局限于时序观念与空间观念,笔者对其内涵进行了适当延伸。
(一)把握不同时代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历史发展不是孤立的、静止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特征各异,这体现了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只有精准抓住历史发展中的“异”,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进而从宏观上感受历史的波澜壮阔。如果学生善于研究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那么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大有裨益,其对于史事的分析与解释也会更加深入。
(二)把握同时代历史发展不同方面之间的联系
历史发展中的“异”赋予了时代不一样的动感。历史发展中的“同”赋予了时代不一样的精彩,精彩的故事是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方面轮番上演。历史教材一般将历史发展的不同方面概括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有时互相促进,有时则会互相阻碍。一般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政治、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能反映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又能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
(三)把握历史事件内部的逻辑关系
如果教师引导学生从背景、时间、地点、口号、代表人物、主要内容、结果、性质和作用分析洋务运动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则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前因后果的认识会更加清晰。历史事件内部的逻辑关系的要素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历史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它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明确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四)把握历史事件的纵向与横向联系
历史事件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演绎,不是孤立发展,而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纵向与横向联系是永恒的主旋律。历史纵向联系让学生清晰认识到历史事件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历史横向联系以空间为轴,能帮助学生区分不同历史事件的异同,汲取历史智慧服务当下,更好地走向未来。历史现象纷繁复杂,复杂现象的背后有着发展规律,要求运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和研究,在不同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即纵向与横向)联系、比较、分析、揭示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特别是全球化的今天,学生更需要全球观念和国际视野,本质上是纵向与横向联系的表达。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通过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的顾虑,做到人人有观点,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敢于质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欲望,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够发展,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创新开始的地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批改作业时写下一句鼓励的语言,皆是满满的“正能量”,有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有助于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这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绘制时间轴,构建历史发展的时序性
时间轴是依据时间顺序或空间方位,把多个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形成相对完整的历史发展线索,把过去的史事系统化,再用图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时间轴的应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时间概念并记忆历史年代,有助于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强化其历史观念。如“抗日战争”这一专题复习结束后,教师可布置让学生绘制时间轴的作业。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出“抗战起点—全面抗战—主要战役—滔天罪行—抗战相持—百团大战—抗战胜利”这一时间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抗日战争发展的时间脉络,从总体上把握抗日战争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
(三)活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时空观
在《中国地理沿革图》的序中,梁启超指出,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如筑屋而拔其础也。教学实践也表明,建立空间概念离不开地理。学好历史离不开对空间概念的理解,历史空间意识的培养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地图。首先,历史在地图上演绎同样精彩,历史地图化抽象为直观,更容易读出时间、地名、疆界等基本要素;其次,带着空间的视野思考历史,历史上一些地区的名称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如南京、北京,仅凭文本讲解来让学生理解地理名词的变迁是枯燥的,用好配套的历史地图册和历史填充图册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挖掘地图中隐藏的信息(部分教材没有直接表述出的内容隐藏在地图里),还可以多幅地图进行比较说明某些历史事件或者某个历史人物的活动轨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加完整的历史时空信息,其历史时空观念也能得到培养。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国鼎立”时,以曹操为主线,充分利用“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官渡之战形势图”“三国鼎立形势图”来讲解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让学生分析地理位置对战争的影响,观察两次战役后军阀势力范围的变化,认识到分裂割据中孕育局部统一,引导学生在不同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历史内容
多媒体手段可以将历史内容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方式呈现,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其参与课堂的热情。学生专注度的提升可以为其时空观念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多媒体技术能够以特有的功能和强大的表现力,将复杂历史信息呈现出来,为学生构建更加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堂,从而使其更容易记住相关史实并理解历史事物在时间和空间的变迁和延续。如一位教师在讲解“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中的南昌起义的时候,先让学生观看《南昌起义》电影片段,再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南昌起义的来龙去脉的活动。历史时空在视频中再现,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此举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历史的热情和兴趣,而且着重培养了学生将史事放在特定的时空中进行观察、分析的能力。
(五)编写教学反思,优化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
教学反思源于滴水之功,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赵亚夫曾说:“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教师有怎样的学科教育观念,其次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水准。”教学反思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把握时空观念培养的状况,据此不断改进、优化和完善培养策略,为时空观念的培养注入鲜新血液,从而提高学生时空观念培养的有效性。教师要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和成长。总之,初中历史教师应结合实际,依据课标、教材和现有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使时空观念深入学生的内心,让学生用以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
【参考文献】
[1]许荣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培养策略[J].神州,2020(7).
[2]潘卫庭.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5).
作者:王理增 单位:福建省松溪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