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微课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历史微课长效机制建设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历史微课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摘要:目前,基于微信的历史微课公众号发展迅速,微课数量不断增加,但推送的微课质量参差不齐,对学科教学的长效作用不明显。可以通过以学定课、整体构建、顶层设计、创新制作等方式,凸显微课形式活泼、可持续更新、与教学密切结合等特点,以高效综合运用及部门参与、合作共享等微课推广模式,实现微课教学的长效机制建设。

关键词:历史微课;教学机制;长效机制

微博、微信、微课,无“微”不精彩。随着微信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基于微信的微课因其能迅捷、精准地送达用户手中而开始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我校历史组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做出了提前预判和精准预测,积极申请并成功立项省级课题“基于微信的初中历史微课资源库建设和教学模式微探”。如今,随着微课资源的丰富和微课教学的深入开展,我校逐渐把目光转向建设微课教学的长效机制上来。

一、基于微信的初中历史微课教学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1.发展现状。目前,基于微信平台传播历史微课的公众号很多,微课的数量较之以往有了大幅增长。随着制作技术的进步,优质微课资源的比重不断增加。在教育部门的重视和推动下,参与微课比赛的人数逐年增加,创建微信平台、推送历史微课的一线教师人数也不断增多。此外,随着微课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入,有关历史微课教学的学术研究也逐渐增多。期刊论文、硕博士毕业论文中有关历史微课教学的内容经常见诸文端,学术研究氛围浓厚。

2.面临的问题。就微课公众号而言,平台推文(本文所指微课视频、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论文、练习等,下同)低端重复,质量不高,是目前大部分微课公众号存在的普遍问题。不少公众号推送的微课视频呈现形式单一,大多是对照PowerPoint讲解知识点,这种形式缺少新鲜感,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微课传播效果会大幅减弱。微课作品缺少整体性和系统性。目前的很多历史微课公众号都是个人运营的,推文大多是独立的微课视频,缺少配套资源。加之教师个人信息技术水平和精力有限,不能坚持长期原创,因此复制转载现象突出。而复制转载的作品,没有统一的格式和制作要求,兼容性差,缺少系统性和整体性,与课程衔接的黏度低,随着教学时间的增加,对教学的帮助较少。

二、基于微信的初中历史微课长效机制的建设和实践应用

2018年1月,利辛中学“基于微信的初中历史微课资源库建设和教学模式微探”课题组的微信公众号“省级课题工作室”申请成功。按照《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进行了系统完整的微课设计制作和推送,对我校七、八年级各6个班进行微课教学运用的实践研究。通过近四个学期的实践,逐步探索出建设基于微信的初中历史微课教学的长效机制的方法和步骤。

1.系统优质的微课作品是微课教学长效机制的前提和基础。(1)任务驱动以学定课从创作原则看,微课的设计和制作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教学应用为目的。制作前,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组织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爱好,如此的微课设计和制作才有针对性,才能更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实践中发现,相比于新授课的微课,学生更喜欢专题复习微课,特别是试题讲解微课,点击量一直遥遥领先。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就调整了不同类型微课的制作推送比例,实现了以学定课。(2)突破常规不断创新从呈现形式看,微课创新主要体现在设计思路、制作方式、视频呈现等方面。在设计思路上,打破教学常规,摒弃以往教条式的讲解,创设历史情境,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整合,适当补充关联知识,以小切口引出大历史,拉近了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历史知识变得生动鲜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领会。目前一线教师制作微课的方式主要是PowerPoint录屏和课堂实录两种,视频呈现比较扁平,吸引力不强。在制作微课时,教师应不断学习新技术和新方法,如从最初使用手写板,到后来使用Focusky动画大师和万彩动画大师软件,制作方式的更新,使得微课的呈现更丰富多彩,视觉冲击力更强,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保持长期的新鲜感,也更受到学生的欢迎。(3)整体把握顶层设计从课程开发建构看,在设计微课时,应将每一节微课都置于课程开发的整体建构之中,由单独微课视频开发走向系列化和综合性的微课开发。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又要注意教学的系统性推进,不是孤立地关注某一节课,或某一个知识点,而是把它放到一个单元、一个学期,甚至是一个学年的时间跨度,以更全面的视角去审视每一节微课、每一个教学行为对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所能产生的效益。如此,每一节微课和其他微课都能建立关联,能产生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从而形成一个个微课系列。每个学期开学前,我校课题组都会进行充分的教学讨论,根据每名教师的优势特长,分工合作,工作量化到人,以保证整学期微课推送的完整性,形成系列化。(4)持续更新坚持原创从长效机制建设看,没有更新,就没有生命力。笔者在查阅一些相关的研究资料时发现,现阶段,不少微课教学研究都是介绍某一节微课的教学应用或者一个阶段的教学实践,这种实践研究因为缺乏长期的跟踪评估,无法深入了解微课教学对学科发展起到的持续推动作用,得出的结论也不能长期有效地指导实际学科教学。因此,笔者强调平台推文要持续更新,这样才能保证研究的连续性和研究结果的长效性。截至目前,我校公众号已经推送了352篇原创微课,初步建立了微课资源库,形成了较系统完整的体系,很好地满足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之所以要坚持推送原创微课,是因为作为微课制作主体的一线教师,对微课的认知水平、掌握的技术水平各有差异,复制转载的微课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且缺乏兼容性。彼此孤立的微课,很难对学科教学产生持久的促进作用。

2.融合高效的微课运用是微课教学长效机制的核心和关键。(1)善用课前微课实现翻转课堂课前微课的运用有利于翻转课堂的实现,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课前微课运用的目的主要在于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课堂的翻转,为课堂教学奠基。课前微课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一课中的某一重点内容或环节进行设计,除了要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还可以适当增加知识拓展,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拓展知识面,提升学科认知。课前微课的制作时长不宜过长,5~7分钟即可,以便学生有效利用课外碎片化时间学习。(2)巧用课中微课点亮课堂教学课中微课主要包括导入微课和重难点探究微课,课堂教学中加入的微课视频内容要集中在一个知识点、聚焦一个方面、突破一个问题,从而使教学更高效、更有针对性。课中微课时长尽量控制在3分钟以内,因为如果微课视频信息量过大,学生就不能一次性“吃透”内容,就会顾此失彼,使效果打折扣,微课也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此外,微课配音语速要比正常语速稍快一些,使语言充满激情,以便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微课还需要教师真人配音,与方便且机械的智能语音系统相比,真人语音能增强感染力,可以很好地拉近师生距离,提高互动性。(3)常用课后微课复习巩固新知课后微课主要是为了复习巩固新知,可以包含讲授微课和习题微课,在录制复习微课时,教师可以出镜,这样能创造出一对一辅导一样的讲课效果,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并且与屏幕前学生的学习环境相融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课堂上掌握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观看练习,对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还可以在平台推文后留言、在微信群与教师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主体地位,也提升了微课与课程衔接的黏度,使微课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科建设。(4)勤于评价反馈提升运用效率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动态过程,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和建构也是动态变化的。微课教学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轨迹不断调整改进,对学习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查反馈。对每一个阶段的学习进行有效评价,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创新,提升微课教学的效率。

3.合作共享的微课推广是微课教学长效机制的拓展和保障。(1)当微信推送成为常态合作共享乃明智选择微信公众平台的一大特点就是开放性。基于微信的微课作品,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传播给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但是目前微课的制作与推送依然是以单个教师为主体的区域性开发,受众面小,影响范围有限。只有进行团队开发、校与校甚至省与省之间开发合作共享,才能使微课教学长效机制得到广泛拓展。(2)当线上教学成为必需品合作共享成不二法门微课设计制作耗时费力,一节高质量的历史微课,从教学设计讨论到视频录制剪辑,再到上传推送,大概需要20~30小时的工作时间才能完成。所以建设一个完整、系统、优质的微课教学体系绝非一名教师或者一个团队能轻易完成的,合作成为必然。就在这个学期,我校课题组联合合肥市包河区省级课题“‘借助历史数字故事培养史学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联合开发、录制了一套初中历史教学视频系列课程,包括七、八、九年级的所有内容,以及中考复习专题系列。微课面向全国推送,每节微课的点击量都在四五十万以上,效果非常好。(3)当微课教学成为风向标合作共享是机制保障微课教学以其高效融合的特点成为“互联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引领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教育资源发展要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微课教学要想实现向教育大资源的转变,就必须站在更高的平台,进行合作开发,共建共享。目前,同学科的公众平台之间的联合推广是一种不错的方式,相互推广的各微信公众号之间建立白名单,可以把各公众平台优质资源集中使用,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同时又保留了原作者的原创知识产权。

三、基于微信的初中历史微课教学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1.微课教学前景可观空间无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微课教学发展迅速,初中历史微课教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研究中发现,能坚持历史微课学习的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学习效率更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明显,参与微课教学试点的班级学科成绩也比没有参与的班级有明显的提高。

2.微课开发提升技能常态建设。微课设计制作的主体是一线教师,要让微课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就必须加强对教师的有效培训,提升教师制作和运用微课的技能,引导教师转变“重制作、轻运用”的观念,由仅仅为了参赛获奖向实际教学应用转变。微课教学要走向常态化,教师必须提升信息技能,成为数字化时代的“新”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

3.微课运用合力相持任重道远。历史学科受学生重视的程度仍然有待提高。此项课题研究中,参与课题试点的共12个班级,586名学生。从调查问卷分析,在积极性高的班级中,学生观看课前微课和课后微课的参与率大约为70%;而积极性差一点的班级,学生的参与率只有50%,甚至更少。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本身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家长对线上教学的不理解、不支持,对微课教学认识不足,以及对学生使用网络进行学习持怀疑态度。因此,基于微信的历史教学的实际效果与预想还是有差距的,有赖于社会公众认知的提升。微课教学的广泛推广除了学校和教师的参与,必然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牵头、财政部门的经费保障、相关信息平台的技术支持以及相关企业的推广普及,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打造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微课共建共享平台,才能让历史微课在教学中发挥更大、更持久的作用,才能建立起更长效的微课教学机制。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2]隋金梅.数字化时代微课教学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2019(24):5-7.

[3]陈子超,王玉龙,蒋家傅.当前微课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15(10):68-69.

[4]王威达.我国微课建设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2):30-31.

作者:李凤伟 李强 单位:安徽省亳州市利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