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历史智慧课堂教学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为了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文章首先阐述了初中历史智慧课堂的特点,然后论述了初中历史智慧课堂教学意义,最后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提出了初中历史智慧课堂教学实践。
关键词:初中历史;智慧课堂;历史思维
众所周知,信息化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主要方向,然而初中历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情况并不乐观,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智慧课堂是一种新型的信息化课堂模式,近些年来刚刚兴起,有着自身的教学特点和优势,是信息化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基于“教+学+信息技术”模式构建历史智慧课堂,积极开发符合历史教学和学生学习需求的智慧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同时加强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教学之间的融合。
一、初中历史智慧课堂的特点
智慧课堂,指的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它融入初中历史课程后,把自身独有的特征、优势也带入初中历史课堂,赋予了初中历史教学不一样的特点、内涵。基于智慧课堂的初中历史教学主要基于信息技术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关注教与学的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历史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从整体上看,初中历史智慧课堂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依赖于海量的动态学习数据分析进行教学决策。以往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决策主要依赖于教师头脑中的教学经验,而智慧课堂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分析海量的动态学习数据得到精准的学生学情,进而得到科学合理的教学决策[1]。其中,动态学习数据的来源途径十分广泛,可以是学生学习档案库中的数据,也可以是学生个人微信、微博等非正式管理系统中的数据。第二,教学资源载体丰富多样。初中历史智慧课堂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不仅有文本信息,还有大量的影视、语音、图片、PPT等各种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历史教学资源。第三,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发展。智慧课堂模式下,师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互动更顺利、轻松,学生能够充分地思考、交流、分享、探究,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自身的思考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能够得到提升。第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了智慧课堂的融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变得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和学生学情灵活应用各种教学策略,打破传统的“灌输式”、单一化教学形式限制,教学效果更好。
二、初中历史智慧课堂教学意义
(一)促进教学理念革新
初中历史课程中有很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不容易记忆,也容易混淆,部分学生难以较好地记忆和掌握。而智慧课堂把信息技术带到初中历史课堂上,引领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并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化学情设计不同类型、难度的课程,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历史知识,了解蕴藏在历史事件背后的奥妙和历史发展规律,进而做到因材施教,践行素质教育。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从智慧课堂的概念可以明显看出,智慧课堂是不同于传统课堂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模式。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海量的动态学习数据为教学决策依据,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构建教学情境。教师基于信息技术,利用影视、音频、图画等形式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可给予学生多重感官刺激,使学生深刻体验历史中的事件和人物感受,更容易理解历史知识。第二,形成“线上+线下”的教学形式。初中历史课堂因为有了智慧课堂的参与,教学形式发生了一定变化。在智慧课堂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发、设计教学资源库,课堂上随时从资源库调取相应的教学资源,供线上教学之用。课下,教师也可以把教学数据库中的资源分享给学生,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进而形成“线上+线下”的教学形态,实现教师、学生、网络“人人通”的智慧教学。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是初中历史教学目标之一。初中历史教学引入智慧课堂后,教师基于信息技术巧妙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历史飨宴、历史感受、人文陶冶等方面的教学案例,可提高历史教学服务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三、初中历史智慧课堂教学实践
智慧课堂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其中任何一部分都不能忽略,不能只关注课中教学,而忽略课前和课后,这样的智慧课堂是不完整的。基于这样的考量,初中历史智慧课堂教学实践包括课前学情分析和教学设计、课中教学导入和探究学习、课后复习和微课辅导等。
(一)课前学情分析和教学设计
第一,学情分析。智慧课堂实施依赖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这就决定了学情分析是初中历史智慧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课前,教师通过学生档案库和学生个人的微信、微博等渠道了解学生在历史课程方面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学习水平,以及课堂上没有透彻掌握的历史知识点等动态学习数据进行统筹分析,对学生的学情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教学设计。在学情分析基础上,教师根据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教学决策,确定课堂教学方案,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和活动,做好课堂教学组织设计工作,以激发学生的智慧[2]。为做好教学设计工作,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学方案和活动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突出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清楚必须掌握什么;其次,要符合学生学情,组织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要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智慧。比如,讲“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课时,教师课前搜集整理了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动态数据,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教师要依据学情、教情等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教学设计,构建了一个从智慧开启到智慧碰撞,再到智慧生长的新型课堂,为实现智慧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二)课中教学导入和探究学习
第一,教学导入。历史课堂上,教学导入要生动、有趣,引起学生的激情和自主学习意识,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调动自身的一切智慧,学好历史知识。为做到这一点,教师可基于信息技术通过电子交互白板以视频形式呈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的激情和智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课内容,顺利完成教学导入。第二,探究学习。完成新课导入后,教师讲解历史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具体而言,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提炼课程的重难点,围绕重难点设置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发散思维、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把课堂交换给学生。学生通过组内合作探究,多角度、多方面地深入认识问题,通过自身的智慧找到问题答案,进而掌握课程内容,提高自己。比如,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时,本课程的重难点内容是掌握三大战役的先后顺序、历史背景、历史意义等。笔者围绕三大战役这一教学重难点设置了讨论问题:“解放军与国民党决战的首选战场为什么选定东北战场?辽沈战役中我们的解放军制定了什么作战方针?为什么这样打?”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对教材内容的阅读理解和史料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为学生智慧碰撞创造良好条件。学生在合作性、探究性的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进而会对问题及其答案形成深入的认识。
(三)课后作业和微课辅导
第一,课后作业。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基于信息技术设计一些探究性的课后作业,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不仅只是写作业,还能在作业启发下进一步思考,实现知识的拓展延伸。比如,讲“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课时,笔者设计了探究性问题———探究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和启示。学生在问题引导下,结合教材内容和网络上搜集而来的素材,基于个人理解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分析。在该过程中,学生持续阅读大量史料,发挥个人智慧了解到了更多历史,对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有了深入认识。第二,微课辅导。除了布置课后作业外,教师还要基于信息技术制作微课,让学生用微课进行课后复习,从而查漏补缺,掌握所有知识点[3]。为保证微课内容质量,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重难点内容,以及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制作不同主题内容的课程,供学生课后学习之用,辅助学生进一步地记忆和掌握历史知识。仍以“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为例,笔者发现学生对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和历史影响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对此,笔者把这部分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提供给学生,辅导学生继续学习掌握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和历史影响。这样学生在微课辅导下,利用课后闲暇时间反复观看微课视频,弥补了课堂学习不足,构建了这堂课程的完整知识体系。
四、结语
智慧课堂的特点优势突出,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教学理念革新、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从整体上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和层次,优化教学现状。因此,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可以基于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课堂,充分发挥智慧课堂的教学优势,从而实现历史课堂教学发展,紧跟现代教育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盛明涛.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实现方法与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17):212-213.
[2]王丽娜.如何在历史课堂中让学生动起来[J].散文百家(下),2016,23(7):208.
[3]李志华.初中历史课堂如何让学生“动”起来[J].考试与评价,2017,6(10):142.
作者:翁家城 单位: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