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历史导学案教学与自主学习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始进入到各个学科教学中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对于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研究如何通过“导学案”这一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导学案”;自主学习;初中历史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不断地融进了教学实践中去。新课标对于立德树人和人才创新性的培养提出了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导学案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为目标的教学模式,[1]有助于贯彻落实新课标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培养的要求,已然成为初中历史教师不断探索的内容之一,成为一些地区学校的教学模式的试点内容并形成理论与实践的成果。提倡在现代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对初中历史教学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为初中历史教学打破“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提供了有效路径。笔者主要是基于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借助于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浅析如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深入研究“导学案”教学模式
“导学案”这一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等,基于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以课时为基本的单位而设计的“学案”。采用这一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导学案”中主要是包括学习目标、内容、重难点、学习指导、学习过程、课后练习及反思等等。在学习过程中又包括知识回顾、预习、课堂中的讨论等等。相较于传统的学生随着老师走的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模式能让学生一案在手,完成学习的过程,使得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落实新课标中的素质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导学案”作为一新兴的教学模式,在其走进课堂之前,需要对“导学案”进行深入的研制。第一、定位“导学案”价值取向。“导学案”重点在“导”,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操作,在师生之间架起“桥梁”连接“三维目标”的学习,连接课内外学习内容,连接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第二、明确“导学案”环节组成。导学案的内容对学生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定向”作用,导学案的内容及其环节应是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当然,究竟设计哪些内容、有哪些板块要因科而异,因学习内容而定。第三、明确“导学案”研制主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显然,教师应当是导学案研制和使用中的主导力量,其规定了导学案的内容量及其结构、形式、使用等。
二、树立合理“导学案”教学理念
课堂的教学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主阵地,也是教育改革的主战场。传统的教育模式是老师教,学生学,新课标中所提倡的学生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导学案”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致力于让学生主动地融进教学活动中来,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性提供了一剂良药。不管是对于学校还是对于老师来说,教学理念应与时俱进,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校推行或者是老师采取“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应树立合理的教学理念。1.以学生的先学为先导。就初中的历史来说,存在着内容多、时间紧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够将相关历史知识有效地传输给学生,又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有所提升?这对于老师来说,有一定的挑战。课前的预习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学生通过预习能够提前熟知相关内容。“导学案”教案在进行研制的时候,注重预习这一环节。比如《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教学的重点是几位航海家开辟的新航路。基于教学重点,设计预习方向:探寻新航路的热潮;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围绕这几个方向,设置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的学习。若历史大观园游园活动的话,那么学生就是其中的游客,老师是导游,历史课堂便是大观园,教学的目标也就是游园的目的与意义,“导学案”就类似于旅游的攻略。老师在这一教学活动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主要是向学生提供学习的方向或者是路线给出游园的意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行参观与学习。2.转变应试教育理念。“导学案”在进行推行的时候,有些老师误解了这一教学模式,在纳进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往往将其视作为学生成绩提升的工具,往往将其功利化,却忽视了“导学案”中的“导”的功能。“导学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教学模式,与立德树人,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相吻合。“导学案”是一种教学所使用的工具,“导学案”教学是一种教学行为。从导学案教学的功能来看,它不仅是用来提高学习成绩的手段,而且是在指导学生“学会”的前提下让他们“会学”,是将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有机结合的过程。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它的工具价值,也要关注它的本体价值,使其有效发挥综合价值。
三、深入研制“导学案”教学内容
“导学案”教学内容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方法→学习过程→课后练习与总结反思这几部分。其中,学习过程又具体包括:知识复习→课前导学→课堂研讨等环节。在进行“导学案”研制的时候,需要深入研究其内容。第一,明确教学目标。历史课堂教学中采取导学案实施教学,能够使学生产生明确的学习目标,更充分了解教师讲课的意图,为此,教师需要力争每一次上课都能做到有备而来,并在课后及时给出相应的总结,提升自我,继而带动并提升学生。比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这一课,教学目标便是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原因特点;了解民国以来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第二,提示学习重难点。历史教科书上的内容较为丰富,其引申的历史知识更是纷繁复杂。叶圣陶先生说过:“知识那么多,哪里教得尽?对于初中生来说,全面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相对难,因而应有的放矢地进行历史学习。老师对照历史学科的课标要求、学习进度、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给学生进行重难点的提示。第三,组合学习方法。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既有学习内容的影响,也有学习对象的学习习惯、心智发展水平的影响。若在进行课程复习方面教学的话,可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建构单元知识体系。第四,优化学习过程。如上文所说,学习过程又具体包括:知识复习→课前导学→课堂研讨等环节。在进行“导学案”学习过程设置的时候,需要对内容进行精挑细选。比如《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一节内容,在预习内容设置的时候,可包含1.【思考】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九一八事变?2.九一八事变概况:时间、地点、的态度、意义:九一八事变标志着的开始。3.【讨论】课本85页《致张学良密电》,说一说的态度是什么?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第五、高效发挥课后辅导。“导学案”肩负着检测当日所学知识的检测和综合复习的功能。“达标检测”是用来巩固、加强当堂所学知识的,并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记忆、理解和运用。实施“基本作业+思维拓展作业”的作业布置模式。基本作业的作业量、作业的难易度应保证大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突出针对性和基础性。弹性作业的布置要为拔高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其中对于历史导学案的应用,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徐金春.导学案在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2011(33):172-173.
作者:费秀芬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