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改初中历史教学初探(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次新的挑战,穿新鞋走老路肯定是不行的,穿旧鞋走新路还是不行。我在几年来的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也经历了多次的曲折和反复,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说出来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1.创新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服从。这种师生关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师生关系紧张,有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要和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首先。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朋友,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其次,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树立平等和民主意识,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协作。最后,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了解老师讲课的个性,老师更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古人有言:"亲其师,信其道",其实,这句话再也没有比历史教学中表现得更充分更直接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满足初中历史教学新形势的要求。
2.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在课堂上,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习展示的平台。我们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品尝成功的喜悦。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3.1科学搭配,合理分组
这既使他们认识到相互协调、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又能培养学生合作、社交等各种能力。
3.2教师参与,适时调控
在教学中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研讨,是实施"合作学习"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角色转换,重心下移,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学习的引导者,在具体分析问题时,教师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分析、交流。
3.3在传统教学形式中教师是"主角"
而少数学习被动的学生只能当"观众",致使部分学生心理承受力小,感觉不到老师的重视,产生消极思想,破罐子破摔,成绩越来越差,甚至与老师产生敌对情绪,不断地滋事生非扰乱正常的教学活动。这些现象是学校和社会都不愿看到的,因此,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的组织他们在课堂上举行演讲、讨论等,为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兴趣得到极大提高并积极地投入到师生互动合作探究中去。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较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把这些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契合互动过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同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要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并以此为荣,让学生能站在老师的肩膀上,摘取更丰硕的成果。所以,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历史教师创新性劳动的环境,并给教师提供必要的进修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二篇:新课改下如何创新初中历史教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因此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历史教学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策略,实现有效课堂教学。主要分析了在新课改下如何创新初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
新课程标准给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如何在初中实际历史教学中落实这些理念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改善传统的历史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学习能力,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需要创新的内容。笔者对此作了几点分析:
首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强化课前预习阶段,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预习新知识,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新课程标准下,不仅要提高教学效率,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前预习就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不可忽视的环节。但是,新课改下的课前预习应该一改传统预习的方法,要充分发挥教师和
家长的积极作用,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预习,养成预习的兴趣和习惯。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和内容,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并在预习的时候努力解决问题,记录预习没有解决的问题和疑惑,从而形成自主探究式的预习方式。
其次,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让位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对新事物感兴趣,对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为了避免此种现象发生,教师要改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方式,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体。
最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历史情境的作用,让学生在生动的历史情境中实现体验式学习,进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
理解。创设历史情境有很多种方式,如实物演示情景、图片展示情境、表演再现情境、语言交际情境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营造生动具体的历史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欲望,并投入到体验式学习中。例如,在学习玄奘西行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导入学生比较熟悉的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小片段,让学生回答《西游记》的人物、目的等内容,这不仅渲染了教学主题,还活跃了教学气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和发现知识。
参考文献:
冯荣军.新课程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4).
第三篇:关于初中历史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新的历史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表现为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扩展。用教材,就是用活学生和教师的资料:课本、地图册、填充图册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文字、图像类的教材,让它们对历史教学起到互为补充、巩固强化的作用。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把一堂课的历史知识搞清楚,而且能够发挥自己的历史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只有树立了多维的教学观,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多维的教学观就是要让历史教学成为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历史知识、培养多种能力、受到思想教育的一门课程。在新课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因此,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还要了解该学科的历史现状、最新科研成果及发展趋势,这样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教学不是拥有知识就可以了,还要懂得如何教。素质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年龄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要完成这个任务,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通晓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知识,并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当前,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已经开始,作为一名初中历史老师,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迎接以顺应改革潮流。而新课改的成败,关键在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必须热爱历史教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教学功底,通过对历史教材的充分挖掘和对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使历史鲜活起来,使历史教学生动起来,使历史课程焕发盎然生机,使每一位学生在历史教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成长。
历史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历史、感受历史、探究历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情感体验,注意给学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阐明观念的机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宽容和帮助,给学生创造学习机会。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学习行为的自由度加大,在学会新知识的同时,提高合作能力,就能够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师生心灵的民主、平等的沟通,师生的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才会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积极参与的生动局面。
历史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入手,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原动力。教师在学生的第一堂历史课中就要注意引导他们明白学习历史课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只有当每一位学生都明确了学习历史的意义时,才会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从来无孰优孰劣之分,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教学目的。教师教学风格、个性就体现在所选的教法上。教师要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多的方法。如“讲读议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启发诱思教学法”等,“改变课课一个样,堂堂一个腔”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历史。要把学习历史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他们通过动手动脑解决疑难问题;更要因材施教、分层次辅导,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此外,课堂上还可以开展演讲会、故事会、知识抢答、辩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新课改后,将一个又一个新课题摆在我们面前,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不断成长,以实际行动促进初中历史新课改的顺利推进。
第四篇: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摘要】自《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以来,我们发现在实施“历史与社会”新课程的过程中,人们对其教育理念理解存在偏差,本文就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为切入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如何贯彻“历史与社会”课程理念,开展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 ;培养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稿)》以来,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此次课程改革,在7至9年级设置“历史与社会”这门综合课程,其意义在于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多年的实验证明,学生喜欢它,教师接受它。但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也存在一些对新课程“历史与社会”的教育理念理解偏差以及在这种教育理念指导下如何开展课堂教学等问题,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1.1新课程“历史与社会”的教育理念。首先是以培养人文素质为宗旨。新课程提出,“历史与社会”要致力于培育学生的历史感以及对自然、生命、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使学生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汲取历史智愚,认同民族文化,具备开放的世界意识,形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因为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的人文素养,它有利于学生将来参与社会生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促进所有学生的社会性发展,造就有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公民。因而“历史与社会”是人文教育的主要课程和重要渠道。
其次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中心。初中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最高阶段,代表着全民文化水准的基础标准。因此,该阶段的公民教育,不仅要学习常识性的社会、文化知识,而且要特别关注“知识”背后的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有见识的行动能力。“历史与社会”是促进公民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公民的福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重要课程之一。
1.2贯彻“历史与社会”的教育理念的策略
1.2.1以教材为本,挖掘人文视点。“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内容丰富,包括古今中外的历史、哲学、地理、文学、艺术、科技、国际关系等,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散发着人类许多思想智慧的光芒,充满着人文气息。所以,我们要从教材中挖掘出人文视点,结合并利用当地的一些教学资源,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1.2.2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1)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大力倡导创新型教育,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而一个人创新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个人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组成部分,并在创造性思维运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要创造性地解决一个问题必须运用发散思维,只有进行发散思维,才能获得灵活的知识,有价值的知识,创造性的知识,才能从事创造性活动。
(2)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一个信息化时代的社会,在信息资源不断更新,不断扩容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会产生一些不利于中学生发展的知识,因此“历史与社会”课程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中学生如何选取正确的、有价值的信息。让学生收集资料是“历史与社会”中新课程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方法。但我们在一些学校布置的课程改革展示台上,往往能看到学生们制作的精美的资料册,但仔细分析这些精美的资料,我们发现不少教师没有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认真阅读,更没有引导学生运用所收集的资料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会收集资料的目的在于学会分析资料并运用资料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明确收集资料的目的,使收集的资料具有针对性,避免让学生收集一些漫无边际的、大而无当的资料;其次要向学生介绍各种获得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再次要指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生在收集资料以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辨别、分类和取舍;最后,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资料的阅读,概括出当时对所探讨问题的研究结果和进展并根据对资料的研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做旁观者,要对全过程进行观察、指导、参与,及时进行检查,既要检查学生收集资料的数量和质量,也要关注学生的积极性。
(3)注重培养学生互助合作能力。新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考虑教法时,尽量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以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参与,既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能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进行小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小组的安排、组内的分工等必须有详细的计划,做到小组的人数恰当,让学生选举自己信任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根据组员的具体能力进行分工。
例如在综合探究《寻找身边的历史》一课中,我规定各组确定在自己感兴趣的古迹或者事件作为研究的课题后,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收集资料,并整理出一份多媒体的课件式的调查报告,推举一人在课堂上代表小组发表本组的研究成果,各组组长要充分发挥各组成员的特长,会电脑的制作多媒体课件,会拍照的负责照相,口才好的代表本组发言,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此过程当中,每位学生都参与料的收集和整理,为小组出力,可以说,一份报告凝聚了全组同学的心血,是全组同学齐心协作的结晶,它既锻炼了个体的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第五篇:新课改下如何创新初中历史教学
摘要:新课改的教学任务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好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是非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主要针对新课改环境下如何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要求我们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教学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主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创建恰当的学习情境,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
一、师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
这里的预习并不是课前粗略地浏览一下即将上到的教学内容,而是指学生在课前有目的地去了解新的教学内容,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而对于教师而言,更是要合理地规划教学进度、挑选教学内容以及把要解决的问题罗列出来并做好解答准备。此外,课前准备时,教师还应当适当地预测学生可能在课堂上提问到的问题以备不时之需。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所以课前预习有助于他们转变学习观念,将被动的家长和学校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唯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达到新课改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
二、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听、教师讲,而只有教师提问题时学生才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受升学率的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见解基本要求符合标准答案才行,不然就被认为是错误的观点,而新课改的教学活动要求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转变为主动,一切以“学生为本”,让他们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对历史的是非判断能力,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历史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历史材料感到无限兴趣,唯有产生对历史追根究底的意愿才会产生学习兴趣。因此,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创设教学情境,选择同学生的生活贴切或学生比较关心的同历史事件相联系的社会焦点问题,缩小他们同历史的距离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对今天的生活仍然存在影响。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历史影片创建生动的历史画面,让学生感同身受地感受历史,提高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总之,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来说应当遵循新课改的要求,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传授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唯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历史所需要的技巧和知识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隆化县第三中学)
第六篇:浅谈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普及推行,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体系可谓焕然一“新”,行效求新势不可挡,从而使教学衔接如何开展成为一项重任。本文主要研究小学到初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以新课改后初中课本、课程差异为切入点,分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探讨并解析初中历史进阶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课标;教学衔接
在升入初中初期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角色转换问题,短期内由于没法有效融入新的学习环境,难免困惑不已;面对比以前厚实一倍又略显陌生的历史课本,比以前提问更多的老师,也开始滋生畏难情绪。新课程如何实施才能让学生稳步前进,接下来我们分三个阶段来展开进阶教学,各个击破,层层递进。
一、小学与中学历史进阶教学前期四项教学必不可少
1.心态教学
大部分初中学生刚入学时仍停留在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是新的学习环境给他们带来的感官冲击和心理落差,是不是会被拿来与小学对比,甚至对新事物,新问题觉得不知所措,难免心理失衡;另一方面是新课改后学生对新的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感到陌生,课程难度的增加也会使学生不知如何适应。这种情况下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建立自信。首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让他们认识到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还有很多时间来调整自己,提高自己,只要努力我们会比小学做得更好,同时引导他们进入初中生的轨道。
2.观念教学
部分同学还没有完全了解小学与初中课程的差异,比如初中的历史学习多是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用来应付考试,有时考试都是开卷的。所以刚入学时学生将历史视为副科,这种不重视的观念会导致后来的学习滞后。教师必须让学生意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小学阶段,对历史知识只是简单的了解,到了初中阶段历史知识才开始深入。
3.非惯性教学
所谓非惯性教学应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去理解,教师不能像以往那样直接切入主题,而是有一个了解学生的过程。不仅是了解学生历史知识结构以便查漏补缺,还要规正学生学习习惯,例如划书,死记硬背等。而学生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被动等老师来安排,课内翻看课后忘,要开始培养新三部曲学习模式——预习,听课,复习。
4.趣味性教学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有强烈的感官感受,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视野,模拟课堂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
二、进阶教学中期课程衔接及教学创新课堂攻略
在做好初期的准备之后,后期的知识衔接更是重中之重。首先要正确理解新课改的标准,要求学生能创新自主,探究合作,要求教师能教学相辅,增质减量。
在此基础上,教师做好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梳理和整合,帮学生查漏补缺,形成完整的知识模块。当然要结合小学历史断续性特征及初中历史整体性特征来填补和巩固学生历史学习。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更要利用一切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思考,创新合作的环境。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再举一反三,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多开小讨论会,设置讨论组,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集思广益,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再次,好的学习方法方能事半功倍,新的教材内容丰富,体系健全。学习三部曲是必要的,预习方能了解新课,认真听课以便深入探究,温故而知新。对不同的学生而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教师在教学中应穿插讲解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原因分析法,举一反三法,逆向思维,知识迁移,分割组合法等,并提示学生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会存在基础不扎实,学习死板的现象,教师此时就要从课堂课外两方面去训练学生,灵活的课堂会使学生思维活跃,例如我们可以采取角色反串,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讲解历史课,老师来当学生来以身作则,这样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保持教学的完整性和趣味性,创新的元素也是重要的,那么在建立完整的历史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来挖掘教学新元素。例如如今互联网的普及,那么网络便成为我们最有力的教学辅助工具。须知历史源于生活,社会和现实也使学生最好的历史老师,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历史活动实践也是有效可行的方案。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应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问题和需要调整并优化教学,当然这就需要与学生和同组教师进行沟通和探讨。同组老师的探讨不仅可使教师集思广益,也可规避教学中的弊端。
三、进阶教学后期初中历史教学攻略
在做好教学衔接工作后,并不代表学生已完全进入中学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做好最后的监测工作。
首先要判别学生是否完全了解并熟悉小学与初中历史的差异,与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是有效之法。其次看学生是否适应用初中历史的思维学习历史,这个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多加入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再次要关注学生初中历史学习进度,在平常的小测试中教师会有所斩获。最后你的学生是否能深入历史课堂,在与学生的互动问答中你会了然于心。
如果衔接遇到效果障碍会严重影响后期教学,而教学时空有限,那么此时教师就要快马加鞭的更改教学方案,对症下药。同时为提高教学效率,也要相应的给学生压力配合跟进教师的教学工作。
在进入正常的教学轨道后,也不能掉以轻心,学无止境,这时候就需要教学相长。若教师一味的延续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也会有厌倦的时候,也难保回到初中状态。所以后期攻略我推荐教学创新,与时俱进,不时的加一些新的元素,会使历史学习持续升温。因为人们对历史,对过去总会容易遗忘。新元素来影射历史不乏为一种即时有效的方法。比如最近英国威廉王子大婚在网上可是炙手可热的话题,如果以这个话题作为切入点回顾英国近现代史或中国的鸦片战争,学生会印象深刻。同时教师还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教材,教学设备,历史博物馆,文化遗址),这样既能扩大创造力空间,也能增进课堂趣味,为后期创新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结语
小学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不仅要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新的课堂,老师更要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培养初中生的学习思维;只有两方面相结合才会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康琼.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衔接探析[J].西部教育研究,2010年22期
[2]迟艳华,韩秀芳.新课程体系下初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应对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3期
[3]陈丽娟.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衔接[J].学周刊:A,2010年1期
[4]周俊强.新课标下初中历史的教学方式创新研究[J].新课程,2010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