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和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和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和对策

【摘要】新课改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虽然在整体上有所改观,但随着课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是愈加严重,具体在教学的观念、学科的系统性、教学主体以及教学的具体方式等方面都有体现,造成了初中历史教学陷入瓶颈期。基于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提出几个方面的改善措施:转变历史教学的观念、创建可续的历史教学体系、发挥师生“双主体”效用、构建全新的历史教学模式,以期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改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对策与建议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在初中阶段实施新课改政策以来,整体的教学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受到历史局限性的制约,在主观观念等方面还有诸多问题出现,并随着课改程度的不断加深,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是愈加严重,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进行如下归纳:

1.观念陈旧、保守。在初中阶段开设的历史学科,一直都有“副科”的称谓,正式由于这种“偏见”的出现,人们对于历史学科的认知存在欠缺,首先就是教师在“副科”挂念的影响之下,逐渐的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更加的侧重应试策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于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中的能力、过程和价值层面很少深入讲解,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在初中历史学科师资方面一代不如一代。教师对自身要求的放松,客观上刺激了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松懈,尤其是在对待历史学科的态度上,表现的更加被动,对于历史知识的摄入缺乏积极热情,正式这种起初的“偏见”,逐渐的演变成为对初中历史学科认知观念上的不足,成为限制初中历史课改进程的因素之一。

2.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新课改政策的出台,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次巨大的冲击,从历史教材的内容上来看,更加的趋于科学化,与此同时,就要求出现新的相对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于物质和时间上的要求比较高,甚至要打破现有的教学节奏,这在目前国内初中教学中还很难实现,例如:合作探究法教学,重点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以及自我构建性,在研习资料等相关物质和技术准备有比较高的需求,在实现过程中,会存在时间不能保障、资料量不能满足、资金支持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都会限制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开展与推行,也制约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所以在现实教学中,教学形式多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述为主要形式,过程中言语的表达过于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往往是靠死记硬背来实现应试,实现历史课程对学生的自我发展方面所固有的价值相当的困难。

3.教与学的主体双方存在的问题。受到历史局限性的影响,对于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师资队伍在建设、培养以及发展上都表现出一定的不足,首先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任教历史学科的教师很多都是“半路出家”,并不是历史专业出身,在其专业素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对于历史学科重视程度的不足,导致历史学科师资培养资金投入有限,对于在职初中历史教师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提升空间,限制了自身素养的进一步提高,再有就是对于历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途径相对单一,不能满足当前历史教师对于专业素养提升空间的需求,长此以往,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对于历史学科会失去热情。作为教与学主体之一的学生而言,缺乏学习历史的激情,学习历史的动机仅仅是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并认为历史学习就是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课堂之上记好笔记,按照老师考前辅导,死记硬背一些事件、原因、意义即可,而对历史知识之中那些与自身成长紧密关联的东西不闻不问,更遑论历史学习方法、历史思维以及历史价值观培养等内容了。

4.教学方法有待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复习——讲新课——划重点)观念深入人心,虽然一再的号召课程改革,但在实际的初中历史课堂上,多数仍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农村的初中历史课堂上,对于责任心相对较差的教师而言,少有真正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已有资源和条件进行现代化教学方式的尝试。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就是“食之无味”的鸡肋一般,丝毫不能调动其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谈不上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

二、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相关思考

对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要从转变观念认识、完善学科建设、发挥教学相长的“双主体”作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出发,对当前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改善,促使其尽快的走出当前的瓶颈期,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

1.贯彻落实新课改教育观念,认识历史教育的本质意义。初中历史教学最基本的任务是完成对初中历史知识的讲授,但这远远未实现初中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要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人生智慧、人格情感等完成良好的影响,培养其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历史思维能力以及现实使用能力,尤其是归纳、分析、语言表达等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促进人的健全人格的生成。

2.注重历史学科的系统性建设。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设想阶段开始的,初中历史学科的系统性建设工作亦如此,要转变以升学为标准衡量学科作用的观念,以持续发展的教学观念,注重历史学科的系统性建设,除了资源、环境等外部建设外,对于初中历史学科内部建设而言,评价体系建设亟待变革。同时,还要增强初中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时效性,曾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其学习兴趣,促进历史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3.充分发挥“双主体”作用。教与学是同一个过程,但涉及到两个不用的主体,从事“教”工作的教师,作为双主体之一,在整个教与学过程中,占据相对主动的位置,作为历史教师,首先要在观念上进行转变,教师要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从专业发展角度入手,提高自身教师素养,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还有作为校方要从外部环境建设和资源支持方面给予足够的“方便”。建设科学的教师培养和考核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历史教师讲课的积极性,促使初中历史教师的素养全面提升。作为教与学过程中相对被动的主体之一——学生而言,也是在两个方面进行重点的转变,第一就是观念认识方面,要对自身所处的特殊阶段有充足的认识,对其重要性有全面而深刻的认知,同时对于初中历史课程对自身人格、品质形成的重要影响有足够深刻的了解,只有在观念上有全面而深刻的认知,才能为初中历史三维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4.教学相长,构建新的历史教学模式。俗话说得好“教学相长”,在新课改政策贯彻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新的历史教学模式,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凸显“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同时加强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的整合,有利于新教学模式的技术实现,丰富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无论在兴趣爱好方面,还是在人格、品质方面,都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而初中历史教学,通过对历史知识的传授,能够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形成上起到重要的作用,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加之新课改政策的推行,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初中阶段历史教学愈加的引起各方的关注,要一改传统应试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观念、创建可续的历史教学体系、发挥师生“双主体”效用、构建全新的历史教学模式等方面全面改革。

参考文献:

[1]陈尚明.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思考[J].学园,2011,(8).

[2]李德藻.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与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5).

作者:王功留 单位:广西百色市凌云县泗城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