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分析(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分析(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分析(3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及其特点,剖析课堂提问程式化、一刀切、功利化与形式化等问题,提出应对性思考———优化提问形式与内容、问答结构、提问设计等,切实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提问;策略

提问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种主要方式,它借助问题为载体,引领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展开有效学习,获取化学知识,提升化学技能。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要发挥载体作用,需要化学教师深入探究化学课堂问题的有效性,根据有效问题特点及其现状,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效提问成为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推力。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及其特点

(一)有效提问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化学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实际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目标、有层次、系统地提出问题,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积极地调动思维、主动地参与化学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有效提问是相对于传统课堂提问而言,它改变了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提问方式,激发了学生主体意识,发展了学生化学学习思维。

(二)有效提问特点

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问题的开放性、启发性、层次性、预设性与生成性等。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问题具有开放性特点,它突破传统提问只注重单一答案的现状,注重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化学发散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化学知识是一个有机的体系,各部分内容是互相关联的,因此有效提问具有启发性,通过有效提问帮助学生建立起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连接点;教师的提问还应该根据化学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学情实际等,富有层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此外,有效提问还具有预设性、生成性特点。预设性是指教师在实施提问时,需要充分做好预设,以发挥问题导向性作用,它与生成性并不矛盾,这是由化学课堂教学自然生产性特点所决定的。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现实审视

(一)提问程式化,缺乏激趣效应

目前,不少初中化学教师提问陷入程式化,只注重问题抛出,不注重问题呈现的方式,不能借助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探究兴趣,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提问难以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缺乏趣味性,提问效率低下,制约了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二)提问一刀切,缺乏层次梯度

初中化学教学中,不少教师缺乏学情意识与教学研究意识,提问的问题设计往往站在教师的高度居高临下,既不根据化学教学内容,也不顾学生学情实际,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个性等,提问的问题“一刀切”,缺乏层次性,不能有效体现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违背了学生认知规律,导致化学课堂提问低效。

(三)提问功利化,缺乏思维体验

初中化学教师对课堂提问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功利主义思想严重,不少化学教师是基于完成教学任务实施提问,课堂抛出性问题较多,学生缺乏足够的思维体验时间与机会,教师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较短,学生进行学习互动、学习研究的机会较少,课堂成为问题的堆砌,学生得不到有效的思维体验,直接导致初中化学课堂提问效率较低。

(四)提问形式化,缺乏方法渗透

思维训练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不少化学教师过于注重化学知识传输,忽视学生化学思维训练,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缺乏渗透意识,不利于学生化学思维发展,学生往往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成为化学知识的“容器”,难以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优化策略

(一)优化提问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实践表明,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问的方式不同,产生的实际效果也不同。这就需要初中化学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学生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问题学习、探究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源自生活,必然回归于生活。这就需要初中化学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优化问题呈现方式,运用学生知识积累,使学生在学习经验、生活经历的作用下,产生学习迁移,在情境作用下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快速地进入到问题探究中,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尝试学生提问。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初中化学教师要尝试引入学生参与课堂提问,改变教师课堂提问“唯一话语权”的现象,给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并且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指导,提升学生提问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使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提问内容,突出层次梯度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内容需要进一步优化,突出提问的层次性,从而提升提问的有效性。注重提问的层次性。初中化学教师在预设化学提问时必须要基于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程序,优化课堂提问内容设计,注重提问的层次性。提问的层次性首先要基于课堂教学内容,因为化学学科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只有遵循初中化学教学的一般规律,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其次,提问要基于课堂教学程序。化学课堂作为一个有机的教学程序,要保持有序、环环相扣才能切实提升课堂效率,因此化学教师在设计提问内容时要基于教学程序,突出提问层次性,使课堂更加流畅自然,水到渠成。凸显提问的难易度。提问既要面对全体学生,又要兼顾学生个体。不容置疑的是学生个体之间化学的学习能力、兴趣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需要初中化学教师凸显提问的难易度,使提问体现出一定的梯度。首先,基于同一个知识点的提问应该体现出梯度。化学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知识点是一个辐射点,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出有梯度的提问,不断提升学生化学思维能力;其次,基于不同学习群体体现出梯度。课堂提问总原则虽然是面向全体,但是教师还是要考虑两头学生的参与需求,针对学困生、尖子生设计出具有一定梯度的化学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化学学习需求。

(三)优化问答结构,强化思维体验

初中化学课堂提问与学生回答是共存的,提问的价值需要通过学生回答得以实现,这就需要初中化学教师进一步优化化学课堂问答结构,强化学生思维体验。首先,留给学生思考时间。目前,不少化学教师课堂提问自问自答,尽管有部分教师注重学生回答,但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导致化学课堂成为教师自问自答、自导自演的课堂,提问效率低下。化学教师必须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将课堂提问的问题精致化、典型化,将时间留给学生思考、体验,从提问数量向质量转变,提升学生化学课堂学习效率。其次,推动课堂多元互动。初中化学课堂提问问答结构的不合理性在于课堂互动面不广,互动频率不够。初中化学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与提问需要,推动化学课堂多元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本互动、生生互动等。通过师生互动促进教师与学生思维互动,将课堂提问深入化;通过生本互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从教材发现问题的意识;通过生生互动,提升学生思维的活性,使学生进行广泛的互动,提升学生化学思维高度。

(四)优化提问设计,渗透方法指导

课堂提问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提问最终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化学素养,因此优化化学课堂提问设计、渗透方法指导至关重要,教师要通过课堂提问,授之以渔,交给学生化学学习的方法,发展学生思维。具体来说,通过化学课堂提问,教师要注重复习引入法、分析法、比较法、总结归纳法、实践法、实验法等,通过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学习,对问题展开分析比较,寻求新旧知识、不同知识以及跨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等,注重通过实践与实验去验证结果,使学生全面掌握初中化学学习的一般方法,从而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总而言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门艺术,它虽然没有固定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却是学生化学思维的“敲门砖”,初中化学教师只有不断提升提问的有效性,才能有效提升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瑜蓉.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模式研究[D].中山:中山大学,2011.

[2]付衣平.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徐智勇,孟德飞.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四个环节[J].课程教育研究,2013(20):182.

作者:杨国其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都中学

第二篇:初中化学分层递进教学策略

摘要:分层递进教学模式,是与新课改和教学大纲要求相适应的,同时也是建立在尊重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差异基础之上的科学教学手段,其应用了分层式教学的先进理论学说,在国外和国内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笔者将结合教学经验,总结如何在初中教学工作中应用分层递进教学策略,结合具体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践,分析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与事项,以供同行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分层递进;教学策略;案例设计

通过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完成自主学习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师的重点教学任务。笔者认为,分层递进教学策略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动脑思考、主动观察与分析的过程中,掌握化学科目的相关知识点,在辩证思考、动手分析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锻炼并培养化学思维模式,能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实践问题的解决与处理,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成长与进步,尽最大可能确保每位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一、分层递进教学策略的概论

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即教学任务的分层递进、学习过程的分层递进、问题设计的分层递进以及课后练习的分层递进,下面主要论述前三部分:一是教学任务的分层递进。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差异,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层级的学习小组,为每个学习小组设计不同难度等级的学习任务,保证每位学生都在自身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和提高。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学习习惯为目标;对于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以训练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为目标;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以训练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目标。二是学习过程的分层递进。对于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学习过程围绕讲授课本知识、培养化学兴趣等内容开展;对于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学习过程以培养、训练学生的化学思维模式为中心;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学习过程以锻炼创新能力、拓展知识点为主。三是问题设计的分层递进。为了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需求,依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水平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了难易度等级不同的课堂问题,经过对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解答,每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学习并巩固新知识。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案例设计策略

举例说明,笔者在讲授苏教版九年级化学“自然界中的水”一课时,结合教学大纲规定的授课目标与教学任务,采用了分层教学、情境教学、探究教学结合的案例设计策略,带领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活动,并针对实验过程,提出了一系列的探究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一边动手,一边思考,经由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论推导,得到最终的结论。“自然界中的水”这一知识点在初中化学知识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自然界中常见物质———“水”的相关化学知识,学会用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去分析、论证相关结论与知识点,为化学溶液的学习奠定基础。笔者针对“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具备一定学习能力”“学习能力较好”三个层级的学生,分别设定了目标差异化的教学任务和实验思考问题:首先,“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应当根据生活常识和经验,回答自然界中物质“水”的属性特征和状态,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实验操作,掌握课堂知识点;其次,“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对自然界中物质“水”的几种常见状态、基本属性,做出比较分析和结论总结,掌握一些实验的相关技巧;最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全面总结自然界中物质“水”的性能、状态、变化条件,顺利、自主地完成实验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答课后问题。以下是分层递进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成果设计: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学习目标:掌握氢气燃烧的化学原理和生成物,能够描述实验现象。能够准确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学习过程:观察实验过程,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学习成果:产生对化学科目的学习兴趣,掌握基本知识点。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学习目标:了解使用何种实验方法检测氧气、氢气。了解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之间的差别。学习过程:观察实验过程,并类推物质检测试验的常见方法。总结试验过程和结论,掌握其中涵盖的化学原理、规律和实验方法。学习成果:能够熟练应用已知的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学习目标:了解电解水的原理。了解电解水实验中所蕴含的原子、分子含义,并以此类推,掌握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学习过程:能够独立设计出简单的物质检测实验步骤。学习成果:构建化学知识体系,掌握经过设计实验,总结、验证化学结论的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综上所述,教师在设计分层递进的教学案例过程中,应当从课本知识、教学大纲出发,将自然现象、生活常识与化学规律、化学知识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现象,积极思考现象中隐藏的问题,判断并总结实验结论,得到答案。分层递进的教学策略,能够充分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学习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与进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不断缩减不同层级学生之间的能力差距,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森堂.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01).

[2]欧小华.分层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6(14).

作者:薛海云 单位:江苏如东实验中学

第三篇:引导探究法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应用

所谓引导探究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设置合理课堂问题,为学生创设悬念,引导学生对课堂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整理、搜集数据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化学概念,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进而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问题是教学的开端、教学的主线以及教学的归宿.设置合理的课前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对于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例如,在讲“燃烧与灭火”时,我让学生回忆燃烧时的现象,进而让学生思考燃烧应有哪些必要条件,燃烧不完全时会产生哪些物质,这些物质有哪些特征.带着这些疑问,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学习.我把一个手帕浸满水,然后询问学生这个手帕能否点燃,鼓励学生进行交流.有的学生说可以点燃,有的学生说不可以点燃.学生讨论的异常热烈.看着学生都在为自己的想法认真地争论着,我微笑着指出:同学们,让我们做一个实验,看一看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学生兴高采烈地回答:好.我请一个学生上讲台,用打火机点燃浸满水的手帕,一次、两次、三次,这个学生没有把手帕点燃.这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我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告诉学生:手帕浸满水,与氧气完全隔绝了,是点燃不了的.燃烧的必要条件是必须要有氧气.学生都恍然大悟.这样,能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二、利用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神奇的化学实验往往能够引人入胜,使学生产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欲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和欣赏神奇的化学反应现象,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讲“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实验时,我让学生利用鸡蛋、盐酸和洗涤剂来做实验.有限的实验器材一下子难住了许多学生,使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如何来做这个实验.这时我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想一想和动手操作.学生都积极思考和动手操作.我发现一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他有条不紊地先在玻璃杯中放了大半杯的清水,然后将鸡蛋放入清水中,这时鸡蛋逐渐沉入水底.我好奇地看着他操作,只见他向水中加了一定量的浓盐酸,然后往玻璃杯里滴了几滴洗涤剂,并将溶液搅匀,不久我就发现蛋壳上开始冒出气泡.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泡由小变大,由少变多.这时许多学生都观察到这个学生的实验现象,他们都惊奇地看着,过了一会儿,鸡蛋便缓缓上升,在水中不停地翻滚着.我看到这个实验操作的学生露出了笑容.这时我顺势鼓励这个学生:老师很欣赏你这种善于动脑筋、积极探究的精神.你的实验很棒,老师很佩服.其他学生都情不自禁地为这个学生鼓掌,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我提问:刚才大家看了这个同学的实验,是不是你们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实验探究呢?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这个同学的实验中出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和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爱上化学,学习化学.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参与探究活动,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例如,在讲“氧气的用途”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在生活中氧气有哪些用途,在工业上氧气又有哪些用途,氧气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哪些好处.学生讨论着、探究着、思考着氧气的用途.我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有的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在电视或者是网络中了解到的氧气用途来启发其他同学的思维.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从而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总之,引导探究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作者:吴怀兵 单位:江苏盐城市亭湖区新兴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