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分析

摘要

在本文中,笔者主要针对会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提出关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希望对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学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

初中教育;化学课程;课堂教学;效率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当中,化学课程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并没有深入的接触过化学知识。因此,要想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快的融入到化学课程的学习当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化学、认识化学,以此来提高化学课程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并且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来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当前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目标

(1)更加深入的了解化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化学还是一门很陌生的学科,学生无论是对于化学知识还是化学的操作都缺乏基本的概念。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课程教学时,首先目标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化学、了解化学,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帮助他们未来更加深入的化学知识学习。

(2)提高实际的操作能力。在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进行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外,还需要进行化学试验的操作。这是因为,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因此,在进行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化学实践训练,在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更好的应用到实践过程中。

(3)培养化学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要想在初中阶段更好的进行化学课程的学习,那么就一定要注重化学思维的培养。这样一来,才能帮助学生在不断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整理出一套自己使用的化学知识结构,以此为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学生自身的学习以外,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提高学生发掘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

2对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2.1学生因素

在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包含了三个方面,分别是课前准备的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以及没有寻找到一套合适的学习方法。课前准备不足指的就是学生在参与到化学课堂活动之前,并没有做好充足的课前预习。对于化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来说,充分的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同时分辨出课程知识内容的重难点,找出自身学习上存在的不足,以此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更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上的补完,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也是影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重要因素。在进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时,部分学生显现出对化学课程不感兴趣,在课堂活动当中也一直是以被动的方式来接受化学知识。这样一来,会极大的影响学生化学课程学习质量的提高,久而久之甚至会让他们对化学课程产生抵触心理。无论是进哪一门课程的学习,都需要学生寻找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使他们在进行化学课程学习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然而,从目前笔者所观察到的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并没有找到一套合适的学习方法,因此即便他们积极的投入到化学课程的学习当中,往往起到的是事倍功半的效果。这样一来,也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积极性,让他们失去对化学课程学习的信心,而这必将会极大的阻碍学生化学课程学习效果的提高。

2.2教师的因素

教师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教师本身的职业素养以及课堂教学的问题。从笔者所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在当前部分初中化学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基本功上还有所欠缺。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个化学教师,其本身必须要具备一套完整的化学专业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更好的进行教学。并且将教材的内容进行精炼和整合,使得课堂教学内容能够更加精炼并且具有连贯性,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而在面临学生学习中所产生的问题时,只有具备较强的化学专业知识,教师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同时也能够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教师的表达更加精确,从而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而课堂的教学问题主要是体现在教学环节的不完整。初中化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还是一门陌生的学科,因此要完全的接受该门学科并且投入到学习当中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当中,课时不足是一个十分常见的问题。而课时的不足很有可能会导致教师的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或者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加快了教学进度,这使得在课堂活动当中,教师对化学知识的讲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深入的进行讲解。这样一来就会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影响,使得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无法提高。

2.3课堂因素

在课堂上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会影响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首先就是在化学课堂教学的功利性十分强。目的就在于未来的升学和考试,因此在进行化学教学的时候,都是围绕着与考试相关的内容。这样一来,就会使得化学教学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完全分割开来,从而影响到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同时也会影响学生体验到化学的乐趣。其次,就是在化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从而使得课堂上的氛围较为枯燥、死板,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很容易会使得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彻底失去兴趣。最后就是在化学课堂上,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没有进行及时深入的解答。这样一来,就会对学生的化学课程学习造成极大的阻碍。

3关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3.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生来说,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让学生拥有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化学课程学习当中,并且激励他们未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而要想培养初中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在初中阶段是化学课程的启蒙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可以通过不同化学知识的讲解、化学实验的演示来吸引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化学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结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在进行化学课程教学时,除了要进行化学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外,还需要加强化学的实验教学。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实验的挑选与设计,并且在进行演示之前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演示实验的观察中。通过对化学实验的观察,让他们体验到化学的乐趣,从而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2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化学课程的教学中也需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课程教学时,可以有意为学生设计一些自主学习环节,从而通过自主学习环节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比如说,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提出实验结论,然后让学生自行设计或者挑选实验来论证结论是否科学、合理。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这样一来,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小组合作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与学习中能够很好的与团队合作。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验以及学习进度,这样才能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3.3提问式教学

要想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可以在课堂中采用提问式教学,通过问题的提出,更好的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比如说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教材或者课外学习对实验具备一定的了解,然后在实验开始前提出一些与实验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并且在实验结束后,搜集学生对实验存在的疑问,教师再一一进行详细的解答。这样一来,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从而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3.4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对于化学课堂的教学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想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必须要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培训和讲座,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然后,学校也可以多多开展与姐妹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教师可以相互交流经验,以此来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帮助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教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对于初中学生的升学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采用提问式的教学方式并且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化学学习成果。

作者:朱毅 单位:广西百色市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李芳.试论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南北桥,2016(2).

[2]李清.试论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J].神州旬刊,2013(13):187-188.

[3]陈莉.试论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教学质量[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3.

[4]聂松.试论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J].都市家教月刊,2014(2):40-40.

[5]陈春波.试论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J].快乐阅读,2012(4):73-73.

[6]李清松.试论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学,2014(6):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