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实施,很多教师与学者都提出了课堂改革的策略,以优化课堂教学。初中化学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重点课程之一,也是很多学生学习的难点内容。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简单谈谈我对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策略,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优化
深化课堂改革,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既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深化研究、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渠道。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就要在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力求让学生在学习中都学有所获,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与介绍。
一、优化课前教学设计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前的教学设计是整节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对于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优化课前的教学设计,结合教学内容,提高备课的水平与质量。教师要改革备课的内容,转变课堂的角色与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划分成一个个小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像是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就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以知识讲授为主的课程就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采取小组合作等方式;在设计课堂总结时,教师要在课前综合考虑学生学习的情况,在课堂结束时还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进行有效的总结与反思,以便更好地进行下次课的教学。综合全面的课前教学设计是保证课堂高效教学的基础。
二、优化教学组织形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采用统一授课、统一管理的组织形式,使得每个学生平等地接受知识。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采用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改革教学形式,争取使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学有所获。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是课堂改革下一种颇受教师青睐的教学形式,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的讨论交流,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与记忆程度。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组成“一帮一”的小组,即让优等生带领学困生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新课标“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化学是一门充满了奥秘与神奇的学科,学生只有在思考与探究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化学知识的神奇之处,比如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碱却能使紫色石蕊变蓝,但是酸碱共同作用下紫色的石蕊却没有变化。化学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同的物质就会发生不同的反应。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其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优化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四、优化课堂教学实施
课堂教学的实施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要构建高效高质的化学课堂,教师首先就要优化教学目标,成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充分体现目标与活动、活动与检测的一一对应策略,使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增进理解,从而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知识;再次,教师要按照“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执行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拓展总结、应用训练这四个教学步骤,让学生学习知识、收获技能、提高能力;最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以便于构建整体的知识框架,归纳知识的应用方法与规律,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优化课后教学辅导
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后的练习与实践。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们要精心为学生布置课后的作业,并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以便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虽然实行分层教学的策略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教师可以按照教学的内容难度,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课后针对性的辅导,实现因材施教。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辅导策略。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以课堂拓展为主进行课外延伸,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则要着重落实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充分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运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六、总结
总之,要优化初中化学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要做到五个优化:优化课前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组织形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实施,优化课后教学辅导。只有充分优化这些教学环节,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保证,构建出高效的化学课堂。
作者:李小军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索罗乡西李小学
参考文献:
[1]高超.新课改下提高初中化学教师素质的途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2]王丹.中学化学课堂导入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第二篇:初中化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
进入新世纪,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各行各业的改革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教育界也不例外。初中化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化学课堂教学就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探究式教学是指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教育改革
引言
初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理工类学科,它在提升初中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初中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以实验为基础,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考验,从而引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很显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水平,是初中化学课程改革面临的严峻课题。如今,探究式教学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利用探究式教学开展化学教学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分析
1.挖掘学生的自主探究潜能
探究式教学的一个主要特点就在于在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实验研究,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探究潜能。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会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备资料,有学生自主动手进行查阅和实践,来探索问题的答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引导,引导学生的探索活动,规范学生的操作,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在资料的梳理和答案的探索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探究潜能,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2.开放性更强
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探究式教学开放性更强,涉及的知识面也更广。教师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很少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进行干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爱好灵活选择学习方式,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更具开放性。探究式教学以学生坚定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在课本进度方面没有硬性规定,因此这些目标并没有具体的要求和水平,探究目标因人而异,十分灵活,只要学生可以想到的都可以作为探究学习的目标,通过研究式学习来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
3.更加重视过程
探究学习更加重视学习教育的价值,也就是研究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学生的体验和表现比结果更加重要,在探究中得到发展才是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探究式教学注重从一个个生活中的很小的问题开始,一步步接近主题,在不断深化的探索过程中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表面上看这一过程没有什么了不起,但从教育的角度看这一过程无疑是成功的,整个探索过程都是学生自己亲身体验的,从提出问题,到确定研究方法和解决方案,再到最后的结论和评价都由学生自己动手处理,从而帮学生享受过程,总结经验。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研究
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化学是一门实验课程比重非常大的学科,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开展探究教学重要的一个环节。新课程初中化学所设计的实验多达六七十个,教师要利用这些实验把握好时机对学生进行启发,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鉴别方法的探索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区分过程,比如学生提出了几种不尽相同的探究方案:“两瓶气体中分别放入燃着的木条,比较它们的燃烧程度”、“在两瓶气体中分别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比较它们的浑浊程度”、“在两瓶气体中分别放入一只活着的虫子,比较它们的存活时间”,等等,帮助学生提出不同甚至大胆的设想,培养自主探究意识。
2.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探究情境
如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课堂教学设备已经不再局限于小小的一块黑板或一支粉笔,更多先进的教学设备被充实到学校中来,初中化学课上就应积极利用这些设备创建探究情境,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
3.大力开展合作探究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而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发现新事物,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一方面,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对各自的探索手段和探索过程进行交流,从中提出问题并进行大胆的探究和释疑;另一方面,学生之间要积极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在互相交流中,各种各样的意见相互碰撞,不同形式的交流方法相互融合,在交流各自结论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结语
初中化学教学是学生成才之路上重要的一部分,深化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提升探究式教学在中学教学中的比例,对于有效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效率,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目前看来,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得到普及,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开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实现初中教育现代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作者:许晓燕 单位:江苏省宿豫实验初中
【参考文献】
[1]王芝.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2015年5月.
[2]张翼.新课程标准条件下中学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探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霍秀敏.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5月.
第三篇:初中化学课堂提问技巧
【摘要】
提问是教师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手段,一个好的提问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的上课气氛,特别是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能否在课堂上提出一个好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上课时学习效率的好差,更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多少有密切联系。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掌握基本的设问技巧,在提问中与学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关键词】
初中化学;提问技巧
一、在初中化学的课堂上进行提问的原因
首先,传统的初中化学的课堂上教师往往是自顾自地在讲台上讲述课本知识而很少去关注学生上课的效率,这样的上课方式常常会导致教师不能较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在课堂上也会因为上课内容的单一化而对学习化学失去了兴趣,所以,在初中化学的课堂上进行合理的提问,能有效帮助学生解除心中的枯燥感,从而保持对化学的兴趣,上课充满活力。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偶尔的提问能很好地解决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一个提问就能用一双无形的手将神游在课堂之外的学生给拉回课堂上来,当学生的关注度都集中到课堂了,学生上课的效率就得到了保障。同时,教师在课堂上有重点的提问能为学生划分出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很好地对课上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不仅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记忆,更对他们能将知识进行一个合理地运用有很好的帮助。
二、在初中化学的课堂上提问的具体方式
1.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一门学科的动力源泉,只有当学生对初中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才会得到保障,课后也自愿花时间学习。因此,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提高提问的吸引力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一个重要工作。例如,在我讲到《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时候,我往往会在正式上课之前以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切入,在实验之前我会向学生们提问:你们知道铁是怎样燃烧的吗?因为在学生还没接触化学之前,他们的固有观念认为像铁这类金属是不可燃的,通过我这样试探性的一问,他们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就会集中到课堂上来,想一探铁是怎样燃烧的究竟。而当他们真正看到了铁在氧气中火星四射地燃烧时,他们固有的观念得到了冲击,从而便会有想了解其中原理的冲动,这样一来学生上化学课的兴趣就会因为这样的提问和实验而变得十分浓厚,这种在化学教学中向学生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不但让上课的气氛更加活跃,同时还激发起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有利于他们对化学的学习。
2.设问要针对上课的重点内容
初中化学的课堂上所包括的知识面是较为广阔的,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注意主次之分,尽量做到能够针对重点内容进行提问,这样学生回答问题时才能得到有效的训练,才能体现出问题的价值。例如,在我讲到《燃烧和灭火》中灭火部分的时候,除了讲述了有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更着重强调了三种灭火原理: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而我们在提问时候的侧重点应该倾向这三种原理,给学生一定的场景描述或者是图片,来问他们这是属于哪种原理的灭火方法。像这样,只有在提问的时候抓住上课的重点内容,学生们才会对这一重点更加留心达到强化记忆的作用,从而为高效的化学课堂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3.提问要掌握难易程度
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固然重要,但对问题的难易度的控制却也是不能忽视的。首先,教师的提问得让学生听清听懂,所以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让他们对这个问题能有自己的想法,要有话可说,而不是学生听到提问时表现出一脸茫然。其次,教师的提问应该有层次性,要从易到难,从表象到深意进行提问,以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逐渐的转变,而不能一下就向学生提问文章的内在含义,这样思维的跳跃度很大,不利于学生的思考,而导致学生不能回答好问题或者是不会回答。例如,在我讲到《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时候,可以根据书本知识的难易度来向学生们提出这些问题:酸和碱的pH值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范围上?根据所学知识说一说酸和碱分别能发生什么反应?那么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什么反应,有何特点?像这般,把问题由易到难对学生提问能很好地进行一个教学层次上的分层,让学生能很好地缓和过来,从而保持住清醒的头脑而不会因为跨度过大而反映不过来,如此一来,学生们的上课效率才能真正地得到提高。同时,对于不同的问题提问的对象也可以加以调整,对那些学习较好的同学而言,教师可以让他们来回答一些较为有难度的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对问题的思考能力,还能增加他们在学习上的挑战性,而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教师应设置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或者在回答难点的时候给予提示以避免他们因回答不出问题而内心受到影响,这样便能激励他们更加专注课堂,努力学习课堂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4.设问要能联系实际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设问的时候不能一味地就课本知识进行提问,这样的提问只会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教材上,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还应当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例如,在我讲到《溶解度》的时候,会以生活中制糖水为例,问他们泡是跑糖水的时候糖放多了会怎样?同学们大部分都能回答糖不会完全溶掉,然后我再用溶解度的知识告诉他们这样糖水溶液会达到饱和,饱和之后糖分子达到一个平衡状态,看上去就不会再溶解一样。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教学的设问是一门艺术,有着较强的技巧性,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时刻注重问题的质量,只有教师落实做好提问的合理有效,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和学习成果才能得到保障,教师和学生才能在提问和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作者:李书娟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教师发展中心
【参考文献】
[1]薛林秀.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4年12期
[2]李娜新.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提问技巧[J].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5年6期
第四篇:初中化学课堂绿色环保教育探讨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体污染、雾霾天气、臭氧层空洞、酸雨等环保问题日益严重,而这些环境问题的出现都与化学科学密切相关.所以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开展绿色环保教育,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增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绿色环保观念,进而更好的贴近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绿色环保教育;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消耗大国,也是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国家,在当前及未来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会面对严重资源压力和生态压力,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化、生态化道路已经成为必然.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绿色环保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科学的应用价值和学习价值,增强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和生态观.
一、在化学理论教学中加强绿色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知识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关于化学科学的研究与发展,其最终是要为“人”所服务的,是指导人类解决各种社会发展问题的一门重要科学.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初中生学好化学课的基础,但是很多学生反映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习起来会遇到不少困难,如果单纯让学生进行机械性记忆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此,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将化学理论知识教学同绿色环保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边学习边理解,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难度,提高化学学习效率,还可以引导学生逐渐树立绿色环保观念,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例如,在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教学中,空气原本无色无味,但是在雾霾天气会有一股刺鼻的味道,这表明我们周围空气中的成分发生了变化,雾霾天气的出现更是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交通出行等,这时教师在传授“空气”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对相关化学知识进行适当拓展,有意识的向生态教育上靠拢,让初中生认识到大气保护的重要性,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加快学生绿色环保意识的培养.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绿色环保教育
在初中化学课程体系当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实验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化学科学意识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在化学实验中加强绿色环保教育,可以有效拓展实验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促进化学教学方案以及教学过程的优化.尤其是随着化学教育的不断发展,绿色实验的教学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一方面初中化学教师要降低对化学实验资源的消耗量,培养初中生的资源节约意识和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初中化学教师要减少实验污染物的排放,或者进行绿色化、无害化的处理,避免实验过程对周边环境的破坏,这样可以帮助初中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观念.例如,在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的教学中,初中化学教师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不妨对原有的化学实验流程进行优化和调整,而且最好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减少演示性的实验,如在实验准备阶段,让学生利用生活周边的废弃物自制实验设备,可以通过输液瓶、输液管来自制实验器材,分别代替集气瓶和导管,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实验过程对实验器材的依赖,减少实验资源的投入,让学生懂得“变废为宝”,实现化学资源的有效节约,同时实现了对学生的绿色教育和环保教育,促进了学生绿色环保观念的积极养成.
三、在化学课外实践中加强绿色环保教育
化学课程的设置,其本质是要解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经济发展是人类实现生存与发展的物质保障,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初中化学的教学实践中,涉及到了空气、水、物质、燃料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初中化学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托,有针对性的开展绿色教育、生态教育.除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常规手段外,初中化学教师还可以组织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这也是开展绿色环保教育的有效手段.例如,在讲到“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的教学内容时,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导入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绿色发展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合理使用化学燃料的重要意义,然后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不合理使用燃料的生活案例,以及对周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然后根据所学知识探索相应的解决对策,教师最后再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成果进行科学评价和引导.如此一来,学生会意识到我们在使用化学燃料时,必须重视同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要在不降低环境质量、不破坏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化学能源,坚持走节约、保护和绿色化处理相结合的道路,进而有效减少化学燃料在使用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总之,在初中化学的教学实践中,初中化学教师要有意识的加强绿色环保教育,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多个角度,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正确的资源环境观、生态发展观,这样可以在促进学生学好化学课程基本知识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绿色意识,进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在未来贯彻和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 单位:甘肃省静宁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童舒陶.基于科学素养提升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22).
[2]敏玉兰.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J].甘肃教育,2011,(13).
[3]文涛.略论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途径[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02).
[4]李慧.绿色化学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4,(10)
第五篇:新课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冲击。在这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及时转变自身角色,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对自己的教学模式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要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能否得到有序推进,有赖于化学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无创新之意,势必会严重影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同时也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化学教师,应当以新课程改革为标准,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改革策略。
一、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化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这个关键的转型时期,教师的教学势必会发生不小的波动,因此,教师更应当坚定信念,以新课程改革为标准,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新课程改革给现代的教师提出了很多要求,尤其是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方面。此外,新课改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也作了明确的要求,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应试教育盛行的社会背景下,新理念的推行,势必会受到阻碍。因此,教师更应当重视自己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确保自己的课堂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较之以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模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呈现出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逐渐增强。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讲,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依然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且离国家素质教育的目标依然较远。那么,是何种因素影响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虽然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但是,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讲,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依然难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比比皆是,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得不采取题海战术,以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不断提升。诚然,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都是受到国家考试制度的影响,如果中国的考试制度一日不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都将难以彻底改变。
(二)化学实验缺乏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很多初中学校缺乏相应的实验器材和实验场地,实验设备的缺乏。二是教师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教师认为现有的初中化学教材中所有的理论和定律都已经被学者研究过,教师只需将现成的教学理论传授给学生即可。殊不知,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相关化学理论知识的了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所创新,进而促进知识的深入发展。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一)形成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重视“人”的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解化学知识,还要注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重视初中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地让学生亲手做实验,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化学小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发现学习化学的乐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重视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能力。新课程改革也强调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化学生活化教学,使得课堂教学生活化,生活实践知识化,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注重观察与化学有关的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研究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新课程改革为标准,在教育改革的转型时期,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谭雪 单位:贵州省大方县牛场乡中坝小学
参考文献
[1]徐惠.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课教学中运用新课程理念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2]毕晓琳.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3]李海燕.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网络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4]肖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5]霍秀敏.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第六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要:
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主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利用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这三个方面来简单阐述如何实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化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有效教学是新课标教学要求下课堂教学的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实施有效教学已经成为了初中化学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主题。那么,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如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负担已经很重,尤其是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随着中考的日益临近,很多学生会烦躁不安,甚至会产生一些厌学情绪。因此,要让学生学好化学,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比如,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这一节内容时,我在课堂开始前先为学生演示了这样的实验:在盛有酚酞试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学生观察到酚酞试液变红了,在心中会产生疑问,然后我再接着为学生变魔术,再往试管里滴入几滴稀盐酸,试管里的溶液又恢复了原样。学生看到这一系列奇怪的现象,心中就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起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然后我让学生自主思考并互相进行讨论,在营造了热烈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渴望得到问题的解答时,我再进行课程的讲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与活跃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会有所提升,从而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巧妙利用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具有直观性的特点符合学生一般的认知规律,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巧妙利用化学实验进行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另一途径。制取氧气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最重要的实验之一。在做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时,我就先为学生讲解了实验原理,即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加热),并让学生先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实验步骤,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合作交流,他们将实验的大致过程都说出来,然后我将学生的结果进行了归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验步骤,接下来就让学生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操作比较顺手,他们也逐渐体会到了化学实验的严密性。制取氧气完成后,学生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深入集气瓶中,发现木条复燃了的现象。虽然学生之前也知道木条会复燃,但是亲自操作、亲眼看到这种直观的现象,学生还是会欢呼雀跃,这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另外,为了帮助学生记忆进行实验时的操作步骤: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收集气体、把导管从水槽取出、熄灭酒精灯,我为学生总结了一个顺口溜,即“茶庄定点收利息”(查—装—定—点—收—离—熄)。学生在一边理解一边背诵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化学实验的神奇,在动手实践的操作中,体会到化学实验的乐趣,增加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从而愿意学习化学。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也是现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其将声音、图像、视频集于一身的功能,可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变为具体形象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而且其还能够扩大课堂的知识容量,从而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中化学有许多抽象的知识学生难以理解,比如,在学习“原子的结构”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清晰深刻地理解这一节的知识,我就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小段视频,将钠与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为学生生动地演示出来,学生看得轻松,学得有趣,理解得也深入,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写板书通常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这就使得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难以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全部讲完,甚至有些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只是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忽视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程度,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而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可以直接利用多媒体将板书内容呈现出来,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板书设计;对于重点难点的部分,还可以设置成不同颜色的字,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又能够扩大知识容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实现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也是时展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我们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从而实现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廖丽欢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荔香中学
第七篇:初中化学课堂优化议论环节思考
摘要:
“议论”是“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是师生间、生生间展开合作学习的交流互动过程,优化议论环节离不开教师课前精心的预设与准备,离不开课堂上对议论时机的把握,离不开教师对议论内容的深度、发散度的调控.
关键词:
议论;初中化学;内容;引导
李庾南老师提出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不仅仅在数学界有影响力,也带领着我们化学组的同仁们进行了课堂改革.笔者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的影响,对“议论”环节的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申报了课题《“议论”环节与其它教学法中的“小组合作”环节之学生微观质态发展的比较研究》,现就结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谈一谈笔者对“议论”环节的几点思考.
一、什么是议论?
议论是“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中的重要一环,议论是一种合作学习方式,是师生间、生生间、学习小组内、学习小组间的一种交流、讨论的教学行为.议论什么呢?根据“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笔者认为议论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生自学后的疑惑、问题与学习体悟,通常的做法是给学生设置一些与教学核心内容相关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首先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首先组内进行议论,然后组间交流再议论.议论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碰撞、相互取长补短,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理解的过程.
二、初中化学课堂如何搞好议论?
搞好“议论”是提高“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模式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抓手,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笔者认为要想搞好议论,必须从如下几个环节入手.
1.认真研究学情,确保问题设计有利于议论
议论应该有一个中心,应该围绕着具体的问题进行议论,为此为了有效提升议论的效果,必须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原有认知基础进行研究,确保我们问题情景的设计有利于学生议论,有话可说.具体的在问题情景设计上笔者认为应该注意如下两点:(1)问题情景的设计要“实”“实”包含两层含义:其一,联系生活实际;其二,联系真实的问题.从学生的学龄特点来看,初中的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到了初三表现出的独立性也较为强烈,因此,我们设计“实”景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有关“溶液酸碱度”的实验教学时,从实际生活出发抛出一个真实的问题:“同学们,首先回忆一下,在现实生活中是我们是如何进行头发护理的?”(2)问题情景的设计要“新”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问题情景不能有效打破学生的心理预期的话,那么较难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笔者提出来的“新”同样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问题中所包含的化学信息、化学内容“新”;其二,问题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和思维方法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有联系,但是却又有力不从心的不平衡感.实践经验表明,比较新、比较奇的问题情景容易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探究欲望,在结论未知时怎么办?很自然地联系到实验探究,如何获得这些新的信息构建问题情景呢?如今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上有很多最新的信息,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搜索最新的与化学知识相关的信息和现象,激发学生也想一探究竟的欲望,有助认知情趣的发展.
2.课堂上把握好议论的时机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动态变化着的,课堂上什么时候议论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研究的问题.把握讨论时机有助于提升讨论的实际效果.具体而言,结合李庾南老师提出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笔者认为初中化学课堂上应该把握如下几个时机.(1)初中化学课堂上,如果我们发现学生自主学习出现了障碍,或者有些学生对于问题感觉困惑,热情不高,学习的主观愿望不强的时候,说明此时学生需要帮助、需要相互提醒和激励,这时是引入讨论的好时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就问题进行讨论,诸多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在议论中碰撞,催生“顿悟”,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激情.(2)涉及到的化学问题较大,或是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较多的时候,引导学生议论促进研究方案的优化,在议论的过程中,吸纳别人的长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3)学生的个人研究成果展示时,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一个学生展示的学习成果,是对是错、是优是劣,可以以此为议论的话题引导学生广泛地交流,展开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认知度和学习情感.(4)在学生初中化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出现思维性错误时展开议论.为什么会出现思维性错误,笔者认为思维性错误源于学生在多次处理某类问题时,形成了某种思维方式,当化学问题的情境发生了变化,但是,学生没有能够迅速地切换思维方式,依然按照习惯性的套路来思考解决.这实际上属于思维定势引起的错误,这些错误往往导致学生在规律探索的过程中劳而无功.当出现了这类错误时,笔者认为应该是引发议论的绝佳时机,通过议论能够引导学生转换思路,辨明问题情境之间存在的差异,推动学生思维方式灵活地调整,纠错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了一次思维训练的体验.
3.把握住议论内容的深度和层次性
议论的内容设计是我们教师主导性作用发挥的一个重要方便,切忌太难或太容易,一定要保证学生能够议得开、议得远、议得深,而议论的深度并非一蹴而就的,必须要有层次性,设置阶梯引学生拾级而上,将“议论”引向深入.此外,我们教师还应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在学生议论的过程中做到灵活机敏地引导,将议论的教学作用推向更深处,实现真正的合作学习.
作者:江其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
参考文献
李庚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第八篇:初中化学课堂高效复习策略
摘要:
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教育行业的要求与标准愈来愈高,促使我国教育行业不断进行更新与改革.化学学科作为初中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学生对其复习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高中升学与日后的成长,故要求初中化学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与运用复习策略,并且适当的创新复习方法,如此才能达到提高化学课堂效率的目的,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本文就现阶段初中化学复习课堂的缺陷及存在问题,对初中化学课堂如何加强高效复习提出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
化学课堂;复习;存在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与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下,要求教师必须树立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差异,并且不断转变与创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根据“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原则,要求初中化学教师以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水平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教学原则,逐渐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针对学生的复习采取高效性策略,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温故知新,巩固化学知识,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1].
一、现阶段初中化学复习课堂的缺陷及存在问题
第一,复习方式过于传统、交流过于死板.根据我国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初中化学教师仍是采用了传统性的教学与复习方式,即强力灌溉型.化学教师在课堂中多次提问,并对学生多次展开化学学习状况的谈话,但交流内容过于死板,言语上也缺乏一定的亲和力,使得学生对于学习化学产生了极大了恐惧,对于复习课堂也存在厌烦心理.长期以往下来,化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越来越缺乏效益,不但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化学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型思想.
第二,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复习难度大.现阶段我国的初中化学教学主要以提升学生的升学率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化学高分为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初中学生个性发展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除此之外,在培养成绩高分的影响下,化学复习主要是加强学生的化学习题训练,故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难度大、知识内容多、要求高级、牵涉范围广的练习题,严重脱离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且让学生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在化学习题上,不但没有起到预想的作用,而且让化学知识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更严重的是已然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2].
第三,复习问题缺乏一定的设置、缺乏创新性.因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上存在明显的差异,针对化学学习情况也有不同.如某些学生不喜欢在化学课堂中提问或者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长久以往便养成一种习惯;同时加上化学教师没有设置复习问题,即使设置了问题,也缺乏新意与吸引力,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及参与度.这样的背景下,会最大程度降低学生对于化学复习的积极性,给学生的化学课程学习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3].
二、初中化学课堂加强高效复习的具体策略
1.积极创设复习情境、营造复习氛围
复习主要是让学生对以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再次温习与巩固,所以大部分的化学教师认为不需要像讲解化学新知识一样那么认真,针对复习采取的策略主要为提问.虽然提问的这种方法能够起到一定的复习效果,但因教师提问过程中语言的错误及语气的不恰当,会让学生不敢站起来回答,一旦回答错误可能会遭受到严厉的批评,学生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养成了胆小怯懦的学习品格,也严重降低了复习效果.根据上述背景,化学教师可以积极创设复习情境,主动营造复习氛围,并构建课堂问题的情境,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为导入法,来提高学生对化学问题的求知欲.如,复习到第二章“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内容时,化学教师要想更好的复氧化碳气体的制法,可以将学生随机分为5个大组,每组有10个人.化学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化学实验的若干仪器、药品,将课堂作为一个化学实验室,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组装好二氧化碳气体的仪器装置.之后化学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即“列举以前学习过的关于二氧化碳的相关制法”,让5个大组之间的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得出本组的答案后开展实验,最后化学教师可以在黑板上逐一写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方法,具体有:(1)木炭燃烧;(2)蜡烛燃烧;(3)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4)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5)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生成物的状态,总结出制取二氧化碳最合适的药品.通过这样的做法,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热烈与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复习,实现高效复习的目的,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热情,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情感.
2.关注中考热点及难点问题、提升化学复习的高效性
中考热点问题,主要是往年中考中反复出现的化学知识点,如化学专业用语,OH-(氢氧根离子);NO-3(硝酸根离子);Cl-(氯离子)及SO2-4(硫酸根离子)等,又如化学方程式,工业上炼铁的原理;中和反应原理;湿法炼铜原理.跟工业生产息息相关的一些流程,如工业上废液中铜等金属的回收利用,海水中各种成分的利用等.为了有效突出热点问题,化学教师在对教材中每个章节进行复习时,可以以热点为主体,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及规范的复习知识体系,并不断围绕该热点来展开教学讨论,以此有助于化学复习的高效性.中考难点问题,主要指学生在掌握知识考点过程中碰到的疑难疑问、知识困扰及容易混淆的问题,且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这些问题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因中考复习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广、时间比较紧迫,而且覆盖的知识面广,这就要求化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热点问题与难点问题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的学习情况来构建化学知识体系网络.如问题:检验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部分变质?教师分析的时候,首先要引导学生思考氢氧化钠溶液是吸收了什么物质变质的?再引导部分变质就是要检验溶液中存在两种物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根据他们都是碱性物质排除使用酸碱指示剂,还要考虑检验两种物质的顺序,加入的物质对后续实验有无影响,如果题目中的部分变质改成完全变质又该如何思考?这样层层剖析,让学生在复习中学会全面思考问题.
除此之外,在对化学知识要点进行整体归纳与提炼时,化学教师还可以利用等级思考、交流讨论及思维引导等手段,帮助学生快速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综上所述,针对复习方式过于传统、交流过于死板;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复习难度大;复习问题缺乏一定的设置、缺乏创新性等现象,对初中化学课堂如何加强高效复习提出了具体策略,即积极创设复习情境、营造复习氛围;关注中考热点及难点问题、提升化学复习的高效性.通过以上做法,能够推动初中化学教学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相关要求,实现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提升化学成绩.
作者:袁红军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梅李中学
参考文献:
[1]韩国栋.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51-52.
[2]张海涛.分组实验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求知导刊,2015,24:107.
[3]常方圆,于茂春,马金钟,卜英浩,罗旭东.中学生错题管理系统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2:44-46
第九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生问研究
摘要: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优秀学生解题能力很强,但是提出问题的能力很弱。基于“生问”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放在首位,它是一个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以产生新问题终的循环往复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生活观、互动观、学科观、时空观。
关键词:
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初中化学教学要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与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从过去的“听化学”、“背化学”,转变为“做化学”、“探究化学”。一般来说,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包括六个要素:发现(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设计)实验计划;实验与观察,获取事实(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其中,问题是思维(研究)的起点,许多科技的发现、发明和创造,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然而,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常常在“提出问题”这一“科学探究”的起始环节上就束手无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亦然,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但是提出问题的能力很弱。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曾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基于‘生问’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一、“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内涵
“问”,字典中意即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有询问、问答、问题、质问之意。“生问”即“学生提出问题”的简称。基于“生问”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放在首位,是一个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以产生新问题终的循环往复的教学过程。
1.生活观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提炼学习素材,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学生发现化学问题、提出化学问题的源头。在组织学生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让学生打开汽水瓶盖,看到有大量的气体冒出来。此时,教师问学生,看到生活中的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你想提出哪些疑问?于是,学生的思维被这一生活情境打开:这是什么气体?它有哪些性质?为什么打开汽水瓶盖会有气体冒出来?为什么喝了汽水会打嗝?在明确本节课研究主题之后,教师给每一组学生准备一瓶汽水,带橡皮塞的导管,澄清石灰水,紫色的石蕊试液,火柴,集气瓶等实验用品和器材,引导学生探究。显然,这里的汽水、气泡等生活情境,对唤醒学生的质疑提问的兴趣,促进化学知识理解与迁移,提升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
2.互动观
“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强调师生、生生互动,互动的结果,问题不仅由一两个学生提出,而是要以一两个学生的一两个问题,引出更多学生的多个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当然,“生问”是有预期的目标,互动是一个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过程。在组织学生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时,教师问学生:根据前面的“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学习,今天在“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时,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有学生说,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有哪些?当即有学生站起来说,这个问题不需要研究,因为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就可以推导出收集方法。有学生说,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该是怎样的?一学生补充道,要研究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需要知道它的反应原理,所以,我们应该首先去研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学生围绕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提出问题,相互质疑、补充,理清了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次序。
3.学科观
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冯•劳厄说过:教育所给予人们的无非就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剩下来的东西。我们的“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从化学科学的视角去认识身边的事物、提出问题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并由此影响学生形成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学习“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时,教师问学生:日常生活中,我们在餐桌碰到松花蛋时,你一般是怎么食用的?等到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追问学生,在这之前,你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吗?如果没有,现在思考,你想提出哪些问题?习以为常的生活常识,简单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中蕴含着深刻的化学知识。教师把这些人们日常熟知的道理作为“实境”,巧妙地运用到化学课堂教学中,无疑会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学科习惯。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可以获得松花蛋的制作方法,进而思考提出问题:松花蛋有碱涩味,说明呈碱性,醋属于酸性物质,为什么有碱涩味的松花蛋蘸醋之后就变的鲜美可口了呢?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4.时空观
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往往在课堂内争分夺秒,以期“堂堂清”、“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以至于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思考,从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活动。“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教师不“赶课”,放慢脚步安静守候,留给学生足够的“等待时空”,让其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同时,又要留有“尾巴”———让学生携带着问号离开初中化学课堂。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实验探究”的设计中,教师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2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学生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教师追问,塑料瓶变瘪是不是就这个原因?沉默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小声议论,一学生提出疑问:会不会是二氧化碳是和水反应了?当教师向变瘪塑料瓶中的水倒入紫色的石蕊时,石蕊变色。教师引导学生对该实验中石蕊变色的原因提出探究问题,学生的思维在刹那间开放起来,提出了“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色”、“水使石蕊变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新物质使石蕊变色”等有价值的问题,此时,教师是问题的讲解者,更是问题意识的引导者、培养者。“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其最终目的不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思维,点燃学生头脑中创新思维的火把。因此,教师应营造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以实际行动真诚欢迎学生的胡思乱想。
二、“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技巧
提问是知识的种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提问为契机,可以在学生中产生无尽的极具个性化色彩的多样化的思考,可以出现无尽的思维的分化、对持、纠结与共鸣,可以涌现无尽的进一步深化探究活动的根据与事实。
1.创设情境,激发疑问。
在学习“燃烧和灭火”这堂课时,教师让几个学生到讲台,进行如下表演:“同时点燃一根大小、质量相同的火柴后,比一比哪个同学能够让火柴燃烧的时间最长?并且说出理由。”其实,这一生活现象已经为学生所司空见惯,只是没有被大家所深究。于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被学生很自然地提了出来:“为什么点燃一根火柴后,竖放很容易熄灭?而倒放很容易燃尽?”众所周知,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问题和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形、声、色的感官刺激,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易激发起学生的问题思维。“情境”对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为此,“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首先应该考虑能根据特定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其次应该考虑学生的认知、情感的疑问、困惑和要求,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提出问题。
2.自主学习,提出疑问。
在学习“空气”一节内容,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上关于“19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研究空气的成分方法、拉瓦锡实验装置”,自主学习之后,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全部同学相互补充提出了如下问题:拉瓦锡通过实验研究空气的成分得出了哪些结论?实验装置的密封性有什么要求?若达不到这一要求,后果是什么?消耗氧气的物质———汞的含量有什么要求?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什么?生成物应是什么?拉瓦锡通过什么现象发现容器内气体的体积减少了1/5,此时装置是否冷却?如不冷却,对实验结论的影响是什么?该实验的设计原理是什么?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学习“空气”有关“拉瓦锡实验”内容时,习惯于对“拉瓦锡实验”进行仔细的讲解,通过教师的详尽解释,学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不只是要求学生理解知识、掌握内容,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学内容读出思想、提出问题。在上面的案例中我们体会到,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最能反映出他们所关注的知识,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钥匙正是他们自己所提出问题。学生在提问过程中会逐步感觉到并不是老师提出的问题才有价值,他自己也可以控制学习的进程,而且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地学习和探究。
3.合作讨论,产生疑问。
在学习“氧气”时,教师要求学生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氧气,并按照课本要求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后迅速把铁丝连同火柴一起插入集气瓶,观察现象。实验后,各小组交流实验现象,学生们发现,各组的实验现象不尽相同。有的实验成功了,有的实验失败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失败?学生交流讨论,产生如下疑问:会不会是氧气不纯?铁丝上面有锈影响实验吗?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什么?铁丝的一端系上一根火柴是什么目的?点燃火柴后迅速把铁丝连同火柴一起插入集气瓶,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迅速”?还有没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将学生个体间不相关或者竞争性的关系发展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发展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课堂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提升。“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只是为了解决化学学习中碰到的疑难杂症,而是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诱导学生深思熟虑,发现学习上的问题,培养质疑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欲望。
4.交流展示,倾听疑问。
在组织学生进行“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后,小组交流展示。有的小组说,实验看到铁钉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有的小组说,实验中观察到蓝色的溶液变淡了;有的小组说,实验中观察到铁钉表面出现气泡,但不知道是什么气体?什么原因出现了气体?此时,教师没有急于解释,只是表扬了第三小组同学观察细致认真,然后继续倾听学生的发言。有的小组说,我们小组也观察到铁钉表面出现气泡,我们组猜想这种气体是氢气,因为我们闻了闻气体没有气味,肯定不是二氧化硫。有小组同学站起来补充:如果是氧气也是没有气味的呀。这个时候,教室里一片议论:这是什么气体?如何判断?为什么有这种气体产生?交流展示暴露了学生观察的方法、步骤及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交流展示考虑学生是怎样观察思考的。这样,要求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把时间和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的思考方式上,而非交流展示结果的正确与否。教师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不只是要听学生表达出来的信息,也要透过内容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思维火花。在“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师倾听的根本要义,就是要倾听生命和呼应生命。所以教师在化学课堂上,要以平等的姿态,听学生发言中所包含着的疑问、心情,与他们心心相印。
5.对话反思,带走疑问
在组织学生学习“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结束时,教师提出问题,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有学生说,我懂得了物质燃烧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着火点(物质燃烧的最低温度)。有学生说,根据燃烧的基本条件,一切灭火措施,都是为了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只要改变一个条件,燃烧就能熄灭,这就是灭火的基本原理。有学生说,我有疑问: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有氧气,但是前面我看到镁条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这是为什么?有学生说,用扇子扇煤炉火,为什么越扇越旺?而蜡烛的火焰,为什么一扇就灭呢?杜威说:“思维起源于疑惑,是一个不断提问、不断解答、不断追问、不断明朗的过程。”学生不仅是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对象,还是向我们反馈化学课堂教学信息的学习主体。学生的回答为我们教师提供进入学生大脑的思维线索,会发现致使学生做出回答的内容是什么,学生思考了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思考的。为此,“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小节,不是教师的讲解,而是学生的独立反思、对话。这种对话,可以是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材的对话,更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教师给学生有机会重新回顾、反思并更新他们在化学课堂上的初始疑问,完善观点或思想、追踪自身思考经历,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自己被隐藏在表面观点背后的观点或思想、疑问。由此通过梳理激发学生产生新疑问,带着新疑问离开课堂。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等待时间是完成“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所在,为学生留出思考问题、提炼问题的时间,就能够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倘若我们期望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那么我们教师就要耐心地等待他们的思考。当然,引导学生提问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所必备的一项重要技能,“生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表达问题。
作者:包春华 单位:通州区兴仁中 学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教会提问”的教学[J].基础教育课程,2014,9
[2]蔡志吉.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1):59-61
[3]吕星宇.对话教学:为思维而教[J].教育学报,2008,03
[4]包春华.化学课堂教学中“实境”的创设[J].化学教学,2012,(8):6-7
第十篇:初中化学微课翻转课堂实施
摘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的教学,实施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和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知识,深化了理解,活跃了思维,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
学习情景;探究式学习;原则;方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讲桌做实验,学生围着讲桌看实验,一直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但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教学,一种颠覆传统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诞生,使教育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传道、解惑”失去当年耀眼的光环,不再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前创建微视频,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微视频,完成学习任务单,阅读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堂内,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我县新城初级中学是省教科院批准的安徽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实验学校,笔者加入了这一课题研究。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的教学为例,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微课内容选择
“燃烧的定义”和“着火点”是“燃烧和灭火”这节课重要的概念性知识,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早已接触到了燃烧现象,学习氧气时又观察了木炭、硫、红磷、铁丝、蜡烛等物质的燃烧,但对燃烧的定义仍然模糊,对“着火点”的概念更是理解不够准确。如有的学生认为,灭火的方法之一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殊不知“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时所需的最低温度,这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制作了微视频,学生结合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课堂上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设计微课
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中,“微课”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的载体,是“翻转课堂”的信息源,是“翻转课堂”的灵魂。也可以说没有“微课”就不能实现“翻转课堂”的“翻转”。“微课”直接决定课前知识信息的传递,影响课内教学活动的设计,影响课内“翻转”的教学效果。可见,“微课”设计质量如何,决定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的成败。于是笔者根据九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将微课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并在片头片尾中插入轻音乐。学习内容中穿插学生感兴趣的流行元素,学生轻松愉悦地进入学习环境。在知识讲解时,用微信聊天、明星对话的形式引出教学内容。这样的微课,学生愿看爱看,愿意反复观看,感觉到观看视频是一种享受。因此,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新知识、新问题。笔者根据“燃烧和灭火”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制作成微视频。微视频内容包括:观察演示实验,寻找燃烧条件;提出猜想假设,探究燃烧条件;根据现象对比,归纳燃烧条件三个部分。前两者是事先录制剪辑好,插入到制作的PPT中,再用录频软件录制配音。并在微视屏中提出以下思考问题:(1)如何给燃烧下定义?(2)你认为具备哪些条件才能产生燃烧这种现象?(3)日常生活中用水灭火,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吗?
三、精心设计任务单
利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单位课时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观看视频后,根据老师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指导和要求开展自主学习。这种前置学习不是简单地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视频,就可以实现课内“翻转”,而是需要一份高质量的“自主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度、广度和达成目标的可行性,也影响着课堂实现翻转的质量。“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的质量不仅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具有统驭“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灵魂的作用。笔者在“自主学习任务单”达成目标栏中是这样设定学生自主学习达成目标的:观看微视频、教材、学习资料,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从而理解“着火点”的概念;掌握“燃烧条件”实验探究的方法。这个“达成目标”的设计使学生一目了然。学生清晰地知道该怎样做,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在“学习方法建议”栏中提出的建议是:观看微课视频,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归纳整理相关知识。学习任务栏中设计了【任务一】:知识回顾,温故知新;【任务二】:知识梳理,明确要求;【任务三】:观看微课,巩固新知;【任务四】:自主检测,上传疑问。这一做法,使教师退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后台,前台让给了学习的主人———学生。教师开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
四、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的自主学习是“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自主学习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课堂学生知识内化活动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于是,笔者在教学的前两天将制作的微视频放到上海复兰科技提供的K6KT平台上,同时发放自主学习任务单,要求学生回家利用电脑或父母的智能手机登陆观看,或到学校微机室登陆观看,并要求学生针对自主学习任务单提出的问题要仔细观看。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微视频,对自己感到疑难的问题重复观看、深入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微视频、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自主检测、进阶学习中的收获和疑问及时记录,并通过K6KT平台上学生账户反馈给教师,为教师二次备课和课内交流、讨论奠定基础。从学生对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自主检测客观题回答看,不少学生已经对燃烧的定义有了初步认识,但也存在着一些盲点和误区。从观看微视频提出的问题和进阶练习测试中反映的情况看,学生总体掌握情况良好。尤其是对燃烧的三个条件的判断正确率相对较高。但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对燃烧的定义仍然模糊,对“着火点”的概念更是理解不够。(2)不少学生虽然能记住或会背诵燃烧的定义和着火点等概念,却不能正确运用这些概念。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只有产生疑点或问题,才有思考、有创新。在K6KT平台上学生账户反馈给教师的信息统计中,笔者欣喜地发现全班64位同学共反馈83个问题。可见,在教学中教师更重要的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搭建平台,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
五、课堂知识内化
由于学生课前是通过观看微视频和结合自主学习任务单进行自主学习,而微视频所聚焦的是本节课中某一知识点,教学内容有限,知识不系统、不全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缺乏完整性的认识。这就有必要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整合,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防止知识碎片化。笔者首先对什么是燃烧、哪些是可燃物(视频展示:木头、石子、玻璃、酒精、棉布)、燃烧需要哪些条件、什么是着火点、灭火的原理等概念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夯实基础,达到见木见林。接着提出:1、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吗?2、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只要有氧气,可燃物就能燃烧吗3、燃烧一定需要氧气吗?让学生在课内进行自主探究,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于是笔者在给出燃烧会污染空气的结果后,问:“你能不能对微视频中燃烧条件实验的探究进行改进,避免白磷燃烧时产生的白烟扩散到空气中?请每组同学根据老师提供的试管、烧杯、胶塞、热水、白磷、红磷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小组讨论交流,设计出实验方案,并画出实验方案草图。”各个小组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画出了实验方案草图。每个小组派出两名代表到讲台展示实验方案草图并加以解释。全班同学经过交流讨论后,一致认为第3小组实验方案设计得最好。他们的实验方案是:用两只相同的大试管分别放入白磷和红磷,塞紧胶塞,同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实验方案确定后,各个小组进行实验,看到在热水里试管中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充满试管,而在热水里试管中红磷没有任何变化。又问:“能不能只用一只大试管就让水中的白磷燃烧呢?”学习小组经讨论后得出方案:用大试管直接罩住水下的白磷即可。由于白磷遇热融化不容易罩住,造成实验的失败,若该实验操作不当,也可能会造成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为了安全,笔者做了演示实验,让学生观看。为解决第二个问题,笔者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到蜡烛熄灭后白磷还能继续燃烧,说明锥形瓶中依然存在氧气。同时,蜡烛熄灭,白磷燃烧,也说明二者燃烧时需要的氧气浓度不同,并不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只要有氧气,可燃物就能燃烧。紧接着,追问学生:“以上两个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都需要氧气。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呢?请你用老师提供的镁条、酒精灯、二氧化碳等器材进行实验,观察一下会产生什么现象?”学生观察到,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从而证明,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以上三个问题分别通过小组自主探究、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及视频,加深了对燃烧定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动手实验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笔者认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翻转出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的能力,翻转出学习中同学之间的同伴互助,翻转出师生之间更深入的交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核心要素是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学习被动者转变成学习的主宰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精心设计,制作微视频,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进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展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良好效果。
作者:谢天华 张振飞 单位:濉溪县第二中学 濉溪县新城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2]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技术,2013,10
[3]夏建华,宫鹏飞.基于翻转课堂的科学探究典型型案例研究———以“探究钠燃烧实验中黑色产物的成因”为例[J].化学教学,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