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化学重视学生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重视学生探究教学是化学新课程标准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重视学生探究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重视学生探究教学,应突出四大环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以生为本,挖掘学生探究能力;合作交流,主观能动集思广益;有效评价,增强化学探究自信。
关键词:
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以生为本;合作交流;有效评价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通过一切手段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中化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教学是有效手段之一。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化学教学的规律,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探究欲望着手,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化学探究。
一、导入环节,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导入环节是整堂课的重要部分,导入做得好,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探究欲望,因此,导入环节是基础。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做好导入呢?教师常用的方法就是创设情境,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为学生创设能激发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的情境。这种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也应用过,但有的教师在操作时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什么都照搬,所以效果不佳。化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从问题情境入手,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以疑问设情境,打开学生的探究之门。例如,在教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空气”内容时,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首先,运用多媒体与学生谈论空气的发现过程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时的情境,并讲述其中的故事。其次,提出了疑问:“拉瓦锡实验时运用了什么原理?你知道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空气吗?空气中含有什么成分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会把空气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实际起来,在不知道不觉中会产生探究的欲望:(1)人类为什么离不开空气?(2)空气是什么样的?当然导入的方法不止这一种,还有开门见山导入、多媒体直观导入、故事导入、实验导入、激趣导入等方法,但最终目的是通过导入,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内心的探究欲望。
二、以生为本,挖掘学生探究能力
在传统的以师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课堂氛围紧张而严肃。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本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再处于这样的氛围下,有些学生就没有学习兴趣了,如果学生时刻顶着巨大的压力上课,其学习效果是非常低下的。探究性教学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索化学知识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样才能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例如,在复习“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时,我设置了这样的练习:已知一种混合物为2克,它的成分是氧化铜和铜。该混合物与足量的氢气完全反应后,得到固体1.68克,求混合物未发生还原反应之前氧化铜的质量?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很快求得氧化铜的质量为1.6克。这时,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有的学生根据质量变化的关系,用百分含量法进行解题;有的学生运用差量法解题,但这两种算法都能得出1.6克。只是学生间存在争议,他们都认为“自己的解题方法是正确的,而对方的是误的”。于是,我请不同观点的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坚持运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求解的学生说:“先把混合物里铜的质量设置为X,根据化学反应方程H2+CuO△Cu+H2,O,求得铜的质量为0.4克,然后用混合物的质量减去铜的质量就可求解。”坚持运用质量变化关系求解的学生说:“先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求出氧元素的质量,再用百分含量法求得氧化铜的质量为1.6克。”坚持运用差量法的学生则通过计算差量求解,其结果仍为1.6克。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三种方法的正确性。通过讨论,他们一致认为:三种方法都正确,只是解题方法不同,是一题多解。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我并没有直接否定,或提出批评,而是让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再引导其讨论,经历了质疑→分析→讨论→总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潜力被充分发挥出来,在感受化学知识探索乐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其探究能力。
三、合作交流,主观能动集思广益
在化学探究中,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最好方式就是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交流,这种合作交流的目的就在于了解每位成员对问题的想法、思路以及争议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合作交流是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小组探究性合作在化学实验中运用较多。例如,在做“蜡烛燃烧产物的鉴定”实验时,不少学生反映“烧杯内出现的水珠不是很明显”,甚至有学生表示“什么现象也观察不到”。我意识到学生反映的问题是由燃烧时间控制的,时间过长或过短造成了实验的失败。于是我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利用课余时间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器材、自行开展实验探究,并要求把操作步骤、结论等写清楚,在下一节课上进行演示。下一节课时,学生真的交上了他们的实验成果。有的小组对原有实验进行了改进,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后倒放在蜡烛火焰上,他们认为:通过燃烧就会产生二氧化碳,由于里面的水蒸气温度高,两者密度又小,刚好可以进入试管中,与试管底发生反应形成水滴,然后再放入石灰水,现象非常明显了,实验成功了。而有的小组更令人惊喜,连实验器材都换了,通过运用氧气瓶、玻璃片、小木块进行实验:把蜡烛放在集气瓶中进行燃烧,以排除其他干扰。那么,水蒸气在瓶子内更容易发生冷凝,且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不易漏出,放进澄清的石灰水后实验现象也非常明显,实验也就成功了。原来的实验方法效果不理想,通过小组合作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通过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最终获得了实验的成功。这样的探究性课堂能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有效评价,增强化学探究自信
教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摒弃过去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方式。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也强调了要对学生进行质性评价,多鼓励学生。特别是化学这门学科,因为经常要做实验,初中生的经验又少,在化学探究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要该积极鼓励学生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而不要严厉地批评学生,要增强他们探究的自信心。例如在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时,有一位学生急忙跑来说:“老师,我过滤了两次,为什么还是得不到纯净的滤液呢?”我了解情况后得知:这位学生过滤出来的始终是浑浊的滤液。我让他重新演示一遍,发现滤纸边缘放的位置不正确,已高于整个漏斗边缘,且滤纸边缘又低于滤液液面,这才导致了滤液的浑浊。这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经常犯的错误,但我并没有责备他,而是夸奖他认真的学习态度,敢于提问的质疑精神。我又提醒他:“想一想你的滤纸位置放对了吗?再把老师之前讲的口诀念一念。”在我的鼓励和提醒下,他马上醒悟过来,说:“老师,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又过了一会,这位学生的实验操作成功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做出了客观有效的评价,学生也从中获得了自信,最终完成了化学实验的探究。
总之,探究性教学是化学新课程标准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初中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因此,初中化学课堂应该重视探究性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解决化学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作者:薛进军 单位:江苏省 海安县开发区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蒋奕.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化学教与学,2011(5).
[2]林广新.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