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6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6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新探索

摘要:

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进行了新课改策略,在此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如何保证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目前初中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教师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并采取合理的方法解决该问题。本篇论文在新课改的基础上,分析探讨如何实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有效教学

新课改让更多的教师看到了教学方式改进的重要性,都渴望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初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教师和学生必须予以重视。它对操作能力的要求很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如果学生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自己多操作才能真正掌握化学这门课程。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必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这需要通过正确的方法来完成。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新探索,提出了教学理念和学习策略,为新课改后的化学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1以人为本,优化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理念,初中化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新课改后,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不是老师,体现化学课堂教学的平等化、民主化、自由化。例如,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辅导后进生,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不能让教师一个人总是讲课。下课前几分钟,教师做课堂相关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在学生发言时,教师应耐心、仔细听完学生所讲的思路,了解他们对待问题的真实想法,让他们的思想之花自由绽放,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开放教学,突出学生主体

“开放性理念”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另一个理念,开放性应贯穿教学目标始终,合理规划教学目标、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利、教学方式推陈出新、课后作业自由化,这些教学方法中融入了开放性思想。在新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改变了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去探索真理。学生只有摆脱了“课堂包袱”才愿意主动去学习,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对新课改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初中化学教师在讲解自然界中的水时,可以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让他们讲述身边的水污染严重的案例,并让学生搜集相关素材,开放性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敢于发言、愿意发言,从而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趣味教学,注重知识浓缩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头,没有兴趣,怎能会主动去学习。因此趣味性教学成为了初中化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兴趣,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才能有效改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良好关系,与此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化学课程中比较难理解的两个知识点,教师应用简明扼要的字句来概括这些知识要点,让学生牢记这些经过提炼的内容,更容易提高教学效率。如化合反应就是多变一;催化剂就是一成不变;分解反应就是一变多。如此一来,方便学生牢记知识点,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从而记忆力也增强了。比传统的记忆方法要好很多,学得快,记得牢。

4实验教学,强化切身感受

4.1一是贴近实际的实验教学:

任何知识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的,所以教给学生化学知识,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验来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在“燃烧条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燃烧的生活性,从而引导他们学习知识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开水中的白磷、试管中的红磷燃烧,作为对比实验,从而得出实验结论:燃烧需具备两个条件,一可燃物和氧气接触,二可燃物达到了着火点,两点缺一不可。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懂得了实践中寻找答案,实验里探索真理,不“唯书本是从”,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勇于追求真理的品质。

4.2实施家庭小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只是引导学生初步进入化学世界,难度并不大,即使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一般也能自己操作,让学生做家庭小实验,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调动他们分析、探究的能力,充分感受到化学和生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而提高学习初中化学的兴趣。实践证明,家庭小实验教学的意义丝毫不比课堂实验小,它甚至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帮助更大,因此,家庭小实验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部分,教师一定要多引导学生做家庭小实验。

4.3拓展性实验教学。

引导学生做化学实验真正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与此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学生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动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远远要比书本上的知识有用。教材上的内容只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如果单单学习书本上知识,而自己不去动脑学习的话,那只能是了解了知识,而不能说学到了知识。学好化学的前提是拥有一个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一个好的化学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实现好的化学教学效果。比如,在讲“分子的性质”时,我先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的品红,静置,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这样学生看到品红在静置的水中慢慢扩散,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起来,主动,积极的学习。在讲授的过程中,我注重从基础的知识开始讲起,慢慢过渡到难点,注重引导学生自己获得化学知识,从而形成深刻印象,构建“乐思,乐学,乐做”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课本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要求。还有,在讲授过程中,不断设疑,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等待学生思考几分钟,我再做解释,这样在不断的设疑和释疑的过程中,不仅使枯燥的化学知识活跃起来,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探索知识的能力。

5总结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初中化学传统教学方式的诸多弊端,这些弊端不仅会影响当前化学教学效果,还会对未来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新课改工作的实施,必须从改变教学方式方面入手,告别传统的“一人讲”的课堂,采取新的,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并不复杂,难度就在于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学生只要掌握了知识点,学会举一反三,就能真正掌握化学知识。化学课程是一门对理解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如果学生只是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不但无法掌握化学知识,还可能进入学习的误区,因此,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成为了关键,前提是让他们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自己动脑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再依赖老师和书本,只相信自己动手操作的结果,这将是新课改的意义所在,最终达到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作者:张月飞 单位:浙江省慈溪市杭州湾新区庵东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熊有太.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育职能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

[2]伍素琼.初中化学学习满意度提升策略[J].成功(教育).2011(05)

第二篇:新课改初中化学教学认识探析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新课程 认识

目前,新课改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初中教学体系发生重大变革。其中初中化学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如何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如何改进教学内容成为初中化学教师所面临的难点。化学教学中涉及最多的便是化学实验,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印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够化复杂为简单,对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笔者认为,要想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创新初中化学教育,实现初中化学的有效发展,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从本质上分析,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处处存在问题,处处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需要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一般而言,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受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碰撞,会产生疑惑与困惑,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个性发展特点,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让学生能够了解化学所带来的奥妙与乐趣。比如,在学习燃烧条件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指引学生开展实验,并且将多媒体技术积极引入其中,让学生观看视频,提高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并且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发现化学课程的乐趣。

二、积极开展趣味教学,实现知识的浓缩

初中生目前正处于个性化发展阶段,在该阶段中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如果采取趣味性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并且能够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在课堂中化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趣味教学,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比如,在学习化学反应的时候,化学教师可以从理论知识出发,对化学反应的内涵进行分析,并且将其中所涉及到的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进行讲解,采取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除此之外,化学知识与方程式记忆比较困难,尤其是学生刚接触化学的时候对化学充满好奇,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采取比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如,硫(S)可以比喻为一条弯曲的河流,在河流中欢快地“硫”淌。还有部分学生在初学化学方程式的时候会忘记配平,对气体符号记忆不够清楚,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学生,“一定要左顾右盼,切勿闯红灯”,这种形象的提示,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够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积极开展家庭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对于高中化学而言,初中化学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可以开展家庭小实验,将课堂中所涉及到的实验内容与教材内容搬到家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另外,教师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并且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化学知识告知学生,培养学生的化学情感。比如,在放学回家之后让学生观看热水瓶的内壁,并且利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开展一个简单的家庭小实验,利用食用醋去除热水瓶中的污垢,或者让学生根据所学到的知识亲手制作净水装置,可以利用小石子、木炭、饮料瓶,将家中洗完菜或者洗完水果的水进行净化,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四、提高学生的思想能力,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理论知识是由实验所得,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化学实验的探究,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实验探究的重要作用。在实验探究中学生要积极发现问题,并且对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但是部分意外在教材内容中并没有提及。比如,氧气是无色无味,存在于大气中的气体,但是在实验室利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进行加热,所提取的氧气是有味道的。针对这种现象,化学教师可以把氯酸钾以及二氧化锰放在试管中进行加热,并且闻氧气所产生的味道,然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所闻到氧气味道是什么味道,这个时候学生则会回答是一种刺鼻性气味。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氧气有味道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教师将氧气利用蒸馏水进行洗涤,并且在蒸馏水中放入硝酸银溶液,这个时候会产生白色沉淀,并且加入稀硝酸会出现不溶的现象。这一实验中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实验过程会出现“意外”,需要从实际角度出发,积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李强 单位:陇西县碧岩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实践与反思

摘要:

对初中生来讲,化学学科比较抽象,是以学习数学、物理为基础开设的一门具有较强实验性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要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养成正确的思维、探索方式。所以,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要挖掘乐趣,搞活课堂氛围。这也是引入多媒体教学的重要原因。笔者在文本中首先分析了化学学科多媒体教学的实际情况,然后探讨了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促进国内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多媒体教学 实践与反思

一、引言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渐渐深入人心,这为化学课堂使用信息技术提供了契机。如今初中课堂已经渐渐普及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课堂怎样利用多媒体教学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多媒体教学研究现状

第一,多媒体教学出现形式主义,没有注重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和传统化学教学的方式,多媒体的优越性显而易见。在化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化学实验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好的可见度,实验的演示效果更好。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对多媒体技术合理的使用,让多媒体技术沦为一种华而不实的教学手段。[1]如,很多年轻的教师为追求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效果,没有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这就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分不清教学的中心。所教的知识点之间不连贯,缺乏系统性。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化,教学节奏难以把握,教学质量有待商榷。[2]第二,多媒体教学方式减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和老师之间要进行很好的互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保证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良好的把握,强化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感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多媒体教学引入初中化学课堂,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的是课前准备好的课件,学生则对着大屏幕听课,这种缺乏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教学方式也减少了课堂教学互动。通过计算机,教师能够很快的向同学们展示所学的知识点,学生思考、回答、交流的机会大大减少,课堂氛围沉闷。缺少了互动环节,老师和学生在情感上的缺乏交流,致使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黯然。[3]

三、多媒体教学的反思对策

第一,多媒体教学研究目的。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致力于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多媒体的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和传统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相比有突出的优势。多媒体教学让课堂教学内容被极大的丰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在探索化学反应中微观世界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具体化抽象的知识,让知识更具可感性。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教学情境更加生动、风趣,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学生学习的动力。如在演示“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钟罩里点燃红磷,如今可以借助投影仪,在投影集气瓶中进行。通过屏幕投影,学生能够对反应的现象观察的一清二楚。第二,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指的是老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应该善于使用,能够把握使用的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方法主要如下:其一,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实验演示的效果更清楚,教学效率更高。如金属“钠”和水反应的时候,传统教学方法一般就是在烧杯中观察钠和水反应的现象,这样观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危险性。如今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用投影仪或者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视频,专业化的视频学生观察起来不仅安全,学到的知识更多。其二,具体化抽象的知识,强化知识的可感性。初中学到的一部分化学知识比较抽象,有的是微观领域的知识,肉眼无法直接的观察,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普遍反映难以理解。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该问题。它可以对分子、原子的运动加以模仿,展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分子碰撞等,形象的展示,具体化抽象的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4]第三,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互协作,有机结合。提倡多媒体教学并非全盘否定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技术要重视有效的结合传统教学。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较高的教学效率,但是要以辩证的眼光对待,从客观上来看多媒体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师生互动较差等。所以,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的时候,应该融合传统教学方式的互动环节,活跃课堂氛围,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感情。在实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反思,有机的结合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取其所长、避其所短,进一步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的促进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让化学教学焕发新的生机。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对多媒体教学合理的使用,有效的结合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提升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周海峰 单位:吉林省梨树县蔡家镇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奎芳.多媒体教学对初中生化学学习影响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3-4.

[2]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12.

[3]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sandTechnology.Thefieldofeducationaltechnology:Astatementofdefinition[J].Audio_VisualInstrucation,1972,17(08):36-43.

[4]王忠华,李艳丽.基于软件工程的网络教育资源开发流程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09(07):112-113.

第四篇: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运用

一、探究式实验教学的优点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新课标下的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中,由于是学生对发现的问题自己进行假设与设计实验,并亲手操作得出实验结果,让学生体会到了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让他们尝试到了亲手操作时的趣味性,得出实验结果时的成就性,这些都大大地刺激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由“要我学”的被动学习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中。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就能极大地提升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2.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学习中同样如此。不仅要通过探究式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在实验中与实验后培养学生长期的学习兴趣。如在二氧化碳的学习章节,教师在探究实验教学设计中,就要根据课本内容结合教材重点来设计几个有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去解开谜团,这样才利于长久的保持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在实验后,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在探究实验中做归纳总结的课后作业,并且在作业中还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自己的实验内容与结果做一些科学的延伸调查,并在批改作业时表扬做得好的学生,这样就可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坚持下去。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后通过对实验的归纳总结与调查延伸,把对化学的学习从课内逮到了课外,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在兴趣的带动下,也就能极大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

3.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目的,是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也能为学生未来不可限量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探究式实验教学中,教师由一个灌输者变为辅导者,而学生也由一个接受者变成了获取者。正是探究式实验教学这种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结合教师的帮助自己探究、自己验证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大胆猜想、作出假设,在设计验证实验中,又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勇于创新,设计自己的实验步骤,这样才利于学生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达到国家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创新素质人才的根本目的。

二、探究式实验教学的补充

1.结合情景,引导学生探究。

运用探究式实验教学,很重要的一环是要先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在教学开始就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上“二氧化碳”一节的探究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介绍二氧化碳的用途与现实中二氧化碳的关联前,先从同学那拿一瓶或自带一瓶碳酸饮料(如可乐、雪碧等),问同学:“大家知道汽水里的气泡是什么东西吗?”让同学回答与进行讨论,这样在实验前就能更加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后续的实验教学中。在探究实验教学中,结合情景吸引学生兴趣,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但这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前针对教学内容重点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能在保证问题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按时按量完成学习任务。

2.让化学探究融入学生生活。

在探究实验教学中,并不仅仅限制于实验室与课堂,还能让学生在课后家里完成教师布置的探究任务,逐步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养成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在设计实验中培养创新思维。如在上铁的有关课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家庭作业: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自己设计一个观察铁生锈的化学实验,并假设影响铁生锈的化学因素(教师给出参考:把三枚铁钉分别浸泡在油中、浸泡在蒸馏水中、半浸泡在蒸馏水中,观察实验结果提出假设)。通过教师布置的这些学生有条件完成的家庭小作业,就能让学生从生活中得到课堂探究式实验教学的补充,既能完善教师的教学,又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拓宽学生的眼界。

三、总结

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还有许多不足,需要所有的化学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探索、改善,并让更多教师参与到这种科学的、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中,让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益处,培养出国家、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作者:潘丽萍 单位:江西省贵溪市第二中学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化学定量思想应用

摘要:

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化学学科思想的培养,定量思想培养的五种途径:开展教材探究—体会定量研究乐趣;拓展科学史料—感悟定量深远意义;挖掘科学探究—领略定量实际运用;推断物质组成—活用定量解决问题;实践拓展课程—运用定量开展活动.

关键词:

初中 化学教学 定量思想

人教版和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内容在其中的很多章节都涉及到定量思想的渗透:如空气这一内容中“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等,因在教材编排中并不是将这些定量内容安排在同一模块中,所以教师可能并未意识到培养定量思想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教材编排正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定量思想.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给学生留下的不是定量思想有多重要,更没有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定量思想,更不要提定量思想的自觉运用了,学生在更多的时候只是为计算而计算,学生还反而深深地感觉到计算的麻烦,计算时不情愿的情绪占了主导.从定性走向定量是化学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学生思维的发展方向.定量思想的培养是促成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形成的重要方面,同时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也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可结合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结合科学史和科学探究,在定性判断中结合定量计算,循序渐进地、多角度、多方法地进行定量思想的培养.

一、开展教材探究———体会定量研究

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动力是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培养学生的定量思想,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定量研究的乐趣,并以此中乐趣来激发学生进一步进行定量研究.在人教版和浙教版教材中,都设置了一个实验: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此实验可以采用教师演示,也可采用学生分组活动.教学中最好采用分组实验,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定量研究过程中,本实验只要做好关键的几点就可成功:装置气密性好;红磷足量;将点燃的红磷放入集气瓶后迅速盖紧瓶塞;待集气瓶内气体充分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等.学生通过实验得出了一个量:1/5,此时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肯定学生完成了一个飞跃性的研究即定量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测定准确性的分析,到此便可点出定量要尽可能减小误差.在人教版和浙教版教材中,也都设置水的电解实验,通过此实验得出水的组成.此实验也可开展小组实验,通过实验不仅得出水的组成,而且对生成气体的体积比也会留下深刻印象.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后,可让学生根据水电解生成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和密度、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来确定水的化学式.这样的教学,可让学生体会到定量研究是比定性研究来得深入,体会到了思维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激发学生定量研究的欲望.

二、拓展科学史料———感悟定量深远意义

在“空气成分”的教学中可补充稀有气体的发现,正是对两种方法获得的氮气密度的定量测定才有了稀有气体的发现,而且测定值非常之精确,仅相差0.0064g/L.这样的科学史料会给学生带来深深的震撼,在科学中不仅要进行定量的测定,而且还应尽可能减小误差,进行准确的定量测定.又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可补充“从‘燃素说’的推翻到‘质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英国科学家玻意耳将金属放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得到金属灰.然后立即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发现金属灰的质量大于原来金属的质量,从而推翻了“燃素说”(燃素说认为:如果存在燃素,它应该在燃烧后挥发.那么质量当然是减小而不是增加!).玻意耳运用定量的方法轻而易举地推翻了燃素说.玻意耳还在实验中发现:加热以后再打开瓶口,这时外面的空气发出了丝丝的声响,冲进了容器.俄国化学家罗蒙特索夫也把定量方法引进化学研究中,他在实验中经常使用天平.1756年,他在实验中重复了玻意耳的实验,他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发现生成了白色的物质,也注意到了玻意耳在论文中提到的“丝丝的声响”,从而想到物质量的问题.于是他产生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用天平来称量容器和容器里物质的质量?他称量了金属屑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前、后容器与物质的总质量,发现质量不变.他又将实验容器打开后称量总质量,发现总质量比没打开容器前增加了.看来这种质量的不变应是在密闭系统中的.经过大量实验,罗蒙特索夫最终建立了质量守恒定律.从这个科学史可让学生体会到定量的意义,也可让学生体会到从向定量方向去思考和研究所带来的化学的发展,以及定量工作的细致性.

三、挖掘科学探究———领略定量实际运用

化学定量思想充分体现在化学计算中,但因学生要定量的并不是实际碰到的问题,这样的计算不仅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对学生定量思想的培养也起不到真正的作用.在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时要取足量的红磷,具体是多少呢?再如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用多少高锰酸钾才能制得4瓶氧气呢?学生在做这两个实验时,还未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所以可以将以上两个实际问题放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之后再提出让学生来定量.根据集气瓶容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和氧气的密度,学生不难计算出需要的红磷约为0.03克.实验室用的普通天平根本无法称出这样的一个质量!即使考虑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才伸入集气瓶,需要的红磷总量也是微乎其微的.在此时,再告诉学生或让学生亲自称一下一小平匙红磷的质量是多少,这些量已经足够得很了.不过要提醒学生,若红磷氧化、潮解严重则另当别论.根据集气瓶容积和氧气密度,学生也很快算出制得4瓶氧气所需的高锰酸钾的质量.

四、推断物质组成———活用定量解决问题

物质的组成表面上看,毫无疑问是定性范畴的问题,但在较复杂的组成判断时,却需要结合定量来解决.例(2015年金华中考)实验室有一久置的生石灰样品,科学小组同学利用该样品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称取0.75克样品,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得滤液A和0.1g沉淀B;②将滤液A等分成2份,一份先加少量酚酞试液再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得混合物C,另一份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得混合物D;③将混合物C、D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过滤,得滤液E和1g滤渣.④向滤液E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1)则滤液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2)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判断,原样品的成分是.分析:本题(2)根据①中有沉淀则可判断碳酸钙的存在,而在判断氧化钙和氢氧化钙是否存在则要在定性基础上,结合定量才能得出.由定性分析可知:1g滤渣为碳酸钙沉淀,这些沉淀由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全部氧化钙和氢氧化钙转化而来.再进行定量分析:0.75g样品中除去0.1g的碳酸钙外还有0.65g固体物质,若这些物质均为氧化钙或均为氢氧化钙,则在步骤③中得到的滤渣都不会是1g.因此,原样品中存在三种物质: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根据实际水平选择难易度适宜的题进行训练,充分体现定量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所在.

五、实践拓展课程———运用定量开展活动

2015年8月,浙江省出台了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文件,其中《浙江省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建设指导意见》指出,拓展性课程的开设要遵循实践性原则,拓展性课程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实践体验的机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开设初中化学或科学拓展性课程时,可考虑开设定量研究课程.该课程旨在加强学生对定量思想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运用定量思想的自觉性.该课程可设置以下定量探究:鉴别碳酸钠与碳酸钾、鉴别碳酸钡与碳酸钙、鉴别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鉴别氯化钠溶液与氯化钾溶液、含碳酸钠杂质的氯化钠样品中氯化钠质量分数的测定等.在该课程中学生不仅进行了合作探究、动手操作,还学会了用定量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定量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学科思想,通过从称量到计算、从显性的定量到隐性的定量、从科学家探究的定量到学生探究的定量等途径,学生的定量思想会因此而扎根,学生的思维水平会因此而升华.

作者:陈建姣 单位:浙江省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洪星范,匡志强.课堂上听不到的化学传奇[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89-96.

第六篇:初中化学教学效率导学案运用

【摘要】

导学案教学是一种具有特色的教学手段,它是在教育中探索、发展起来的,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文章对其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具体应用进行探索。

【关键词】

导学案 初中化学 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导学案教学备受教师推崇。导学案对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当然,要想导学案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讲方法、讲策略,这样才会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笔者研究发现,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教学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尽快实现教学目标,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一、初中化学课堂使用导学案的理论依据

导学案教学主要有以下理论依据:①认知心理学理论。有意义的学习最基本的是新的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而且学生能够用新知识联系旧知识。教师设计导学案教学模式时,应该建立在对学生已有经验及知识结构完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②建构主义理论。课本知识只是社会现象比较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必须以经验为背景,这样才能合理地接受、分析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传统方法不太实用,学生可以自己建构知识体系,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知识,才能使知识的构建更加有意义,这是任何人都没有办法代替的;③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发展的前端应该由教师引导,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应用导学案教学时,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通过最近发展区。在课堂上,作为教师应该用有意义的情境及对话来代替大量的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吸收和理解知识。

二、初中化学课堂使用导学案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应用导学案进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代替了教师“教”,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总结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导学案的引导能够自学,发掘自己的潜在能力,改变了以往教师主导的模式,让学生养成乐意学习的习惯。运用导学案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大致掌握课本上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师生之间的互动自然也就增多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了透彻的理解之后,省去了消化、吸收的大量时间,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率。对于学困生而言,还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当然,导学案教学并不意味着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有所降低,相反,对于教师的备课要求大为增加。通过这种训练,使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普遍提升。因此,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要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做到没有准备也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教学,才能做到没有准备也能把教材内容讲解得准确、全面、生动。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教师应加倍努力钻研教材,认真了解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总而言之,初中化学课堂使用导学案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导学案教学模式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及整体教学质量。对于教师来说,促进了教学行为的转变,把教师教和学生学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初中化学课堂使用导学案的具体应用

导学案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效率,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形成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导学案教学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习信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比如,讲解“性质活泼的氧气”时,构建导学案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自主探究———自主合作———得出结论———归纳总结———自主拓展———自主评价”的教学导学案,使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上课伊始,让学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氧气的例子,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取氧气。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分组讨论制取氧气的步骤,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又如,讲解“燃烧与灭火”时,首先结合生活中的燃烧现象,通过图片展示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通过几个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总结燃烧所需要的条件。然后,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理解必须同时满足条件才能燃烧的原因,将课堂的气氛推到最高潮;再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于燃烧所必需的3个条件进行讨论,并将每个人归纳的燃烧条件准确填写在导学案上,使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讨论结束后,由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哪些?”让学生通过讨论,将结果填写在导学案上,并由小组推荐1名代表向教师和同学展示结果;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通过灭火原理及燃烧条件的对比,让学生形象地理解、领会3种灭火原理,及时整理、归纳后准确地写在导学案上,这节课的内容就更容易被学生吸收、理解。

四、总结

导学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运用导学案是一种适应新课标改革的新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培养有创造力、创新精神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晓燕 单位:江苏省如皋磨头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