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探讨(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化学教学探讨(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化学教学探讨(10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概念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

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最基本、最基础的内容,对于刚涉足此领域的初中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一些可行性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概念教学 有效策略

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最基本、最基础的内容,其教学理应受到充分关注。初中化学是启蒙教学,化学概念具有逻辑性、概括性、抽象性特征。概念能深刻地反映化学过程中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们思维的结晶。对概念的理解不仅是学生学好基础理论、定律、公式的前提,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时常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接受或不感兴趣。如何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是本文要解决的难题。

一、有效对比,构建完整的概念体系

化学基本概念的系统服从于教学目标和意图,主要由教材的理论体系决定,其中部分概念是一个分段形成,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在概念教学时,物质的分类一直是学生难以接受的知识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应抓住基本概念的编排顺序逐步深化,各个突破,在有效推进的同时,应对比各概念间的异同,将其进行适当分类,并将同一类概念按其相互关系归纳在一起,加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使原本教材中零散的知识联成有序的网络,力求使概念系统化,便于学生牢固、准确、系统地掌握基本概念,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例如,在第二单元“空气”中学习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学习水的组成时又学习了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的概念,这时很多学生分不清混合物、化合物和氧化物的区别和联系。这些概念既有自身的内涵,又存在着一定的从属关系。在教学中既不能把它们绝对化,又不能将它们孤立分割对待,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内涵与外延,联系对比画出关系图(如下图),以达到突出概念的本质联系,加深学生的理解,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教学实践证明,在进行联系对比,构建概念体系时,教师应多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不宜过早地列出全部结论,可在讲解分析的过程中随讲随列,最后完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知识网络,不要一开始就向学生展出全图,以防止学生被动接受。

二、去伪存真,用好日常概念的“两极性”

化学基本概念又称前科学概念,是指未经专门学习,而在正常学习、实践积累的过程中掌握化学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学习、形成化学概念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学生常常受日常生活的一些概念影响,把自己切身体验到的东西先入为主,往往会对一些概念深信不疑,根深蒂固地扎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不能正确反映概念的本质。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许多学生依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木柴燃烧事例,自认物质燃烧后质量都是变少了。此时,可通过实验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科学、全面地观察和分析,运用直观获得的新知识来排除日常思维的干扰,及时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科学的化学概念。若日常概念的含义与化学概念的内涵一致时,会促进化学概念的构建与掌握,对学习将产生积极作用。如学习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稀溶液、浓溶液的概念及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时,与常说的吃饱、没吃饱、吃少、吃多来举例说明,通过感性的认识思考,让学生易于接受、理解概念的内涵。为了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教师要辩证地看待学生的日常概念,及时纠正不科学的日常概念,有机地联系能对学生的学习起积极作用的日常概念或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运用化学概念的两极性。将日常概念当成一种资源,作为让学生理解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日常概念生长出新的科学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依据认知,合理把握化学概念的深广度

概念本身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在一定条件下,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这是概念的确定性。但由于客观事物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以及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作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在不断深化,即使同一概念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求也有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把握好概念教学的目标,处理好概念教学的发展性与阶段性之间的矛盾。为了加强概念教学,教师必须根据初中生的特点,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掌握好知识处置的分寸,准确把握概念的深度和广度,在不同阶段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由浅入深,从片面到全面,循序渐进。例如,初中讲的“燃烧”是指在通常状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随着学习的不断加深,学生知道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镁也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燃烧不一定要氧气参与。还有氧化反应等概念,均属“过渡性”或“阶段性”概念,教学中不能不顾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而过分追求科学性和完善性,将概念随意扩展或深化,超越学生的认识能力。当然,注重概念的阶段性,并不能忽视其科学性。要注意教学的连续性,教师讲解应留有余地,避免绝对化,为后继教学打下埋伏,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概念科学性与阶段性的关系。

四、正反剖析,突出化学概念的本质属性

能背诵概念并不等于真正理解概念,概念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讲授化学概念时,教师要认真剖析,抓住概念的关键,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指导学生在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从侧面或反面去剖析,通过不同层次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便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进而能综合运用它们来灵活分析、解决问题。例如,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其本质特征是酸与碱为反应物,而不是生成盐和水。讲授时不仅仅是只通过肯定的例子来例证,还要及时通过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盐酸与氧化铜等否定的例子来促使学生对概念的思考辨析,通过正反例证,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五、总结

总之,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一直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搞好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化学概念教学,选择合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尽可能采取多种教学策略,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实验、模型、图标、录像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愿意学、学得懂,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化学概念,理解概念的实质,娴熟地将基本概念运用到解题和生活实践中,加深对概念的掌握,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作者:朱佳音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湖父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钱扬义等.化学概念与化学“学科关键词”的学习与认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陆莹.庶谈初中化学的概念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3,(1).

[3]金炜.初中化学概念理解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化学教学,2005,(1-2).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愉快教学探讨

【摘要】

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科作为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生接触化学知识的开端,面对较为琐碎而复杂的各种化学知识,不少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感到困难(困惑)。对此,不少初中化学教师都在构建愉快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笔者主要针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如果构建愉快教学作重点分析探讨,同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教学愉快 教学

化学学科一般到九年级才开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愉快教学模式,意义在于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时刻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有效激发他们参与化学知识学习的开发性与自主性。初中化学教师在构建愉快教学模式过程中,可以首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然后全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幽默事例融于教学,营造愉快课堂氛围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添加一些幽默故事、形象比喻或生活常识,容易营造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并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初中化学教师在选择幽默事例时,应充分考虑到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与教学计划有机结合,而且故事内容应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并符合初中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例如,在进行“碳”相关化学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加入一些生活常识,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告诉学生: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构成的,不过金刚石十分坚硬,可以用来切割玻璃,而石墨则性质柔软,一般用来作铅笔芯、润滑剂、抛光剂等,之后让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思考,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与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将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所见的常识知识有机整合,能够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合作学习模式,维持愉快学习气氛

在新课改背景下,合作学习是一个备受倡导与推崇的学习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构建愉快教学模式时,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符合初中生热衷争论、思想活跃与青春好动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只要初中化学教师组织得当,教学内容合适,在课堂能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还能够使愉快学习气氛维持的更加长久。同时,这也要求教师需要对学生更加关爱,努力做到师生关系平等、民主,这种教学氛围可以使初中生处于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化学知识,从而调动他们的自主性,激励学生积极上进、乐于学习。例如,在进行《燃烧和灭火》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话题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与学习,比如:燃烧需要具备的必要条件有哪些?灭火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等,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与合作学习,构建愉快教学课堂。

三、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延续愉快学习氛围

初中化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为实现愉快教学,可以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继续保持愉快的学习氛围。多种多样的化学兴趣活动,不仅可以让初中生释放学习压力,心情轻松,还能够让他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巩固和获得课内所学知识,了解更多的化学原理。教师应主动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有意识的整理和搜集与化学知识相关的各种素材,并掌握基本的动手操作技能,合理运用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常见的有纸锅烧水、冰上点火和手帕包火等,以及化学知识讲座与化学魔术。例如,在进行《水的净化》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化学课外活动,让学生去附近的生活社区、工厂或河流,调查生活用水、水质污染和水质状况等,充分拓展学生的亲身实践机会,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互相知识,延续愉快学习氛围。

四、运用激励表扬手段,促进学生愉快学习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知识过程中,往往希望自己的努力与成绩可以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认可,同学的赞许和鼓励,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当学生顺利解决一个互相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即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有所失误或思路偏差,也应肯定其中的合理成分,并表扬他们敢于创新思索的精神,然后再引导学生转向正确的思维方向。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长期保持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在学习过程中都想表现自己,以便能够得到教师的表扬,促进学生愉快学习。例如,寻找共鸣,如果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中能够与自己产生共鸣,将会更加努力。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深度挖掘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充分结合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材料,引发他们的共鸣,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总结

总之,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构建愉快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与要求,还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初中化学教师应从多个方面着手,全力实现愉快教学,让学生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学习化学知识。

作者:刘国民 单位:重庆市酉阳县第三中学校

参考文献:

[1]华雪明.基于初中化学教学中愉快教学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3:166-167.

[2]郑云霞.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J].学周刊,2015,23:169.

[3]杨雪琴.浅谈如何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6,02:118.

第三篇:初中化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一、小组合作学习组织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目的与动机: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为了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气氛活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都成为教师组织教学的一大法宝。就九年级初中化学课程而言,几乎所有的公开课和优质课展评,小组合作学习都不可缺少。但对有些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笔者认为,不用小组合作讨论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2.过程与效果:活而无序,缺乏实效

通过对一些公开课的观摩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讨论、表现的机会。但课堂中也常出现这种现象,即教师提出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后,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则“活而无序”。此现象的表现有三:一是有些小组一片安静,小组成员均不作声,既不查阅资料,也不参与讨论,等着老师宣布讨论结束和出示问题答案;二是有些小组从开始讨论到回答问题,都有多数学生一言不发,心甘情愿当听众,讨论成为个别学生的“一言堂”;三是小组讨论热闹非凡,成员你说一句,他插一声,发表见解无序化。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能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至于讨论结束了,小组观点还未统一。无论是哪种现象,从实质来说,都不是一种真正的合作学习,实际效果比较差。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实施策略

1.选取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需要教师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既要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

2.创设“活而有序”的合作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但是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困难,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创设“活而有序”的合作氛围是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首先,应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在教学实践中,我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其次,组内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的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开展有序的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等。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三、总结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发现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结合新课程理念去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其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作者:李刚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十六中学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情感教育实践研究与反思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限制,我国教育中往往会比较重视学生的认知教育,而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较为忽略,因此就造成学生的能力并不是全面发展的。在新课改中,以心理学和教育学为基础的情感教育就变得重要起来。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目前已经处于并列的高度,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情感教育主要是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来辅助教学目标的完成,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怀着一种热爱、积极的探究心态来学习初中化学,是对传统教学中轻视情感教育的一种纠正。

一、教学内容的情感教学

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怀着一种自己的态度,让自己处于最佳的教学状态,然后用自己的教学态度来感染学生。应该面带笑容地走进课堂,让学生感到亲切和温暖,此时学生也更容易敞开自己的心扉和教师进行交流。而假如教师绷着脸,冷漠、面无表情地走进教室,就不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学生心理处于封闭状态的时候,就不利于信息的输入。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进行优化,通过振奋饱满的语言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的情绪也能够被带动起来,会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教师自身的萎靡不振也会将这种情绪传染给学生,这样就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安排的时候,就拿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纯碱、醋等来作为例子,让学生在情感上了解的酸和碱是和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在理解酸和碱相关内容的时候也会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理解。再比如在学习“石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石墨的吸附作用,就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在烧杯中加入红墨水,然后在其中加入适量的碳,让学生观察烧杯中的现象。学生会发现烧杯中液体的颜色变浅了,就会体会到化学世界的神奇,想要了解这其中蕴含的原理。而教师再用一些生活中用竹炭来吸附甲醛等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石墨的吸附作用,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会怀着饱满的精神状态。

二、教学组织的情感教学

教学组织过程中也需要加强情感教学,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比如灵活分组和角色转换,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组织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情感意识,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仅充当接受知识的角色,而且充当知识建构的角色。让学生暂时充当教师,这样就能够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对于知识的获取就会更加集中注意力,让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而教师对整个课堂的节奏进行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进度来安排教学环节,通过张弛有度的节奏来保证课堂组织的高效进行。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金属材料”材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金属材料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进行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比如让一组同学来查找有关铁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有关铁的化学变化;一组同学来查找有关铜的化学变化及应用;而另一组同学则查找有关铝的化学变化及应用。当学生看到铁锅生锈、青铜器变色以及铝制品的钝化等现象的时候,就开始探究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书籍或者互联网来查找相关的资料。经过自我组织学习的过程,学生就会重新认识化学世界,了解化学知识的客观性,能够怀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化学,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配合老师的教学过程,使得化学教学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三、教学评价的情感教学

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评价对学生情感态度的提升也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让学生对自己的化学学习充满信心,在化学学习中获得快乐。而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就会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态度,对学生给予针对性的积极评价。为了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这样就能让学生换位思考教师的教学过程,主动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然后进行主动改正,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的积极交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溶液的组成”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做出四个演示实验,观察蔗糖、硫酸铜、泥土以及石油在水中的溶解情况,然后让学生解释这些溶解情况的原因,并且指出哪些物质能够在水中配成溶液。一些学生在上课前就已经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预习,因此就会了解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之间的区别,因此正确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此时就需要对学生这种主动预习、主动总结的精神进行表扬,让学生能保持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这也能够对别的同学的学习过程起到榜样作用,学生也会持续沉浸在对化学知识的探索过程中。

四、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兴趣和学习态度是培养的重点。教师需要用积极向上的情感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化学,形成化学探究的意识,并且动手来对自己的想法来进行实践,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化学知识,而且形成了正确的学习态度。

作者:杨娇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

本文针对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教材灵活运用、实验教学、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改革,实践表明这些改革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中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前沿阵地,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化学教学进行了大量改革和尝试,如合作探究法、实验探究法、目标激励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和初衷都值得肯定[1]。然而,现在很多高中名校仍实施单独招生,化学为必考科目,考试难度远大于初三化学毕业会考的难度,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很看重考上高中名校的学生人数。这种现象导致我国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目标仍然集中在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上,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与学习能力培养没有足够重视,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教学方法往往过于单一,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会丧失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笔者作为一名先后从事高中、初中化学教学十多年的教师,就初中化学教学改革谈谈看法。

二、目前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化学是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初三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这一时段的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对化学学习的态度、学习兴趣与方法[2]。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产生既有学生方面的原因,又有学校及教师方面的原因,这些问题对化学教育的发展极为不利。

1.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

学生课前没有认真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跟不上教师节奏,学习过程中常处于被动状态。课前预习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使学生提前知道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难点,听课的时候就想着问题,带着疑问去听。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难点和重点上,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外,课后复习对巩固所学知识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初三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较大,每天完成各科作业已使他们疲惫不堪,多数学生抽不出时间复习当天所学知识,极大影响学习效果。

2.学校师资力量配备不完善。

虽然化学是中考必考科目,但有些学校并没有真正重视化学教学,在化学教师的配备上有所欠缺。目前,很多学校每个化学老师教4个班已成常态化,尤其在城市,因教学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每个班的学生人数通常超过70,因此每个教师所教学生人数就将近300人,使每个化学教师均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常常要利用双休日的时间才能完成作业批改。此外,农村有些学校的化学教师根本不是化学专业毕业的,属于跨专业教学,在化学教学设施投入上不到位,甚至连基本的实验用品都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提高。

3.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3]。目前,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1)部分年轻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还有待提高,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对传统板书教学比较排斥,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初中化学教师在语言表达上应力求准确、流畅、简洁明了,在板书上应字体工整、条理清晰、布局合理。(2)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课堂功利性太强。很多教师课堂教学完全以考试为中心,只讲与考试相关的知识,而那些不考的知识则基本不讲,不惜割裂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导致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于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失去对化学的学习兴趣。(3)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差异性。目前,多数化学课堂中还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严重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师占据整个课堂的主导地位,所有教学内容都按照他们的安排有序进行,可是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不处在同一水平上,部分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讲解速度。除此之外,教师很少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缺乏了解,很少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进度进行调整,自然对自己的教学效果不会反思。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教学有效性。

三、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针对目前化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重视教材,用好用活教材。

九年制初中化学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很多优势。例如,拓宽知识面,内容安排更科学合理,教材语言生动、图文并茂,重视课堂实验且趣味性强。教师应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以教材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促使学生活学活用。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要突出重难点,力求使学生理解透彻。新教材中的一些概念、理论一般编排在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之中,对于这样的教材内容,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走进问题当中,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具备问题意识,形成探究能力[4]。

2.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课本上的一些实验不能靠理论讲解代替,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一边做演示实验一边对学生进行有关概念和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感到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枯燥,而是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基础的。教师不仅要重视每个课本实验,还要在适当条件下根据需要补充实验或创新实验。例如,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时,可以向自制的简易天平中倾倒二氧化碳;介绍易燃易爆物质时,可补充氢气的爆炸实验及白磷的自燃实验。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创造条件,寻找代用品完成部分实验,如蜡烛及其燃烧、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用品完全可以用学生自己的玻璃杯、塑料盆等代替,而老师只需提供澄清的石灰水;至于实验中使用的酸碱指示剂,则可用果皮、鲜花自制。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扼杀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很多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知识。实现素质教育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尤其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在教学每个环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机会和动手实验机会。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组织问题,注重提问艺术,合理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激发对知识的渴求,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者。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两个问题:(1)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尤其在学生答错问题时,维护学生的自尊,尽量多鼓励、少批评。(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具有艺术性和针对性[5]。教师对学生评价时不能一概用“好”、“不错”这种毫无特点的评价方式,应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教师在评价时还要说出这样评价的具体原因,让学生心悦诚服。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高低对教学效果有着很大影响。因此,政府及学校要加大对师资力量的投入力度,同时重视对年轻老师的培养,化学是实验学科,要想上好这门课除了需要付出很多精力还需要有教学经验的积累,尤其对年轻老师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派年轻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另外经常与兄弟学校开展教研活动,交流教学经验,促使教师教学水平稳固提升。在教师配备上也要合理,正常情况下,一名教师教两个班级,以便教师有充足时间和精力钻研教学工作。另外,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摸清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掌握知识状况,以便对教学目标与教学进度做出及时调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本文根据目前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教材的灵活运用、实验教学、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改革。近几年的教学效果表明,采用以上教学改革措施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实现教学相长,为后续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谌朝霞 单位:益阳师范艺术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呼秀杰.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J].学周刊,2012(11):119.

[2]肖瑞文.对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些思考[J].学周刊,2012(8):189.

[3]孙忠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6):28-29.

[4]王颖.立足教材,改进教法─浅谈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J].学周刊,2015(1):131.

[5]杨玉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2):192.

第六篇:注重初中化学教学过程分析

在新课程理念之下转变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为此,本文特就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注重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作如下探讨:

一、注重课堂导入

教师能否在上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以“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这一节教学为例,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一些产品中常出现补钙、铁、锌、硒、碘等的词语,这里的钙、铁、锌、硒、碘是元素还是单质?(2)人体为什么要补充这些化学元素?(3)它们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课堂的学习气氛就比较浓,注意力也很集中。在此我用的是设疑的方法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可以诱发认知探究,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教学活动之中。

二、注重学生参与,让化学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灵性的舞台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应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键点,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要想得到发展就必须要有展现自己灵性的机会,因而我们化学教师应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搭建”舞台,使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积极的参与下进行并达成的,参与面的广度和参与的机会出现的频度决定了参与是否充分、积极、有效。有句名言说得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正体现了参与学习的优越性。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要多问“为什么”,少问“是什么”,引导学生时时处于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状态。总之,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强调学习的结果,更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参与的状态,使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参与,全程参与。

三、注重锤炼教学语言

教师传授知识和教育学生,主要靠语言来实现。教师的语言只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幽默风趣,逻辑严密,才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抓住进而打动学生的心。所以,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语言表达中既要注意准确性、又要使其富于艺术性、要有感召力、有激情、有鼓动性。

四、注重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新课程理念下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讲授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是学生获取知识、活跃思维、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注重学生的自学和课堂讨论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化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化学问题,主动地运用化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会出现不明确现象。抓不住重点,造成花时间多,但收益甚微的结果。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阅读要悉心指导,提出要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边阅读边思考边讨论,这样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总结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注重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教师应不断探索与创新,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刘细莲 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河中学

第七篇: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探索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自有了人类文明以来,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就充斥着万千生活,一方面把人类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另一方面也使自然生物的发展更加迅速.因此,学好化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初中,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主要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认识常见的化学用品与化学反应,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更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掌握学以致用的技能,所以生活化教学便成了初中化学提倡和鼓励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让书本知识形象地呈现在生活中,令学生印象深刻,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发掘未知领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在人类生活的地球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从万物的生长到生命的延续,无一不是化学反应的结果,同时,化学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精彩、更加五彩缤纷.因此,了解化学原理、掌握化学规律,不仅可以让人们更自在的生活,还可以帮助人们模拟自然的演变,创造出想要的结果,从而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尤其是在这个资源相对匮乏、环境不断恶化的现代社会,学会应用化学反应原理,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甚至可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优质能源.根据教学任务的安排,大多数的学生在初中才开始接触化学,而且不同于其它学科,化学是在揭示生活中常见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理,所以会显得有些抽象和深奥.如果只依据书本来授课,学生学起来多少会有些吃力,不易理解,但如果联系生活,实现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发现化学反应原理,不仅可以让书本知识形象生动化,也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更讲究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是新课程标准的体现,也是激发学生潜力的体现.学生通过不断观察,发现生活中各种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常识,知道如何处理身边发生的紧急化学事件,杜绝愚昧,相信科学,才能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发现学习乐趣,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1.从熟知事物入手

化学学习也讲究循序渐进,所以初中生活化教学可以从身边最熟知的事物入手,让学生一想就通.例如学习氧气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联系一下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所以我们看不到它的存在;氧气不易溶于水,水里有少量的氧气,所以人类和鱼类都有氧气可以呼吸;氧气不会燃烧但是会助燃,所以灭火的根本方法就是隔断氧气,不仅可以用水灭火,也可以用铺盖法灭火;氧气的性质比较活泼,会和暴露在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吃剩的苹果在空气中会变色、铁钉放在空气中会生锈,这些都是跟氧气反应的结果……通过这种方式授课下来,学生可能会立即感觉到氧气的存在,并结合生活中这些实实在在的现象,熟记氧气的性质.又例如讲酯化反应时,醇类物质和弱酸类物质在加热、催化的条件下会生成酯类物质,酯类物质具有芳香的气味,即在炒菜时放入料酒和醋等调味品,炒出来的菜会很香的原因.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不仅会了解酯化反应的原理,也会发现生活常识中所隐藏的化学反应,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努力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结合社会发展趋势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然而,自然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一直这么用下去总有一天会用完.而且工业的发展也造成了环境的恶化,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地球变暖,制冷电器所排放的氟里昂破坏着臭氧层,让人类遭受更多的紫外线辐射……这一切后果都需要人类研究并利用更良性的化学反应来弥补,新能源、再生能源的概念也由此产生,教师在讲这类课程的时候要尤其注意分析强调.例如在讲可燃性的气体时,教师要带学生分析哪些是最有效的清洁能源.氢气是可燃性气体,而且燃烧产物只有水,属于最清洁的能源,但是由于其密度太小,易泄露,不易运输,所以暂时不能被广泛利用;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也属于比较清洁的能源,但是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泄露可能会危及生命,所以不能算是理想的清洁能源;甲烷是可燃气体,俗称天然气,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毒无害,而且在自然界中甲烷的分布非常广泛,也可以通过动物粪便、秸秆等发酵得来,属于可再生能源,值得推广使用,所以就有了西气东输这个浩大的工程.西气东输不仅使资源合理分配,也保护了自然环境.又例如现在石油资源也比较缺少,而汽车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寻找可替代性资源又成了当务之急.在介绍新能源时,教师可结合现有案例进行授课,为解决石油资源缺少的问题,现在已发明出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其利用的原理就是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换,也就是化学中电解质与电解液之间的可逆循环反应,这样不仅节约了石油资源,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与可再生性.除了发明电动汽车外,人们还发明了太阳能汽车、乙醇汽车等,这些都是资源优化利用的代表,尽管由于技术的局限,现在还不能被广泛使用,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总有一天这些发明会造福人类.通过这样一系列理论联系实际的生活化教学,学生既学到了先进的化学知识,又了解了全世界能源的格局与发展趋势,从而会更加珍惜资源、善待资源,也会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动力,未来可能会研究出更清洁、更环保的可再生能源,造福全人类的发展.

三、总结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实行教学生活化,教师善于将书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原理、化学反应所创造的价值,懂得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学会科学地生活,并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全世界现有资源的分配与利用,懂得分析什么是清洁资源,什么是可再生资源,学会合理利用资源,也会有节约使用资源的意识,多使用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并努力研究出新资源,为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可持续繁荣,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作者:顾云龙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沿河中学

第七篇:初中化学教学小组学习作用探析

初中生对于化学这门课程了解较少,加之化学概念抽象难懂,同学们很难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导致很多学生产生了厌烦心理.随着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被激发,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改观.与此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彼此分享学习经验,在收获成绩的同时也收获了友谊.本文就小组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作用进行简单的阐述,供授课老师和部分家长指导和参考.传统教学大都采用满堂灌的学习方式,即授课老师面对全体同学进行知识讲解,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大大降低了课堂的利用效率.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小组学习逐渐得到教师的认可和同学的欢迎.所谓小组学习,就是教师根据学习任务要求对全体同学进行分组,组内每位同学分工明确,彼此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由于化学概念抽象难懂,化学教学也时常进行试验课程,所以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小组学习得到了广泛推广和运用.下面我就小组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小组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有至理名言是这样说的:“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喜好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了责任感”,可见兴趣在学习中是多么的重要.对于学习兴趣的理解,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喜欢,或是一种好奇.因为兴趣就是对某种事物的倾向性选择,是一种心理过程.如果一个学生对于化学这门课程产生了兴趣,他便会非常愉快地去学习,而且学习效率会很高,自然掌握的知识就越全面,学习成绩就越好.小组学习的首要作用便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小组学习有一个活跃的学习氛围,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其他同学,同样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可以请教别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极大地减少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普遍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小组内每位成员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可见,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长期处于家长的保护之下,很少与其他同龄人进行交流,集体意识严重缺乏.然而,客观来看随着经济发展,今后人类面临的问题却越来越复杂,单凭个人的能力解决问题远远不够,如何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应该受到重视.在初中的课堂教学中实行小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最佳途径.初中化学的小组学习一般是由老师根据同学的能力、性格以及平时成绩的不同进行分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参与任务学习.学生一般在小组中通过交流探讨,得出一定的集体认识,然后再经教师逐步指导最终得出最佳结论.为了提高同学的积极性,老师会对各小组以及组内成员的表现给予中肯的评价.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习困难的同学也得到了大家的帮助,随着掌握的化学知识逐渐增加,自信心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特见解也会敢于大胆表达.可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集体力量,带动全组学生的团体意识.特别是在一些实验课程中,因为个人力量无法完成实验操作,小组成员集思广益、相互帮助,充分调动集体的参与力度,发挥集体合作精神.

3.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课堂的主体是老师而非学生,学生仅仅是课堂单纯的旁观者和聆听着.没有全身心的参与学习,不仅学习成绩得不到有效提高,学生原有的创新能力也会被泯灭.举个普遍存在的实例:普通教学中学生只是一味地听从老师教导,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即使老师对某方面知识的讲解存在错误,仍有部分学生会全然相信.化学本身就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学科,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每位成员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群体之间或者学生与老师之间,通过相互讨论容易受到某一方面的启发.不同的思维方式汇聚一起,学生的创新能力便得到了有效提高.

4.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因此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对于学生相当的严格,常常限制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师生间只是一味地传教,作为学生只能听课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课堂之后,学生不再是只管倾听,而是与老师之间彼此互动,进行平等交流.对于初中化学的教学而言,单凭简答的讲解学生无法完全理解,需要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便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在合作学习中老师和学生通过任务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各抒己见、相互学习.同时,教师可以针对个别困难同学进行单独指导,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构建了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学习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倡导小组学习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探索性学习方法小组学习不仅实现了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的基本要求,也践行了素质教育的本质.由于小组学习在我国中学教学中开展时间较短,实践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小组学习,并应当避免以下两个问题问题:首先,探索讨论是初中化学教育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的探究过程不同于直接接受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探究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很可能出现学生纠缠于疑难问题的情况.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决定了这些问题无法避免,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当对内容进行仔细分析,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对学生探究中难题进行确定,同时对这些难题的应对措施进行有效设计,通过课前预习等方式是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效克服这些障碍,进而推动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其次,防止出现两级分化的情况.教师对小组进行划分时应当对学困生和学优生进行合理搭配,让他们在小组学习中能够相互帮助.此外课堂教学中很多学困生常常由于自卑或者缺乏兴趣而不愿主动回答问题或者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由于小组学习本身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如果任由那些不爱参与的学困生自由散漫下去他们的成绩为越来越差,最终在班级中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

三、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激发初中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合作学习的同时培养了团队意识,具备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小组学习由于采用的是异质分组方式,组内成员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以及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各不相同,通过彼此的交流合作,很容易发现新视角,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崔海涛 单位: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第八中学

第八篇:初中化学教学发挥非智力因素作用探析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为了确保基本理念的有效贯彻落实,也为了最大化的展现化学课程的价值,更为了促使学生获得健全的发展,一线教师逐步将非智力因素纳入到了思考的范围之内,目的就是要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轻松应对考试的同时,也能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也为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初中化学 态度兴趣 习惯 素养

所谓的非智力因素是指与认识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心理活动。虽然非智力因素和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非智力因素产生的作用却是任何其他因素无法取代的。尤其是对智力差别不大的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就显得更为明显了。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非智力因素的价值,要从多角度入手来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以确保化学课程的目标最大化实现。因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过程对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进行论述,以为高质量化学课堂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行为。对于学习来说也是一样,积极地学习态度能够促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化学课堂活动之中,能够在主动学习中认识到化学学科的存在价值,进而,为学生化学素养的形成做好基础性工作。那么,在化学课堂中,我们应该如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化学课堂的效率呢?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化学知识的应用,以及成果,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冲击下认识到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以积极地学习态度走进化学课堂,成为课堂的一份子,同时,也能确保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课堂活动的参与度,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保障。也就是说,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打破应试教育下的单一灌输式教学模式,来给课堂增添生机,重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做好基础性工作。例如:在教学《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时,我选择了生活情境创设法,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到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在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我们人体所学要的有机营养元素,比如: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食物中含有这些营养素呢?有学生说:鱼类还有蛋白质;大米、馒头里含有糖类等等;还有学生说:胡萝卜里含有维生素、瘦肉里含有维生素等等;引导学生积极地发言,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而,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有助于本节课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3.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受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锻炼学生的竞争力,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主动求知活动,进而,真正的凸显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的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中做好基础性工作。例如:在教学《化学方程式》时,我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①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②为什么在写化学方程式时要保障等号前后的质量守恒?③向上和向下的箭头要标注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要标注?④化学方程式中的一些数字的存在是为了保障质量守恒?……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答,之后,我在根据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一来能够加强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相关的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二来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在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探究化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效的实验演示、操作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要鼓励学生在动手实验操作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实验能力。例如:在教学《制取氧气》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相关的实验工具,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进行自主实验,并引导学生自主写出相应地化学方程式,同时,也让学生在实验中找到学习化学、探究化学的欲望。

5.总结

总之,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作为一线化学教师的我们要认识到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在促使学生获得健全发展的同时,也确保化学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

作者:张峻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清水河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黄锦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空中英语教室•校本教研2012年11期

[2]庄严.谈初中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2年12期

第九篇: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先进的化学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搞好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切实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激发人的巨大潜能,只有让学生对化学真正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才能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研究从而创造新知识。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出特定的情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就能够把握住学生的兴奋点,以便调动学生的兴趣。如:设计出精彩的引言、向学生讲述化学家的成长故事、化学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2.实验探究,激发兴趣。新课程理念下,就是要求学生以积极、轻松的心态去认识丰富多彩的化学,勇于去探索化学的奥秘,帮助学生养成化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例如,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教师可以先做几个实验,如:“白纸显字”“清水变牛奶”“烧不坏的手帕”等一连串有趣的现象,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秘,燃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化学教学活动的过程成了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忠实而有效传递的过程,教师只充当着既定知识内容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知识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化学课堂中教师只是在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学习程度等方面都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片面地按教案设计教学,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让学习什么就学习什么。因此,学生始终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接受学习,学习失去兴趣,整个课堂成为单纯的知识大杂烩,教师没有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和探究,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不够;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过程中,就应把学生纳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并听取学生评价和反思课堂教学的意见,这样就实现了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教学。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并提出课堂教学意见,既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又高度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从学生的角度对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参与、评价和反思,有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并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科学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起着有效的辅助作用。1.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感知过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些化学实验或化学现象不能直接搬到课堂上,此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进行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如教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借助有关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氯化钠的制取过程、钟乳石与石笋的形成,促进视听结合,刺激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引发探究欲望。2.利用多媒体,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利用网络技术收集所需信息,通过数据处理技术绘制图表、分析数据等。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利用网络等渠道认识食盐的用途,围绕“食盐的妙用”课题制作资料卡片,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可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引导他们总结氯化钠在食品、医疗等方面的用途。另外,学生还可借助网络通信平台与教师交流,或者班级论坛讨论问题。

四、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程教学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不能进行枯燥的讲解,最好是结合鲜活的事例,进行巧妙的渗透。比如:我在上初三化学第一节课的时候,让学生举例说明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认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来的预设是想让学生说说化学的有用性,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意外的情况出现了:很多学生举出了化学对生活不利的例子。比如,新装修的房子,不能立即入住,因为有毒;某些饮料里添加了塑化剂,不能吃;农药与化肥的使用,导致新鲜的大米不能立即吃;咸鸭蛋里可能含有苏丹红等,当然很多学生说出了化学的有用之处。同班学生被这个简单的问题分成了两个“派别”了,出乎了老师的预设。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没有训斥那些“拆台”的学生,也没有批评他们都往坏处想,而是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五、总结

总之,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实验探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作者:刘宏权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

第十篇:初中化学教学情商教育分析

所谓情商就是情感智慧,它是指一个人对自我感情世界的理解和情绪控制的能力。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因素中,智商只占20%,而情商却占到了80%。就连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也直言不讳地说过:智商让你受聘,情商助你升迁。同样,《化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也指出,要关注学生化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化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呢?

一、自我认识是培养情商的起点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观察、分析等外部活动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对自身情感觉察越强,就越能调节、平衡自己的心情,更好地把握自己。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自我认识。比如,实验时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进行操作或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关注学生操作或讨论的结果出来没有,而忽视学生有没有通过自我观察来认识自己,有没有通过其他同学的评价来认识自己。我们的学生却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有学生说:“老师,某某同学没有做实验,他只是在看。”有学生说:“老师,某某同学根本不参与讨论,总是我们三个人在说。”其实学生反映的正是教师未能予以重视的问题。要培养学生的情商,就要先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入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反思,认识查找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并努力自我完善。可以引导学生反思以下内容:上课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能不能回答?能回答到什么程度?其他同学知识掌握得如何?从其他同学身上我能学到什么?今后自己要侧重于学习哪些知识?

二、自主发展是培养情商的动力

自主发展通常是指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努力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第五单元课题三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节的教学中,让学生独立思考时,我发现一些学生拿着笔在本上自觉地列式子计算,一些学生目不转睛地看着题目认真思考,也有一些学生在那里东张西望,一副事不关己、悠然自得的样子。这时,学生自主发展意识的差异就体现出来了。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与优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我们开展教学的天然武器,利用好每一个实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一些学生而言,感受更多的是失败的痛苦,而很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日复一日,就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变得不想学习、不爱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细化每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体验到努力之后的成就感。这样的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能使学生由衷地爱学习、想学习。

3.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每个孩子积极的评价,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拥有学习的自信心。比如,有的孩子由于长期不自信,就算答对了问题声音也很小,这时教师可以一边重复他的答案,一边用肯定的语言去鼓励他,使其产生自信心,进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自我激励是培养情商的手段

自我激励通常是指持续激发个体的动机、驱动个体实现目标行为的心理过程,它使个体处于一种积极的兴奋状态之中。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善于运用自我激励的方法,积极与自己对话:你是会选择退缩,还是会选择迎难而上?如果你选择退缩,你就永远不会成功。记得所教班级中有位男同学,一次谈心时我问他是不是放弃学习化学了,他居然不以为然地说他不会。当时刚开始学习化学,90%都是识记的内容,他居然说不会。遇到学习中的困难就轻易告诉自己我不会的人,怎么可能学好!于是,我耐心地开导他,让他意识到,只有在困难面前不断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能行”“我一定会成功”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能拼才会赢”,无论曾经失败过多少次,只要坚持不懈地奋斗,终究会赢得成功。古往今来成功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自我激励的能力,有明确的目标、乐观的精神和求实的态度。我个人认为,读书也是培养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励志的名言、故事,让学生从中锤炼“永不言败”的意志。

四、人际交往是培养情商的纽带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比如,在给班级学生分组时,总有几个学生哪个小组都不愿意要,其实这与他们的学习成绩无关,而与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关。我一般是让课代表分组或按照班级的坐次分组,但这样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不受欢迎的问题,要解决问题还得让这部分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教会他们如何与他人交往,这样他们才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我们的课堂才能形成人人参与的学习氛围。现在安排学习小组时,我先按照化学学习成绩将学生合理地搭配,每个学习小组都由优、良、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构成,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成绩好的学生就可以去帮助成绩不好的学生,人际交往的环境就能得到优化,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能得到提高。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句话切实地道出了情商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创设积极健康的情感环境,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窦胜杰 单位:黑河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