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论文(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化学课堂论文(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化学课堂论文(5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

一、初中化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是学生行为的楷模,初中化学教师的化学素养和对化学实验的熟练程度是得到学生认可的重要因素。初中化学教师如果在化学上达不到标准,就不能够以学问服人,无法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而初中化学教师唯有在化学上有所成就,能够传授给学生一些不同于课本上的知识,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由此可见,初中化学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十分重要。教师素质的提高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学校应定期加强化学教师的培训,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只有加强教师培训,才能使化学教师及时接触新的化学教学理念,摒弃落后保守的教学观念,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化学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和多样化。在学校采取措施的同时,教师自身也要做出努力,主动积极参与其他资深教师的课程,通过听课做笔记来积累经验和方法,平时也要和资深教师多加沟通交流,当局者迷,向资深教师询问自己教学的漏洞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教学作出改进。

二、多启发学生的化学思路

初中化学属于化学的入门阶段,此时形成一个正确的化学思维才能使学生在之后的化学学习中如鱼得水。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有上百个化学方程式、化学物质,如果是死记硬背极容易记混,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化学思维,不管是什么化学反应,都有它所对应的化学反应原理,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做实验,以实验现象启发学生的思维,掌握了反应原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记忆也就简单多了。比如,关于双氧水的化学反应,可以先在不让学生知晓化学物质的基础上做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在学生观察到反应产生了大量的气泡,并且能够将带火星的纸条复燃,然后让学生利用所学,根据现象猜测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实验产生的化学物质,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辅正,再讲解原理,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并逐步形成固定的化学思维。

三、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要学好初中化学,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做好化学实验,学习初中化学的理论知识是为做好化学实验服务的,化学学习者如果只懂得理论知识而动手能力极差就无法成为未来需要的化学人才,因此化学教师在化学课堂上除了教授化学理论知识外,要注重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中,近距离感受化学的魅力,才能清楚地了解每一个实验中所需要的化学药品、玻璃仪器及步骤,而不用死记硬背。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要耐心对待每个学生,及时纠正错误的做法,使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做好实验。也可以在授课前先教授学生做实验,学生对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印象深刻,之后在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学生就能有针对性地学习,进一步巩固知识。课堂上的化学实验也可以延伸到生活中,教师可以以课后任务的形式交代学生做实验,要做的实验要容易实践,材料要易得,增加初中化学学习的乐趣。四、多媒体技术合理运用随着化学教学活动日益受到关注,高科技技术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多媒体技术以其独特的图文声像结合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课堂讲解时,教师不需再满黑板的写化学重点,全程用多媒体演示,减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辛苦和负担,而且运用多媒体教学一改以往的板书形式,成功地引起了学生兴趣,用幻灯片播放的形式进行讲课,一张讲完就会演示下一张,不像黑板书一样,满满一黑板,都能抄下来,学生一旦错过,就无法再看到已经错过的知识点,这在客观上使学生不轻易走神,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对知识的吸收理解效率和课堂效率。

四、总结

初中化学的学习要打好基础,重视基础才能对更高级的化学学习影响深远,学生唯有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打牢基础,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化学研究,提高自身化学学习的素质和水平,因此教师要予以重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授课技巧,构建更为高效的化学课堂,为未来化学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

作者:司桂花 单位:河北省黄骅市第三中学

第二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分析

1.优化、改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

新课标的推行落实表明传统的教学方法所存在的不足与弊端,这些不足与弊端大大限制了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质量,对传统、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优化与改善是时展潮流的趋势,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使命。

1.1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化学知识

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最常见的情景之一就是老师站在讲台上按着教材授课,讲解元素周期表、展示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演示化学反应等,而学生则坐在一旁听讲,这种直接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开发。优化、改善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式联合教学,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引导下,老师引入生活案例、使用模型教学,让学生更好、更深刻地理解初中化学知识。

1.2培养学生积极动手、独立思考的能力

经过改革、创新和优化后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能够让老师对化学教学的探讨更加深入、对化学知识更加理解、对问题的研究更加仔细,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在上课时主动表达、提出疑惑,同时也能鼓励学生积极观察、思考和总结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动手操作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1.3激发学生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初中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中所包含的化学原理、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随处可用。假如老师脱离生活枯燥地讲解化学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就难以被激发,不能很好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经过优化和改善后的教学方法具有融合多种教学模式的优势,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更专心地学习化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质量。

2.改革、创新、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方案与措施

2.1融入生活实例,实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在生活中能够随处可见化学原理,学习化学知识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上的化学问题,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融入生活实例,老师从生活实例中提炼出与教学任务相关联的化学原理,然后提出化学疑问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出答案,达到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的目的。例如学习人教版化学教材二氧化碳相关内容时,某中学方老师利用演示使用灭火器的操作步骤来讲解灭火器的工作原理从而引出二氧化碳的知识,并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的火灾类型、讲解哪些火灾能够使用灭火器,从而加深学生对二氧化碳知识的理解。

2.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突出学生主导地位

改变现有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的状况,贯彻新课标学生中心理论的思想,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弱化老师讲课的比重,这主要表现为在化学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结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模拟操作化学反应或让学生思考该用什么化学原理处理情境中的问题。以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为关键,老师讲课作为辅助,从讨论着手开展学生探究性的学习,同时教案的准备要以学生为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日常生活经历设计出新型教学课件。

2.3利用各方资源做好操作性实验课的开展工作

初中化学学习实际是为学习高中更加深入、专业的化学知识作准备,所以初中化学知识更注重基础性和实操性,以化学实验为主。老师在讲授初中化学实验课时应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利用多媒体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过程,利用模型、实验工具让学生亲自操作,利用互联网列举生活中更多的化学实验案例,大力发挥不同资源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总结

老师在讲授化学知识时不单单只是让学生记住化学公式、元素周期表等,而是让学生能够将教材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把所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上,也能从生活中的现象和经验提炼出所蕴含的化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此改革、创新和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有着重要作用,分析与研究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现实意义。

作者:张兴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双城堡镇中学

第三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代信息社会,知识量迅猛增加,这就要求受教育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然而单靠文字教材和传统教学媒体(语言、黑板、粉笔、挂图、模型、标本等)难以达到这个要求。因此各科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科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用现代教学媒体,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解决知识总量的增加与有限学习时间之间的矛盾开辟新的途径。综观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尽管我们在创设环境、演示展现、练习测试、表达交流、获取资源等方面已经有了不小的起色,但整合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课程整合表面化、预设目标理想化、教学过程模式化、资源认识狭隘化、教师角色两极化……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对整合本身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片面追求整合的形式,而忽略了对整合的实质的把握,对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缺乏准确的定位,只求信息技术的引入,却忽略了信息对文化的承载、传输和交流作用。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需要从分子、原子的微观角度来研究宏观物质之间的反应,以现代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具有多媒体集成和资源共享等多种强大功能的信息技术,理应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整合

以提高学生初中化学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以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为课题实验基地,我们对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整合模式问题作了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一)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整合教学模式

化学实验教学中有许多演示效果不理想或难于实现的教学内容,如有毒、有危险的药品使用,化学反应微观实质,化学工艺流程,不易观察的化学实验等,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动画模拟、网络教学来弥补。此类型的整合课是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多媒体素材库、计算机、投影等作为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该模式可归纳为“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创设情景)—设疑启思—讨论分析—对比归纳—巩固提升—反思小结”六个环节。整个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分析讨论、自主探究、活动展示。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新课程理念。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鉴于当前学校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实际情况以及化学学科特点,我们就“视频显示与常规板书的关系”“实物投影、课件模拟与实验演示的关系”“微观知识教学课件应用与传统教学对比”三个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

1.视频显示与常规板书的关系研究

用课件上课是否需要板书?教育界对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一种观点认为:用大屏幕显示的板书更新速度太快,不利于学生做笔记。但也有观点认为:板书完全可以用屏幕显示代替,不仅速度快,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课上宝贵的时间创设更多的学习情景,增大课堂容量。两方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究竟谁更合理、更现实一些?我们就如何处理课件显示与常规板书的关系等问题在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展开了研究。为了使对比的效果更明显,我们设计了主板书全部用大屏幕显示(只有少量不可避免的副板书写在黑板上)与全部是常规板书的对比实验。在化学“绪言”的授课过程中,我们针对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的情况,依照新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设计了三方面的教学内容:什么是化学?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怎样学习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组和对比组采用完全相同的板书内容,只是实验组基本不用常规板书,而是按次序直接显示在大屏幕上;对比组则在黑板上书写常规板书。当天自习课上,我们随即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发现:在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提高方面,实验组和对比组所代表的两个样本总体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对学生化学学习方法和与其他学科关系认识的影响等方面,实验组和对比组所代表的两个样本总体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统计表明,视频显示板书在效果上明显优于常规板书。在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发现,这与视频显示板书的“速度快”有直接的关系,与板书的字体和色彩倒不存在必然的相关性。正如有学生所说“我们注意的是板书的内容和对内容的讲解,而不是形式”。板书的作用只是提示下面要讲的或归纳已经讲过的知识点,一节课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板书最多不过四五条。对于这种类型的课堂,如果能很迅速地显示全部板书,省出时间,在重要的内容上多做停留,或显示更多的相关音像资料,帮助学生研究和琢磨重点内容的内涵,教学效果会更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由于书写板书占据了一定的时间,常常导致某一内容没有讲解完毕就不得不跳过,去进行下一个内容的探讨,使得对比组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探讨出现断链。这也可能是导致对比组学生学习兴趣相对较低的一个因素。另外,采用视频显示板书,可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显示速度慢、停留时间长、有特殊颜色或音响标记的语句上,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从另一个角度讲,只要程序设计合理,视频显示板书并不是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短处;当学生逐步从心理上接纳了速度可控的视频显示,就像熟悉黑板一样,大屏幕也就成了黑板的一部分,甚至黑板可能会变成屏幕的延伸。到那时,视频显示与板书之间也就没什么你我之分了。从以上实验与分析可知,尽管不同课堂对板书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但我们完全可以依据课堂本身的需要,将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板书、挂图、例题、随堂练习等教学内容,编辑成课件。上课时,教师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如何启发、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上,从而大大节约课上时间,提高效率。同时,视频显示和常规板书并不相互排斥,它们目标一致,又各有所长。整合实践的最终结论是:双方互为补充,最后走向融合。

2.实物投影、课件模拟与实验演示的关系研究

实验是化学的精髓,所以与实验相关的实物同步投影和课件模拟演示,就成了我们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的具体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实物投影、课件模拟与实验演示的联合运用效果是否明显,我们在“分子”一节进行了相关的设计、研究。实验组和对比组采用相同的实验演示,只是实验组还利用了实物投影与课件模拟。课后,我们设计了四道相关习题,让两个组进行答题,并对得分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检验结果证明两个组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统计说明,实物投影、课件模拟与实验演示的联合运用能够使教学效果明显增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利用多媒体中的影视系统,录制了许多和化学实验、日常化学常识有关的资料片段,在授课中运用这些资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学氧化碳的制取以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我们利用自制软件,让学生自己上机操作,选择正确的仪器图形,拼装正确的装置图,同时还借助一些软件,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操作,实现画面的移动和色彩的填充,变乏味的记忆为轻松愉快的操作。再如,在做一些演示实验特别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我们利用视频展示台把试管里发生的一切,通过投影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克服了后排同学观察不清的弊端。课堂活动由过去教师单边操作变为师生、生生的多边互动,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的。

3.微观知识教学课件应用与传统教学对比研究

初中化学中涉及许多微观领域的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以挂图、幻灯和模型来帮助学生想象,但因这些辅助手段的静止和单一性,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而现代教育技术却可以将这些摸不到、看不见的微观现象在计算机里多方位地、动态地模拟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是“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中的难点。在“离子”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实验组事先编好动画程序,讲课时,根据学生需要,将其调出观察,在学生讨论、分析这些画面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和讲解,以期通过人机交互,学生自我解决疑难问题。对比组只采用挂图形式,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实际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化学反应现象或过程,可变抽象为直观,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以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演示相结合的“互动型”整合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来获取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精心设置情景,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来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较便利地展现感性材料,创设最佳情景,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崭新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出“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并进行网络探讨”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其中的情景创设包括:直观情景创设、实验情景创设、问题情景创设、生活情景创设和课堂合作情景创设。整合了信息技术的多样化教学策略,对于化学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技术与化学的整合,通过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和利用,可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优势,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把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提高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并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此类型整合课的教学程序如下:

(1)在校园网上建立内容丰富的“知识库”。

(2)引导学生查询互联

网上相应的网站或进入校园网,浏览“知识库”或相应网站,进入学习情景。

(3)围绕课题,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自己选择确定当前最想探讨的若干问题,作为每个学习小组的子课题。

(4)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与子课题相关的信息,下载到自己的文件夹中或打印出来,再将收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5)小组交流讨论、分享网络资源,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6)学生的成果通过网络展示,供全体学生交流、考查与评价。这种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该模式可归纳为“提出问题—情景创设—自主学习—网络探讨—师生评价—教师总结—练习强化”七个环节。例如,在学习物质的性质、用途、实验室制法等问题时,可让学生先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课件交给教师,然后教师将自己和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于局域网中,上课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最后由师生共同得出正确结论并进行巩固训练。我们不但通过网络收集了许多习题,建立起自己的习题库和复习指导体系,还研究了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利用好这些资料的方法。在使用题库时,为了克服学生对习题和测验卷的厌倦心理,我们充分利用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的功能,做到多机分配和多窗口分配,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多方位选择,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进行章节测验时,我们准备了难度不同的多套试题,以不同的窗口将试题分别输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程度,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套题来做。这样的设计,体现出因材施教,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树立自信心,不再对考试产生恐惧心理。平时复习时,让学生从计算机上自己选择习题和知识点,自由地练习,学生们普遍感到在计算机上做作业富有情趣,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实验研究中我们收集了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前测、中测和后测数据,建立了实验档案资料,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分析。所采用的实验组是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2011届、2012届毕业生,对比组是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2010届毕业生,分别以开学初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作统计数据,其中实验组采用整合教学模式,对比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因为化学是九年级开设的一门新学科,因此前测时我们用该届学生八年级期末数学和物理两门理科的综合试卷进行差异性分析。实验组和对比组在智力水平、学业成绩两方面都没有明显的差异,使用教材都是人教版九年级教材,配备教师相近,在课时安排上做到一致,不另外增加课时。通过采用Z检验法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2011—2013年三年,对比组与实验组学生前测数据,Z<1.96,说明两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中期及后期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比组的综合测试成绩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

三、总结

应用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后,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节课中占了将近90%的时间,知识的掌握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整合后的课堂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除了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作用外,还在教学当中起到辅导、督促个别、察看全体的作用。整合后的网络环境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这种教学能够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既要具有计算机知识,还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这就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使师生、生生、人机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丰富,增强了课堂情感。

作者:贾大庆 周笑蓉 单位: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

第四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一、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辨别能力

学生要学好化学,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要学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方法。只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正确的认识事物,认识事物的变化过程和发展规律。特别是对化学反应中的现象,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思考,引导学生学会透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例如,燃烧这个化学反应,虽然在燃烧的现象上是相同的,但不同物质的燃烧有不同的燃点,在预防火灾的准备中要有不同的要求,在灭火过程中也要用不同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练习解题,例如,怎样辨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这两种气体?学生通过讨论就会得出以下几种解题方法:

1.将紫色石蕊水作为标准,将“氢气”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分别通入其中,若水变红则是“二氧化碳”气体,若颜色不变则是“氢气”气体。

2.分别拿火柴对“氢气”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进行燃烧,能燃烧的则是“一氧化碳”气体,不能燃烧的则是“二氧化碳”气体。

3.将Ca(OH)2作为标准,分别将“氢气”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其中,能是Ca(OH)2变浑浊的则是“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产生浑浊的则是“氢气”气体等。这样多种解题方法的教学方式能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可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新课改后,初中化学教学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现代的素质教育发展,由简单的课堂知识传授向自主、探究课堂新模式转变。例如,初中化学教学的课堂采用介绍我国化学知识的起源以及发展过程,来使学生充分了解化学的深远意义,像在学习“酸碱盐”知识的时候介绍“酸碱盐”知识的来源,以及“侯氏制碱法”的故事来开启学生的化学思维之门,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充分感悟到化学知识的精髓,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热爱科学的激情。实施以人为本的化学教学,在讲解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科普知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学习空气的组成、水的结构、石油的产生等知识时,让学生充分了解保护环境和保护能源的重要性,使学生从小就形成环保和节约意识。又如,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和放射性元素时,通过讲解伟大科学家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来让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还学习居里夫人这些伟大科学家勇于创新和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培养学生不畏艰险的学习品质。

二、注重化学作业的有效性,提高学习效果

化学作业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和内容,作业的效果直接决定学习的效果。要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就必须重视化学作业的有效性,用高效的作业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化学作业的形式很多,有化学计算,也有化学实验和课外的化学问题的探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提高化学作业的有效性,首先是帮助学生认真组做好化学实验。化学学科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重视实验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能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同时也能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自2010年江苏省实施中考化学学科实验技能考查以来,每年的中考试题中也加大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去认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和规律,让学生到实验室完成教材中的八大实验活动等化学作业。对化学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要有系统性。我们从开学初就给每个学生一个化学学习档案袋,用于收集学生的作业本、试卷、默写纸、小论文、资料小卡片、探究活动记载表、实验室活动记载表、家庭小实验记载表等。等积累到一段时间之后,让学生整理学习档案袋,很多学生都反映平时做的作业没觉得什么,等整理后就发现原来平时不知不觉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化学知识,有来自课本上的,也有来自课本之外的,还有做实验和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和经验,这对于化学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同时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行为习惯,能促进探究活动顺利进行,使科学素养在探究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化学学习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加强对学生的作业训练既是学习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也是实践训练的过程。布置具有针对性训练的化学作业,让学生在训练中去巩固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可以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习效果。注重作业的有效性要从作业的设计做起。对作业的内容和作业的分量要精心设计和安排。在作业量上要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业不要太多,但也不能太少,以能达到作业目的为标准。对作业的难度也要适中,一般以中考试题的难度为依据。保证学生既能独立完成作业,又能起到练习巩固提高的效果。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新课程初中化学教学非常注重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做化学实验已成为了解化学知识非常重要的手段,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对很多知识点的把握就会非常清晰明了,这不但减轻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压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例如氧气的制取方法,2KClO3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首先要了解制取氧气的步骤,按照要求一步一步操作。实验操作步骤:①按要求把制作氧气的仪器连接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②检查装置的密封性,确保装置是完全密封的,不然制取的氧气就不纯。③把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装入试管中,确保试管的清洁度和干湿程度。④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避免试管与其他物品发生碰撞,确保试管口要稍微向下倾斜,避免水滴滴在试管底部造成试管爆裂,同时还要调节固定试管的高度,以免火焰的热度不够,制取的氧气达不到标准。⑤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⑥收集氧气。⑦实验完毕把导管从水中移出。⑧盖上酒精灯帽,熄灭酒精灯。通过实际操作,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和牢固掌握化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化学教学离不开社会实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情景,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并把化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例如在学氧化碳和氧气时,学生们不了解二氧化碳可以使人窒息,教师列举有人到地窖取红薯,由于时间太久,结果窒息死亡。这些实实在在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可以给学生敲响警钟,在面对生活中的危险时,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来保护好自己和他人。因此,充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来学习化学,对学生的思维调动和学习激情的调动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四、总结

初中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在加强实验教学和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发展得更加优秀。

作者:张兴亮 单位:灌云县下车中学

第五篇:初中化学课堂高效办法浅论

一、走近学生,生成高效化学课堂的前提

首先,教师应做好自我“充电”工作,不断地学习、探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有渊博的知识,他的授课才会更加有深度、有广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崇敬感。其次,教师应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生活中,教师应多帮助,关心学生,采用谈话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开困惑,克服困难。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不仅有利于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的激发,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化学走近学生,让学生爱上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拥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学生刚升入初中,初次接触化学,通常会被化学实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所吸引,而产生化学学习的兴趣。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学生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实验,习以为常之后,若教师再不转变教学方式,学生的兴趣就会慢慢消逝,甚至于被磨灭。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应用化学的实验优势,让化学走近学生,让学生爱上化学。首先,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入一些现象奇特的化学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纸杯烧水、魔棒点火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其次,教师可以有效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一些生活中与化学知识相关的现象引入课堂,如如何有效灭火,胃酸如何治疗,水污染如何防止,如何避免铁生锈等等。这样的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化学兴趣,而且还能凸显化学知识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方法,生成高效化学课堂的基础

1.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知识结构的体现和构建,然而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新教材的实施,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显得越发重要了,这不仅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而且还对学生思考化学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必要的培养。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化学实验,还是化学计算,都应具有一定顺序,拥有规律可循的,通常是由表及里,由远及近。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探究化学问题的顺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提高思维能力。

2.开展学生合作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团体意识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原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03%,但是地球上改变二氧化碳含量的因素特别的多,人和动物的呼吸,各种燃料的燃烧,光合作用等,笔者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探讨一下自己对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看法和观点。学生积极分析,讨论,众说纷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不仅能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和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团体意识和协作能力。

3.组织分层次的教学活动,力求全体学生的发展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何况是一个班上几十号的学生。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办法不仅能有效地照顾到每一层次的学生,而且还有助于班级水平的整体提高。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摸底,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分层;其次,对于每一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教学目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有所得,有所获。

作者:罗志峰 单位:广东省兴宁市大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