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各阶段应用实例,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微课短小精悍,可以让学生不受时空束缚地自主学习,满足初中化学教学各阶段的需求。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尝试制作适用于初中化学教学各阶段的微课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归纳常用的解题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应用实例
微课,就是微型视频课程的简称,是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它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网络课程资源[1]。微课具有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景真实;短小精悍、用途广泛;半结构化、易于扩充;交互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近几年,笔者制作积累了一些初中化学微课作品,可使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各个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
一、学段衔接阶段,激发学习兴趣
微课内容短小(中小学微课一般在10分钟以内),在学段衔接阶段,选择一些学生关注或关心的话题,融入浅显的化学知识,能使学生快速地了解化学学习的内容,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由于微课声情并茂,情景真实,还可辅以多媒体,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所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2]。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段衔接阶段的微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为主要目的,不宜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宜讲述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故事,展示化学变化中的奇妙现象,揭示化学和现代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通过微课真实的展现,使学生亲身感受化学的意义,调动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启发他们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进而产生自主深入研究的欲望。学段衔接阶段,适合制作微课的初中化学教学内容有“元素周期表”“蜡烛燃烧实验”“空气”“水的组成”“水的净化”等课题。扫图1中的二维码可观看笔者制作的微课“水的组成”。该微课介绍了水的组成揭秘史,演示了电解水实验,推理了实验结论的得出过程。学生观看后,对“水”这一身边物质和化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还利用导线、硬币、干电池等生活中寻找到的物品,自己操作了电解水的实验过程。
二、新课教学阶段,突破学习难点
微观世界是抽象而神秘的。因其抽象,学生望而生畏;因其神秘,学生渴求了解。抓住学生的这种矛盾心理,对于一些微观概念较多、较复杂的课题,可以借助微课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要求学生能从原子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会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生活和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在新课教学阶段,该课题的实验多、抽象概念多、实验设计和操作的注意事项多。以上“三多”,极易造成学生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突破不了难点,一遇到称量结果为“质量变化”的实验,就容易被现象所误导。因此,笔者制作了微课“质量守恒定律”(扫图2中的二维码观看),要求学生课前自主观看。该微课主要内容有三点:首先,帮助学生回忆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从理论角度推出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然后,通过对比碳酸钠与稀盐酸分别在敞口装置和密闭装置中发生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使学生认识到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设计要领。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多个化学反应实例,学会解释一些看上去“不守恒”的实验假象。学生通过课前的微课学习,主观上已经接纳了“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客观事实,课堂上就有充裕的时间去多做一些分组实验,互相展示和讨论实验结果。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提升了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中考复习阶段,清除学习障碍
中考复习阶段,学生在化学学习上已经产生了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如果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制作和合理利用微课辅助化学教学,就既可以缓解课时紧张的压力,摆脱模块教学对学生思维的束缚,更可以促进不同能力和发展意向的学生思维深度发展。微课的应用将复杂的化学知识转化成简单扼要的知识点,具有强大的“点”状功能。它可以是单元的某个知识点,也可以是专题讲解、经典例题突破等。这个“点”碎而不烦,言简意赅,精准独到。利用微课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合理地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时间,比较灵活[3]。同时,微课可以循环播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去理解和深化,从而学有所得。
1.借助微课,总结常用方法
复习阶段,在归纳一般规律、总结常用方法时,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方式、反应速度、领悟能力等不同,个体差异是巨大的。有的学生能够自主完成,有的学生一点就通,也有的学生则需要反复演绎。这样就会造成:课堂上老师讲少了,很多学生没学会;讲多了,又有学生不耐烦。为此,我们可以借助微课辅以课前或课后的个性化指导。例如,在复习《物质的鉴别》时,学生普遍感觉最难掌握的,是在不能使用其他物质的情况下鉴别物质。笔者就制作了一节微课“无试剂区分”(扫图3中的二维码观看),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该微课教给学生遇到无试剂区分时的常用方法:一看、二闻、三混合,重点结合实验介绍了“两两混合”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速度,在课前多次观看。如果课堂上解决问题时又产生了困惑或障碍,还可在课后继续反复观看,直到顺利掌握为止。
2.借助微课,创新实验拓展
复习课上,教师很少再做演示实验,主要是因为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在新课教学阶段已经全部做过一遍,没有必要再重复。且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设计,基本都是为了突出某个知识点,不符合复习阶段“知识网络化”的要求。所以,复习课上的实验大多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创新实验。这些创新实验,往往是多个实验的组合,通常需要的仪器、药品种类较多,前期准备工作也相对复杂,不太适合在课堂上现场演示。教师可以将这些演示实验录制成微课,即使多节课连堂,也不会影响实验效果,还可以提供给学生课后反复观看或者模仿操作。例如,笔者在复习阶段录制了一节“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创新微课(扫图4二维码观看),用三组对比实验帮助学生梳理了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密度大小、水溶性以及与碱的反应等性质,将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下册第八单元和第十单元中与二氧化碳有关的知识点,通过十分钟的实验,融为一体。
3.借助微课,分析典型试题
复习阶段少不了纸笔测验反馈。对反馈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后,教师往往会挑选得分率较低的题目进行集中分析。但是,这种分析方式往往不能满足所有个体的需求,那些错得比较“有个性”的个体,在纠错时可能未得到及时的帮助。在专题复习时,一些类型相同的题目,例如实验探究题、推断题等,虽然考查内容不同,但是解题方法上有相通之处。课堂讲解时,由于题目篇幅较大,学生阅读时间较短,导致学生领悟不到位。教师可以将这些典型试题制作成微课,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问题,也使课堂得到了有效的延伸。例如,笔者在整理南京市近年中考原创实验探究题时发现,这些试题虽然起点很高,但往往落点较低,考生只要在考场上克服畏难心理,平时注重加强阅读训练,是完全可以顺利解答的,于是制作了微课“读懂资料抓准知识”(扫图5中的二维码观看)。该微课以2016~2018年南京市中考最后一题为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试题资料。
4.借助微课,归类讲解专题
中考复习阶段后期,少不了专题复习,通常包括实验专题、计算专题、推断专题等。专题复习的难度应根据学情确定,一般课堂上侧重基础复习。一些技巧性较强的专题复习,更适合制作成微课,供给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选择性学习。例如,笔者将“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关计算”等基础内容在课堂上进行了系统复习,而将一些需要应用技巧解决的计算问题制作成微课“技巧计算”(扫图6中的二维码观看),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观看。该微课结合中考真题,着重讲解了“差量法”“守恒法”“极值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事实证明,这种分层教学的方法不仅避免了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而且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挑战心理,比在课堂上的全面灌输效果好。总之,微课是利用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进行辅助教学的模式。精心设计的微课能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
参考文献
[1]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65-69
[2]张金凤.浅谈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技术在线,2015(11):40-41
[3]宫轶炜.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8(33):18
作者:金怡 单位:南京市钟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