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的巧妙结合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的巧妙结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的巧妙结合

摘要:初中化学作为学生接触、探索自然界现象的入门学科,不能脱离生活这座“不竭之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将化学教学与生巧妙结合,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借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实际;巧妙结合

化学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在物理课上,教师经常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如地湿容易摔跤是摩擦力的原因;货车超速、超载与惯性、压强有关,等等。但是,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很少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学,导致学生认为化学深奥难懂,实用性不强。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也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应用中的认识。

一、导入生活疑点,激发学习兴趣

朱熹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由此可见,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兴趣对于学习一门知识或是掌握一项技能的重要性。当前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都建议教师在授课前导入学生关心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学习中获得快乐。例如,在学习“地球上的水”时,教师首先展示我们身边的小河和化工厂附近的小河,通过强烈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教师适时提出问题:众所周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海洋面积约占地球地表面积的71%,一般人身体体重的60%~70%是由水构成的。那么,大家知道水是由什么构成的吗?为什么淡水可以让人解渴,而海水却不能呢?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导入与设问,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阐述水的重要性和稀缺性,让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

二、利用生活材料,突破教学难点

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有着较多的知识点和较为枯燥的化学方程式需要学生记忆,还有许多概念需要学生区分、理解与掌握,这对活泼好动的初中生来说无疑是乏味的。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生活所接触的物质及其变化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让学生认识到所学内容切切实实地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日常所见解释化学知识,深化理解、强化记忆。例如,在教学“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学生除了对铁和铜稍微熟悉之外,对铝、锌等重要金属一无所知。如果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是演示实验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熟记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这样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教师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搜集尽可能多的金属,如铝线、铜丝、铁钉、锌片等,课堂上教师提供给学生几只试管和适量盐酸或硫酸,学生自己实验、自己探究,很快就得出铁与酸能反应,铜与酸不能反应,铁比铜活泼;铝与酸反应速度比铁快,所以铝比铁活泼;铜丝不能与酸反应,那么我们把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成为氧化铜后,发现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再把铁钉除锈后放入硫酸铜中,置换出单质铜。学生非常好奇,纷纷说道:这是魔术。教师说:所有的魔术都包含着科学知识,这是我国最早发现并使用的湿法冶铜,我国几千年前就有青铜器……如果课堂被学生喜爱了、接受了、领悟了,那么知识并不需要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自己会思考,获得新知识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关注日常生活,注重学以致用

教师在化学课堂上不仅要注重生活化,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将课堂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实现从生活中学习,然后再将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完成学以致用的终极目标。例如,在学习“淀粉的检验”时,教师从医务室拿来几瓶碘酒,学生则带来了一些白馒头和白萝卜。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分组探究,观察碘酒滴在白馒头和白萝卜上的颜色变化,引出“淀粉遇碘变蓝色”这个知识点。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学生把其余的白馒头在口腔中细细咀嚼一分钟左右放在培养皿上,再次滴加碘酒,蓝色淡了很多,说明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进行了初步消化。在课堂小结中,更有学生在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后,提出要用碘酒去辨别家里的鱼丸、肉丸是否掺有淀粉。活学活用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又如,在学习“生活中的酸和碱”时,教师组织学生去生活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或是尚有疑问的东西来测试酸碱度。学生十分喜欢这种形式,纷纷测试自带的各种饮料、牛奶、菜汤、豆浆、洗衣废水、唾液等。最后,教师提出问题:哪种酸可以用来去除水壶水垢?为什么选用这种酸?我们经常喝的碳酸饮料为什么不利于身体健康?介绍酸性体质容易肥胖和生病,传达健康饮食的理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形势、新背景下的化学教师,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就必须了解生活、热爱生活,从生活中寻找适合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方面面。在课堂上通过科学的形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深入了解生活,并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明刚,陈伦琼.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新课标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S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沈彩琴 单位:浙江省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