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探微(6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探微(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探微(6篇)

第一篇: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打造

要想让课堂变得高效,必须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初中地理教学中,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拓展,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教材形式多样、内容精练、图文结合,要让学生结合各种条件促使学习主动性不断提升,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然而,长期以来,初中地理学科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学生地理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都不尽人意,这样就要在课堂教学上寻找方法,让地理课堂更高效。

一、点燃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课堂上教师把书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融合。自然中季节的更换,太阳一天中离我们的远近,每个季节中白天与黑天的变化,每一个节气的具体情况等等。还有学习各地物产中,让学生了解各地的物产与自然环境有哪些不同,比如,我们所吃的热带水果只适应于热带气候,而我们北方有着得天独厚的冰雪世界也是热带没有的。相同的时间,不同的生活情节,主要是源于地理位置的不同。这些关系到生活发展的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升,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作用

小组合作与交流是当前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小组内部让学生强化自我学习、领悟能力,与此同时教师给予适当地讲解,使学生在互相帮助的氛围中完成学习内容,达成学习目标。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全班出点子来解决,不仅让小组内学生互学共进,而且还能影响到全班学生的学习力。在这一过程中,全班学生都参与,让学生体会到自我发展的成功感,喜悦心情,让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学习动力日渐强大。

三、促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并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慢慢培养,好的学习方法需要慢慢总结、发现。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第一,让学生先自学。课前先一步地自学,可以让学生把要学的内容进行初步了解,对有难度的内容自行查找资料,使学生在足够的时间里深化知识,增强学习的广度。第二,熟识地图。地图是地理学习的要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研究地图,学会看图、填图、绘图。第三,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上所要掌握的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完成课上任务的态度,并学会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让多媒体发挥作用

多媒体这种倍受欢迎的教学手段把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复杂的问题直观简单化,多媒体用音形色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包红英 单位:前郭县乌兰图嘎镇蒙古族中学

第二篇:初中地理课堂学生探索精神培养

摘要:

结束小学教育进入初中,开始了门类广泛的知识学习,其中初中地理是一门生活实际应用比较广泛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对这门课堂产生兴趣并学好,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地理涉及种类多,有国家地理、人文地理、地形地势地理、气候地理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尝试等,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探索能力;探索精神

学习好地理这门课程,先要让学生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等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升探索精神,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本文结合新人教版初中地理知识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做出分析。

一、情景教学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探索

兴趣激发是学习的关键,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先要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在后面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更加容易。情景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情景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相关地理知识方面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思维意识,进而在问题的引导下激发学生自发地探究式学习,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自主探寻知识的答案,进而自己通过解决问题掌握知识。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探索兴趣,在七年级的地理课程中,关于亚洲的自然地理环境这一章节中,可以结合课程内容与亚洲的人文环境等内容,进行比较式学习。根据地理环境中的地形地势甚至气候等,分析该地区的人文风貌,比较式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意识,学生自发地主动在课本中寻找答案,或者是进行资料的查阅,等等,然后主动接受学习,知识掌握效果更佳,而且对地理的学习也会更加有兴趣。

二、多媒体教学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探索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文字图片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尽管不可以甚至没有条件走进大自然探索其中奥妙,但是通过多媒体的视听语言同样可以如身临其境般地了解大自然的状态与地貌发展。这是多媒体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同样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具象化,对于晦涩难懂的知识等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学生很难想象那种画面,所以不可能让学生亲身经历然后从中掌握知识,这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操作等,学生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地震的发展变化及带来的自然状态的变化,以及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等等,甚至可以截取相关电影片段向学生展示,这种借助于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很容易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学生也十分愿意接受这种方式的教学,所以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及学习信息的来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质量。

三、体验探索过程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学习过程中加入实验等环节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实验可以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动脑思考意识等,是一项全面的活动体验,带来的成效也是显著的。地理课中的实验教学还是很多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地球仪的制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能力,描绘与感知世界地图的奥妙。①准备白色的小球或乒乓球,先确定南北两极;②用一根细线,连接南北两极,绕小球一圈,用笔沿细线画一个圆,确定一条线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那么另一条线就是180°经线,把度数写在小球上经线旁。其次,从本初子午线向东每隔15°画出一条线。画时,先将0°—180°经线之间划分12等分,利用细线画出经线,标出度数,自0°经线向东依次为15°,30°,45°……用同样的方法,标定西经度;③用一根细线,连接两极点,并作标记,将细线取下,用直尺测出细线的中点,而后将细线如前连接两极点,在细线的中点处画出皮球上的位置,再移动细线,依次标出几个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是赤道。自赤道向南,向北每隔30°画一条细线,方法同上,并标定度数。学生自己制作地球仪,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世界地图的描绘,不断学习与掌握新知识,然后不断丰富地球仪,最终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四、结语

地理知识的学习是一门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课程,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从中充分挖掘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深入学习。不管是情景教学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还是多媒体教学对学习渠道的拓宽,还是实验教学的自我探索意识等,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自我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更好地让学生全面掌握地理知识,拓宽文化知识视野。

作者:郎静瑞 单位:包头市第二十五中学

参考文献:

[1]秦晓玲.让学生爱上地理课[J].新课程(综合版),2011(07).

[2]王宝泉.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河南教育(下旬),2011(06).

[3]万启桂.“问题解决”策略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前说课案例[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

[4]高红刚.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02).

第三篇:初中地理课堂探究式模式应用

新课程标准对于之前的教学标准来说,教育方向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他提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的理念,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改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交流互动等,目的是让学生在新的课堂模式下,在探究中进行学习,对学习到的地理知识进行探究活动,发展自己的好奇心,培养学习的兴趣,对此我们应该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改变机械的学习现状。

一、创设问题情境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教学观念,我们必须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改变之前那种过于强调填鸭式教育及死记硬背的状态,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面充分发将信息技术和地理知识进行结合,给学生提供一个有趣味的课堂,让学生在地理问题中发现更多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再根据他们发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对地理学习有用的科学问题,并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更方便学生们的理解和记忆。在地理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抓住教育的时机进行课堂提问,设置一些学生能够理解的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揭开疑问,获取新的知识。例如:在进行长江流量的调查的时候,因为之前的课堂上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也就是说“河流流域范围内的降水量大,河流的流量就大,相对应的水位就会升高”,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回答提出问题“1997年的上江流域降水量跟1955年是相比之下几乎没有什么差异的,但是1997年的长江水位为什么比1955年的水位高了一米而造成了洪涝灾害呢,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教师提出这一问题,能够对学生起一个思想发问的作用,学生头脑中产生疑问,能够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动脑筋,这也就是教学的目的,

二、拓展探究学习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使命就是学习,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要阵营,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优势作用,通过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来不断提高地理课堂效率。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应该在课下的时候进行充分的备课工作,事先就准备好课上要提问的问题,设计好课堂内容,给学生提供讨论的机会。例如:在进行“地球的运动”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会讲到地球自转的内容,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将其中的组长叫到讲台前面,进行地球自转的演示,剩下的一名同学进行讲解,最后选择一名同学进行地球自转的总结和归纳。这样的教学方法与之前的相比是很不一样的,传统教学中地理教育偏重于对概念的死记硬背,缺乏深一层次的疑问环节,很多学生对于如何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是毫无头绪的,而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的话,通过提问时的环节能够激发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欲望,我们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能够使学生明确该堂课的侧重点在哪里,使其更好地掌握本堂课的教学疑难点,能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对知识体系形成一个生动的理解记忆,最终实现我们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合作小组进行学习

探究式的学习应该是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有效合作下完成的,通过合作是学生能够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中获得知识,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脱离合作,离开合作的人是没有办法单独完成学习工作的,教师应该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编组,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使学生在不断的交流学习中学习到不一样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结组的方式能够使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又能够实现交流合作的目的,对于班级学生分组的方法可以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学生作为情况进行分组,就是按照前后四人作为一组;第二种方式就是按照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组,将每个层次的学生分别抽取一人进行结组,进行自由结组,但是每个组内的人员要有一定周期的转换,第一次是甲进行操作记录的话,第二次就换做是乙,这样的话能够发挥每一个学生在探究式小组中的作用,可以保证机会均等的进行全面性的练习。这两种模式下的小组,对知识应用环节可以由教师来进行决定,任务容量以及问题难易程度都是由教师随意安排即可。地理知识掌握的基本要求学生能够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素材,要求贴近学生生活的切入点,多多进行尝试性教育,只有让学生体会到地理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离不开地理知识的,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上的探究发现,将生活中发现的地理知识进行总结,与其他的同学分享,实现学习地理知识的价值。任何一种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进行地理知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对学习进行有益的探索和不断的尝试,探究式驾驭是一个新的学习方式,这需要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总结教学成功的经验,从真正意义上落实新课程的概念,实施新课改标准下的学生素质教育。

作者:周萍 单位:江苏无锡市梅里中学

第四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思维研究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巩固已学的知识,引发学生参与探究,把学生的思维伸展开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巧妙提问;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思维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既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也是学生反馈信息的途径。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是一堂课效率是否高、学生思维是否得到发散的重要因素。合理科学的提问、分层次性的提问、开放性的提问、封闭性的提问……这些都是教师常用的问题工具,提问的好坏有利于组织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科学探究,完成教学目标,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巧妙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很多学生不喜欢地理课,有的学生地理课堂上容易打瞌睡,究其原因是对地理缺乏应有的兴趣。所以在课堂地理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每个地理教师都应考虑的问题。在备课时,不仅要研究课本和课程标准,更应该研究所教的学生,在备课本上把课堂上要提的问题记录下来,同时设置一些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吸引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浓厚的兴趣,跟着教师的问题启发自己的思维,这样的课堂才能成为高效课堂,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印度”内容时,在引入新课的环节中,先以电视剧《西游记》主题音乐引入课堂“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这首歌的旋律学生太熟悉了,然后多媒体屏幕上列出问题:《西游记》中的师徒是到哪个国家取经?又是取的什么经?大部分学生立即能齐声回答“去印度取经,取的是佛经”,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比较高。然后教师继续问:除了这些,你们对印度还有哪些了解呢?有的学生说印度人口众多,有的学生说印度在亚洲,有的学生说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教师引入新课: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好,知道的也很多,印度跟我们中国一样也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还有很多知识是我们没有了解和学过的,这节课我们踏寻唐僧师徒的足迹,再次走入印度,下面就来学习“印度”这一节的内容。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这一导入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利用学生熟知的知识或者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知识,把这些知识或者经验迁移到新课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印度”这一节课时,最容易接受和掌握的知识点就是“印度是南亚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文明古国”。印度和中国一样,也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人口增长很快,看图说出印度人口已经超过了多少亿?(10亿)仅次于中国,因此成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学生可以把印度同中国对比,中国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口众多。但关于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人口过多会产生哪些问题”?学生可能回答不全面,甚至有些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可以带领学生读教材中的统计图表,继续提问:分析统计图表,讨论从表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总结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你想对印度的老百姓说些什么?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感到学习地理很有兴趣,会带着问题去思考和读图,并以一种非常愉快的心情去探究。

二、巧妙提问能激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深化课堂学习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并不是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一堂课都是成绩好的同学在回答问题,对于成绩稍差,并不怎么喜欢举手的同学则是事不关己。还有的课堂甚至是教师从头讲到尾,一个人唱独角戏,教师成了课堂上的主角,学生仅仅是观众,很大原因还是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设置不当。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设置问题,尤其针对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能设置不同的问题,分层次提问,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那样,学生就成了课堂的主角,课堂效率一定能提高。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自然环境”的第二节:气候。这一节是初中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因为气候的影响因素以及它对其他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影响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不断出现,所以本节在教学内容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节的内容由四部分组成,“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在前两部分的学习中,既要学习我国的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又要探究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即主要影响要素,这些内容有难有易,可以进行分层教学。如在学习我国气温状况时,可以提以下问题:(1)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找出我国冬季气温的最低地区和最高地区,并计算两地的温差,总结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2)读《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找出我国夏季气温的最低地区和最高地区,并计算两地的温差,总结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3)为什么我国气温由南向北越来越低?说明气温的分布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4)为什么夏季最低温出现在青藏地区?说明什么因素对气温分布有影响?前两个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所有同学都可以参与,第3和第4个问题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的同学只要求知道主要的影响因素。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对问题的设计要进行有效的分层设计,采取难度逐渐递增的方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地完成自己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和吸收。

三、巧妙提问有利于评价学生的已学知识

初中地理课时比较少,一般一个班为两节课。课时少,课堂内容含量大,学生所学知识很容易忘记。每节课在上新课之前,应该抽一点时间来巩固学生的已学知识,这样一是让学生能够把上节课甚至以前学的东西回忆起来,也为接下来上新课作铺垫。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通过巧妙提问的形式,可把以前学的知识点通过问题设计,让学生回答问题来巩固。当然,问题设计要合理巧妙,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回答是或不是,这样的问题没有深度和广度,学生的思维容易僵硬,也达不到好的复习巩固效果。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学习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内容,在教学时可以把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做对比,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作对比。如学习北方地区以后,在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时,先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首先对学生提出下面三个问题:(1)请说一说北方地区的地形区、气候类型、土壤。(2)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北方地区的主要耕地类型是什么?(3)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这三个问题主要是为本节课所讲内容作铺垫,因为本节课主要是讲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和北方地区有很多相似性,如都是季风气候、都有平原分布、都是种植业为主。又有很大差异,如气候类型和特征、种植制度、耕地类型、农作物等。通过上面三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基本进行了回顾和巩固。通过比较,教师可以再进一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回答:(1)找出南方的范围。(2)找出南方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特点。(3)说出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征。(4)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是什么?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这样的设计循序渐进,学生既巩固已学的知识,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四、巧妙提问有利于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

目前的课堂,很多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教师讲的激情四溢,学生听的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显然没有一点生气和活气,教学效果自然低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希望觉得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尤其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显得特别强烈。”新课程提倡探究式课堂,教师如果能够精心设计课堂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鼓励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大胆质疑,就会成为高效课堂。如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这一节,是初中学生感觉非常难的一节,学生上课很难理解。在学习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后,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夏季和冬季的气温高低不一样?”学生学过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和正午太阳高度角之间关系以后,再来看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但毕竟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运用起来就不简单,学生还得经过一番认真思考。这样既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然后又提出更深次的问题让学生探究:“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数是186天,冬半年是179天。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的时间与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的时间谁长?”这两个问题更有难度,不一定要学生都能详细地说出原因,但通过探究的过程,让学生理解了本课的内容。探究性问题有助于面向全体学生,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思考,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从而激活全体学生的思维。

总之,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来自教材,要让学生感到亲切,通过学生的回答后让课堂更加有效。当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挖掘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有效问题。

作者:滕彩珠 单位: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马富华.浅谈如何解决初中地理课堂提问的低效问题[J].中学时代,2014,(23).

[2]季立伟.有效提问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应用[J].神州,2013,(10).

[3]柯聪华.初中地理课堂中有效提问的设计分析[J].吉林教育,2015,(13).

[4]赵丽平.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5).

第五篇: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思路

摘要:

初中地理教学积极推进新课改,努力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能力,造就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初中地理;新课改;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进了一段时间,改革教学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成为教师的共识。在课改的过程中,重视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检测课程改革实效的重要参考。杜郎口中学一直都在倡导并打造高效课堂,从而成为课程改革的先锋、全国的典范、各地学习的榜样。

一、依照教学目标深度把握课堂教学有效度

笔者认为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首先应该做好课程目标的精确预设,一节课需要对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创新突破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这些能力的训练都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否则就是杂乱无章,热闹的背后是漫无目标。为此,初中地理教学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做好精确预设,结合具体课程学习内容,确立适宜本班学生和不同层次学生的记忆、实践应用、创新应用能力目标,预设合适的合作交流与鉴赏方式,并明确可以量化考核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保障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学习《海洋与陆地》时,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发展层次,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从学生熟悉的地球照片引入,这样既可以引发兴趣,又可以贴近学生的认识。用“人造天体坠入地球表面失落在海洋的多还是落在陆地上的多?”这一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探究。学生已经学会了应用地图,能够从地图上获取更多的信息,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从位置描述法引导学生应用所学海陆、大洲、大洋的分布特征加以概括。因此,从教材编排顺序、学生实际情况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混淆点、疑惑点,充分利用地球仪直观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印象。这样的资源选择和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认识。目标明确,方法选取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

二、合理植入课堂教学容量的知识和能力密度

效率和时间紧密联系,高效与容量和质量统一,质量又和容量有冲突的。判断一节课高效的重要指标是学生掌握的知识数量和能力提升程度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整体进步状况,初中地理打造高效课堂,需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杜郎口中学将高效课堂的特点概括为“大容量、立体式、快节奏”,这里的大容量就是课堂植入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及训练环节的高密度。在改革实践过程中,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增加容量,提升密度,一定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层次,关注他们的思维量和训练量,如果学生不能跟上节奏,训练不到位,就成了邯郸学步。为此,教师需要首先研究学生的基础和发展层次,全面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程度,合理地设置教学容量,做到容量、质量和效率的统一,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例如,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制作多媒体Flash动画模拟展示地球自转、公转场景,公转的方向、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的姿态、四季的更替等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容量,而且以生动直观的动画演示帮学生建立了空间概念,甚至让学生具有三维空间意识和思维能力,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升了学习质量。

三、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自觉程度

课堂效果是教学的核心,打造高效课堂的根本就是让学生能掌握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能力,促进学生进步。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的教学目标要在学生那里得到落实,所有的教学环节需要学生的认真参与,才能是有效教学、高效学习。不管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都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为主动、自觉地学习。杜郎口中学也是在贯彻新课改的精神,或者说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更为深入地契合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的个性化、高效化学习。为此,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程,一定要从学生身上做文章,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上消化吸收更多的知识。例如,学习《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时,一节课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以及划分的标准,掌握三十多个行政区域的全称和简称,还要熟悉每个行政区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基本读图能力,难度不少,需要让学生攻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打造高效优质课堂。让学生自己先找易错、难读、难写的省份,彼此讨论分析,强化认识,加深印象,深入理解;然后通过“读图活动”分小组讨论并展示介绍最有效、最快的记忆方法,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以开放性学习探讨确保自主学习富有趣味,学习效果显著。

总之,新课改已经走向深水区,如何增强课堂实效,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每个教师关注的焦点。初中地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林向辉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扶新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蔡贵林.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学园,2014,(3).

[2]刘惠霞.对打造高效课堂的深度剖析[J].学周刊,2013,(11).

第六篇:初中地理课堂探究性学习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地理作为初中学生一门主要的学习科目,其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求。为此,教师一定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发展规律,结合教学目标,积极探索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真正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地理知识,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的不断改革给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方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方法可以让单独的学生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团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从初中地理教学出发,对探究性学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一、探究性学习

(一)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概念

探究性学习方法是通过把学生分成几个人一个小组,各个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小组内的成员相互之间要共同合作,发现问题并及时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共同进步。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实现需要教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确保小组成员能够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探究性学习方法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让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其中,体验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二)探究性学习方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地理学习本身是十分枯燥的过程,许多学生都容易失去信心,从而讨厌地理学习。探究性学习方法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学生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从而自觉地去学习地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于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初中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创新尤为重要。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到这点,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创新,而不能阻止学生去创新。教师要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和信息,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探究性学习方法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去参与,体验到参与其中的乐趣。探究性学习也能够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热爱生活、谦虚接受别人意见等的良好品质,从而更加健康、全面发地展。

二、初中地理课堂中有效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措施

(一)教师合理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教师在讲解重要知识之前,可以举一些相关例子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和图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去想象,从而更好地去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几种典型的气候特征时,可以列出一些典型的图画,让学生根据图画去想象,这样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本身也比较抽象,在对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借助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使得知识更加形象化,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师在平时要多注意给学生讲解基础知识,恰当地去引导,让学生不仅能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能够更好地去进行探究。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要把传统的教师讲变为教师讲与学生学有机结合,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权利,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去学习地理。教师要合理进行分组,有效地利用学生自身的优势,从而发挥出最大优势。

(三)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教师本身要了解自主探究性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合理安排好课堂教学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教给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去进行创新。同时,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对于学生的逆向思维要多加肯定,让学生更加有信心去学习。不同学科之间有着许多相同点,所以教师要巧妙地应用这种关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四)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

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不仅让学生学习好理论知识,还要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适应时展的要求。教师应该从课本上的知识出发,合理地引导学生多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天气和气候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各个地区的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李继学 单位:宁夏中宁县大战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