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地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地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探讨

摘要:

初中地理虽然在有些省市不列入中考的范围,但在高中阶段同样是主要学科。学好初中地理不仅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为高中地理打基础,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着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对初中地理教学作一有效探究。

关键词:

地理情境;思维方法;开放性问题

初中地理在有些省市不属于中考科目,但地理学科在生活中的实用性日益显著,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高质量的地理教育可以给学生一种特殊的思维品格、思辨能力和创造素质,使他们学会用地理的眼光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学好初中地理不仅是为了完成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通过生动形象的地理情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中有很多生动形象的地理情境,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展示给学生:

1.通过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等展示地理现象

比如,在学习“地图的阅读”内容时,我准备了各种用途地图、卫星图片等,还设计了“请同学们画教室”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深刻体会地图三要素。再配以典型的练习题,很容易就掌握了地图阅读的方法。

2.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向学生描述具体的地理情境

比如,用《沁园春•雪》诗句描述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雪景,北方学生更有切身体会,更容易身临其境。

3.通过简单的线条符号、示意性图形等把相关的地理内容板书到黑板上,再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对于所学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定期进行分类整理,逐渐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比如画“知识树”和“思维导图”,最终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使学生学会分类整理,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直观、感性的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起具体而形象的符号系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事物的形式和本质,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地理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保护野生动物的内容时,我们不必让学生死记硬背,可以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请去过野生动物园或者海洋馆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旅游经历和体会。这种交流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野生动、植物的了解,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时结合实践,学生才能善于联系实际,把学到的地理知识用来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比如走到一个偏远陌生的地方,如果没有手机等通讯设备,就可以利用地理知识来辨方向、找水源等。

三、教给学生具体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地理学习光靠死记硬背不可能取得好成绩,还必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地理概念和现象,推理和探究地理现象的内在规律。在这个过程中,要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思维方法:

1.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很强,某些地理特征或区域综合体的形成,都是各种自然、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结果。分析就是把复杂的地理现象、事物分解成个别要素或个别特点;综合的过程与之相反,就是把个别要素、个别特点结合为整体。要全面了解地理综合体的内部状况及特征,必须先分析再综合,才能获得正确而全面的认识。

2.分类与比较的方法

分类就是根据事物的异同点,把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归入同一类,把不具有这些属性的事物排除出这一类。而比较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个或两类事物进行对照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

3.归纳与演绎的方法

归纳就是要从个别性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前提下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而演绎的思维过程与之相反,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四、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习离不开思考,勤于思考的人,自觉探究的能力也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问题应由易到难,同时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充分探究和讨论的空间。学生的积极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够给学生带来愉悦感和成就感,促使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并与同学主动交流和分享,发现自己的错误,迅速找出正确的方法,这比被动接受老师的答案效果要好得多。问题越开放,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越有益,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经常配合老师进行积极思考,自觉思维的习惯也就不难养成了。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作用都不容忽视,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的双面作用,我们的地理教学才能“教”有实效“,学”有成效!

作者:祝雪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刘鹤林.试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