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探析(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成为初中地理课堂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创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教学之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
关键词: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学习兴趣;主体地位;教学反思
教育既要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更要实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教育理念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改革,教学也不再是教师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初中地理的高效教学。
一、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同样讲究先声夺人,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伊始就通过对导入内容绘声绘色的讲解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自然可以抓住学生的思维,控制好课堂节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应该在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同时保证足够的吸引力,这样才能发挥其导入的作用。例如,笔者在讲解“海陆的变迁”这一部分知识时,摒弃了书本中原有的语言导入,采取了多媒体技术与书本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播放了一个关于火山喷发与地壳运动的视频。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感官体验,又能通过震撼的画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沧海桑田的景象变换中为学生创建合适的地理知识学习环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效完成了课堂导入任务。
二、加强互动,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发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适当改变教学方式。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关系,既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师者的教导,激发学生的闪光点,又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沟通互动,帮助学生完善自我,实现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书本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之后再对学生进行知识问答,如此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通过问答发现学生的知识漏洞,从而查缺补漏,完善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分配讨论小组来帮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通过组内成员的讨论与交流,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强化实践,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个体之间难免存在差异性,教学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地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切不可由于教师的原因,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读图是初中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能力,而由于基础知识有限,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地图中的标识和其抽象的地理意义。因此,教师可以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或者绘图,如此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比如在学习气温与降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询资料对本市一年内的气温以及降水量进行记录,并分别绘制出气温变化的折线图以及降水量的柱状图。
四、巧用多媒体,加强信息传输
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弱,课堂教学主要依赖具象思维,因此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是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的方法之一。多媒体技术的画面、音频、视频播放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视觉、听觉方面的学习需求,通过声音与画面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课本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因此将多媒体作为课堂辅助手段是教师的不二选择。以“长江”一课的教学为例,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原因可能并没有见过长江,因此学习起来十分困难,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课前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长江的视频,为学生展示一个真实的、气势磅礴的长江景象,以激起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变得简单轻松有趣。又如,关于“日本”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日本的地形地貌以及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然后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到课本中的重难点,实现高效教学。
五、进行及时有效的课堂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的建设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则要时刻进行反思,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教师的反思不是单纯地回顾课程,还应对教学中的成功进行记录,对疑惑以及失败进行研究并解决,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改正,寻找适当的解决办法,并在之后的课堂中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反思是教师的镜子,能够帮助教师鉴得失,积累教学经验,优化教学风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对课堂的掌控能力。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实现从实践到经验的转变,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人民教师,而优秀的教师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
总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广大地理教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从理论出发,对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在实践中不断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使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充分体现出来。
作者:罗国发 单位: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参考文献:
方艳琼.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9).
第二篇:初中地理课堂案例教学法分析
摘要:
分析了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和重要性,探析了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为初中地理教师以及相关教育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案例总结
初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但是一些初中地理教师将地理当做“文科”学科,过分重视知识的教学,不重视学生应用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文章针对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与重要性分析
1.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指的是一个问题或者一种情况的实际例子,并且这些案例会对群体或者某些人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案例教学法的定义为:根据教学目标,以案例作为教学载体,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由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和讨论,实现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堂知识。
2.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分析和讨论中,强调学生的实践性、自主性和合作性,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设计教学案例
初中地理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科学、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案例,保证教学案例的质量。例如,在“不同的人种”教学中,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该根据世界不同人种的分布地区、分布原因以及特点,选取相应的教学案例,这样能够给学生非常大的思维空间,不至于出现课堂结束后学生记忆不深刻的现象。选取具有针对性、便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案例,然后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区、不同人种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黑人为例,黑人主要分布在美洲、非洲,但是美洲和非洲黑人存在差异,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资料,分析和讨论美洲和非洲黑人的异同点,然后由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不同人种的差别。
2.案例呈现
案例呈现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将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真实的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重点和难点,时刻关注学生,根据学生的参与积极程度、表情以及眼神等,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处理。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应该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和课堂案例讨论准备,并为每个案例给出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在案例呈现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创造一个畅所欲言的课堂氛围,传统的教室布置会对案例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方便学生讨论和交流,应该采用台阶式、半环形的课堂布置方式,采用可以转动、移动的坐椅,方便前面的学生转过身和其他学生交流和讨论;(2)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交谈空间,让学生倾听和接受别人的观点。
3.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核心,进行案例分析时,应该紧紧围绕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教学情境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案例问题的分析。例如,南方为什么多顶尖的房子、吊脚楼?北方为什么多为平房?问题分析:南方和北方房屋的建筑特点是由当地的气候条件决定的,因为南方阴雨天气较多,如果采用平房的建筑方式,不利于雨水的流动,采用顶尖的建筑形式,能够防止房屋出现漏水问题。
4.案例总结
案例总结是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升级,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己总结结论,然后由教师对课堂案例进行总结,因为学生在总结时会存在许多不足或者问题,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清教学案例的关系,并明确各种关键要素,帮助所有的学生理解案例所蕴含的理论,加强和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在进行案例总结评价时,应该肯定学生积极探索和实践的精神,对于存在的不足或者问题,应该给予鼓励,对于表现良好或者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正面的激励和表扬,以此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以后的教学中。同时,案例总结是对学生的全面考核,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进行量化、系统的考核,例如,自我考核,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我,弱化和他人比较的心理;教师考核,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进步,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和帮助。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把握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孙云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花园中学
参考文献:
[1]陈雪梅.探析案例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J].才智,2015(08):213.
[2]谢丽芳.初中地理案例教学法探析[J].江苏教师,2012(04):49.
第三篇:初中地理课堂地球模型展示法应用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以地球模型向学生解析地理知识尤为重要。一方面,它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书面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化难为易,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的地球模型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地图,第二种是地球仪,第三种是模型地图,这种地图是根据地形特征绘制的,可以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更加直观的认识。为了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初中地理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适当应用合适的地球模型推进教学活动有序展开。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
初中地理教学基本目的是使学生对地球形成科学的认识,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将地球模型适当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中,需要学生对地球模型形成基础的认识。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堂教学效果极差,出现这个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没有意识到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对学习地理缺乏浓厚的兴趣。将地球模型作为辅助教学道具,可以从学生对地球模型的研究兴趣出发,不断提高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了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水平,必须以地球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初中生对学习地理知识存在的想法是“既然地理又不是主要课程,学不学又有什么关系呢”,再加上教师对初中地理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就使得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偏差的问题出现。如何利用地球模型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呢?现以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为例,七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分别为: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西半球的国家以及极地地区。教师要求学生在地球仪上分别指出亚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以及北冰洋的位置。熟悉地球仪或地理位置的学生迅速指出了位置,而有一部分学生可能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对待这些学生教师需要给予足够的耐心,且需要对其进行引导。教师对于这些学生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让他们平时可以多观察一下地球仪。地球仪不同于教材中的地理知识,比较灵活,且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可以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观察地球仪的过程中,就会对地理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加上课堂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梳理,对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可以将地理知识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部分学生地理学习的效果偏差,出现这个问题是由于学生脑海中没有形成形象的思维空间,有的学生甚至会疑问“地球是圆的,那当地球转动的时候为什么我们没有跟着转动”,这也使得他们在学习地理的时候容易钻牛角尖。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适当发挥地球仪以模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就可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三维空间,可以及时将所学知识对应起来。比如在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时候,学生对非洲的认识是“非洲非常热,非洲人非常黑,非洲很穷”,学习这一章就是要使学生明白非洲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首先,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到非洲的地理位置,然后,找出赤道的位置,学生发现赤道穿过非洲。通过这一发现,以及学生对赤道的基本了解,学生解释:因为赤道终年炎热,而赤道穿过非洲,所以非洲也非常炎热,阳光剧烈,强烈的紫外线使得非洲人肤色偏黑,而降雨稀少,光太强,使得非洲地区难以发展农业,也就出现了穷困的现象。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真正掌握了地理知识,通过对地形条件的分析,找出了解释问题的原因。由此可以看出,将地球模型适当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构架三维空间,在思考地理问题的时候,从地形条件出发,找出与之对应的影响因素,就可以正确解释地理问题。有利于化难为易,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可以为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他们非常努力地学习,但学习效果往往差强人意。通过长期对这部分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往往不会对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也比较差,在学习中习惯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愿意对教学知识进行深度挖掘。而地球模型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合理应用于地理教学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现以初中地理人教版“中国的自然环境”为例,教师在开始课堂教学之前,要求学生观察地球模型,由于中国在地球仪上出现的位置丘陵和山地出现的比较多,有部分学生总结:中国的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又根据中国在地球上出现的位置,认为:中国的气候属于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和地势原因导致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对于河流和湖泊的集中地区也有了初步的印象。教师开始课堂教学的时候,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的解析和梳理,为学生构建了有条理的知识框架。
由此可见,在地球模型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对进行学习要求进行探究,通过这样的过程对学习内容产生初步的认识,在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印象,对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金晓燕 单位:江苏盐城市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
摘要: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前的一些准备工作可以有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并且在特定时间内地理教学也会变得更具吸引力,因此教学前的导入工作极为重要。
关键词:
导入;初中地理;教学互动
地理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自然界有基本的认识,并且对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有科学的见解,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课堂中需要讲解的知识提前做一个具体的导入工作,也就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契机,这对于学生具体的地理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地理课堂导入工作的背景和作用
1.地理的学习需要教师结合基本的自然现象去讲解
对于初中生而言,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仅仅局限在对一些河流的认识和气候形成的分析,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天气情况的描述来引起学生对接下来课堂教学的注意力。地理课堂教学也需要教师将一些常见的自然、人文现象作为教学案例去进行具体的教学,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固有的现象结合相应的地理知识进行讲解不仅可以很好地助力课堂教学,而且在导入部分的设计上也可以受到一定程度的启发。
2.导入部分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应的地理知识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会进行教学前的备课,因此备课内容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导入部分的设计。比如在讲解冷锋和暖锋这两个概念时,一般暖锋过境会有降雨出现,而冷锋过境前也有降雨出现,这其实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状况,而学生通过教师的简单讲解可能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通过一些地理上的三维图来描绘冷暖锋的情况,并且附上高低气压和卫星云图的注解,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些地理知识所表达的意思。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这一类地理知识作为导入教学的契机和基本的设计思路。因此,结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情况以及该阶段学生对地理的认知程度,导入教学部分的设置其实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可以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过程和相应的发散思维空间,以便能够对地理学习充满期待。
二、导入部分设计所要注重的基本要素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能力有基本的认识。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首次接触地理这门学科,因此对相关地理知识的认识过程主要是通过平时的日常积累和相关地理常识的印象作为前期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在进行导入设计时对学生对地理的认识程度做简单的统计,然后对地理导入作出基本的设计。比如一些学生对我国的山脉分布以及河流的流向十分模糊,这时地理的导入设计就需要对这类内容进行相应的前期铺垫,铺垫设计可以是问答的形式,也可以是引出的形式,比如: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如何?我国的河流流向有什么规律?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导入部分的问题。最后,教师在地理导入设置时需要对对应的地理知识的延伸性有一定的认识,简单来说就是对地理知识发展的联动效应有清晰的认识,比如河流的流向和每年的径流量、深度、宽度决定了其通航情况,而通航情况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河流两岸的经济情况,这样的连锁反应就是地理知识中的延伸性,因此,导入部分的设计其实可以将某一部分的地理知识的“马太效应”作为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的组成部分。
总体来看,初中阶段地理教学导入设计的成功因素主要集中在对相应的地理知识的基本属性以及学生的基本地理知识贮备作出导入部分的设计,同时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围绕导入部分的问题设计进行良好的互动,并且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地理知识。
作者:李春香 单位: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中学
参考文献:
曾强.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03).
第五篇:初中地理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摘要】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能够自主提出问题,然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经历了这样的探究过程后,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实现了良好培养与锻炼。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既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学到的很多知识,也会给学生的自主思考与主动钻研提供有效的平台。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要经常进行一些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的更新,要尽量减少教师在课堂上单一的知识讲授,而是将这个过程逐渐朝着对于学生思维的引导与启发过渡,让学生能够自主提出问题,然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经历了这样的探究过程后,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实现了良好培养与锻炼,大家对于探究后得到的知识也会掌握得异常牢固。这才是高效教学过程的良好体现。
一、让学生结合兴趣点进行设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激发学生设问的热情,教师可以从不同方面给予学生启发,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更加活跃。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点提问,以这样的方式为出发点通常学生能够找到很多相关问题,学生对于提出的问题的探究欲望也会更为浓厚。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与协调者,可以透过一些资料的呈现、现象的描述等方法来将一些问题引入到学生的脑海中,这样才会让学生更积极地提出问题,自身的问题意识也得到了有效锻炼。例如:在学习《世界的气候.气温和降水》一节时,我请学生描述本地春夏秋冬四季下雨前后的不同情形,这样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和生活有密切联系,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非常浓厚,大家纷纷就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展开了各种生动形象的描述,学生迅速进入到本次课程的教学主题。在描述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产生了“为什么会降水”“、降水有哪些主要类型”等问题,大家的思维也更加活跃起来。这就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由现象描述到问题引发的教学过渡,教师透过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出发点,很好地实现了对于学生思维的有效激发,并且让相关问题随之产生。学生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的学习过程,可以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渗透在很多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一些话题来创设情境,为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打下好的基础。同时,在问题产生后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探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加深相关知识的体会。
二、让学生抓住教学重点提问
让学生围绕教学重点提问,这也是很好的一个教学展开模式。教学重点往往是课堂上需要学生有效掌握的内容,如果能够逐步引导学生就这部分内容进行设问,这会让课堂教学的重点突出,学生也会更牢固地掌握课堂上的知识。如何能够逐渐引发出课程教学的重点,这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灵活的设计。教师可以先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入手,让学生从一些自己熟悉且感兴趣的话题或者问题着手,慢慢引入教学核心问题,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只有让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地进行,并且逐渐实现对于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这样学生才会一点点抓住核心知识点,并且能够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对于重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世界的居民•世界的人口》的学习重点之一是“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在学习这一节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世界人口增长”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学生自然产生了“世界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增长特点?”等问题。这些问题学生自主读图表学习后,比较容易完成,透过图表的辅助,学生也会实现对于这些知识的获取。让学生自己产生问题和由教师提出问题,产生的教学效果会有较大差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过程的一种体现,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再来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素养都会是一种积极推动。
三、让学生在思维产生障碍处提问
对于有一定思维量或者比较复杂的教学知识点,教师同样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与交流探讨,并且让学生就自己在思维上产生的一些障碍提出相应问题,这同样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教师不能指望所有问题学生都可以自主解答,复杂的问题上学生产生了思维上的障碍和瓶颈,这是非常自然的现象。学生的这些思维障碍往往也是知识教学的重难点部分,学生在这部分内容上的疑问会极大地加深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印象。在这样的基础上,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后,学生在慢慢探究出问题的答案后,大家会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印象格外深刻,对于这些相关内容的理解往往也会更加透彻。例如,在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人口》一节时,针对学生往往会受社会上一些人的影响,无法正确理解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的情况,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我国人口情况和独生子女政策的了解,再出示“世界上部分国家人口状况对比”图“、世界上部分国家国民经济总值对比”图“、世界上部分国家国民人均收入对比”图,学生对比分析后自然产生了“我国存在什么人口问题?“”怎样看待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等问题。这几个问题有着一定的难度,解答过程需要学生对于我国的综合国情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借助各种数据、信息的说明来辅导学生展开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经历了这个过程后学生心里的疑问也会一点点化解。
作者:陈兰芬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肖擎.基于学生发展的地理课堂教学调控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朱彦.追问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3]张建情.自学共探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13
[4]张雪卉.初中学生参与地理课堂教学的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5]王丽.知识经济•创新能力•地理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1999(10)
[6]张之强.关于优化地理教学过程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1999(09)
[7]王耀华.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能力发展思维[J].课程.教材.教法.1999(06)
第六篇: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理论研究
【摘要】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学科。经常参加课外地理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是学习地理的关键。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下,地理教学体制与方法逐渐发生改变,使学生的地理学习对自身生活有益。本文主要从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发展现状,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理论,和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实施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
在新时代教育环境下,活动教学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成为了当下教学的重要方法。在活动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的角色在不断发生变化,老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成为了自己学习的老师和督促者。地理课堂的活动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地理有了基本的读图识图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1.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发展
在新时期的地理学科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性尤为重要,活动教学就要求我们多组织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重视校内地理学习资源,挖掘校外地理学习的素材,增大学生的学生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与探讨,总结经验,积累经验,从而更好的实施活动教学。
1.1发展现状
当今地理学科的发展,有效的融入了活动教学的理念。地理教材中出现了活动建议这一重要部分,使地理老师在课下可以根据教材,充分备课相关活动,组织好,设计好将要展开的活动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教学中,既能充分学习理解地理知识,也能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开发了学生潜能,促进了学生发展。
1.2存在的问题
当今地理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使得学生的地理成绩不理解,也影响到活动教学的开展进行。有些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态度不端正,认为地理是一门不重要的学科,在综合考试中的影响也不大,使得学生产生无所谓。个别老师对待地理课堂活动教学不够重视,上课时只是一味地讲课,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不到培养。
2.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理论
在如今新的教育环境下,活动教学是紧跟社会时代的发展,与学生发展需求相适应,不断总结教育经验而发展的教学形式。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造,深层次的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将活动教学与课堂学习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以及个人发展。
2.1活动教学的内涵
活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创造性,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做到活动教学,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基础,了解学生内在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发现,观察,学习和总结,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活动教学让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2.2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理论
活动教学是在继承传统的教育方法的同时,深刻认识教学活动的本质,了解学生接受活动教学的心理,从而逐渐发展完善的活动教学理论体系。地理学科有其综合性和广阔性,并且兼跨文理,在地理学习的活动教学中,开展创新,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与实际相联系,更好地全方面地提升自身素质水平。
3.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实施
地理学科的活动教学,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发生改变,学生在地理学科的活动教学中既能促进自身地理知识的增长,也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观念得到改变,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和素质。
3.1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方法
地理课堂的活动教学开展前,老师引导学生为活动教学作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准备,使活动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取得师生满意的活动教学的结果。活动教学中,老师要提前创设活动情景,然后组织学生有条不紊的开展进行活动,活动期间观察学生的个人情况,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教学作出总结,并且总结每一位学生的活动表现,有针对性给与指导,最后布置此次活动教学的活动作业。
3.2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案例
在活动教学中,老师通过教学内容,设立一个活动形式置于学生的生活之中,使学生自身体验活动和教材中的内容,使学生深刻认识教材里的知识,通过自身实践提高自身的水平。此种活动教学方式,既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地理知识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也使学生了解到了国家大事。
4.总结
在当今地理教学中,活动教学必是大势所趋,未来会有更多的学校和老师实施活动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能力才会提高,学生的成绩才会满意,学生的素质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作者:王妍 单位:临沂方城中学
参考文献:
[1]钟春华.活动教学提高效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初探[J].速读(下旬),2014,(8):62-62.
[2]王星.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理论和实践[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9):122-122,123.
第七篇:初中地理课堂交互式电子白板研究
摘要:
交互式白板是一种将黑板与多媒体融合的全新技术,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为学生展现了更多形象的知识,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另一方面,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也有一定的缺陷,会为课堂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正确使用,这样才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交互式电子白板;初中;地理课堂
交互式电子白板属于高科技产品,它可以与电脑信息及时连接,将电脑中的信息资源用白板展示出来,在实际教学当中,电子白板属于第二张黑板,可以进行书写以及删改工作,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图片进行放大、缩小的处理,方便教师的日常教学。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适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必要性
初中地理学科在众多学科中有非常明显的特点,既包括复杂的地理环境知识,还包括认识自然等人文因素的培养,地理学科是一门广泛复杂的学科,这也决定了学生不能够直接获取复杂的地理知识,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这时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化教学的重要表现就是现代科技在课堂上的频繁运用,逐渐将教育与时代划上统一的记号,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目标。在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之中实行现代化的教育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生理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活动的评价工作都是围绕学生发展而展开的,教师也从课堂的领导者变为辅助者。在新课改的强调之下,教师利用各种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地理教学效果。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对地理知识不了解以及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等方面的经验较为缺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进行地理知识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在养成地理思维习惯方面。传统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用语言来进行描述,这样的讲述方式难免显得苍白无力,学生也不能够从几张挂图或者教师的几句讲述中真正地领略到各地自然风光、名山大川的魅力与巍峨,当然,一些复杂的地理面貌就更加难以理解,这些教学内容一般叫做静态教学,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也不甚理想,学生的学习成绩很难提升。交互式电子白板大大改变了这一教学现状,它将地理课堂烦闷枯燥的课堂气氛打破,使其变得更加快乐生动,将地理的抽象知识转换为具体的图片影像,让学生的视觉、听觉亲自体验到各地的自然风光,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具体的知识形象,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中国自然环境》这一课时,其主要讲述内容是中国各地的气候、河流以及地貌等知识,但是客观存在的情况教师无法用语言向学生展示,这时就可以利用互联网,在其中选取一些具有震撼力、写实性的照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掌握动态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交互式电子白板对于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更好。如何突破初中地理重难点知识一直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具体,为学生展示更多地理方面的视频与图片,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扩宽自身的地理知识面。交互式电子白板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初中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质形态与环境的发展和变化,次要任务就是通过地理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加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热爱国家以及热爱自然的信心。例如,在进行“水资源”这一章节的讲解时,教师首先要通过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江河湖泊、冰川雪原等资源,为学生展示美丽风光的图片,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升华,实现人文教育。
三、合理适当地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需要各位教师充分地认识到,这样这一教学手段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获得有效的应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但是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出现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适用于所有知识点讲解的使用误区,要知道不同的知识点在课堂讲解中有不同的安排,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注意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时间,不能够满堂全都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讲授,注意对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的主导作用进行掌握,避免出现本末倒置,反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的现象。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代表着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尤其是科技在教育行业的使用,更加提升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科技是把双刃剑,所以,教师要把握好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度,让交互式电子白板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作者:格桑措姆 单位:拉萨市第七中学
参考文献:
[1]吴筱萌.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03):1-7.
[2]齐利利.利用电子白板有效促进课堂生生互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4):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