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思考

摘要:

从要求课堂教学有效到要求课堂教学高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师的追求,地理教师要对新课程理念有深度理解;正确处理教材及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注重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及学生已有经验的利用发挥,实行个性化教学,体现教学的创造性和开放性,实现由有效到高效的转变。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初中地理课堂 教学实效性

从要求课堂教学有效到要求课堂教学高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这个突破来自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度理解;来自对教材的科学处理及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变;来自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及学生已有经验的利用发挥;来自课堂教学的创造性和开放性,从而实现由有效到高效的转变。那么,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如何回归本色实现高效呢?下面笔者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

初中地理新教材更强调人地关系,不断追求完整的学科体系,增强地理教学的开放性和弹性,强调个性化教学,为教师创造性教学提供了施展平台[1],同时意味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运用有更高的要求。

1.对教材进行适度调整

新教材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如教材知识呈现顺序的调整,教材重点难点的调整。《世界的气候》一节,将掌握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作为教学重点,将通过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描述气候的特点作为难点,而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做淡化处理,调整过去重气候成因的现象。经过这样处理,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给学生留有更多时间学习感兴趣的气候知识。

2.对教材进行适当删减

新教材的编写和呈现方式尽量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但由于知识体系完整性的要求,抽象、理性强的知识点难免出现。对于这部分知识,教师可做适当删减。《地球和地图》这部分知识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地球的运动”中,对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和意义的教学,可让学生了解“二分”、“二至”的名称、时间,至于其他知识可不必说明。“地形图的判读”中,只要求学生根据所给部分将剖面图补充完整即可,删除详细的绘制过程,以降低难度。

3.对教材进行必要扩充

新教材很鲜明的特点就是“化简为繁”,教师适时适量扩充是必要的。一是乡土知识的扩充。乡土知识中有许多新奇、有趣、重要的事物和现象,补充关于风土、人情、气候、环境、经济等的实例,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激发学习兴趣。《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节中,讲述气温日变化时,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新疆的哈密瓜那么甜?”,然后介绍当地谚语“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最终总结气温的日变化。二是时事知识的扩充。讲《中东》时,教师可扩充美伊战争、几次中东战争,以战争作为主线,讲述中东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及文化差异。教学《欧洲西部》一节时,正值欧盟东扩时期,将欧盟东扩内容补充到教学中,更新欧盟成员国的数字,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看到地理学科的与时俱进。三是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的扩充。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将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扩充到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学习地理的重要性[2]。如教学气候知识的时,可让学生对家乡气候类型进行归类,并描述特征。《地图》一节组织学生利用学习到的地图知识,自制校园地图。四是与地理学习相关诗词的扩充。教学《中国的气候特征》中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时,引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教学《地球的运动》中,引用诗词《七律•送瘟神》“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说明地球的自转;在地形与气候关系教学中,引入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既陶冶学生情趣,进一步激发学生解开大自然奥秘的热情,又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五是与历史知识的扩充。新课程理念下“地”与“理”的关系有了很大调整,适时适量扩充一些相关历史知识,更便于学生记忆,提高兴趣。《印度》一节,扩充印巴冲突及历史渊源,三奘法师在中印文化史上的影响等历史知识。教师在地理教材的处理上找准结合点,渗透进其他学科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4.对教材进行有益改编

新教材中有些知识的呈现方式很直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师可对教材重新整合或改编部分内容,使其适合学生探究性学习需要,使授课形式多样化。如辩论课的出现,在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由学生自己组织的辩论课会给学生新、奇、巧的全新感觉。另外,还可以设置活动课、实践课等,这些教学形式能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5.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延伸

教师对新教材进行处理时,可对教学内容做适当延伸,使学生回味无穷。如《发展与合作》一章,有关四合院的观点,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说明各自观点,不做评判,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延伸到课外具体社会生活、生产中,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师的教材观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习方式改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能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愿所有教师都能有效利用教材这一载体,愉快地上好每一节课。

二、加强集体备课活动是地理教学的关键

教师备课时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没有生命的教材变成有“趣”的资源;强调地理素养,抓住重点、难点,使教材有“魂”;总结事物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探究知识实质,使教材有“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身边地理现象解读教材中的理论,使教材有“用”。在备课方式上,采用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法。由于教师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思维方式等存在差异,通过集体备课可增加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通过教法和技艺的相互探讨,达到教师之间分享智慧,取长补短,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对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争辩与交流。只有通过思想碰撞才能迸发出灿烂火花,因此争辩能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集体备课是一个能激发教学灵感的平台,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其中益处。集体备课有利于教师把独到的见解和鲜明的观点呈现出来,实现教师之间传、帮、带的功能,不仅能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资料和成功的教学经验,还可以帮助教师克服个人备课的局限性、片面性和随意性。集体备课能促进教师尽早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式的束缚,使教师主动和乐于接受新理念,成为新课程的实践者、开拓者和推动者,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突出高效课堂的理念要求。

三、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教师布置作业的初衷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笔者认为地理作业应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渠道之一,而不应成为学生的负担。要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只有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与研究的艰辛,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地理作业设计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教师精心设计的短期作业。

短期作业主要由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时间为5~8分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既能巩固、理解、掌握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又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在习题选择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单一的重复式训练,做到“少而精”。此类作业要求学生在每节课之后必须完成,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2.师生共同开发的中期作业。

中期作业是需要较长时间,经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作业。学生可以在同学或老师的帮助下完成,时间一般为一周或者一个月。如观测类,观察月相变化,测算太阳高度、气象、物候变化;理论分析,如“两小儿辩日”,地面的冷热等问题分析;查找资料,收集相关资料等;准备地理知识竞赛等。此外,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可以作为中期作业。这类作业要求学生互相合作完成,达到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目的。

3.学生自主选择的长期作业。

长期作业也可称为初中地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由3~5个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时间为一个学期。作业题目由学生根据本学期教学内容自行选择,教师要给予一些适当的建议。

四、总结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有效提升到高效是地理教师的追求。只有树立正确的理念,把握新教材观、课程观、学生观;注重教学开放性、创造性;加强备课,并着力思考学生学法的指导,突出学生主体性,才能实现从无效、低效到有效、高效的转变。

作者:付德芝 单位:汪清县春阳镇中学

参考文献:

[1]杨金凤.对初中地理新教材使用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学术版,2006(1).

[2]刘喜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应注重的几个问题浅谈[J].安图教育,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