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论文(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论文(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PPT课件运用探讨

一、初中地理课堂中PPT课件的使用现状

地理是兼具自然与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它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传统的教具满足不了今天地理课堂的要求。PPT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它将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的图像,便于学生理解,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然而教无定法,没有哪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PPT归根结底只是一种教学的有力工具,只能处于教学辅助地位。但目前教师在运用PPT还存在一些误区:

1.过度依赖PPT教学,忽视教师的自我能动性

在教学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富有情感的语言讲解和肢体形象的表达,以及通过教师、学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师生之间热烈的交流,是PPT所不能替代的。课堂中学生主体,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变。如果过分依赖PPT,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沦为机器的操纵者,那么结果将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2.注重形式,不重实质

目前部分教师只注重上课是否使用PPT,而不关心实际效果。尤其在讲授世界地理内容时,容易把一堂地理课上成旅游课。教师用PPT展示各国景观照片,学生走马观花地观看一个个画面,根本没有时间对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图一时新鲜,不积极思考,真正应该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PPT课件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1.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开阔学生的地理视野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强调教师要有扎实的学识,渊博的知识。然而教师纵有博古通今的学识也要通过媒介在课堂上传播出来。此时PPT给传统地理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它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独有的优势,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让课堂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增加课堂容量,拓展学生眼界,而且富有现实意义。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者就占据94%。而PPT不仅能看到,又能听见,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它能鼓舞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积极性,唤醒他们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

3.利用PPT,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课堂遇到重、难点往往束手无策,导致学生听课思想走神,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而PPT借助声音、图像、动画把原来课堂中的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接受、理解快、掌握牢,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PPT课件在地理教学中的不足

1.教学模式固定,不利于因材施教

PPT最大的特点是教学过程程序化,教师早早将文字、图像、视频内容安排在课件里,在教学时不能及时更改。然而课堂是一种实时变化的动态过程,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反馈积极地做出对策。但目前PPT课件教学模式呆板,课件制作水平低下。教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对症下药”。因此要求教师根据每个班级学生学情不断调整优化PPT,力争做到因材施教。

2.频繁使用PPT,阻碍师生情感交流

PPT凭借丰富的信息能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但PPT载体是电脑,它毕竟是机器,不能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PPT展示给学生大多是断片式的答案,没有对过程的细致分析,缺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过程,阻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四、提升PPT课件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实效性对策

1.深入钻研课标、教材,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制作PPT

地理教师不能蛮目制作PPT,更不应该直接从网上下载。要积极研究课程标准,深入探究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心理特点,有计划地把教学知识按照教学规律分布在PPT中。对于任教不同班级,根据学生学习特征,要迅速反思PPT得失,及时对不合理的教学内容做出补充、修改,努力使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与课件统一起来,充分发挥PPT的积极作用。

2.适时、适度、适当使用PPT

教师莫让PPT成为课堂的主角,时刻记住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对于学生难以理解,课堂上难以演示的重点内容果断采用课件展示,突破难点。而对于一目了然的知识则不宜用PPT展示。地理课堂中在恰当的时候合理地使用PPT课件,更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史道山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竹镇民族中学

第二篇: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打造探析

一、创设优质课堂环境,奠定学生发展基础

初中生心智处于发展的阶段,喜欢探究有趣的事物。而初中的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都会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导致课堂上教学氛围非常的单调,很容易影响学生参与知识探究的热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优质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地理知识探究的热情,奠定高效初中地理课堂发展的基础。首先,地理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优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课本中的知识点与实际的生活进行联系,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以此带动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进行“天气与气候”教学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天气情况,引导学生说出当前天气的特点,提问他们不同的天气情况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学生会因回答轻松的问题得到思维上的释放,接着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把学生的思维带回到课本当中,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得到成倍地提升,有助于初中地理课堂的开展。其次,虽然地理被看作是一门文学类的学科,但是教师积极地利用其中的知识点,可以良好地改善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有积极的影响。比如,在与地球有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依据课本的内容进行地球仪的制作,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加深知识点在他们心中的印象,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点探究的欲望,为初中地理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改善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环境,为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做出积极的铺垫。

二、小组合作教学策略,带动学生参与探究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存在着强烈的争强好胜心理,希望可以表现自己,得到他人的赞许,以此满足精神世界的发展需求。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状态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带动学生以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当中。首先,教师要对学生与地理学习有关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依据学生实际的状态进行分组,尽可能地保证小组内发展的平衡及小组间发展的公平,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竞争空间。接着教师在每一个小组设立一名小组长,由学生一起通过选举决定组长人选,让组长作为领头人带领小组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优质的成长空间。然后,教师要挖掘初中地理课本中的知识点,通过有机的引导实现竞争式初中地理课堂,为学生积极的发展铺平道路。比如,在“气温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计算月、日的平均温度,用长时间的地理教学锻炼学生的耐性,逐渐加深知识点在学生心中的印象,并且汇报的时候不仅要说出结果,还要让学生小组内分工,对全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行评价,表扬优秀小组的同时激励其他的小组,让班级的学生都可以自主参与到地理知识的学习当中,从而实现初中地理课堂的高效发展。此外,教师要摒弃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学生个人课堂表现、小组测评平均成绩及小组探究的效率作为评价学生的指标,减轻地理知识学习带给学生的压力,为他们创建优质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地理知识的学习当中。小组合作学习以心理学中共生效应为基础创造出来的教学方式,教师结合班级发展现状进行整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对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适当进行教学总结,扎实基础,稳固学生发展

初中生接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自身的教学方式中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究,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培养,促使其做到厚积薄发,更好地畅游在地理的世界当中。首先,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就要对知识点进行总结,让学生说出他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先由学生自行探讨解决的办法,接着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自行发现解决的办法。自己思考得来的永远比别人告诉的印象要深刻,通过引导式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加深学习方式在学生心中的印象,推动学生积极地改善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对他们学习效率是一种积极的推动。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结合知识点教学寻找试题进行布置,先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对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接着提问他们思考的过程及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引导式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脑海中出现完整的地理思维,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正确的结果,教师培养学生系统性的做题思维,有助于提示他们独立解题的能力,加速学生个人发展进程,对他们今后挑战地理知识有积极的影响。

四、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状态,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带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完善他们自身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初中地理的教学有效性,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杨改荣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48中学

第三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优化探析

一、提供图、音、动画,全方位立体化学生学习感受

多媒体能给学生提供强烈的视觉冲击,所以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应用在地理学科,很多多彩的图片更是让多媒体的教学效果得到完美的体现。针对传统的使用多媒体的方法,本人觉得应该更加深入挖掘多媒体的教学应用,充分利用它的所有功能。例如,在讲述《亚洲河流和地形特点》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在PPT中插入长江不同河段的风光,并且再附上优美的音乐:边听音乐,边听老师的讲解,仿佛就能看到长江在自己的面前“波涛汹涌”,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提高了,也特别能激发学生爱护母亲河的感情。再如,在讲欧洲西部的时候,如果只是通过文字介绍,学生也许很难了解各地的风情。做一个各地的著名景点的幻灯片,经过音乐的添加和剪辑之后,会发现欧洲西部的版图似乎在学生面前展开,风土人情也尽收眼底,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也使得整个课堂的有效性提高了。

二、展示地图细节,体现地理学习本质

地理教学是离不开地图的,或者说地图就是地理的灵魂,是学习和实践的牵引者。地理和其他学科不一样,它是有地图这个骨架的,如果没有教学大纲,老师也完全可以根据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进行教学。因此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就是地理教学的关键。而多媒体恰好就是这样的一张“大图”,它可以放下无数张地图。在初中的课本上,大大小小的地图有很多,而学习地理,重要的就是掌握“读图能力”。用一般的讲课方式展示地图,会有局限性,如果采用多媒体的话,那将不仅仅增大了地图的信息量,还能够根据需要将地图调大、调小,或者是从虚变实,又或者从简到繁,从近到远。这样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地图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的读图兴趣和能力,从填图能力到图文转换能力等。例如,在对环境保护的这个课题中,老师如果只是片面地将地理保护知识零散地给学生讲解,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此时就可以利用绘图的方式,将地理保护的重点以地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从南到北,从乡村到城市等等。这样地图式的教学突破了文字教学的传统,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他们主动获取知识。而多媒体这样好的媒介能让读图成为更加快乐和高效的事情,体现了地理学习的本质。在用多媒体绘制地图的时候,一定要有教学中心和目的,围绕这个铺展开来。

三、突出教学重点,优化地理自主学习课堂

一节课的好坏,质量的高低,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是否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地理这门科目是非常抽象而又具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和复杂的变化过程,多媒体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单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无法做到高效教学的,而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让复杂变得简单,让抽象变得具象,让困难变得容易,让被动变为主动。运用多媒体,做到“图文并茂”,结合相关的视频链接,让地理的重点和难点也变得更加清晰、易懂,使教学效果提高不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不仅仅是积累地理知识,还有地理学习的热情和方法,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能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地理信息,如何理解一些抽象和难以理解的问题,如何将感性知识变为形象知识等等。这样一来,他们学习热情高涨了,学习重点得到了突出,而学习难点则在教学过程中被淡化,学生不知不觉就学会了。例如,在《亚洲的地势特点》这一章节,如果不是使用Flash动画课件的话,我不知道该用什么形式去表达这种动态的变化过程。通过这样动画视频的播放,学生了解了地势变化的过程,而且还觉得非常有趣,甚至有的学生要让我教他们怎样制作这样的动画。这样的兴趣引发和带动,让整个课堂都变得非常有趣。

四、总结

所以多媒体教学与其说是一种知识性教学,不如说是一种兴趣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有积极性地投入到地理科学学习当中,地理课堂彻底得到优化,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优化,整个地理学习过程得到了优化。

作者:格桑措姆 单位: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七中学

第四篇:高效初中地理激趣课堂探析

一、教材激趣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材激励法中应该重点坚持的原则之一。在初中地理教材中,许多内容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若能有效地讲教材的理论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那么将会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地理知识的真正价值,提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理运动》一节中,可以将教材与实际相结合进行提问:“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会经历白天和黑夜,那么它们是怎么产生的呢?为什么太阳、月亮会有东升西落的现象发生呢?我们的一年四季以及闰年又是怎么来的呢?”通过向学生提出这些与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却又不能了解的问题,便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激趣课堂的效果。

二、设问激趣法

向学生设置问题也是一种有效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在初中地理知识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矛盾之处,教师便可通过这些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开动脑筋。例如,青藏高原地处于高寒地带,但是什么阳光辐射还很强;新疆地区土地比较干旱,为什么水果却很大而且甜;为什么世界上最热的地区不是在赤道附近,而是在北纬20°到30°之间呢?通过种种设问,学生不仅会积极动脑思考,还会养成善于发现和探索生活奥秘的良好习惯。

三、古诗激趣法

优美的诗句可以把人带到设定的意境中,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诗句来达到激趣课堂的目的,它的效果往往比枯燥的讲授和传统的板书所产生的效果更加明显。例如,在讲解《地形对气候影响》一节中,教师可以使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作为教学开篇的引导,这样一来,学生便会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来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常识,进而进行深入思考。

四、歌曲激趣法

歌曲对来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们对歌曲的热爱在课堂导入环节中,通过播放歌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对青藏高原进行讲解时,教师可首先播放韩红的歌曲《青藏高原》,一来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来也可以使学生通过歌词和旋律来感受青藏高原的独特魅力,在学生内心呈现出一幅蓝天、白云、冰川、雪峰的壮阔美景,给学生以强烈的听觉冲击,进而调动学生的不同感觉器官参与互动和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将枯燥无味的课堂学习变成一种乐趣,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五、谚语激趣法

谚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表达方式,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是具有一定趣味性和哲理性的语言。例如,教师在讲解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时,可以引用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谚语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和理解相关的知识点,进而提高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六、顺口溜激趣

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经常会有一些难以记忆的知识点,这种情况经常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困扰,但若教师善于运用顺口溜教学便可以帮助学生缓解这种困扰,将难以记忆的知识点变成学习的兴趣点。例如,在对我国海港的讲解时,由于我国优良港口较多,共有十四个城市,这不利于学生进行记忆,在此,教师可以将我国的优良港口城市编辑成顺口溜,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地理常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自己进行地理知识顺口溜的创作热情。

七、情境激趣法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要想学会某一知识点就应该首先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进行感受,因而,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进行情景的创设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将地理书本中较为死板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和直观,进而有效激励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空气饱和”时,我将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海绵和一本水来向学生们进行演示,创设必要的情景,以使学生了解空气饱和的概念。首先,我将拿出一块干燥的海绵向学生们展示,以确定其中没有一滴水;其次,我将准备好的水向海绵中注入,并引导学生观察海绵的变化。学生认真观察后发现海绵随着水原来越多,颜色也逐渐变深;再次,当海绵中的每一个空隙都被水渗满时,我引导学生仔细进行观察,若再向海绵中倒水会发生什么现象。随后,我继续将水倒向海绵中,水则立刻流了出来。通过这次情景的设定,可以向学生进行知识讲解:海绵对于水的吸收能力与空气对于水汽的吸收能力大致相同,当空气像海绵一样不能够再容纳更多的水汽时,这样的空气就称之为饱和空气。通过这种直观的情景设定,学生可以在轻松的实验环节中掌握“饱和空气”这一概念。

八、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中,激趣课堂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等采取不同的方式。但在激趣课堂的过程中,不论是什么方式,都可以达到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

作者:刘学敏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中心中学

第五篇:初中地理课堂演示教学法应用

一、实验操作演示法的应用

实验操作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课堂中的现场操作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过程。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实验操作带来的直观感受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可以凭借已有的经验对实验进行判断。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亚洲》中涉及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的问题时,就可以采取实验操作演示法。在学生已经掌握亚洲地形的基础上,教师展示不同的地形地貌的模具或者带着学生利用塑料泡沫动手制作模拟不同的地形状态,再准备一些水,最后教师分别在不同的地貌模型上一一倒水,让学生观察水的流动方向,最好请学生亲自倒水观察。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边演示边启发学生思考水流和地势的关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河流的流向受地势的影响,总结出“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通过实验操作演示法教学,使学生形成科学概念,培养地理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直观教具演示法的应用

直观教具演示法是指教师向学生展示标本、模型、图片、图表、地图等,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地理教学中经常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例如,模型演示教学法可用于七年级刚开始的对地球和地球仪的认识。在教学《地球的运动》时,学生对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感到困惑,过于抽象,不易理解,那么就需要用到模型演示法。首先演示地球围绕地轴自转,教师准备好教具:一个手电筒和一个地球仪,先面对学生用手轻轻地从左向右拨动地球仪,再请一位同学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的一边,当然要保证光线条件适当。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要适当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自转的方向、时间以及产生的现象。同样的道理,当学生学习地球公转遇到困难时,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地球公转的方向、时间及产生的现象。

三、电化教学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演示法)的应用

电化教学演示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电视、幻灯、投影仪、录音、录像、电影等形式对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其中多媒体是当今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媒介。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板块的运动》时,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两大板块的运动方式,一种张裂运动,一种碰撞挤压运动。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设问、启发学生思考两种运动方式会带来什么后果。学生能够通过动画演示教学,更生动形象地理解板块张裂运动会形成裂谷或使海洋变大,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产生山脉或使海洋面积变小。教学八年级下册《自然灾害》时,可以播放视频,还可以用动画模拟的形式教授学生地震时应该怎样逃生。这充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教学理念。

四、肢体演示法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肢体语言,用肢体动作的演示,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在平时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肢体语言的魅力,肢体语言无穷的魅力不但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的乐趣,还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学习地球的自转,当阳光照进教室时,教师走到门口,把自己当作地球,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照到的正面是白昼,背面是黑夜,并且有昼夜更替现象。地球公转的演示会更有意思,老师可以请一位同学当太阳站着不动,再请一位同学当地球,自转的同时围绕着太阳公转,通过这样的演示伴随着欢笑声,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地球的转动方式。肢体语言演示法还可以用于对“地图的阅读”的学习。肢体语言演示法可以说是在其他演示教学法的基础上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五、总结

总之,地理演示教学法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方法。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完全可以用更简单、更有趣、更直观的教学方法教授学生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演示法使学生对学习的地理内容有了更形象、更直观的认识,形成清晰的表象,理解其内部规律和联系,不但能够调节课堂氛围,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而且使学生倍感新奇,对学习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了地理的科学思维方法。

作者:赵福芳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竹镇民族中学

第六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探究式学习应用

一、探究式教学的优势

在初中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渴望发现和了解未知事物,并渴望从了解未知事物的过程中获得心理的满足。根据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这一特点,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采取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中,初中地理学科的内容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而且地理学科的问题难度适中,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网络查询等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以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式教学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式学习,需要教师对课堂组织形式进行一定的改革,我认为在初中地理课上最好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校小组,让全班学生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学习。学习小组相对于个人来说更适合探究式学习,这是因为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疏忽而忽略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但是一个学习小组有几名同学,这样的话每个人都忽略同一个问题的概率就极小,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还有利于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所以,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式教学更有效率。由于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所以每个学生都会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发挥超过平时的学习能力水平,希望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争论和讨论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例如我在人口分布这一节内容的期末复习课上,就把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衡的的原因作为一个探究式学习的课题交给学生进行学习。首先我把我国人口密度图用PPT展示给学生进行观察,在图上标注出黑河和腾冲这条人口密度分界线。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条线能够大致作为中国人口密度的分界线。学生在接触这个探究性学习的思考题之后,感觉很兴奋,纷纷开始查阅地理课本。有的学生提出人口密度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在平原地区的人口密度相对较高。黑河腾冲一线的东侧主要是平原,自然条件较为优越,适宜人类居住;而这条线的西侧则主要是山地和荒漠,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因此黑河腾冲一线的西侧人口密度低于东侧的人口密度。有的学生则主要从降水这一方面来进行阐述,他们认为黑河腾冲一线基本上和我国400毫米降水分界线一致,降水量的多少直接限制农业生产。在黑河腾冲一线的东侧,降水较多而且该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有利于农业生产,可以养活较多的人口;而这一线的西侧降水量少于400毫米,而且多数是荒漠和山地,农业生产不发达,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学生在争论中又将话题扩展到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最后在各个方面进行总结之后提出黑河腾冲一线西侧降水较少、地形以山地为主,农业生产不发达,交通运输不变等不利因素使其人口密度低于东侧地区。就这样,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积极进行探讨,各种思想在交流充碰撞,彼此之间相互补充,在最后会形成比较完善的答案;而学生也在这场讨论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思维完备性和探究精神也有所提高。

三、利用网络查询进行探究式教学

现在的社会是网络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已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丰富的网络资源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网络上有大量的学习资源,学会使用这些资源是一个学习者快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初中地理的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网络上查阅资料去解决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问题,以此培养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由于初中生在知识广度和深度上的局限性,我将这个问题作为思考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和我一起通过网络查询这些国家的相关地理信息资料,并将这些资料整理好和我国的地理信息资料进行对比。学生总结出在对外交往方面,我国由于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国境线,所以可以通过海陆两方面和周围的邻国进行交流。在发展海洋事业上,我国可以依托广阔的国土,从海岸线出发,可以从南至北的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在其他方面,由于我国纬度跨度很多,国土上兼具热带、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等气候区,气候差异大;而且我国地形复杂,具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荒漠草原等不同地形,所以我国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通过教授学生从网络获取相关的学习资料,可以强化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的效果,使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远多于传统的学习方式,接触的内容和材料越多,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总结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由于学科有很强的开放性,所以比较适合在课堂教学上采取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但是教师在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进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注意采取适当地组织方式。初中生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使课堂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展开探究式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习来强化探究学习的效果。

作者:杨夫建 单位:新沂市合沟中学

第七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一、新课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核心思路

新课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思路是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用新的教学观、行为观、学习观→引领师生共同活动,或在教师引导下(组织下)由学生讨论或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感性的地理事物→理解地理事物的概念、原理、规律、成因→得出理性的结论→应用于生活、生产、社会实践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课改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备课:

备好每堂课,是把握好地理课堂教学的前提,所以,我们在备课时,按《新课标》的要求,认真专研教材,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认真备课,写好教案,为课堂教学作好充分准备。

2.新课导入:

导入新课,一定要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激发学生兴趣,不能只讲好听的离奇的,而应该更多地从感性知识入手,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如课例《我们需要清洁的空气》从学生所经历过的一次最好和最差的空气状况导入;课例《天气与气侯》从学生所感觉过的不同的天气状况导入等。让学生体会到,这堂课学的知识是终身受用的,是与实际紧密联系的。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教学语言要精炼,一定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每一个学生,突出重点,处理好难点,我们要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引导式讨论、启发式讨论、探究式讨论,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分组竞赛、角色扮演、辩论活动、游戏活动、案例分析、动手实践、表演展示等),在形式上把个体学习与分组学习相结合,并且注重分组合作学习。此外,还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如绘图、制作模型等。当然,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我们地理教师一定要具有驾驭整个教学的能力。

4.辅导:

与传统教学相比,新课程的教学辅导并不是集中在课后进行,而是教学过程中,根据活动的开展,随时随地进行。

5.作业:

可能并没有单纯的作业,活动本身就是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并不是在课后做,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使其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并不仅仅是书面文字作业,而是开放性的,可能是绘图、手抄报、调查报告,也可能是结合实际研究探索实际问题等。

6.教学小结:

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进行总结。并且形式多样,如板书结构或提纲、评论、展示、成果汇报等。

三、新课改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初中地理新课改强调教学内容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出发,强调体验式学习,突出从感性知识中进行感悟而获得理性知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基本模式:

1.以讨论为主的模式。

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的探究式讨论。例如,课例《大洲和大洋》中,地球是“地球”?还是“水球”?几个学生根据海陆面积数据对比和人类生活经验等,发表了不同意见;课例《亚洲复杂的气侯》中,通过学生讨论湘西地区人们的穿戴、土家吊脚楼的形状、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

2.以各种活动为主体的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可活动的空间,搭建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让学生个体、群体在活动中形成对知识的经验感悟,并回归现实生活,解释客观实际,内化成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经验的一种课堂学习方式。

3.融合型模式。

将教师引导下的探究式讨论教学与各种活动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这是新课改课堂教学的主体模式。例如,课例《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式讨论。

四、新课改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式并不是框框,只是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可参考的平台,在以上模式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能力,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不断创新。

2.教学模式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学情、教情,要结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当地的实际条件,把握其精神实质,灵活地应用。

3.活动设计应体现课程标准要求及教学的实际需要,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作者:贾瑞芬 单位:内蒙古托克托县第三中学

第八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地图理念策略

一、活跃地理课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在课堂中,教师在利用“地图”的基础上,辅以多媒体教学、材料展示、学生课堂讨论、游戏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原本讲述内容较多的课堂教学形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变得不再枯燥无味。充分运用地图,启发学生自主观察,教师在完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后,进一步拓展教学空间,将时间交给学生,将自主能力的锻炼交给学生,使学生充分训练读图、用图技能,自主地进行有关规律的探究,并给予展示,强化信息的交流反馈。通过对学生地图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不断体会到自学的甜头,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了自学能力,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地理课堂的学习自然就活跃起来,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课堂中教师运用地图的策略

我认为地理教师在运用地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熟悉地图内容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还要备地图,要一丝不苟地在地图上找到所要讲的内容,对学生的地理填充图册,也应特别留意,要针对学生在作业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进行地图备课。

2.要重视教学挂图的运用

电子版地理教学挂图的内容表现简明而突出,表现形式美观易读,色彩鲜艳而协调。教师使用好挂图上课可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便于教师掌握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所讲授的内容。教师在用图时要避免形式主义,注意因材施教,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将挂图与学生地图册、课本中的地图对照使用,以强化地图教学的效果。

3.要善于将各种形式的地图结合使用

地理教师除了重视教学挂图的运用外,还应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板图、多媒体图片、地理示意图等多种形式的地图为教学服务。

三、让学生真正学会用图、用好地图

课堂上要把地图运用好,要让学生真正学会用图、用好图,就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在课堂上看图、指图、介绍图,课后填图、画图。

1.看图

要求学生会看图,拿到一幅图应该从哪里入手,怎么看图。如: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分析我国冬季气温分布有何特点。我会请一位学生说一说看图主要看什么,学生会回答,结合图例看图中等温线的分布,观察气温的变化。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找出我国1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进而算出我国1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约为多少,再归纳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

2.指图

要求学生能真正参与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读图的方法和记图的技巧。如,教学“中国的地形”时,要求学生在图上记忆的内容太多,有中国主要的山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相关的地理事物名称30多个。于是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活动一,认识山脉。自己先找一找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山脉,然后同位合作,一个指图,一个说山脉的名称,看看哪组认识的山脉多。活动二,认识山脉走向。小组合作按走向列举山脉的名称,然后班内展示,要求在屏幕上指图说出山脉的名称、走向。活动三,记忆山脉。自己先按走向记山脉的名称和位置,然后提问,两人一组,一人指图,一人说名称。练习检测,说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山脉名称,要求学生指图,说出图中序号代表山脉的名称。相信通过这四个环节,学生不仅能掌握相关山脉的知识,也能提高其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胆量,还培养了一定的识图技能技巧。

3.介绍图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相关材料向大家介绍图中展示的相关信息。如学习“南水北调线路”时,有一个活动:请大家结合课本第69页“阅读材料”指图介绍南水北调的三条线路。大部分学生都能指图介绍出三条线路的名称、位置、起点、终点;成绩好点的学生还能说出经过的省区、利用的河道以及解决哪里水资源的短缺等,介绍的十分全面且语言组织非常严谨。

4.画图

让学生自己描图、画图,既能达到识图记图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基本的绘图技能。如,学“中国的行政区划”时,课外作业便是画“中国行政区划”图,并在适当位置标清34个省区的简称;学习“中国的地形”时,学生也要画一幅“中国地形”图,用线条表示山脉,画清山脉的走向,标清山脉的名称,并在适当位置填注相关地形区的名称。学习“长江、黄河”时,我也布置作业———画长江黄河流域图,学生也非常漂亮地完成了作业,有的学生还涂上了色彩。这样,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作者:陈杰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西朱中学

第九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重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老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充分了解学生。《地理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不仅要考虑地理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地理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地理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2.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

二、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内容广而多,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是难以掌握的。有些东西甚至是枯燥的,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地球仪、挂图等直观教具,甚至可通过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网络等途径及时了解地理时事新闻,并充分运用在地理课堂中,可以使地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由于时事新闻具有“内容新”、“时效强”、“事件真”、“跨度广”等特点,不少新闻还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既可以在地理课堂各个环节进行有益补充,在课堂各个环节充分运用地理新闻时事的最新动态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易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既可以作为地理课堂的有益补充,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课堂教学

1.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多样。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适当变换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各种方法灵活运用,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2.把握教材的难易程度,重点抓难点突破,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

教材的难易程度要安排妥当,防止过难或过易。如教学内容过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就会兴趣低落,不愿意学习,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如果教材内容过易,学生不听已懂,不学就会,就会感到“没意思”,“不新鲜”,甚至开始说话、搞小动作,从而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提前构思好难易知识的解决方法。较易的问题,以学生自学为主;较难的问题,应努力找到突破的方法,化难为易。此外,学习新知识时还要联系前后知识,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把握教材的整体性。

四、创设问题情境,追求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对于师生犹如战场对于将士。向课堂45分钟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学生心往神驰的境界。在教学中,问题设计是否新颖、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符合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用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有效探究铺路。例如,在学习“人口与人种”的第一小标题“世界的人口增长”时,我设计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对当今社会有何影响?”“正确的人口政策是怎样的?”等问题,首先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互相启发;然后进行大组讨论,集思广益,开阔思路;最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抓住中心和关键,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快对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国家有好处,人口自然增长率慢对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有好处。有的学生还提出:在发生战争而导致大量人员死亡的时候,人口自然增长率快会有好处等。这时我又引导学生去思考本节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什么样的人口政策才是正确的?通过对问题的引领,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在这个环节里,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答辩、争论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教师的适时引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总结

总之,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效率。

作者:杨平建 单位:江西崇义县横水中学

第十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现状及对策

1.初中地理教学低效现状分析

课堂教学低效主要受教师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1.1教学方式影响课堂教学低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大部分老师清楚地认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口号,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传输与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等要求和目标,但是受传统初中地理应试教育和本位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将自己是课堂的主角,学生仅是接受知识的工具等观念摒弃。例如:在“全球气候带划分”知识学习过程中,课堂讲师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当有学生问:为何如此划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等问题,老师就用这是某著名地理学家经验总结而来的予以解释,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全盘接受,并牢记于心以备应试之用,在本应紧张的课堂教学秩序中,学生的思考慢慢转化为记住老师的话语。

1.2老师教学目标的影响

学习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模板,学生是老师的模仿者,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不仅关乎课程进度,还与学生学习效率息息相关。现今中国教育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需要教学结果,学生需要学习成绩,老师在无形的压力下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只看重地理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慢慢使初中地理教育变得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在课堂教育提问这一环节,很多老师发起的提问大多是教材原文中可以找寻的知识,学生每当遇到提问环节首先做的不是思考,而是翻找教科书,同时提问过程中由于学生直接将教材上的语句论述出来,不掺和任何个人思考,老师听到答案的时候为了赶课程进度,经常会中途阻止学生继续回答问题。

1.3学生的学习方式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花朵,当今社会条件下的学生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课堂上只要专心听老师讲解,牢记老师的授课内容,对自己的疑问、观点等一带而过。部分老师在学习新课程改革要求后,尝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开始讲课之前,为学生提供时间浏览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然而效果并没有老师想象的好,在自主学习的时间里,学生把这段时间作为课堂休息时间,有发呆看小说的,也有与邻桌窃窃私语的,真正看老师要求的内容的同学相对较少。除此之外新课改要求中的合作学习在现今教育过程中无法完全体现,课堂上,当老师要求分组讨论学习的时候,大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对老师所给的问题毫无兴趣,无法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为此出现部分同学组聊天,部分同学围绕并非重点问题的“重点”展开讨论和争执,慢慢出现极端化,对地理这门科目相对喜爱,平时对相关知识进行积累的学生经常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展开激烈讨论,而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对地理相关知识有所忽视的同学则把合作学习时间当成课堂休息时间,默默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

2.针对上述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2.1针对教育方式的解决措施

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为了提供高质量教学,应摒弃传统教育中自己是“主宰者”的观念,重视学生的学习观念,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培养。备课的时候,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资源,如经典教学视频、教学文档并结合自身经验,借助多媒体等工具将知识点以更好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以此从主观和客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教学目标解决措施

中国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颇深,短期内无法根除,因此老师应该换个角度思考,在应试教育条件下,为了让自己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拿到优异的成绩,老师应该积极响应新课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将重点放在课程导入点上,短时间内有效使学生接受知识。除此之外,在课堂提问环节,老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知识点掌握程度及教学进度的基础上设置,使学生不仅可以在回答问题之前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后重拾自信,而且可以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如讲解“局部气候”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讲解途中设置类似“中国气候类型分布与局部气候类型的相关性”等问题,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点掌握,而且可以加强新知识点记忆。

2.3学生学习能力

在课堂及课后学习过程中,如有疑问或者有不同观点和看法应主动提出,并与同学一起讨论之后寻求老师的帮助,或者直接与老师探讨。在课堂自主学习环节中,用心学习老师布置的任务,并勾画出不理解的知识点,在老师讲解过程中寻找答案,若不能在讲解中获取自己所需答案,可直接向老师提出问题,不仅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增强自信心。除此之外,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要自信,积极提出观点与同学讨论,同时,老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做出指导,必要的时候延长讨论时间,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下,老师可以随机提出主题,鼓励学生大胆地自主选题。如讲解“南北方差异”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出类似问题:思考并讨论南北方有何实质上的差异?如果生活在南方会怎么样?生活在北方感觉又会如何?等等。团队合作学习的核心在于主题、任务分配和时机,团队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探讨学习的能力。

3.总结

综上所述,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低效问题,老师和学生需一起努力才能改善此现象,才能响应国家相关部门的新课改号召。

作者:邱英 单位:会昌县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