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地理课堂论文(9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注重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案例一:《俄罗斯》教学片段七年级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讲完俄罗斯的位置。师:刚讲了俄罗斯的位置,接下来我们学习俄罗斯的自然概况———地形地势。俄罗斯地势是怎样的?俄罗斯的地形有哪几部分?生:……(沉默,没有任何反应)案例反思:案例一是在一个公开课上一位老师的教学片段。整堂课都是这样生硬的问题,学生毫无兴趣。教师还怪学生怎么不去配合令老师难堪。其实提问后出现冷场,不是学生启而不发,而是问题缺少启发性所致。教师完全可以设置情境,如俄罗斯人为什么生活在欧洲部分呢?这与它的地形有没有关系呢?这样一个问题下去,学生就会主动去看地形图并得出答案。所以教师的提问应在情境中,多给学生启发性。
二、准确把握难易程度,注重课堂提问的坡度性
案例二:以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农业》为例,第二框题“农业的地区分布”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导入:民以食为天。今天中午大家吃了什么饭?生:……(图片展示中午食堂的饭菜,如果不涉及牛羊肉,教师可以补充说自己中午在校外吃了。)师:所有这些都来自农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渔业、林业、牧业等。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问题:教师给出空白四大地理区域图。现在把我国分为四块,请将中午饭菜的可能的来源地归类。从地理的角度考虑为什么?图中ABCD各地分别适宜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类型?学生活动。案例反思:对比案例一,案例二的教学设计体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本案例从一日三餐出发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将地理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拉近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情境设置成功。可是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呢?这还需要教师深入思考一下。过于简单,学生兴趣立刻消失,难度过于拔高,学生有畏难情绪,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不说,问题都变得无效了。所以教师提问的难度设置要向摘果子一样,学生跳一跳,踮起脚,才能摘得到。案例二中,学生思考如何将农作物分配到各个地理分区,此过程中学生将已有的地形、气候河流等情况综合分析。不仅最大限度地回顾整合了已有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不失兴趣,真可谓一箭三雕。
三、寻求知识前后链接,注重课堂提问的连贯性
案例三:以七年级下册地理《东南亚》来分析。第七章第一节是《日本》。《东南亚》为第七章第二节,主要标题为: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山河相间,纵裂分布的地形,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多数老师以优美的旅游图片导入,问这么优美的地方在哪儿呢?以此讲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总结联系两洲两洋的东南亚处于十字路口。而笔者是这么设计的:教师展示一张世界地图。简单回顾前面一节课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原料依赖进口。问1:一艘满载石油的货轮从西亚波斯湾出发运往日本,怎样走呢?学生自行设计路线。之后到白板上勾勒路线,表述自己行船经过的海域。问2:所有路线当中哪条路线最短呢?我们今天就学习这个最短路线经过的区域———东南亚。它联系了两洲两洋,板画十字路口。问3:这个十字路口的咽喉要道是哪里?出示材料补充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案例反思:案例三中前后知识联系,让学生温习已有知识的同时,又在似乎解决上一课的问题中,自然而然地引到了新课,设计巧妙。同时设计路线生动而有趣,学生设计的过程,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更在学生描绘、描述路线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图上行船设计的路线很多种,多种路线的对比中,学生对最短路线印象更加深刻。此外,翔实的马六甲海峡资料与中国进口石油概况,让学生知道这是在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四、总结
可见,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来源于兴趣,当出现已有知识和新信息发生碰撞时,学生便可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冲动,这就是学习动机。教师创设的新颖重实效的有效提问,对学生产生了有效的外部刺激,从而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最终学生对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没有前后知识联系的问题不具备生命力。当然,除了对上面三个案例的简要分析外,提问的时间把握、教师的语气、问题措辞是否简洁明了、教师的叫答、等待、理答甚至教师的倾听、追问有评价都是一个有效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想让课堂生动,要想发展学生的思维,作为教师需要敬畏课堂,该认真思考,仔细探索如何提问。
作者:孟景闻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初中部
第二篇:初中地理课堂愉快教育氛围研究
一、激发学生兴趣,创建愉快的学习原动力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课堂应是一个知识传播的快乐地方”。成功教学需要的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是强制的应试式教学。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帮助创建愉快学习原动力,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热爱学习。
1.强化直观教学,创设趣味情境
地理教师可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讲故事、播放录像或展示相片、漫画等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将学生思维迅速带入教学情境中。如我曾经去过桂林、西安、成都等地旅游,因此我会在课前利用多媒体将以前旅游拍摄的照片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领略我国的自然风光,感受各地的风土文化,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2.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课余时间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我之前曾组织学生参观我市的规划馆,让学生了解我市目前的规划和相关土地利用类型,以加深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丰富学生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逐步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导入,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课堂导入成功与否会对学生学习状态带来一定影响,唯有地理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才能全面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成效。
1.辩论式导入
如讲授“地球”这一节内容时,我针对地球表面水资源覆盖面广的特性,在课前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正方观点为“地球是水球”,反方观点是“地球不是水球”,然后我再积极鼓励学生课余时间搜集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发散思维,这样一来,地理课堂教育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2.探究式导入
虽然地理知识较为抽象,难理解,但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式发问去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大胆猜测、发散思维,全面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到“气温”这节内容时,我先导入问题:为什么人们会在不同季节变换衣服呢?讲到“降雨”内容时,我会提问:有的地区天旱时人们会抬着神像祈求降雨,有时真的会下雨,有时却不会下雨,这是为什么呢?通过探究式导入教学内容,可以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三、实现多形式教学,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
目前,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地理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多媒体教学法
现代信息技术能制作丰富多彩的图像、声音和动画,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将地理教材中抽象的文字变得直观易懂,更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点变得生动形象,通过视觉、听觉的刺激去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梳理地理知识内容,让学生可以自觉感知、乐于发现、主动学习。如讲到“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内容时,运用多媒体能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同时可以进一步对比其特点和分布规律,辅以一系列的地图去强化学生对经纬度的认识,提高教学质量。
2.口诀记忆教学法
由于地理知识点繁多,学生死记硬背不仅耗时耗力且效果不佳,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会自编一些地理口诀,以便于学生记忆,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如讲授“月相”时,我会将相关内容编成口诀,即“上上西西,下下东东;一线大潮,垂直小潮,地中月食满,月中日食新”,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
四、总结
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地理教师,除了要深入剖析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贯彻素质教育新理念,还必须在课堂中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趣味教学驱动教学,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成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庞丽蕊 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宣化县东望山九年制学校
第三篇: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1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问题
1.1分组不够科学合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小组的分设是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无法保证分组的科学合理有效,那么合作学习就会呈现无序无效的局面,课堂教与学的效果和效益就会大打折扣。当前分组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临时分组。
教师以及课堂教学需要,临时成立若干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完成当堂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或问题,而下一节课教师没有合作学习任务,学习小组就没有成立,学习小组呈现一种可有可无状态,没有真正达到小组合作学习。
(2)机械分组。
按照班级原有4大纵排,4个或6个学生前后坐在一起形成一个学习小组,座位编排不打乱,座次位置不调整,无法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编排要求,这样就达不到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学习局面,再者组员位置没调整,也使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的要求无法达到,小组团队建设难于开展。
1.2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学生自身学习意愿不够强烈,合作学习意识淡薄,教师缺乏科学的指导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常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表面看起来惹人闹闹,其实并没有真正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主要表现为:
(1)学生和而不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学生自身合作意识和教师课堂管理等诸多原因,经常会出现简单问题学生完全可以自学,无需合作学习;较难问题学生合作也无法解决,即合作也没用的现象。抑或出现优秀学生回答,学困生旁听的局面,表面上场面热闹活跃的合作学习,实质成为优秀学生的“一言堂”,最终演变成优生乐意参与,学困生消极抵触的结果。
(2)学生合而不学。
课堂上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和设置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时机,简单布置合作学习任务,没有明确合作的问题和时间,结果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一起,成员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和具体的任务,放任学生自由学习,造成表面气氛热烈,学生却是私底下聊天,或是一两个学生在思考教师布置问题,其他的人无所事事,最后小组合作学习名存实亡。
1.3缺乏合作学习的有效指导
初中学生学习自觉性差,加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如果缺乏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管理和指导,那么合作学习的效果是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所以,教师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显得至关重要,但在日常合作学习教学中却常出现如下情况:
(1)教师一上课没有经过铺垫和过渡就抛出问题,接着就开始让学生讨论,不让学生独立思考,没有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试想离开学生独立学习和深入思考的合作学习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2)问题设置不合理。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经常会出现没有根据学情设置针对性的问题讨论,导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但问题还没说完,学生就已出现答案,或者设计的问题缺乏深度和广度,往往学生马上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问题变成只是让学生自己可以从书上找答案的填空题,根本不需要合作。
(3)教师课堂指导随意。
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见到一些教师抛出问题,发出合作学习指令后就放任学生合作,但却没有俯下身去倾听学生的讨论,不知学生存在的疑惑和存在问题,造成放羊式的小组讨论;或有时因为小组积分评价的鼓励措施,课堂上不同小组间往往为加分而争论不休,最后结果是造成教的游离和学得低效。
2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和建议
2.1完善分组工作
首先,小组人员构成要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学习小组规模控制在6人左右,考虑学习成绩、性别比例、兴趣爱好、守纪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可按长方形围坐或改变传统4大纵列为3大纵列,前后两排形成小组。其次,要进行小组的团队建设,可根据学生特长让每位学生担任不同类型的组长,如学、纪律组长等,这样就可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又可让每位学生得到锻炼。最后,教师要培养学习小组产生合作学习的愿景,教师可通过制定组间竞争积分原则和其它奖励制度,激发小组学习兴趣,并增强组员在情感、心理等认同感上趋向一致,小组成员之间愿意互通有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保持合作学习的持续动力。
2.2加强教师课堂指导
教师有效的课堂指导是小组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一方面,小组合作学习不同于传统讲授式课堂,课堂纪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不能保持课堂纪律,不仅达不到合作学习预期目标,更可能导致乱课、吵课,教学质量将无法得到保证。另一方面,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要得到保证,因为唯有学生独立的自学与思考,才有高质量的合作学习。针对以上情况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要制定相应的课堂合作学习的纪律管理和激励制度,确保成员形成一种自我约束的自觉及小组之间相互良性竞争的动力和激情。第二,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过程中,首先一定要预留时间让学生自主看书、思考而不急于讨论;其次要注意调控讨论氛围,不能让合作学习陷于争吵、纷乱之中,让合作学习处于失控;最后,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煽风点火”,激发小组内部的积极讨论,最后形成统一意见,进行组间交流。
2.3重视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是完成课堂习任务来维系的,而学习任务更多表现为教师课前设计的问题,因此合作学习的持续和有效主要取决于问题的设计,只有高质量的问题才能使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得以开展、维系和深入。首先,要把握问题的难易度,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前后关联,层层递进,形成逻辑系列。学生在有序问题引导下,才能步步深入探究。问题设计要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要能调动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问题内容与难易度要紧跟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既不超前,也不滞后,容量恰到好处。有效的问题设计才能保证学生个人探究活动和小组内部的合作学习达到既定目标。其次,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形成一致,否则教学目标将成为空谈,有时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设计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主题让学生合作探究,如区域地理西亚教学中设计了基地组织、以巴战争等讨论主题,结果造成学生的合作交流信息背离西亚自然地理特征等教材主干知识,偏离了教学目标,最终导致教学目标的无效。最后,问题设计不能脱离生活。义务教育地理大纲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所以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不能脱离于社会生活的联系,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在问题合作探究中才会有解渴之感。
3总结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如何引导管理提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华师大教授崔允?指出合作学习的本质:任何合作学习必须有具备主体的意愿,可分解的任务,共享的原则,互惠的效益等要素。因此改进和完善合作学习我们也可以从崔教授的诸要素入手,加以研究深化。
作者:李剑萍 单位:福建省晋江首峰中学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浅议
1要做好地理老师,自己必须有广博的知识
初中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旺盛的求知欲,要让学生接受你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所以平时就要多多关注新闻,报纸,互联网等与地理有关的消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对老师有一种崇敬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如:用文学“橘生在淮南则为橘,生在淮北则为枳”来解释气候的变化;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理解气温随海拔变化而变化的成因;用“三日雨不止,蚯蚓上我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来了解梅雨;用“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天上,却是山前晚照明”来说明夏季阵雨;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来解释气候;再比如描写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学习地形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不同的地形特点我们还可以用到:描写过去河套平原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横断山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写地形是丘陵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描写四川盆地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山地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描写桂林山水的:“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
2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课堂内容
比如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可以搜寻一些关于各个地区风土人情的视频,甚至可以给他们播放一些相关地域的电影,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从中提取出重要信息,这样也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搜集获取信息的能力。有时候还可以借助歌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青藏高原时可播放:《青藏高原》;在讲云贵高原时可播放《芦笙恋歌》;在讲中国的民族时可播放《爱我中华》;在讲新疆时可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在讲北方地区时可播放《黄土高坡》;在讲南方地区时可播放《采茶舞曲》或湘曲《刘海砍樵》;在学习台湾时可播放《阿里山的姑娘》;在学习香港和澳门时可播放《七子之歌》。有时也会用到谚语来辅助教学,如描写西北地区温差大的:“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写秦岭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马前桃花马后雪”;描写开垦草原后带来草场沙化的:“一年开草原,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描写新疆风沙大的:“一年一场风,从春吹到冬。”;“一天要吃二两土,白天不够夜里补。”描写黄河含沙量大的:“一碗水半碗泥”。描写生产的:“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春雨贵如油。”;“蚕无夜食不长,马无夜草不肥。”描写气象的:“天上扫帚云,地上雨淋淋。”;“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冷在三九,热在三伏。”;“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睛。”“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满。”;其次,要上好地理课,还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像地理这种非检测科目,如果老师一味的安课标要求,单一传授知识,“满堂灌”结果是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的糊里糊涂,刚刚开始还有兴趣,估计到课堂后半部分就没有几个人有耐心听下去了。我想一堂好的课,绝对不会是风平浪静、波澜不禁的,应该是蜿蜒曲折,跌宕起伏的,让学生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在师生思维的碰撞过程中,既要让学生体会到寻求知识的艰辛和失败的打击又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感。这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是对人身品质的培养。
3对新教材调整,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尤其是“读,想,做,讨论”等这些栏目的设置,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读,找,思考,讨论等归纳总结出相关知识。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些别样的地理课,如在复习区域地理的时候举行分小组的竞赛,学生会因为团体荣誉而倍加努力;在学南北地理差异时,可以举行辩论赛,假设一部分同学是南方的一部分是北方的,都来说说咱家乡好。学生参与性强积极性高。在讲长江、黄河时可以采用表格的方式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印象。当然这样的表格不能由老师给他们,应该是让他们自己查找资料,通过教材课外资料对比得到,让他们从体会获得知识的喜悦。还记得去年在讲区域地理时,刚好要准备讲日本,就听说日本发生大地震,福岛核电站泄漏,我就以此为切记契机让学生讨论地震的最新信息,同时讲述日本发生的各大地震,引出思考:为什么日本地震频繁出现?福岛核电站泄漏引起的核污染是怎么回事?核污染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在教学中我认为不一定要按教材按部就班,有时候我们可以根据时事进行适当调整,别把大好的时事教育机会浪费了。新课改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仅起引路作用,对于初中地理这种特殊课程我们更应该把着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上。如在学完世界地理关于地球的初步知识后,可以设计一堂课让学生来说说我们的地球,这样的问题难度虽然有点大,但是只要老师引导合理学生就愿意参加到这样的活动去,真正把书本知识变成他们自己的能力。目的是达到学生“学习并快乐着”。
4要充分利用地图,挂图,地理剪图,拼图等现有教学资源
这些教学资源直观、形象、生动,学习地理必须用到地图,它们能够很好的说明事物的表象,不同对象之间的区别联系。用好了地图我们的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学生如何阅读地图,如何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需要老师长期的培养,使他们养成自己读图的习惯。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受教学资源的限制挂图用的相对较少些,但不能因为少就不加选择,挂图一定要精挑细选,不适合的即使有也不能乱用,这样只会使学生对地理事物更加模糊,往往适得其反。拼图在学生认识区域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在讲中国的行政区划的时候,学生读各个省份的形状位置往往难以记住,而这些地理素质的培养对学生来说相当有用,于是我让学生买来中国地图,然后按照各省市的分界线剪开,以游戏的形式让他们进行拼接,拼接次数多了他们也就熟悉了。待他们比较熟悉的时候我又教他们画地理简图,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素养,为今后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寓教于乐”是我一贯奉行的教学思想,我相信学生在游戏玩乐中会更加愿意去学习,去参与。再者,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用好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部分。介绍世界地理时结合各个国家的社会现状,板块特点,可以给学生穿插一些历史知识;政治课里将要学习到的社会形态,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其实地理和数学还有更加紧密的联系,里面涉及到了很多相关的计算,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无味的,所以地理课堂我们也需要对他们进行潜意识的数学教育,一方面宣传数学的有用性,一方面避开数学学科本身的枯燥性。
5总结
总之,初中地理教学一直值得我们广大教育者深思,要上好这门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是吸引学生的法宝,教师丰富的知识,良好的修养是上好地理课的前提。创新的教学方法,建立高效课堂是我们永远的最求,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创新,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把初中地理课教好。
作者:方连英 单位:内蒙古扎兰屯市浩饶山学校
第五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应用研究
一、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地理课堂教学中灌注式教学模式还占有一席之地
受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影响,绝大多数初中地理老师还无法清晰的意识到新课程标准对于初中地理的目标要求,大多数还在沿用以往填鸭灌注式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是否掌握或者是把知识点机械的背诵下来了,从而忽视对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动性与探究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一般只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讲解,中间串讲一些考试解题技巧,很少关注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二)对课程标准认识不清,无法准确把握“探究式学习”
这一方法当前,我国初中生的地理学习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受到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考试范围为导向,哪些知识点考的多,教师就重点讲解,对于那些很少考到的知识点,教师就轻淡写,一笔带过。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这种教学模式下,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只是一味的跟随教师的教学模式转,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就缺少了主动性。有些教师虽然在教学中运用了探究式学习方式,但是由于定位不准确,效果不佳。
二、新课程标准下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探究式学习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这一教学方法重点突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的学习是灵活的、有意义的。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这一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地理课堂的活跃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句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探究式学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一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会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仅限于学会单纯的知识。
三、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探究式学习
(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或者是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爱因斯坦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此,作为初中的地理老师在地理课堂上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易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或者是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自觉的去发现、去探究。例如,教师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内容《地球和地球仪》时,首先,教师在课前可以让学生准备好地球仪,上课时,教师可以提问“大家能在自己手里的地球仪上准确找到我们所在的位置吗?”以此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吸引学生去探究、去发现的欲望。接着,教师从所提问题出发,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发散思维,积极思考,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探究中去。最后,教师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此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发展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只关注学生“会了没有”,忽视学生“会不会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具或者多媒体演示,为学生创造一种利于探究的情境,方便学生的学习。例如,在教学《海陆变迁》时,教师可以利于多媒体播放有关海陆变迁的视频或者是各种关于海陆变迁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感性认识;紧接着提出问题“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海陆变迁这种现象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明确学生继续学习的方向,让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探究,以此达到理解并掌握新知识的目的,发展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
四、总结
“探究式学习”这一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唤醒学生主体性以及完整人格个性,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人才。
作者:卢志强 单位:赤峰市松山区当铺地满族乡中学
第六篇:初中地理课堂探析案例教学运用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
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主要就是指一种特定的情况或一个问题的实际例子,并会对某些人物或群体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以案例作为教学手段的教学法已经在国际上得以推广应用。我国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并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与应用,得到了不少高校教师的青睐。到底何谓案例教学法呢?国内外有不同的学者对此做出了界定。在此,我们综合多种角度与定义,认为它就是指教学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特殊案例作为教学载体,为学生创设一种逼真的教学情境,然后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和自主分析,从而实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知识。应该来说,案例教学法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更为积极主动,教师与学生都会热情投入到对案例的分析与探究当中去。从某种角度来说,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它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这么几个方面。第一,它是以具体案例作为教学载体,让整个课程围绕着某一个或几个案例展开教学。这些案例可以通过传统的文字材料展示,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无论是真实的案例还是虚构的案例,都应该与教学大纲相符合,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它以学生自主讨论为课堂教学核心。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合作的关系,并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主要职能就是引导学生和启发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与独立思考,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第三,它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的向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它试图通过案例教学来引导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提取相关信息,最终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它还可以让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意识,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它的答案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唯一。这是因为学生可以对案例有不同的观点,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并给出自己的见解。因此,案例教学法的答案一般都是开放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独立思维意识。
2.案例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2.1案例设计
初中地理教师应该精选教学案例,这是案例教学法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首先,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根据地理案例的内容把它划分为人文地理案例和自然地理案例,也可以根据地理案例形式划分为地理图像案例和地理文字材料案例等。此外,还可以根据地理案例的情境划分为实际情境案例和语言情境案例。其中,地理教师可以把实际情境案例设计为真实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融入案例当中,提高教学效率。当然,我们还可以把地理案例根据其用法分为讨论式案例和讲解式案例,地理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初中地理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该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再选择涵盖了教材概念与原理的案例,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案例时能够学好相关地理知识。此外,这些案例还应该能够全面真实地模拟现实,包含适当模糊、复杂或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这样的案例才具有教学价值。
2.2案例呈现
初中地理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的时候,展示案例内容是一个关键部分。一般来说,地理教师应该让案例呈现具有直观灵活的特点,可以是由传统文字资料来展示,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进行演示,还可以让教师讲述或学生表演。应该来说,案例呈现只是案例教学的一个过渡阶段,它要求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真实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案例展示过程中,地理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各种反应,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形成一种较为严密的案例逻辑分析顺序,从而为他们的案例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在实施案例呈现的时候,为学生创设一个踊跃发言的教学环境,让他们可以进行充分自由的交谈与讨论,在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中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2.3案例分析与总结
案例教学最为核心的意义就是它是围绕问题的研究型教学方法,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案例分析。在进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地理教师要充分重视并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作用,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融入案例教学情境当中去,并运用已有地理知识来解决案例的问题。在这个教学阶段,地理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启发学生和引导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出教师的指导意见,从而让整个案例分析过程沿着教师预定的方向发展。此外,初中地理教师还要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做好案例总结工作。这是案例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运用的进一步升华。这个阶段的总结可以是教师总结,也可以是学生总结,并从中找到需要改正的地方,并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为此后的地理教学提供指导。
3.结束语
案例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也有些问题存在,比如说地理学科不受重视,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偏高等。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实施案例教学,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知识能力,建立健全教学案例库,并与其他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切实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效率与效果。
作者:陈雪梅 单位:莆田四中
第七篇: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浅析
一、领会课改精神,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1.尊重学生的主体思想,使“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主线
教师一定要合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发现与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该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自学,积极调动学生的动手和动口操作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民主化的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师生学习氛围,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与想法,可以运用同桌或是小组讨论的模式进行互动,这样不仅可以集思广益,还能够拓展思路,有效地抓住核心以及关键点。
2.师由“导”代“讲”,似退出主角,作用更胜主角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将自身进行合理定位,扮演引导点拨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角色,然后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的适时引导则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中学生似乎自由了,但“形散而神不散”,学生可以围绕教学核心内容进行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科学、合理地揭示教学目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应该强化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过程的指导、督查,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老师的定位明确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可能。
二、“磨刀不误砍柴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是做好备课工作
备课质量的好坏决定一节课课堂效率的高低,只有备好课,在课上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因此,首先要利用课前时间备教材,要深入钻研,吃透教材内容;备大纲,要研究大纲和课程标准,对教学目的及教材内容中各知识点的不同要求了如指掌;备学生,要对教学中的主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等心中有数;备教法,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环节,要对教法精心设计并随时补充修订,在运用时又能视具体情况,不生搬硬套,灵活性运用;精选典型例题,精讲精练。其次,在教学设计时,突出生成性教学策略,充分利用弹性预设,比如说设计一些活动计划,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与开展辩论赛等,为课堂上的生成提供了可能性,给学生留有自主建构的空间和时间,为课堂生成提供平台。
三、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便要唤起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如对某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他学习的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有了一个学好地理的良好开端。
1.巧设新课导入,吸引学生关注视线,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艺术性案例,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兴趣,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迅速进行学习的状态。例如,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比较巧妙地创设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选择新鲜的事例,利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精美图片与实物等,然后直接导入教学目标,这样可以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迅速形成教学高潮。
2.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乐于思考,提高教学效率布置情境,设立悬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知识的探索。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建问题情境,从而为学生拓展探究途径。在创建问题情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三点,首先,创建的问题必须能够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所创建的问题一定要合理,不可过难或是简单,一定要循序渐进;最后,针对比较难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设计更为科学,使学生在充分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由浅入深,逐渐体会探究问题的兴趣,从而积极掌握知识。
3.让学习贴近生活,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选取实际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案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感,这样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就比较容易,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所学的知识全来自于实际生活,并且为实际生活服务。经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教学中比较单调和乏味的学习氛围,当学生和教师一起解决了生活中一个个司空见惯的问题时,学生的内心就无比高兴,从而产生好学与愿学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4.关注微博、新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大部分初中生都存在好奇心理,对于所有的新鲜事物都有着比较浓厚的求知欲。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教学相关内容,有效地联系微博热点和新闻头条等合理地引出教学目标,同时在验证教学知识时也可以利用一些新闻。比如说在讲解地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汶川和青海玉树等地震新闻资料,给学生讲解地震造成的危害性,依据图文进一步验证地震的具体分布规律等。新闻热点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去探索事物的变化规律,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地理共同语言”也就丰富了,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四、总结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因时而异,因情而定,教师必须要下工夫研究体会课程标准,领会地理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规律,从学校实际、学生情况等具体问题出发做好备课工作;教无定法,教学中还要不断摸索,探索出更多、更好的适合我们学生的方法,并通过反思来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作者:洪我据 单位:晋江市永和中学
第八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图表教学法分析
一、图表教学法与初中地理联系分析
1.图表教学法的定义
现在比较合理的图表教学法的定义是这样的:图表教学法是由教育家沙塔洛夫倡导,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而建立的,通过由字母、单词、数字等直观性较强的事物组成的各种信号,简单地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联想和记忆,迅速理解和抓住知识要点,提高知识效果,提高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图表教学法与初中地理教学的关系
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将其拿到地理的教学中可以这样说,地理的图表教学方法,是以一种或几种有机图形、表格或其相结合的方式,揭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本质特征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在于运用形象、逼真的图形、图像及设计合理的表格、图像、图解等形式来传授地理知识、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形象地揭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一个完整、准确、比较稳定的表象,使课后易于理解、复习、掌握,使学生尽可能快地得到一系列地理知识和地理规律,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地理图表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直接教具,是丰富的地理信息源,是地理思维能力尤其是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好工具,地理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读图,运用图表分析地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图表一般比较形象直观并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有利于知识同化与顺应,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成为地理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探究者及实践者,老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以及促进者。
二、图表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优点
1.图表教学法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当过老师的人都知道,学习有两种不同的学习状态:一是主动学习,二是被动学习。两种方法虽然都是在学习,但是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很多学生的成绩的差异也来自于此。传统的教学法一般情况是,老师讲,学生记;老师主动,学生被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教学质量就不必说,而图表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法,而且图表的制定在形式上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这就让地理学更加具备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也就随之上升。
2.图表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图表教学法可以很有条理地梳理知识点,这对学生来说就可以省去很多时间去筛选那些不太重要的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特别是在复习的时候,这也是将一本厚厚的书读薄的另一种写照。另外,图表教学法在图表的制定中非常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知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提取知识的能力。
3.图表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扬创新精神
图表教学法在教法上还有很大发挥的空间,从图表来源来说,一方面,图表可以是由专家、老师整理的科学合理的图表,这样的图表在学生复习的时候可以有效地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制作图表,图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扬创新精神。
三、总结
图表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在许多方面它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可能导致学生缺乏探究经历,直接死板地接受知识要点,忽略学习过程等问题。因此,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努力优化这种方法,规避其弊端,让初中生的地理更加科学、有效。
作者:薛梅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七一中学
第九篇: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
一、注重课堂实践,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教学的起点是学生的需求,落点是教学内容和方法,课堂教学设计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必须从学生需要出发做出关于学习目标和学习有效性的分析;二是从教学实际出发,研究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从而制定出进行课堂反馈矫正和促使学生当堂达标的措施;三是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对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进行课堂实践做出深入思考,并设计出对课本以外资源进行调控和利用的方案,使教学设计真正发挥指导课堂实践的作用。教学设计要探索教材处理的新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处理教材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结合本地实际,讲授对学生有用的知识,注意引入生活素材,激活学生求知欲望。
二、利用图象导入新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的课堂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高昂,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初中地理新教材,在课本的封面、封底和扉页上,增加了大量引人入胜的彩图(约150余幅),在课文中穿插了内容简明,重点突出的素描图、示意图、模型图、剖面图、统计图、组合图以及漫画等共645幅,约是旧教材的两倍多。这些图象与课文结合紧密,起到了以图引文、以图释文、以图解文、以图代文,形象直观地反映和说明地理问题的作用,有浓厚的趣味,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例如在讲解《美国》这节课时,先让学生看课本上美国星条旗的彩图,提出“美国国旗上有多少颗星和多少道条纹,其含义是什么?”使学生在一开始上课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新的期待,为主动学习新课营造了最佳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创设活动氛围,构建和谐教学
1.目标导课堂。
目标导课堂指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观点来统率课堂教学。施行“有效”教学,首先要设置有效适当的教学目标。我们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把每个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全体学生均能达到的,“保底不封顶”;第二层次中等生必须达到的,后进生跳一跳也能实现的;第三层次优秀生能发挥余力的。
2.兴趣贯课堂。
兴趣贯课堂是指课堂上教师自始自终凭借课堂动态生成,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以初中地理课为例,课的起始阶段:可用疑问启思、练习启疑等方式激趣,使“课伊始,趣味生”。课的发展阶段:可用揭示矛盾、比较对照、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等方式激趣,使“课正行,趣正浓”。课的结束阶段:可用质疑问难、讨论延伸等方式激趣,使“课已尽,趣犹存”。教师呈现信息技能有意义,学生对上课富有亲切感,怎能不激起内心的涟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如何改变课堂上的“一言堂”、“讲得多,练得少”的现象呢?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实际教学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多种感官活动,通过看看、听听、想想、讲讲、做做等产生复合刺激,增强参与效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用讨论交流、竞赛抢答、画画演演等形式,引导学生人人参与。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效益优先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使得教学内容与方法变得新颖、多样和有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和应用。地理知识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抽象性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高,而多媒体技术正好能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动画、音乐等信息,且可以声像并茂和动态模拟地球转动、大气运动、海陆变迁、岩浆喷发等,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展开。当然多媒体课件都是课前设计好的固定内容,无法完全符合不断变化着的课堂教学情况。所以不论计算机技术如何完善,它们都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地理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件设计时,要明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媒体为辅助的方针,注意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设计的课件应具有可调控性和可修改性,并能根据教学实践对课件进行修改和完善,以达到效益优先。
五、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寓教于乐,使学生“亲其师”、“乐其学”。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不断创新教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作者:王科中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五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