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可视化技术
1.可视化技术研究进展
“可视化”就是借助图形或其它各种手段来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以当前研究最热门的研究方向“思维可视化”进行全网查找,目前以华东师范大学张际平教授领衔的“未来课堂”项目研究成果为主,张教授团队主要研究包括思维可视化技术、工具、理论研究、交互环境研究等,他们以思维可视化为其主要研究对象,以理论层面的架构和研究为主。基于对相关领域和研究方向的充分研究,目前可视化研究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且主持人和核心成员以大学教师为主,侧重于方法论和学科理论的研究,尚缺乏中学一线教师的实践成果。文章在充分研究、应用已有的大学理论研究成果前提下,以理论为依据,以实践为检验的标准,将理论应用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结合学校生源特点、学科属性,逐渐摸索出“可视化技术”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
2.可视化技术如何与地理学科教学整合
经过多年实践的摸索,可视化技术可运用到地理“教”与“学”的全过程。“教”的应用包括在课中,地理教师可运用“可视化技术”来提高地理教学效率与品质。“学”的应用包括:在课前,学生可运用其中一些方法(如绘制地理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在课中,学生可以运用可视化技术记地理课堂笔记;在课后,学生则可用这些方法进行高效能的复习或训练(如用地理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解题、构思答题纲要等)。
二、可视化技术的优势
由于初中学生的自制能力、理解能力有限,因此目前的初中教学中,主要采用灌输式教学的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要想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学生需要做大量的试题,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初中地理课堂上的数据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对这些知识进行巩固。可视化技术的方法,就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图像、图形等可视化的方式,必然会比传统数据的形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针对性地设计图表和图像等。地理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采用数据形式的教学,学生很难将这些数据知识和实际中的地理图形等联系起来。虽然通过大量试题的训练,学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这样只有理论知识的情况,显然不符合教育的真正目的;而可视化技术,可直接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的地理图形等联系起来,具有直观性的特点。
三、可视化技术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的应用
1.可视化图表的应用,加深了学生的课堂印象
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有很多数据知识可以利用微软的Office系列软件等,将数据直接制作成图表的形式。如在中国土地资源的教学中,在介绍我国土地资源构成时,就可以采用饼状图的形式;这样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情况,从而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教学中可以抓住人口与土地供需之间的矛盾。如我国耕地面积在世界排名第五,但是人均的耕地面积只有1亩多,我国的草地面积也排到了世界第四,但是人均的草地面积,还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在具体的人均耕地面积等教学中,可以继续采用图表的形式。这样学生在记住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的方式,能够很好地了解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在世界上的情况。
2.可视化图像的应用,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理解
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有很多知识都与地理位置信息有关,而地图作为描述地理位置的最佳工具,合理地使用地图等图像,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地图的使用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如果采用单纯的数据教学,没有配合地图来进行,就无法培养学生的地图应用能力。如讲到等高线地形图等教学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海拔,将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的海拔不同等数据,以不同颜色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这样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出各个地区的海拔情况,加深了学生对海拔的印象与理解。在所有与实际地理位置有关的知识教学中,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尤其是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的普及,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除了地图这样的图像外,还应该使用其他的一些图像,如在黄土高原地形介绍中,对于塬、梁、峁这些地形的介绍,完全依靠文字和数据的描述,学生很难进行理解。就可以让学生直接看到塬、梁、峁的地形图,如果日后遇到这样的地形,那么就可以直接说出具体是哪种地貌,很好地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3.可视化视频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兴趣
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应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课件的使用非常普遍,课件的形式多种多样,对于地理这样的学科,课件可以直接将地图、地貌等表示出来,对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一些教师会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学生对这些视频具有浓厚的兴趣,会认真观看。如果教师结合视频的内容,给学生们留下一些思考题,那么就可以很好起到引导学生思考的目的,对于地理知识相关的视频如近来网上热播的《美丽中国》纪录片,就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的地理、地貌和风土人情等;《动物世界》大型纪录片也详细记录了世界各地的动物活动、生存的特性情况。在实际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从这些视频中找到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素材,制作成视频短片的形式。如笔者在县级公开课《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上,利用影片《非洲历险记》中截取一段有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热带草原景观的视频,场面中大量的热带草原动物如大象、斑马、羚羊、野牛、长颈鹿等动物在热带草原上奔跑的场景,学生对于这种声音和图像结合的教学方式,感到非常的新鲜。可视化的教学方式符合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视频等可视化的教学方式,必然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四、结束语
可视化技术经过多年的使用,已经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视化技术方法趋向完善;现在的可视化技术,可以利用图表、图像和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实现。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科学合理地利用图表和图形等,根据实际教学的内容,针对性地采用合适的方式。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也为可视化技术等先进教学方法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由于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学者和一线教师对可视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实践研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可视化技术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的应用会越来越好。
作者:黄饶兵 单位:闽清县三溪中学
第二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一、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学生始终以被动者的身份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进行死板接受,学习主体性被弱化,久而久之,学生势必会对地理学习丧失兴趣。所以,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让学生以主体者的身份进行地理知识的探究,以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比如,在学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这章内容时,我就根据这章内容的四节知识将班里学生分为四大组,如“日本组”“东南亚组”“印度组”“俄罗斯组”,每一组通过阅读课本、课外书或者网络技术,查询本组所负责国家的相关资料,如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并利用PPT课件形式将其整理归纳。课堂上,各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对课件进行展示、讲解。如此,我们便做到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能使学生对本章内容有深刻的印象和深入的理解。
二、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环境。”所以,作为初中地理教师的我们,可依据具体教学内容,适当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使地理教学重、难点得以攻破,以此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如,在学习“地球和地图”中“地球的公转”这节内容时,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可以说是本节知识的重、难点,因此,这时我们就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这一规律以Flash动画课件的形式进行演示。演示过程中,还可对地球公转运动的快慢进行调节,或者让地球停在公转轨道中的任何位置,如此,这一重、难点就会变得生动、具体,有利于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上是我个人对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两点粗浅看法,希望能为广大同仁在地理教学问题上提供些许帮助。
作者:金振喜 单位:吉林省永吉县朝鲜第一中学
第三篇: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应用
一、教师引导,鼓励参与
小组合作优势能否发挥,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学生的参与情况体现出教师的管理水平。在小组讨论或调查时,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如笔者在讲授《地球仪》这节课时,发现学生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知识难以理解,所以在小组讨论前笔者就明确了讨论的具体内容和提出了学习方法建议。学生在读书、读图、观仪、画图的过程中,产生了疑问,并逐个讨论解决。在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应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指导者。教师可参与到各小组的讨论中,促进各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此时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促进者和合作者。
二、精心分组,明确分工
学生参与合作是合作学习的前提,而合作的实效性才是合作学习的目的。
(一)巧妙分组,优势互补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思考,哪一种合作形式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均衡型。
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基本原则,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间水平相当,相对公平,利于竞争。小组成员之间可取长补短,互帮互助。这是目前地理课堂上用得比较多的分组方法。
2.自主型。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水平、兴趣爱好等自由搭配,寻找合作伙伴。课后学习任务布置用这种自主型小组合作效果较好。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缺点,在具体课堂教学时若学生的自控力不强,讨论时容易偏离主题,甚至讲废话,导致合作任务不能有效完成。
3.任务型。
这种方式主要是结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特点进行分组,如以问题讨论为主的讨论式分组,以读图为目的的同桌互助式分组,以知识竞赛为目的的竞赛式分组,以地理专题辩论为主的辩论式分组,等等。
(二)灵活管理,明确分工
1.明确组内分工。
组内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注重培养组内成员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成员的分工一定要明确。可设小组长1名,还可设纪律组长、学、监督组长等职位。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任务和相应的责任,每个学生在课堂内外都有事情做。
2.组内动态管理,组间开展竞争。
小组分好后,应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令小组成员产生凝聚力,培养其团体意识,这样有利于进行定期评价。各小组之间开展竞赛,评价采用小组竞赛得分制的方式。
3.健全组内帮扶机制。
根据组内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发展、性格特点等结成组内帮扶对子。在评比时,根据被帮扶者的进步表现,给予加分奖励,并作为小组成绩评比的重要指标。
三、评价科学,激发潜能
科学合理的评价,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评价结果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上,在于“发现闪光点、激励自信心”。
(一)结合三维目标进行评价
要随时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给予必要的、及时的、适当的鼓励。指导性评价要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而不是一次性的、部分内容或项目的评价。要把评价渗透到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对学生的答问、演讲、演示、绘图、读图与分析、观察与观测、调查、制作等各种活动都进行评价,使评价过程变为教育过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要选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予以考查和评价。如《地球仪》这节课,笔者设计的评价内容既有学生对经纬线和经纬度等知识的理解情况,也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及“动手制作地球仪的能力”。评价重点除了通过仔细观察,整理归纳知识结构,还有在合作活动中体现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
(二)重视自评互评,多元评价
评价方法应体现多元化,有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其中教师评价要依据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各小组的整体表现情况,个体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探究能力和成果及其作业水平,从而对每个学生给出一个总体评价。笔者结合初中地理《地球仪》一课,设计了学生互评量表、自评量表。学生互评量表从学习态度认真,能主动参与;能认真负责地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在互动中表现积极,贡献突出;能主动帮助其他组员完成任务等几个方面考量。合作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方式,对教师而言,则是一种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有利于实现高效地理课堂。
作者:朱爱云 单位:江苏南通市虹桥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