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探究(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地理教学探究(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地理教学探究(10篇)

第一篇: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研究

一、怎样学好地图

1.仔细观察,准确获取地图信息

地理教学中,很多地理知识都要通过地图来表现,这就要求学生会观察、分析地图,通过观察分析这一过程综合归纳出有用的地理信息。以“等高线地形图”教学为例。教师给出简易的等高线地形图,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简单归纳出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根据图例认识图上的线条及文字分别表示什么,再结合板图设计问题,如学生要能读出等高线上某点的高度,判断两点的高度差,然后对照地理模型思考等高线为什么有的地方密集、有的地方稀疏。读图伊始,首先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读图,在正确识图之后,依据题意要求,结合所学内容,合作分析、讨论,直至找出正确答案。此时学生有了成功的喜悦,兴致正浓,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果这些闭合的等值线表示气温分布,你又可以读出什么?经过学生各种思维的加工处理,层层探究、升化,得出闭合的等温线,中心数值大表示高温中心,反之为低温中心。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不仅能够读出信息、分析信息,还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达到知识的转化与迁移,充分培养学生掌握和活学活用所学知识的思维和能力。

2.充分用图,构建地理思维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所以在一些教学中常常要体现出各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合理用图,充分了解图中的信息并将知识进行综合加工,有利于地理思维的培养。如“新疆”一课中,先由“疆”字展开,提示“疆”字蕴含了新疆的地形及位置特点,然后让学生通过找图来验证这一说法。学生很快找到新疆地形图和中国地图,在地形图上学生指出新疆以山脉、盆地为主,而且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分布特点,和“疆”的右半部结构正好吻合,根据中国地图指出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疆,有深居内陆的位置特点,由此解释“疆”字左半部有“拔弓保卫边疆领土”之意。干旱的自然环境特点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内容,要求学生根据图讨论分析“干”的原因、“干”的表现及“干”的影响。学生利用新疆景观图、地形图、绿洲分布图、交通图,将多图放在一起分析新疆位置、地形、气候、农业、交通的关系,通过积极地讨论认识新疆沙漠广布、河流稀少、高山草场和绿洲分布这四个特点,而受其影响发展高山畜牧业、绿洲农业、交通呈环状连接各个绿洲等,更由此得出位置、地形影响气候,而气候又影响到当地的景观、农业生产、交通等方面。这节课让学生充分利用地图,通过读图、析图的过程使学生对新疆有了全面的认识,形成了清晰的地理思维,获得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3.设计地图,落实空间分布

在“黄河”一课中,我让学生以地图呈现的方式,把黄河“画”出来。首先,明确黄河的形状,将黄河的“几”字图形画下来,然后从源头到入海,从支流到省区,从地形到气候,再从自然环境到黄河问题及治理。学生自学、讨论,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内容,把黄河“画”出来,要求地图能够呈现出黄河的“全貌”,让人一眼读懂黄河,而且要清晰美观。在讲课前,我先设计好问题,问题引导逐步展开,要求学生将知识点落实到图上,逐步完善地图,也逐步完善系统知识,最后呈现出一个有省区、有分界点、有支流的信息全面的黄河地图。经过一系列的思考、讨论、分析,学生都完成了自己的地图,并且按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各小组又相互评价,完善自己的成果。最后,我展出了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来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要掌握的东西。通过这样一个画图的教学过程,学生对黄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今后区域地理的教学中,学生经常会积极地画这样一幅图,并且设计将要点填充在合适的位置。精心设计的地图,空间感十足,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让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分布有了更加深刻的记忆,对系统知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能够很好地理解并记忆所学内容,让学生有美的感受,同时也增加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总结

地图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常运用地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读图、用图、绘图,是新课改下中学地理教学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也是素质教育在地理学科的具体体现,它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冯燕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

第二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对策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评价

1.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宗旨

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比较重视学生心理的发展和师生之间关系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更要重视学生心理发展的变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改变以往教师只重视教、学生只重视学的观念,从而促进学生健康长久的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对于地理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并且教师要把教材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完成教学任务,不仅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出一批实用型人才。

2.注重教学效益

教学的有效性要注重教学效益,教学效益主要是指教师不仅要及时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要重视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效率。并且在基本的教育体制下,利用较少的时间和物力完成教学,使学生既能获得充足的知识,也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但是,由于每个学生资质条件不同,所能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性的方法

1.讲课内容要精细化

初中地理内容涉及广,这就要求教师找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基本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基本知识和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的知识进行精细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每堂课的基本知识。

2.注重读图析图

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对地理数据和地理事实材料、图表等熟练掌握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地图思维,让学生认知、感知地理事物和地理规律。

3.开展课堂活动

初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堂,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学习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作者:王子安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第三中学

第三篇:初中地理教学学生兴趣培养研究

一、引用热点问题激发兴趣

选择热点问题,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同时由于初中地理教学在于人地关系等观念的培养,将两者结合起来就可达到较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讲到“地球和地球仪”这一节时,就可以联系我国现在在载人航天飞行中取得的成绩,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接着在2005年10月12日到17日神舟六号也发射成功,这一系列成绩表示中国在航天领域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与学生进行这些探讨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关心热点科学信息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巧妙设计小活动引发兴趣

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初中地理课知识内容的特点,设计一些小活动,让学生能在一边动手操作一边动脑思考的过程中学到知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同时更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上达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辽阔的疆域”中34个省级行政区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按小组的形式分组进行拼“中国政区模型图”的竞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拿出若干省级行政单位的拼合模块,请学生根据模块的形状判断其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并将模块拼放在模型相应的位置上。经过一番较量,我发现学生在同本组同学的共同操作中各自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非常不错。例如,在讲到“发展与合作”这一章时,可设计这样一个小活动:将全班分为若干组,每组都分发一些彩纸、剪刀、胶水等工具,再规定几个国家的国旗(选择国旗时要注意颜色),让每个组完成用彩纸贴出国旗的任务。重点在于发给每组的彩纸颜色都不能完整表现任何一张国旗,因此学生要想完成任务就必须与其他小组合作,共同分享和利用彩纸,这一点老师不做提醒,要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到。由此让学生在自己完成任务的同时通过动脑筋真正理解要发展就要合作的道理,从而在巩固知识点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

三、利用生动的语言培养兴趣

教师生动而风趣的教学语言,在取得教学的成功方面,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选择有地理性、趣味性的谚语穿插在教材的讲授过程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讲到“南极洲”冰雪覆盖的大陆时,引用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说明南极洲厚厚冰层的形成原因。在学习东亚时,形容日本与我国的位置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与朝鲜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提出采取“杀鸡取卵”的做法是否可行。南极洲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冰川,但冰川的利用对人们来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在学习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分布时,可说明我国几个“名不副实”的矿产地,即甘肃金昌产镍,甘肃白银产铜,青海锡铁山产铅锌,贵州铜仁产汞,湖南锡矿山产锑,这样描述使学生产生兴趣,印象深刻。四、设置情境培养兴趣一方面,通过教师的生动描述,给学生创设一种意想中的环境,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例如,在讲解内蒙古大草原辽阔的牧区时,用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还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词句,无形中把学生引进了内蒙古大草原的地理境界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教学物质手段来创造更多的情境,帮助学生领会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例如,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地图、地理略图、地理图片、地理标本和模型、地理素描和漫画及地理图表,尤其是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幻灯、电视片、电影片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比较具体,容易快速理解和接受情景,引导学生感知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过程,就能帮助学生形成具体的空间概念,建立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象观念。上述几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在一节课上并不要求一一具备,只要能根据初中地理教材的特点和所学的知识点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运用在教学中,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上述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把握时机,将合适的方法合理地穿插在相关的教学内容中,但不宜过多;二是要把握分寸,不要泛泛而谈,忘了一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与目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把你们教的学科看作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们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您应当引以为荣的。”

作者:胡霞 单位:新疆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下的两个环节分析

一、新课导入环节

所谓新课导入是指在具体教学内容开始之前,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一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环节的关键。多数初中生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对地理课有一定的轻视心理,教师在一节课的教学开始阶段要注意运用各种导入技巧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

1.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是新课教学导入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既能巩固学生上一堂课所学内容,又能方便引入新知识,这样新旧知识相互结合,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是复习往往比较枯燥,怎么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很重要。比如,“俄罗斯”这节课,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了俄罗斯的自然地理情况,第二课时主要学习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工业、交通、城市等知识点。在第二节课前的复习环节对上节课知识点复习的时候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俄罗斯的自然地理条件对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既回顾了上节内容又引出本节知识点,让学生有兴趣继续学下去。

2.对比导入

对比导入就是用以前学过的课程和本节所要学的内容进行对比,通过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引发学生探讨新课的兴趣。比如,“俄罗斯”的第二课时,可以拿前面学过的日本和俄罗斯进行对比,日本缺乏资源、面积狭小,却是发达国家,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国土辽阔,经济却面临诸多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一下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对本节学习的热情。

3.实事导入

利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导入新课,用身边的事实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如,学习“日本”这一节课,可以用日本福岛核泄漏作为切入点,首先展示事件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看到核泄漏的危害,引起学生注意,这时画面一转,为什么会发生核泄漏呢?原来是地震引起,日本为什么会多地震呢?进而引入新课,这时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日本了。

4.生活导入

地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利用地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迅速转换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上来,也是一个可行办法。在学习“地图”这一节的时候,拿来一个汽车用的导航仪,让学生模拟从家到学校的导航,在导航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导航里的所有信息,从而引入到地图知识的教学中。

5.情绪导入

初中生学习地理往往是凭兴趣、看情绪,如果能在上课之初就激发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还是“俄罗斯”这节课,如果按部就班地讲述学生很快就会昏昏欲睡,因为俄罗斯的知识点太多了,地名又不好读和记。我上课之前从网上找了一张清末中国地图,一开始就展示给学生,学生立刻就激动起来,我就顺势加以引导,这节课效果格外好。

二、课堂上教师提问的环节

成功的导入是好的开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要讲究技巧,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紧扣所要讲解的内容,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学会去分析地理知识,课堂提问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课堂提问要紧扣所需讲解的内容

教师在进行提问时,所提问的内容必须要紧扣这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通过提问与回答,分析教学重难点,方便学生理解。比如,“日本”这一课的学习,就可以紧紧围绕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这个问题开展整个教学过程。火山地震是怎么形成的?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形和火山地震有关吗?日本地形影响河流吗?日本的地形气候对经济有影响吗?一连串的问题展开后整个教学就顺利进行,知识点也都一一落实。

2.课堂提问内容要有条理

教师所提问内容必须有条理,循序渐进,符合知识的形成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断向深层次的地理知识挖掘,同时这样还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初中地理主要是自然地理,不外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别是七年级下册世界的分区基本都是同样的模式,通过一步步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知道:位置、地形影响气候、河流,进而还会影响人文,学生很快就可以独立分析一个陌生的地理区域。

3.课堂提问内容要有利于师生交流

课堂上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除了要针对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还要想办法提学生喜欢的问题、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比如,最近我在讲“俄罗斯”的时候,教材上说道:“2010年石油、天然气出口的收入占俄罗斯财政收入的50%以上”,我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这对俄罗斯来说是好还是坏呢?”学生立刻就联想到当前乌克兰危机、俄罗斯经济等话题,兴高采烈地和我讨论起来。

三、总结

地理教学不仅仅是导入和提问这两个环节,我们还需要在其他方面认真揣摩教学技巧,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喜欢地理,爱学地理,会学地理。

作者:董元 单位:湖北省十堰市实验中学

第五篇:初中地理情景教学有效探讨

一、情景教学符合初中生求知探索的规律

情景教学符合初中时期学生求知探索的规律,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符合初中生阶段的心理特质。陈莎莎在《谈浅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一文中认为:“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爱幻想,思维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征,情境教学可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情景教学可以很好地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焦虑情绪,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结合具体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能力等因素创设出来的情景,可以有效地带动学生情绪,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使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中来。二是符合初中生的注意力特质。情景教学就是抓住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新颖而富有启发性的情景创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将抽象繁琐的课程内容转变为直观、具体、生动的情景来阻止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调动他们的主观参与意愿,从而达到愿意学、喜欢学的效果。三是符合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孔凡成在《情境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中表示:“情境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意识心理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积极的、有创造性的学习,使整个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二、情景教学对学生地理知识兴趣激发的作用

情景教学对学生地理知识兴趣的激发具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看得到、摸得着”,通过充分感受具体场景,调动他们身体的各个感官进行地理知识的吸收学习。有学者认为教师为学生创设具体情景,其实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特定的知识环境。这样做犹如在学生和知识获取之间构建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在丰富的具体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让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把课文内容和情景连接起来,从而提供教学质量。二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教学不应该只是记忆的生硬组合,它本身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感。祝辉表示:“情景教学就是注重为学生营建出现实感。”通过为学生创设丰富、生动、形象的情景,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形态主动学习,而非被动填鸭式的死记硬背,让他们真正意义上感兴趣、有热情、愿参与,进行情景中的互动会话,从而鼓励他们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活学活用知识。这样课堂氛围就热烈,学生纷纷互动讨论交流,很容易就记住了相关的知识点。三是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情感,从而活跃课堂氛围。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没有感情上的变化,就没有认识上的变化。”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让学生从心里认可教师,进而认识到课堂学习的重要性。

三、课堂中运用情景教学是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有效途径

1.注重发挥情景教学中的联系性

情景教学引入课堂首先要遵循的就是联系性原则,就是将所学内容有机地融入情景创设之中,从而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除了要让场景生动有趣外,尤其要注重知识内容的传递,让学生将场景中的知识内容与自己的思维形成联系。王丽丽认为:“情景教学从联系中可以让抽象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化。”而这种联系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他们自主探究。比如,在教授地图知识时,我会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场景:一个外国人到中国如果通过地图找到自己的目的地,让学生帮助外国友人通过地图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找到目的地,这可以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和地理知识加以运用,很容易就带动起课堂气氛。

2.注重发挥情景教学的规律性

有规律可循才会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由于初中生已经对周边的自然和社会情景有一定的了解,这时候为他们创设情景就要尽可能地真实和亲切,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将感性认知升华到理性认识。通过对学生具体生活习惯的掌握,让他们在具有生活气息的情景中,自觉自发地调动内在思维能力,将所学知识有机地融入场景之中加以运用,可以让教学化繁为简,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比如在教授天气知识方面,我会在课堂模拟一次“我是小小气象播报员”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场景下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同时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天气预报,这样可以深化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注重发挥情景教学的趣味性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过分重注灌输的力量,而忽视了作为学生个体的存在,只是简单的“我教你学”,这样粗线条的教学模式必然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并且直接导致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低下。为此,情景教学要充分发挥它的趣味性,让学生转变机械学习知识内容的观念,让他们的学习过程从被动转为主动。在具体的情景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适当的辅助器材,比如,多媒体、图片、动画等手段来增加情景教学内容的趣味。比如,在教授印度知识时,我会先让学生观看印度相关的纪录片,然后再以旅行社为场景,让学生成为导游,而我则作为一名游客,向他们询问印度的人文地理知识,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生可以马上学以致用并且兴趣盎然。

4.注重发挥情景教学的本位性

新时期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做了很好的强调,在课堂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要参与对象。所以,情景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本位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场景之中,组织和引导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能力。当然,在情景创设的前期,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然后进行课堂情景的安排和设定,真正意义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参与感。比如,在教授亚洲的知识时,我会让几个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亚洲临近的大洲大洋,然后以亚洲为中心,准确地报出各自的方位,学生亲自参与之后,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5.注重发挥情景教学的发展性

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创造性和可塑性的个体,所以情景教学在引入课堂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发展性。情景教学的创设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课本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加以设计和完善,在每次情景教学之后,教师应该积极做好总结经验、提出问题、改进方法,从而为学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努力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取知识储备和情感释放,从而进一步夯实情景教学课堂的基础。比如,在情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地交流和朋友应该如何相处、和老师家长如何相处等情感话题,在促进他们知识增长的同时,也培育他们形成良好的情感机制,为今后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四、总结

初中是学生地理知识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是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实践和探索。虽然初中地理教学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毋庸置疑的是,情景教学是一种激发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作者:戴庆婷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秀峰中学

第六篇: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现状改革

一、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现状

首先,教师的地理教学局限于教材。虽然地理教材的知识点全面,但是有些地方还不够细致。教师一味按照书本教学,缺乏变通和拓展,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理解不足,同时缺乏趣味的授课方式也容易使学生产生排斥感。其次,学生缺乏探索和思考的机会。在目前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还是非常细致地讲解所有知识点。虽然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有所了解,但是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使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余地。教师并没有给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理解不透彻,同时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改进对策

为了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教师应当努力摆脱传统地理教学的桎梏,转变思想。教师可以将地理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等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课本。这能够从实际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既增加了学习趣味,又能够提升地理教学质量。例如,当学习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小小的调查,统计一下学生自己身边的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都有哪些。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地理知识。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以及游戏教学法等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来改进地理教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

三、结束语

虽然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现状并不是十分理想,但是还有着很大的改进余地。地理教师应当摒弃不合理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在不断反思和探究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改进地理教学,使学生在地理课堂中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

作者:杨洋 单位: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实验中学

第七篇: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探究

一、立足地理本学科教学,注重打好“双基”,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重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科能力文理综合考试虽然不是考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调能力的考查,但仍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基础知识。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归宿,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地理复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内容,建立以章或单元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对于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加工,而不是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要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通过这“五化”,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

二、重点复习系统地理知识,适当拓宽和补充区域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文理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往往以“问题立意”,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却又融合各科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联系,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地理学科而言,综合性本来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又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必然与其它学科之间有不少相互渗透、交叉之处。如环境问题就渗透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历史因素、生态环境、人地关系、国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地理复习中,除了要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外,还要注意以地理学科知识为中心,联系和沟通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某一地理事实为材料,运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地图教学,掌握读图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考地理必定要考“图”,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也是高考命题中不变的主题。因此,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所以,在地理复习中,必须要加强地图知识的教学,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提高读图能力。平时的教学要注重运用各种地图,如各种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区域图、柱状图、地理模式图等讲解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教会学生判读各种地图的方法,如等值线图,包括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震线图、等太阳辐射量线图等,首先要看清数值大小的递变方向,然后再根据等值线的凸出方向判读高低;又如区域图,最重要的是正确识别图示地区是什么地方?这就要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特征、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等去加以识别。教会学生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图文转换的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如经常引导学生及时将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和新闻事件落实在地图上,通过读图获取与自然、社会热点问题有关的自然地理因素及交通、资源、经济活动等地理信息,并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理解、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等,提高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四、立足单科,关注学科间的综合,强化综合意识,锻炼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我们在地理复习中,应该立足本学科,强化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综合,适当关注学科之间的联系。立足本学科,就是要按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考试的知识范围,抓紧好本学科的教学,真正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并且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以教材的不变应中考的万变。经过调查发现,由于学生长期受“分科教学,单科考试”的传统习惯影响,一开始时对综合考试不适应,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从一个学科跳跃到另一学科,脑子一下子转不过弯来,在综合考试中学科知识鉴别时间长,综合思维能力差。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单科考试中能考出好成绩来,但三科一综合,成绩就差得多。这些说明了学生对跨学科综合思维不习惯,习惯于传统的一维纵深思维,而横向联系渗透的思维能力低下,学科知识干扰明显,学科跳跃思维不适应,增大了综合考试的难度,降低了综合考试的成绩。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我们应改变划学科为牢的传统教育观念,在搞好本学科内综合的基础上,应淡化学科专业知识体系,打破学科之间的鸿沟,加强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重视政、史、地三科的知识结合点,使学生具有掌握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者应认清并勇挑自己肩上的重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技艺,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作者:许春花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五中学

第八篇:初中地理课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创设条件,诱发创新欲望

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把潜在的创新意识转化成现实的创新意识,必须有一个激发潜能的过程。

1.单向传授转为师生互动过程

可以有意识地制造一些“气氛”,或“趣”或“奇”,给学生多提供动手机会,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中国的行政区划”时,怎样能使学生迅速掌握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如果死记硬背,势必会让学生犯难。可以先上一节活动课,让学生把剪乱的各行政区再重新拼成一幅中国地图,并提醒他们顺便写上各行政区的位置以及简称、省会,并注意每一行政区毗邻哪些行政区,在学生拼凑的过程中,教师在讲台下参与、帮忙。要求下课的时候每一个学生汇报出自己最快的速度。学生会在玩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也会在求最快速度的驱使下,一遍一遍地练习。这样的活动下,学生还会发愁学习吗?

2.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成为一名学生时,对教师无限信任,教师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力量,要赢得学生的热爱与信任,就必须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可以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创新精神氛围,增加学生自立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运用知识,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和创新,在动、乐、爱过程中,形成连贯的创新思维过程,形成潜移默化的创新课堂气氛。

3.在激情中教学地理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高涨情绪,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声音要抑扬顿挫,清晰流利,语言准确明了,赋予自己本身的情感。

二、创设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尽量发掘容易引发学生思维的材料,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提出新颖的、多面性的问题。通过问题的突破,巩固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激发对新知识的求知欲。这样,学生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实践,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从而激发创新意识。

1.制造悬念,培养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反过来想一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学中的任一环节都可以适用。如,在教学“地形对我国气候影响”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试想一下,如果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我国的气候将会出现怎样的状况?”这样提问,可以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其独创热情。

2.布障设疑,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诱导学生从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思路。伊拉克石油丰富,资源又因战争受到污染,水资源严重匮乏,可以提问学生“你作为这个国家的领导人,应该采取哪些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象,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又如,你居住的城市出现了哪些环境问题?为什么?在考虑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你作为这个城市的市长,有何良策解决这些问题?提些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和感知,能进行思考分析创新的问题,既能使学生在已知视野范围内,从多角度、多侧面开拓思路,对已知信息比较分析,从而获得新颖的思维结果,又可使学生从某一点出发,寻求变异,进行放射性联想。

3.使用直观教具,培养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以表象或具体语言进行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要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

4.训练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性思维

教师应该激发他们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积极主动探究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在平时的作业中,创造性地布置一些让孩子们有思考欲望的问题。

三、总结

创新以人为本,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地理教师只有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摆在重要位置,才能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成长为各个领域具有开拓精神、推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自觉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环境的人才。

作者:王俊萍 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教师进修学校

第九篇: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创新尝试

一、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习能力

1.把发现和思考的机会留给学生。

地理在传统教学中是文科,主要是教师的讲解和精辟的概括来传授给学生。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中包含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知识面较广,并且这些知识都蕴含在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教师科学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发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要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尽情地展示自己,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也要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来营造一个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1.启发式教学。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启发式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不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幽默式教学。

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十分关键,教师的语言能力对课堂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3.多媒体教学。

在地理课堂上,如果只是由教师用语言来讲解,会显得有些枯燥和乏味,尤其是地理课程会有很多的图片以及知识点的示例图,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更加直观、准确、详细地讲解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学习中去,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喜欢地理,进行自主学习。

三、利用好地图册,理解记忆地图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要想学好地理就要掌握地图上的知识,学生必须掌握使用地图的相关技能。

1.学会看图。

教师要让学生学习中多看图,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图来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七大洲、四大洋时,它们的名字很容易就会记下来,但是要记住它们的形状、分布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就需要努力了。因此教师在讲解这一课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地球仪,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通过不断观察和比较,学生就会很容易记下它们的形状、分布等。

2.学会画图。

教师要引导学生画出简图,在画简图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回忆所学的地理知识,很好地巩固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地球上的五带”时,教师引导学生在纸上画出四个圈,标上回归线和几圈的度数和位置,并且写上五带的名字,然后再不看课本默画出来,学生要不断地复习和动手画图,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同时还会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学会用图。

教师在讲解完课堂内容之后,要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比如,在学习“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图”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学生身边的问题:如果你要到北京要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会走哪条铁路线?通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地理知识,而且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常识。

四、开展实践活动,认识自然社会

教师要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这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来,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联系与地理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分析其背景和原因,提出自己的看法。

五、总结

在新课改下,地理教学模式要不断创新,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尊重和爱护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幽默有趣的语言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创造轻松愉悦的地理课堂环境,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自然社会,增强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作者:杜小红 单位:陕西兴平陕柴中学

第十篇:初中地理小组合作教学运用

一、合理构建学习合作小组

首先,依据多次模拟测验的成绩,在认真分析个体学生性格特点和内心需要的基础上,本着“优劣组合、个性释放”的原则,以六人为一个小组单元,组成若干学习合作小组。为了体现各小组的风格特色,增强情趣性,还可以为每位小组编创别具个性特征的名字,如“宋慈小组”“陆小凤小组”“元芳小组”等;其次,为了调动各小组每位成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教师在给各小组布置任务时,应注意责任到人,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做,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使每个成员的探究行为与小组整体动作相契合,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形成合力,增强各小组的探究行为的联动性;再次,对小组各成员进行编号,明确各自的位置,方便教师时刻关注了解学生,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分层教学,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督促;最后,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与奖惩策略,尝试引进“生评”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效果评价,做好全程的学习跟踪记录,既延续传统,又杂糅先进理念和做法,既强调竞争意识,又突出奖惩策略,使小组合作新机制逐步成形。

二、做好学习合作小组前期准备工作

如在初中地理教材多次的调整完善过程中,有一个地理问题始终被当作重点编排在地理教材中,即“在山区地带发展经济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对山区进行合理开发时应注意哪些现实问题?”面对这个问题,笔者一改往日传统教学思维定势,先让学生发挥小组探究的优势,结合山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和乡村经济发展基本模式,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搜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有效整合,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适当加工浓缩,提高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三、实施教学多元化保证小组合作教学顺利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从个人发展需要出发,着眼于个体进步和团队协作发力,是个体资源充分发挥与集体合力平稳运行的制度平台。因此,要想使小组合作教学顺利开展,发挥出巨大能量,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是必由之路。

(一)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指标

在初中地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运行过程中,由于学生在知识基础、性格独立方面有差异,决定了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指标势在必行,体现了小组合作教学的层次性和梯度感。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应突出常规性和具体性,内容应涉及成员分工的科学性、成员合作方式的合理性、集体探究活动的指向性等多个维度。教师在向学生明确多个指标基线后,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强力推进过程性教学的同时,既要关注个人目标的达成,更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必要的帮扶,凸显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性,增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战斗力。

(二)注重地理教学过程评判,侧重评价与奖赏并行

小组合作教学效果的检验依靠小组合作学习成绩来体现。每个小组应选派一名代表,综合陈述本小组成员的核心观点,教师既要关心小组整体性评价,又要关注个人表现。在地理教学中大力推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为每位同学提供了自我优势展现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密切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笔者把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放在首位,积极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起彼此尊重、相互学习的挚友关系,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对每一堂课都充满期待。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尽心领悟,让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夯实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地形地势”相关章节的讲授时,笔者特别在以下三点进行了精心布置:第一,加强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机配合,保障各小组代表的发言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和系统性;第二,在遵循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让每位同学的聪明才智都能得到彰显,全面释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教师主动融入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毫无疑问,这是新课程改革理念对教师教改观念的强烈刺激,更是初中地理教师积极创新、奋力改革的缩影。事实证明,直观生动、形神兼具、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正在初中教改的大舞台上生根发芽。

三、总结

在初中地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猛烈“攻击”下,传统教学的阴霾渐趋散去,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广泛推行,使得初中地理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初中地理小组合作教学进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活,积极性和主动性迅猛增长,主观能动性渐趋成为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强大动力,个体学习能力发展势头正猛。

作者:黄振平 单位:陕西省旬邑县张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