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的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的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的思考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接关系课堂质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初中地理课堂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状貌。然而据笔者调查,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却仍然存在较大问题。本文从有效提问策略、课堂提问的语言与时机等方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着力探讨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调节课堂节奏,把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生成,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提问的效率直接关系课堂质量,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素养的重要方面。

一、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多种教学手段被应用到课堂,教师的单调讲授逐渐变少,学生的思考越来越多,课堂气氛越来越热烈,初中地理课堂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势态。随着初中地理被列为中考科目,地理课堂日渐受到关注,地理教师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以期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然而本应该最受到关注的课堂提问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问题浅薄,无思考性;预设答案,为问而问;否定不符合预设的答案无情;问题死板,直来直去等。在这样的现状下,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师实在有必要认真审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让原本有趣的地理深入到学生心中,让原本有兴趣的学生深入到地理世界。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课堂提问情境化

地理学科与生活紧密相连,所有抽象的地理问题都可以具象成一个生动的生活化问题。这样的处理即为情境化,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充满兴趣,同时能让学生在生活中触类旁通,启迪思考。1. 问题生活化贴近生活的问题总是能引起关注,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这要求教师平常关注生活,教师是地理人才能让学生也成为地理人。例如,七年级第三章《世界气候类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问从生活出发的三个问题:什么时间、气温升降情况、降水量如何。学生从生活经验可以轻松得出:6、7、8 三个月气温高,平均气温大于 20℃,夏季高温多雨;12、1、2 三个月气温低,在 0℃—10℃之间,冬季低温少雨。三个要素相结合然后可以判定本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同时学生也可轻松得出经验气候类型的判定的要素,由此推及到其他地区的气候类型。2. 问题紧扣兴趣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师必须注视学生的反应是否自然发生 , 如果自然发生则被称为注意的 , 教学本身就是有趣的。初中学生好奇心重,对知识的渴求程度高,地理教师的问题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能充分调动学习热情。例如,在七年级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一课的教学中,在讲临近国家和地区时,笔者往往提三问,即该国(地区)有哪些典型动植物、你知道哪些特殊风俗习惯、你有哪些第一印象。这三个问题都能受到学生踊跃的发言,然后将学生的答案总结归纳、补充、引申,知识点基本全覆盖。3. 问题结合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历代文人雅士的诗词中涵盖了诸多的历史知识,是丰富的可挖掘资源。此外,现代散文、诗歌中也包含了无数可用素材。地理问题与之相结合可以提升课堂的新鲜感和学生的参与度,有助记忆、有助理解。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教学中,在讲授中国的地势特征时,一首《蜀道难》和《敕勒歌》便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三级阶梯分界线。一首《春夜喜雨》和《夜雨寄北》便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四川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 ( 四川盆地 ) 和高原山地气候 ( 川西高原 ) 的气候特征和地区差异性。

(二)课堂提问层次化

当问题涉及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相关联 , 但又存在分歧点时 , 对调动学生注意力、动员学生积极性是最有效的。初中地理内容芜杂,且由于课时设置较少,很多同学的知识是凌乱的、不成体系的,课本重难点往往与已有知识脱节。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将重难知识点进行层次切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层次化的问题设计能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层次清晰,有助于其构建知识体系。层层递进的问题还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既增强了其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同样也增强了地理课堂的效率。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教学中,笔者以“什么是水资源?”“常见的水资源有哪些?”“我国的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什么特点?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如何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及其带来的影响?”步步设问,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值得一提的是,问题层次需要教者在课前做充分的多元预设,允许课堂的自然生成,否则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

(三)问题设计矛盾化

初中地理涉及生活层面的内容较多,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常常形成固有观念,即“先验概念”,教者可以抓住“先验概念”与科学之间的矛盾冲突设计问题。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教学中,在讲授“气温”知识点时,笔者提问“一天中最高气温在什么时候”,根据固有观念,学生一般认为在中午 12 点,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观测得出结论是下午 2 点。这样矛盾化的设计在知识冲突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使其懂得用新角度看旧问题,也培养了学生勇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四)鼓励生成,灵活追问

学生的思维是千变万化的,所以课堂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课堂提问极有可能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不同而与教师课前的预设答案相去甚远。教师应当准确捕捉学生答案中合理的、有创造性的地方进行引导追问。灵活追问是衡量一个优秀教师的重要方面,教育的巧妙之处就在于随机应变,善导善问。例如,笔者在讲授确定方向时,提出问题“在野外如何判断方向?”预设答案是“指南针、北极星、动植物的习性等”,一位同学回答“手表(灵感来自动漫《名侦探柯南》)”笔者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于是设计追问“你知道具体方法吗?”“它的原理是什么?”这样不仅完成了课堂目标,还巩固了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

三、地理课堂提问语言的要求

问题的有效设计是思维的体现,问题的提出需要语言作为载体。准确、生动、幽默的语言更能让问题深入学生心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一)语言需精练、准确

有效提问的“有效”二字首先指向目标明确、范围准确,满足这两点学生才知道答什么、怎么答。其次,提问语言不宜过长,不能有冗余信息干扰学生获取提问关键信息。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读地图,如果设置问题为“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这个问题目标不明、方向不清、范围过宽,学生的答案将是五花八门,那么将问题具体成“从图中你看出我国地势大致沿什么方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就能清晰地查找地图,得出答案了。

(二)语言需生动、幽默

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其注意力只能集中 15 分钟左右,生动幽默的语言能使有意注意的时间延长,更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例如,在讲冷暖锋的时候,笔者将冷气团和暖气团比喻成相爱相杀的情侣,互相推着走,谁强大,谁当家;谁当家,谁冠名,一下子讲清楚了冷锋和暖锋,锋前雨和锋后雨,学生哈哈大笑,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

(三)提问语言需开放

提问有“开放”和“封闭”两种。“你能说出青藏地区的特色动植物吗?”“请你谈一谈你说知道的青藏地区的特色动植物”这两个问题前者是封闭的,学生只能回到“能”或“不能”,当学生回答“不能”时追问无法进行,这个提问就是无效提问;后者是开放的,它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信与肯定,使其能积极跟随老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在教学实践中,封闭式的问题占比很大,属于课堂教学的不良习惯,整齐划一的回答诸如“知道”“记得”“好”,看起来热闹非凡,其实滥竽充数者有之,趁乱起哄者有之,被无奈裹挟者有之,这是课堂改革需要做出重大改变的关键之一。

四、地理课堂的提问时机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效提问就是要戳在学生思维的关节点上,想知未知之时,欲说不能言之处就是提问的好时机。

(一)问在新旧知识交会处教学的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二字表明,新知识的生成必须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旧知识的激活有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新知识,从而构建知识体系。例如,讲授地震带要与之前的板块构造相结合;讲我国的区域农业要与气候类型结合起来;讲我国的地理地形要与邻国的地理地形结合起来等。

(二)问在思维盲区上初中学生年龄尚幼,生活阅历较为欠缺,思维尚在进步中。许多地理问题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而不是单一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提问时抓住关键的思维盲区,解开复杂问题的第一个绳结。例如,中东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政治、历史、地理等多门学科都有各自的设题角度,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可以认为中东地区的战争是一场关于水的战争,在讲授“中东地区”时,抓住水这个关键词,从气候、河流等角度深入探究战争的成因以及解决策略,就能使学生从地理层面理解中东地区的问题。初中生正是由小学生爱回答问题到高中生不回答问题的过渡阶段,除提问的有效性设计之外,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也是值得教师关注的话题。有效提问需要给足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给足答案酝酿生成的空间;教师要容忍错误,从某种意义上讲,错误答案比正确答案更加珍贵;教师要学会鼓励,这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一种尊重;教师要尽量因材设问,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某类问题的驾驭能力。综上所述,地理课堂有效提问是地理课堂深入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是提升地理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值得每一位地理教师深入探究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话题。

参考文献:

[1]殷海华,杨丽华.有效教学基本功——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指导[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

作者:沈珍康 单位:南通中学附属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