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利用价值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利用价值,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利用价值

摘要: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教学工具,能够直观地展示地理的地形地貌,对分析地理数据、探索地理规律具有重要作用。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意识到地图对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并将其充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此外,教师还需帮助学生了解并应用地图,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图;意义;基本要求

1前言

地理这门学科相对抽象,学习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利用一定的辅助工具来理解并掌握地理知识。初中地理中最长用到的辅助工具就是地图,地图不但可以将万千山河囊括于一方小小的图纸中,让学生对世界各地的地形地貌和其他地理数据拥有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合理运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并探索有效利用地图的方法途径。初中地理课堂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培养地理学习的基础技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地理教学课堂中最为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教学工具。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其表达出的内容相当丰富,对地图进行合理利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初中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教学的重要意义

2.1地图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具有抽象性,而地图归根到底是图片的一种,所以较之文字,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此外,地图能够将抽象的文字解析转化为形象的地形地貌图像,具有直观性与客观性[1]。因此,教师就可以充分运用地图教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绘制地图和制作沙盘,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能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从而提升课堂效率。地图是初中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地图可以充分体现出地理知识,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获取大量地理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初中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极其重要的应用工具。利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尤其是其独特的内在规则,符合初中生这一时期的认知规律。初中生正是成长和发育关键时期,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地理知识中,有一些隐含、抽象的知识,学生不能有效掌握,利用地图,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避免学生走弯路,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1]。

2.2地图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习地理知识需要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如说自然地理中的季风、洋流、山地、盆地、平原等辽阔的概念,学生难以直接观察到其具体形态和变化规律,这时就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来实现,但是由于初中生的实际阅历和知识积累有限,所以难以形成系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利于初中地理的学习。但是地图能够将地形地势的高低大小,以线条、比例距离、颜色的形式标注出来,学生通过观看地图,能够对具体地势拥有大致的了解,并能在脑海中想象出山川风貌的大致形态,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3地图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由于地图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学生根据地图来进行背诵,能够更容易记忆地理中的知识点。地理的知识框架庞大而复杂,如果仅仅依靠对文字的死记硬背,很难有效记忆所有的初中地理知识,因此,学生需要通过直观、形象的地图来加强对复杂地理事物的记忆。此外,地图还能增强学生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记忆力。地图在初中地理知识中的合理运用,使传统的教学理念发生转变,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更加重视,使死记硬背的学习理念逐渐弱化,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欲望,提升初中地理课堂的时效性。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地图的运用,并且创新运用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4地图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综合性学科,学生学习地理需要有对地形地势的想象和理解。这不仅需要文字的解析和教师的语言讲解,还需要通过地图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对空间的把握和理解能力[2]。例如: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中,涉及到亚洲自然环境的内容,比如地形和河流。这部分内容如果仅仅依靠地理课本的文字描述,学生往往会难以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因此,学生需要借助课文中的地图插图以及相匹配的地图册,从视觉的角度理解亚洲的地势起伏和山脉、河流的走向,从而对亚洲地形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并将文字与地图相结合,进一步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

3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地理教学的基本方法

3.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及习惯。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初中地理教材一般采用的是图文并茂的排版方式,在进行文字讲解的同时,辅之以地图表现,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自然地理以及人文地理的基本情况与变化规律。地图的使用,不仅让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形象有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还能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使学生能够重点把握住该课程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教会学生从图名、图例和注释等方面读图[3]。例如:教师在上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气候”这一节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世界气温图来了解世界的气温差异。如全国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这一张地图的图名为“全国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从地图名称来看,该地图的重点内容有三点:一、从内容上看,这是一张气温分布图,主要表达的是不同地区的气温分布状况;二、从时间上看,这张地图是年平均气温图,其数据范围在该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之间;三、从空间上看,该地图所绘的地域是全国各地。气温分布图的图例一般会按照不同颜色图例来体现各地的温差,从整体上看,我国平均气温的变化一般在-8℃至24℃之间,即大于24℃的区域为红色,20~24℃为橙色,16~20℃为黄色,12~16℃为浅黄色,8~12℃为浅绿色,4~8℃为绿色;0~4℃为深绿色;-4~0℃为浅蓝色,-4~-8℃为蓝色,小于-8℃为深蓝色。学生通过地图,能够直观了解到全国各地区的气温冷热差异与变化。地图的第三要素是注释,这一内容可有可没有,当地图中出现特殊部分或用图片难以表达的东西时,就可以利用注释来加以表达。

3.2重视学生的绘图能力。学生要想真正掌握并运用地图,不但需要掌握基本的读图能力,形成长期的读图习惯,而且还需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绘制地图不仅是对学生地图知识的检验与巩固,还能进一步加强其对地图的掌握与理解,提高其地图运用能力[3]。例如: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的“天气与气候”一章中,涉及到我国各地区的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等知识,在教授这一章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绘制地图的实践。首先,让学生以课文插图或地图册中的中国各地区降水分布图作为参考,并对其进行临摹;在临摹一段时间时候,抛开地图,独立绘制完整的降水分布图;再然后,让学生将独立绘制的降水分布图与原图进行对照比较,找出自己所绘地图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与完善;在进行一段时间的临摹与改进之后,鼓励学生尝试完全独立的地图绘制,即通过文字中所给的图例,以及我国近年来各地的降水数据,绘制出一个全新的中国各地区降水分布图。学生在对地图绘制的不断实践中,能够有效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并通过视觉观察、动手实践等多种手段,深入理解和掌握降水的基本知识及变化规律[4]。

3.3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图能够将复杂庞大的信息数据形象化,并能按照一定的逻辑呈现出来。相较于复杂枯燥的文字表达,学生更易于接受地图的直观呈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方法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绘制地理,以动手实践的方式,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白纸上画出中国地图的形状,然后按照实际方位和一定比例标注重要城市的位置,再然后,要求学生绘制出“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运输路线,或者是学生平时网购时的发货路线,以引起学生对地图的兴趣,最后,由教师批改或学生互改,检查地图绘制得是否正确。方法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同一地区、同一内容的地图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规律[4],比如2019年全国气温分布图。首先,将学生按照座位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4人,布置每组学生在课后收集2019年各个月份的气温分布图,并且分别准备纸质地图与电子地图两种形式;其次,让各种成员在座位上,将收集到的地图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按照观察气温的变化规律,并进行小组谈论及举手发言;再次,教师在将学生所给出的电子版地图,在多媒体中进行展示,并与学生们一起探讨和分析2019年全国气温的变化规律,加深学生对我国气温变化的印象;最后,教师也可以在网上查找该年的气温变化动图,并在课堂展示,使学生能够通过气温颜色的动态变化来直观感受气温的变化规律,同时提高其学习兴趣。

3.4增强学生把握地理规律的能力。初中地理知识之间具有普遍的规律和联系,掌握地理规律,不仅能够将庞大复杂的地理知识体系按照一定的逻辑来记忆学习,还能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初中地理教材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编排的[5]。初一上学期主要学习获取地图信息的基本知识及地球的整体地形地势、气温气候以及世界人文分布状况;初一下学期的主要按照由近至远的顺序,描述地球各大洲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状况;初二上学期详细地讲解了我国的地势、气候、河流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初二下学期则是按照沿海至内陆的顺序,更加详细地讲解我国各地区、各省份的基本地理状况。学生按照章节学习,能够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这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此外,地图也是按照一定规律将知识点联系和总结到一起,学生读懂地图,就能有效掌握地理规律。例如:在上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的“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时,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上分别展示多张中国地图,包括全国地势地形图、全国气候差异图、全国降水分布图以及全国河流分布图等,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逻辑: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位于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往东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位于二级阶梯,再往东,则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等,位于三级阶梯,由西到东,海拔呈阶梯式递减[6]。基于这一地势状况,我国河流多发于西部的高原地区,流向自西向东;我国地域辽阔,大多数地区处于季风气候区,因此,气温多为冬冷夏热,其降水规律是东边降水多、西边降水少,南边降水多、北边降水少,降水量由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另外,由于地势与降水的缘故,我国河流分布也呈东边多、西边少,南边多、北边少分布。

3.5地图使用的有效技巧。地图虽然是地理课堂中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需要精准把握课堂时间,在教学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地图教学。比如,在学西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大西洋所在的位置,让学生对大西洋进行详细观察,并且提出问题,教师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在学生对地图进行研究时,讲解地理知识,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对特定知识点有一个充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时,要有效锻炼学生,让学生具备识图能力。让学生掌握图例知识,关键的地理分界线,有效掌握地图的范围。对于地理知识中的一些重点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带有目的性的对地图进行观察,通过地图图像,对知识点进行详细观察。例如,学习资源、农业、气象等知识点的时候,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将图文进行转换,提高对地图的分析能力,图文相互切换,使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得以提升[7]。地图的学习和绘制形式不是单一,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对地图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日本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对日本地图进行动画分解制作,加入趣味性元素,加深学生对日本地图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对日本地图进行趣味性绘制,不断创新地图教学形式。对一个图形进行学习,就要及时对图形做出反应,关联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地理教师在利用地图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可以提问学生其他地理知识,由浅到深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知识人口密度分布图时,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经纬度的不同,人口密度分布也不相同,让学生发现世界人口密度分布的规律。然后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对学生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看图举一反三的能力。利用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地理知识得到有效拓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4结语

初中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的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地图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增强记忆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地图的运用,并通过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读图习惯,培养学生读图兴趣以及掌握地理规律等方式,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其整体地理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勒毛塔.试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图技能的相关方法[J].新课程,2019(9):234-234.

[2]杨小芬.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作用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8(A3):143-143.

[3]范作江.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恰当使用地图[J].中学教学参考,2019(12):20-21.

[4]王微中.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南北桥,2019(12):110-110.

[5]朱平正.浅析如何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

[J].文理导航(上旬),2018(9)78-78.[6]王家耀,孙群等编著.地图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7]张豪锋,葛晨光等.信息技术及其教育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谭宁刚 单位:环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