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创设与实践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地理课堂创设与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地理课堂创设与实践

摘要:学习共同体这个理念是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的、注重成员沟通和对话的学习组织形式。“中国的气温和温度带”的内容具备创设学习共同体的条件,本节课以两位同学讲述家乡的温度和生活作为源头,在成员的交流、探讨、总结中达成学习目标,并在过程中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后反馈中,学生发言情况比常规课多,对课堂模式的认可度也更高。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初中地理;气温和温度带

学习共同体理念最早在1995年由博伊尔首次提出,他认为“共同体是因共同使命并向着共同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共同体成员共同分享学习的兴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的运作方式,向着这一目标共同参与并相互作用”[1]。佐藤学从社会学角度出发,认为学习即是社会参与,并且注重共同体内的对话与沟通,强调掀起学习共同体改革。本文的课堂学习共同体,是成员带着归属感朝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在良性沟通与合作的基础上构建的课堂环境。学习共同体应当具备以下特点中的一个或几个:学生基于真实性情境和实际任务展开学习;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开展学习,通过学生间或者学生和老师间的协商对话达成共识;学生能够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在课外老师和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2](见图1)。本节课选择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内容——中国的气温和温度带,以这节课内容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具有较为成熟的基础条件。八年级学生组建班级已经超过一年,学生和教师之间较为熟悉,教师通过前期调查知道学生们的家乡,同学们对家乡的介绍和相关照片能够激发全体学生的探究热情,形成了共同学习的愿望。一年多的相处使班级成员具有了较强的集体认同感,也有利于成员之间的对话沟通。经过七年级的教学,学生已基本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区域认知方法,具备一定的探究思考能力,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发表意见。

一、课堂环节与流程

在课堂环节的设计上,既体现了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在成员的质疑交流中达成共识,总结规律,又渗透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并在验证环节用读图法培养学生用地图、读地图的能力与习惯。

二、课堂设计

在课堂具体环节上,笔者设计了话说家乡、想一想、读一读、论一论、动一动几个环节,以话说家乡作为导入,从两位同学的讲述中发现问题,在想一想环节大胆提出猜想,在读一读环节根据地图提取信息,在论一论环节将自己获取的信息以文字进行总结,在动一动环节将温度、农作物及熟制对应起来,让学生体会气温对农业的影响,最后布置作业学生回家查一查家乡资料,探究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整个过程较为流畅,对学生能力的层次要求逐步提高,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的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评价与反思

为了反映学生在组内交流和班级发表意见的情况,笔者在课堂开展过程中进行发言统计(见表2),发现在学习共同体模式下的学生更能够在小组和班级内进行发言。在50人的班级内,基本做到人人都能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有一半的同学能在班级发言,许多平时课堂中不愿意发言的同学也能表达意愿,人均发言次数达到2.3次,说明课堂上的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课后在该上课班级和另一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就学生对课堂模式的满意度展开问卷调查,以该上课班级作为实验组,以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为对照组,学生对课堂氛围、合作学习的开展、积极性与参与度、内容丰富程度、吸收学科新知识、对课程的兴趣、分析问题能力和从课程中受益等方面以1-10分给出评价。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发现以共同体模式开展教学的班级的学生对各项指标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班级(见图3),尤其在课堂氛围、积极性和参与度以及对课程的兴趣上有较大提升,说明学生更喜欢也更愿意参与到这样的课堂形式中去。本节课基于教师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选取家乡在哈尔滨和广州的两位学生,教师先要做到和两位同学积极沟通,提前布置,准备好家乡照片并查询气温状况。通过一南一北两名学生讲述家乡寒暑假见闻和气温状况,具备真实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求热情、培养学生发现身边地理现象的意识。在课堂上老师作为问题提出者引导学生们去提出猜想、读图验证并讨论总结规律,学生在讨论中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讨论和质疑中达成共识,教师在不同小组中听取意见,和学生进行交流。课堂的尾声学生需要将总结的规律应用起来,动手贴图,感受气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后在作业布置方面,学生能够将课堂中学会的知识和自己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并且个性化地呈现给老师,有的同学选择和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有的同学制作手抄报进行展示,有的同学通过绘图展示等等,激发了学生的创意和完成作业的热情。但是经过本次课堂实践,笔者从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1.本节课的设计基于教师对学生的熟悉和了解,需要大量的前期铺垫和情况搜集,师生成员必须比较稳定,而且学生的家乡存在偶然性,并非每个班级都能够找到足够典型的家乡来进行导入。2.学生发言次数虽然多,但是真正能够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的学生不多,说明在教学中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3.学习共同体的形式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但是由于班级规模大、人数多,很难做到人人发言,教师也很难与每一个同学做到一对一沟通。

作者:吴玥 单位:光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