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地理课堂问题链抓取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线,生本理念下的问题需要充分对接学生及学生的思维,用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用问题点燃学生的热情,用问题链让热情持续生长、让思维循序渐进。本文对生本理念下的初中地理课堂问题链展开分析,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本理念;课堂问题链;初中地理
引言
生本理念是指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全面依靠与高度尊重学生。所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生本理念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地理知识的特殊性,巧妙设计问题链,利用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让知识以认知、形成、升华与锻炼思维为主线,启发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中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透彻理解新知识。
一、围绕学生实际学情,精心设计问题链
在生本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紧密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既要精心设计问题链,又要充分考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等[1]。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发挥问题链的积极作用。例如,在展开《地图的阅读》教学时,教师要事先分析学情:七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逐渐提高,在学习方法、习惯、认识水平方面也有一定基础,他们生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积极性高。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先在课件中出示本市地图,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图文资料,分组讨论问题:地图三要素是什么?比例尺有哪些表示方法?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的关系怎样?在地图上判别方向有哪些方法?如何在地图中确定方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选出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精心设计问题链,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相互分享答案,最终使学生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并养成在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科学设计问题链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师生之间的地位发生明显转变,教师需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围绕学生制订教学计划,自己则扮演辅助者、组织者的角色。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认可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据此科学设计问题链,提升问题的针对性,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思考和探索,降低学习行为的无效性与低效性。例如,在教学《多变的天气》时,教师播放天气预报视频,提问:请你描述这些天气,介绍本省省会最近的天气情况,并说明天气具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总结: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天气状况不一样;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天气状况也不一样,天气是多变的。接着,教师询问:你喜欢或讨厌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答案给予表扬式评价,让学生分别扮演农民、军人、游客、司机等角色来谈论对天气的感受,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天气都对哪些方面有影响?学生通过自由讨论小结: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随后指导学生读图回答用什么标准衡量空气质量,并找出本地的污染指数。教师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科学设计问题链,带领他们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天气图,懂得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高效学习新知识。
三、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巧妙抓取问题链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为真正落实生本理念,教师设计问题链时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着手,努力寻求地理和生活的衔接点,将部分生活化现象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生活记忆,使其在浓郁的生活化氛围中认真分析与解决问题,且初步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在教学《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时,教师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提问:什么原因导致世界气候千差万别?这让学生明白由于地球形状导致各地太阳高度不同,造成纬度位置不同的地方获得太阳辐射不同。接着,教师设计生活化问题:从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气温变化怎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早上影子长短和气温高低与中午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早晚影子长,气温低,中午影子短,气温高。此时教师演示手电筒照射黑板,引领学生比较直射与斜射照射面积的大小和明亮程度,讨论问题:假如地球不是球体而是平面,太阳照射各地的角度大小有区别吗?气温呢?学生继续结合生活现象分析问题。教师结合生活化现象巧妙地抓取问题链,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能够激发学生生活经验,使其初步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与太阳辐射有直接关系。
四、注重学生个体差异,运用层次问题链
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学生因受成长环境、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彼此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生本理念能逐步消除这些差异,兼顾整体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共同进步。这就需要初中地理教师运用层次性的问题链,设计具有差异性的问题,让各层次的学生均有思考对象,鼓励他们向高难度问题发起挑战,使学生不断进步和成长。例如,在教学《中国的地理差异》时,教师先播放视频,与学生一起欣赏祖国的美丽风光,使学生感受祖国各地人文和自然差异,为后续教学做准备。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祖国各地在自然与人文等方面有哪些差异?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说出地形、气温、降水、农业、植被、工业、交通等方面的差异。接着,教师提高问题难度:这些地理要素分布有一定规律和相似性,这是一种巧合还是有原因的?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举例说明,小结:区域位置不同,其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不同,人文景观也不同。之后教师继续提高问题层次:如何划分区域更合理?学生在讨论中提出划分办法,如400毫米降水量线、三级阶梯、秦岭—淮河等,初步明确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大致范围,比较差异。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运用层次性问题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为各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使学生在同伴互助中解决问题、共同进步。
五、根据学生思维特点,设计开放问题链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想象与联想。这是生本理念下初中地理课堂抓取问题链的又一切入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开放性问题链,围绕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置一系列开放性问题,吸引更多的学生踊跃参与谈论和交流,通过互动产生思维碰撞,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新知识。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生本理念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需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抓取问题链,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做好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极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深入地学习地理课程。
[参考文献]
[1]李三元.对初中地理问题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02):20.
作者:陆健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