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形成环保观念,科学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并开展课内外各项活动,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做环境保护的有心人,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成为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关键词:树立环保意识;环保教育;初中地理

引言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各阶层人士的共识,保护环境也是人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1]。环境教育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中学地理教材中涉及许多环境问题,教师应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日常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明白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无节制开发、掠夺和对环境任意污染破坏,人类必将承受严重后果。《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由此可见,教师应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立志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一、树立环保意识,形成环保观念

综观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比比皆是。曾经风景如画的滇池变成了一池污水;京津地区每年春季爆发的沙尘暴;2008年冬季席卷我国南方的冻雨等,其后果触目惊心,损失无法估量。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担负起向学生宣传环保教育的义务和责任,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环保观念。学生必须学会如何保护地理环境,树立人文环境观念。因此,地理教师应把握时机,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地理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和履行职责的意识。

二、充分挖掘、整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

教材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含有大量环保教育的题材和内容,教师要认真钻研地理教材,围绕教材内容进行认真梳理分析,挖掘有关培养环保意识的内容,把环保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例如,在学习《巴西》的第二课时,在介绍热带雨林的危机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图文资料明确森林资源具有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风护田、吸烟滞尘、改善大气质量等作用。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热带雨林减少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学生联系实际,结合课文教材内容会发现:目前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日益严重,这是人们过度砍伐森林造成的,因为热带雨林面积减少,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也随之减少,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气温也就随之升高。最后,教师通过分析有关地理数据,绘制地理图表,使有关问题更直观、更突出地呈现,让学生明白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钻研教材、挖掘教育素材,寓环保道德素质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使环保道德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的环境道德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三、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促进环保意识的融入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兴趣。”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科学地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图片、影音、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对环保教育的兴趣。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便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真实环境,更好地体现地理学习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地质灾害》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各种灾害题材的影片,让学生产生心灵触动,从而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初步形成。各类媒体上常有关于生态环境的报道,这些内容既具有时代感、新鲜感,又具有教育性,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应把握时机,寓环境道德素质教育于教学教育之中。例如,学完《长江的治理》《土地资源》等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或阅读报纸等有关资料,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适当地观看有关环保主题的经典电影,如《后天》《地球停转之日》《2012》等,在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中有效地渗透环保教育。

四、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加强环保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道德素质教育,课堂理论教育固然重要,但更需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探索,尝试解决各种具体的环境问题,提高学生改善环境质量、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从而开阔学生视野,增强感性认识,提高环境保护认同感。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鼓励学生积极探究,融地理知识的功能与情感价值、体验感受于一体,体现环保教育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一)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扩大影响面

教师可以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环境问题,开展有关沙尘暴、绿色食品、白色污染等专题讲座,并结合教材中“我是环保小卫士”“对中国自然资源应如何保护”等主题活动,将环保理念传递给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等地收集信息,查找资料,展开调查研究。让学生通过资料综合、数量统计,再次感受到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写出体会。通过一系列环保宣传活动,让学生体验做环境小主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同时,参加环保宣传活动也能够扩大宣传面,让更多人了解环保教育、参与环保教育。

(二)开展环保实践活动,体验环保教育

环保教育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是加强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可在课后适当安排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环保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奉献精神。例如,收集校内、班级内的可回收垃圾,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主动去街道捡拾白色垃圾,让学生体验环保的乐趣。又如,通过参与校内“护绿环保行动,争当环保卫士”的活动,让每位学生投身于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劳动,唤起学生勿踩草坪、保护植被的意识,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完成了学校每学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思想,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强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结语

环保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人们如何关心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觉践行环境道德的“理性生态”观念。在地理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的长期努力。只有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把环保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并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这样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才会更加美丽怡人,我们才能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享受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刘旭芳.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道德素质教育之途径[J].考试周刊,2009(28):417-418.

作者:蒋宝珍 单位:福建省尤溪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