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进步。依照相关的数据调查表明,当下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现状还存在很多问题。而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关注越来越多,也在积极推广新课改要求。初中地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德育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德育;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分析
对学生来说,初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学习及后期的成长,是树立三观以及思想品德的重要时期。但是,目前我国很多教师都没有对才智品德的培养足够重视,这就学生后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学除了需要传授学生相应的知识之外,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
一、做好言传身教
在《师说》中有句话说得非常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也就是说:“教师,指的就是为学生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而且可以解答自己认为困惑的人”。而《师说》中,对“传道”是最为看重的。还有句老话说得非常好:“为业师易,为人师难”,从这句话也能够充分证明,对人教授生活的技能非常容易,但是想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是很难完成的事情。教师可以说是学生的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引导者,想要培养学生的德育知识教师自身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具有高尚的情操,在工作的过程中有积极向上、认真的态度,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通过这种正能量来影响学生的成长,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充分挖掘教材
初中地理教材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是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教材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世界各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初中地理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包含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非常丰富。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对地理教材充分进行挖掘,对教材中的内容深入了解,充分掌握,对其中包含的德育知识重点传授。
三、创新地理教学模式
(一)实践与理论结合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越来越完善。但是,对我们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对土壤、空气以及水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使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严峻。随着人们的环保意义越来越强烈,更多的人了解了爱护自然的重要性。我们在开展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时,就需要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教授,比如:在讲解《水资源》的时候,会包含很多水污染以及治理方面的知识,而在我们生活的周边就必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些事例进行传授知识。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去实地进行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激发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建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二)采用比较法
初中地理教材中包含了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地理知识,虽然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但是还是存在非常大的差距。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比较法,对教材中包含的德育知识深入挖掘,使教学效率及质量得到提高。比如,中国与印度比较,两国都是人口大国,但是印度的耕地面积要远远超出我国,这就是因为印度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条件都比较适合种植粮食。但是,印度实际的粮食总产量与我国相比较却差了一倍之多,主要是因为我国这些的经济正处于飞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远远赶超了印度经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这些年的变化,让学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开展课外活动
教师应当定期举行课外活动,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充分了解周边的自然环境特点,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开展德育渗透的工作。比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向老人们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些都是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去郊游,利用周末去周边的风景名胜进行人文地理考察。考察完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感受到的风景记录下来,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进步。依照新课改中的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教授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渗透环保意识,使学生的三观向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找到蕴含的德育知识;对地理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确保在教学的过程中完成德育渗透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志强.让德育之花开在初中地理课堂[J].成才之路,2014,(17):93.
[2]陈晖.浅谈如何增强初中地理课堂德育的实效性[J].魅力中国,2015,(41):64+67.
作者:马艳丽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防山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