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初探(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结合现代教学理论,从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特点、教学策略的选择、学习资源收集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主要分析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特点;创新教学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特殊性
(1)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直观性较强。由于初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存在心理特征的差异,相比较高中生和大学生,对空间的想象力以及理解能力较差。然而对于形象、直观的图形和物体,初中学生的接受程度很高,例如学习天体运动方面的知识,使用地球仪、手电等教具进行直观的演示,更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并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应运用直观式的地理教学策略。这一方面由初中学生特定年龄阶段的接受方式决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初中的地理学科知识偏向感性化,由初中地理知识结构所决定的。
(2)初中地理课堂中学生参与度高。我们通过对课堂的实际调研得知,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受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影响很大。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的全过程。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对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通常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参与式的教学包括:①教师以问题作为切入点,将地理知识组成专题,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讨论并思考;②通过运用地理模型,使学生动脑的同时也锻炼动手的能力,加深理解力。
(3)初中是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期。对于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将会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学习相关的知识。学生们对于家乡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的喜爱,都是培养地理兴趣的契机。地理学科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因此初中的地理教学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使用。
二、推进初中地理教学创新的要点
(1)对教学方式改进要搭配有效的教学策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改革,包括很多方面,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高质量的教学活动一定要对教学过程的改革和创新保持关注。地理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的改进以及创新,应把握课堂情境、知识内容、学生特性等要素,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方面或重要环节作为突破点,从而构建稳定、有效的教学框架和教学模式。
(2)借鉴成功改革的案例进行创新教学。通过一些典型的成功案例,我们可以探索并总结初中地理学科创新教学的策略。对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寻找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法,首先要根据个人的经验总结与创新实践,其次要广泛吸取并借鉴成功的教学改革案例。后者对我们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著名的中学地理教师魏书生老师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3)对教学管理进行优化。推进初中地理教学创新,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关键点在于对教学管理的优化。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创新,相应地给以合理性优化,也是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通过相关的研究表明,我们目前中学的教学管理制度阻碍着地理学科创新教学深入落实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教学管理进行优化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三、对初中地理课堂创新性教学的建议
(1)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地理作为地理知识学习的起步阶段,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在分享经验和知识的同时,也彼此交流着情感、体验与想法,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师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讲授的主体,师生对整个教学过程要合理地控制。兴趣的培养就意味着要求大家集体参与,平等对话。
(2)带着问题思考,引领学生积极主动走向生活。地理新课标将学科教学的内容与学生身边的地理常识联系起来,也就相应地要求教师要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日常生活,从生活中去验证课本上的知识。
(3)举行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这也是地理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在讲解“等高线地形图”中,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分组讨论、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模型。这样就可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思维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篇: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地理教学是基础学科教育中的一门。多年来,地理教学备受冷落,不受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的重视,地理课甚至被当作“副科”,所以地理老师都感到压力很大。当前,教育改革正处于转轨和探索阶段,逐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作为地理教师的我们,又如何才能提高地理科课堂教学质量呢?仍要求我们每位教师要能根据地理学科的特征和地理教学规律来进行授课。这不仅是地理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地理教学原则的基本原理,也是地理教师提高自己教学工作成效的唯一准则,下面我就这方面问题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端正态度,不死记硬背
当今,地理在中学基础教育中仍然处于“低谷”地位,出现了学生偏科厌“地”,教师改行离“地”的现象。怎样扭转这种局势?首先必须端正态度,认识地理课是中学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施素质教育中,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功能和作用。地理概念多、原理多、规律多,时空概念难于建立,很多知识交叉联系,综合性强,容易混淆,知识难于掌握,因而感到无所适从。这是现在很多学生出现厌学地理,对地理知识学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种现状,应当让学生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养成阅读、思考、分析、归纳的习惯。教师可通过课例分析,指导阅读,使学生学会找出重点,理清结构,提出问题,分析归纳,加强记忆。如在学习“天气”“气候”概念时,内容不多,但不少学生只会一字不漏地死读,容易混淆;如果教师在上课时引导学生把它归纳为:“天气具有短期、多变的特点”,“气候是多年来比较稳定的”这样去区别,再加上一些有关天气和气候的谚语、成语、古诗等加以分析,学生就容易记忆。如:清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昆明四季如春;极地地区全年严寒等等。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动力,是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的精神力量。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关键。
二、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教会学生学会看图,让学生多看图,要看懂图,例如在讲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四大洋时,要求学生记住它们的名称很容易,可是让学生一看图就记住它们的形状、分布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那就不容易了。观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理论的概括和创造性的思维。观察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地理教学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如在讲到区域地理教学中,可通过对有关地区的自然、经济图表、图片、视频等观察,让学生分析比较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地理的特征,从而使学生在分辨事物异同点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不同地区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多让学生观察,初中地理许多内容,都需要学生去认真观察,才能容易理解所学的内容,如天气、地形等,只有使学生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和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才能不断地提高他们观察地理事物的能力。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应试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情感方面的培养。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把只重视传授知识的教育转化为以知识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等全面素质教育上,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引导―探究性”新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探究方法,以达到对学生终身教育的目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实施探究性教学。
四、适时抓住教育契机
每当重大地理事件发生时,适当引入课堂,对学生能够起很大作用,比如2008年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2010年的海地、智利大地震,2011年的日本地震等,针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我及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地震知识学习,内容涉及地震知识、地震中如何避震和自救的方法等,深受学生欢迎,课堂氛围凝重又热烈,每个同学都将自己融于课堂中。
五、重视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地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和全面提高。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因此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类提高。根据学生之间生理、心理因素和原有基础的差异,所造成的地理能力发展不同,要培养学生的个性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差异出发,采用异步教学,既要注意知识的传授,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所以在备课、教案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站板、布置作业都应面向全体学生,特别照顾那些占大多数的中下层学生,应多启发,多鼓励,多让他们有抛头露面的机会,使他们听得懂、懂得学、能运用、有提高。如教案设计:一方面,立足大多数制定,教学方案以及培养能力的措施。另一方面,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情况,提出不同的补充方案和措施,加以指导,以促进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地理能力的提高,从而兼顾了后进生,满足了优秀生。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应积极实施创新教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在给学生传授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地理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开拓型、创造性人才服务。
第三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之我见
长期以来,地理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知识教学、轻能力培养的应试教学倾向。课堂教学以老师讲授、学生记忆为主,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位置,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利学生素质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低下。怎样通过课堂结构的改革,把学生的学习情感由抑制状态升华到激动和亢奋状态,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既能活跃学习气氛,增添教学生机,又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现代教育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要想培养出有主体意识的学生,使他们积极进取、主动求知,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笔者认为地理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充分地信任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建立学生的自信感,不要担心他们会有什么怪想法,应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去说、去做、去思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因为不害怕犯错误而勇敢地对老师、对书本、对所遇见的事提出自己的想法,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才干的创新型人才。一些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不敢大胆放手,特别是针对有一定难度的地理问题,只是以自己的讲授为主,总觉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其实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地理问题,就应该让学生去探究、讨论,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反复地"比较和揣测、推理和归纳、分析和整理",而如果学生没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对问题的思考只是蜻蜓点水,对问题的探讨只是浅尝辄止,那么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此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应把自己摆在一个非主体的引导者位置上。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最常用且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主动获取知识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提问是达到此目的最基本、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本文以从教师提问策略的角度,分析和探讨如何通过提问来促进学习。
2.课堂提问"的设计
提问本身虽然没有一套必须遵循的、严格的和固定的规则,但是要想获得良好的提问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就显得格外的重要。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问题应该是既让学生感到有困难和压力,也能使学生感到有解决的信心。问题的难易程度正好介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能力有"跳一跳,摘桃子"的效应。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所提的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事实的问题,另一类是思考的问题。事实问题强调的是对具体事实或信息的回忆,只要用"是"或"否"来回答。如在"土壤"一节教学中,提问:土地和土壤一样吗等等。而思考的问题往往包括想像、判断、评价、推理等复杂的心理过程以及知识的重新组合等。比如,学校操场上的土地是土壤吗?什么样的土壤能生长植物?为什么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等。
3.课堂内采用直观教学
3.1利用地图。"不用地图,就不成其为地理教学。"刚进入初级中学的学生识别地图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地图的教学可以由浅入深地展开。先要教会学生如何看图,慢慢地培养他们的地图意识,学会看地物的分布,然后再看不断变化的各种地图,让他们对地图的认识能力越来越强;其次,要求学生由会看图到能快捷准确的指出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三要求学生能在地理填充图上准确地填出要求掌握的地理要素;四教学生绘图,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方法,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做,对做得好的即时给以表扬,同时耐心细致地帮助做得比较差的学生。
3.2经常利用演示的技能
3.2.1图片演示。因为图片是地理事物的真实写照,它形象直观、美观而典型,价格低廉易于收集。教师在教学中平时可以注意收集各种适合教学使用的典型图片,为学生提供第一手感性材料。如典型的地貌、河流、植被、土壤、动物的图片,各自然带景观图片,以及表现各国自然和人文地理风貌的景观图片等。
3.2.2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地理这门课上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非常适宜的,因为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很广,仅靠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不仅十分枯燥,也难于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表象。多媒体计算机具有极其强大的存储和处理文字、图像图片、影片、动画、声音的功能,这就为教师向学生展现地理教学信息,创设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创造了极为良好的条件。
4.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设疑布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辩疑解难,有所进取,有所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向教材内容质疑,向教师的观点、讲解质疑。如在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可以引导学生反问:如果地球不自转,是否有昼夜现象?是否有昼夜更替现象?在讲解我国地势特点时反问:假设我国地势特点是东高西低,对我国气候、河流等方面将产生何等影响?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讨论,使学生各抒己见,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构想,只要学生提出质疑,不管他们的想法有多么离奇,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并及时鼓励他们敢于质疑权威的勇气和追求真理的态度。
5.让学生亲历地理事象,感受地理变化,了解地理规律
野外是地理教学的最佳课堂,我们可以走出去,让学生亲历地理事象,感受地理变化,了解地理规律,不仅可以打破时空局限,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而且能培养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条件好一点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天文台、气象台,条件差一点的学校至少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周边的地理环境,观察并记录地理事象的变化,简单总结地理规律。这样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抽象深奥的地理知识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更高。
总之,地理教学应根据地理学科内容多、知识杂、涉及面广的特点,精心编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建出合适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构建新时期下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探究
【摘要】地理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高效的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高效的课堂教学,注重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探究,突出学生主体,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接受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新时期;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
随着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地理教育越来越呼唤符合新课标要求的高效率课堂教学。高效初中地理课堂通过教师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地理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与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构建新时期下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重点探究。
1.构建新时期下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很少在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上下功夫,导致课堂教学的教师中心化,学生处于被动状态[1]。这种状态下,学生被动接受地理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得不到改善。因此,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加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更多的知识,成为新时期教师重点关注的事情。高效地理课堂能够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学生的高效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构建新时期下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学发生重大变化,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被摆在重要位置。新时期的地理教学要求制定充分的课堂教学准备,创设生活化课堂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自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教师若想构建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可以实施以下有效策略。
2.1制定充分的课堂教学准备,让学生快速领悟地理学习
充分的课堂教学准备是构建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首要前提。地理教师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有关教学资料,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2]。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来设计课前的预习提纲、课堂中的探究题、课后的巩固题等,并且充分考虑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人教版地理热力环流章节,教师应根据新课改要求充分做好课堂准备,提前做好备案,预设课堂环节。在课堂上,根据备案引导学生提出疑问,随后用简笔画形式边讲边画,通过先思考后图像化语言的方式加深学生印象,了解海陆热力性质的巨大差异造成的影响。随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进行分层次巩固练习。这样教师通过充分的教学准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2.2创设生活化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快速融入地理学习
生活化教学情境是构建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地理知识主要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和周围世界,课堂情景的创设能很好地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浓缩到情景中,通过课堂看世界,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更高一级新知的支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创设生活化情景,把课本中抽象、枯燥的文字材料带到一定的情景中去,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景中体验、联想、活动、探究,促进学生想像力、创造力和学习方法的发展。
例如,人教版地理季风形成原因章节,教师可根据初中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创设生活化情景。教师让两个学生上台,一人扮演夏季风,一人扮演冬季风,让他们相对站立,伸出两手比谁更有劲,当其中一人力气更大时,另一人就被推着走,雨带就会随之推移。贴近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堂表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情绪,从而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2.3采用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
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构建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根据初中生心理特点,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3]。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他们留出思维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形成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教学。
例如,人教版地理中国的行政划分章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展开学习。教师先将学生划分几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中国行政区域的探讨,了解中国行政区域的构成及划分方法,再以小组形式分别向全班展开叙述,描述各组探究重点及学习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在自主能力上得到锻炼,而且通过各小组论述,学到了更多的学习方法,加深了地理的认知能力,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丹.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理论和实施[M].湖南师范大学,2012,05.
[2]于恭.论构建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3,01(01):89.
[3]张品清.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分析[J].学周刊,2013,02(05):146.
第五篇:多媒体课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国家不断加大力度对义务教育阶段进行财政投入,各学校教学设施在不断改善,各班教室都安装了投影仪,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要进行多媒体教学,本文就多媒体课件优缺点,以及它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做一阐述。
关键词:多媒体;课堂教学;初中;地理;学生
多媒体课件是点燃学生兴趣的火把。一张张夸张的图片,一个个在学生们看来很新鲜的数据,一段段精彩的录像,都可以刺激学生产生兴奋和求知的欲望。因此,恰到好处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一、多媒体课件的优点
(一)丰富的表现力
多媒体课件具有呈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和运动特征的能力。对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用肉眼观测得到的现象,可以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地模拟出来,引导学生去探索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将复杂过程简单化、直观化,使学生可以观察到很多传统教学难以看到的现象,带领学生直接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和应用过程,增强学习的灵活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二)交互性强
多媒体课件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符合学生审美观、可以有效刺激学生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
(三)使各学科知识相互交叉,有利于学生更全面掌握
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强化信息传播的强度,由于使用互联网进行下载,使教师表达思想更广,知识信息的表达更加充分,更容易学生理解。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模拟,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将抽象变为具体
让学生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他们边观察、边操作、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不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发挥了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教学中,例如,长江中下游洪水及其成因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水系图,用闪烁的方法显示出洪水的主要来源,像宜昌以上的水系,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汉江,这样就会很容易清楚地介绍洪水的成因。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遍降水,三股洪水来自同一时期,导致河水猛涨,从而引起长江流域出现特大洪水。此外,还可以加入流域内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的图片或者视频,启发学生去思考,这是导致长江中下游洪水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就像身临其境,从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课件的缺点
(一)华而不实
多媒体最简单的就是教师通过制作的课件给学生上课,由于个人因素,每个人制作的课件质量参差不齐,如有的教师仅仅是把文字、图画简单复制粘贴,甚至满板文字,没有一点艺术效果,屏幕成了黑板的翻版。即使部分教师在页面上设置图片,也是过于呆板、单调。而有的教师则把课件画面搞得很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了大量的动画和音响效果。虽然很华丽,但是却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非教学信息区,冲淡了学生对课堂难点、重点的关注。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过多的“花哨”虽然一时吸引学生的眼球,但实际上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学生被动的听课。
(二)师生缺乏交流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经常坐在操作台前,在讲解时只是动动手指,缺少必要的手势和言语。这就使得学生学习很被动,教师教的无味,缺少言语沟通,使教室空气沉闷,学生昏昏欲睡,学习兴趣随之下降。
三、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根据课时要求,合理制定多媒体课件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将抽象的内容化为直观形象,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以协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对于非重点、非疑难点问题,则不一定非得使用多媒体技术。因此,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而定。例如,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大气运动、水循环、岩浆喷发、板块漂移等内容教学的时候,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从而将抽象变得具体,将静态变为动态,将宏观变为微观,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率。
(二)课件要随时调整
教师在上一节课后,要根据学生上课反应情况,适时调整和修改课件。一个课件不可能完美无缺,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在使用课件时留心捕捉反馈信息,及时修改补充逐步完善课件。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上课时,要分清“主导”和“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这一点应是永恒不变的。有些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往往很容易颠倒教与学的“主导”和“主体”关系。在制作的课件中,若只强调“教”,而忽略了“学”,总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捆绑在课件设计的既定流程上,这样的课件只能算作是“书本搬家”或多媒体演示片,并不能发挥出多媒体最有魅力的互动功能。
用这样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虽然看似内容丰富,但学生参与的机会却大大减少,思考的余地也不多。这实质上是将“以教师为中心”演变成了“多媒体课件+教师为中心”,从而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因而导致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最终导致学生学生在看天书,甚至在课堂上昏昏欲睡。
总之: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辅工具应用于教学,它给传统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它的运用和发展将给地理教学课堂改革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