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初中地理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生活现象初中地理论文
一、运用事例导入,激发学习热情
如果把一节课的导语看成新闻导语,那结果提前、悬念设置,无疑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果把课堂导语的作用比作导游,那课堂导语就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向导,其语言需精炼含蓄,举例生动有趣。如七年级下册“俄罗斯”章节,内容多,自然地理知识(地形、气候、河流等)也很多;理论性强,抽象枯燥。导入新课时,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有关俄罗斯著名景点的图片,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国家,以引起对俄罗斯的兴趣。学生调动已有知识不难猜出。可让学生观察俄罗斯地图,找出俄罗斯位于中国哪个方向?通常情况下,在北半球,位置越往北,纬度越高,气候越怎样?俄罗斯人喜欢喝什么酒?前两个问题学生通过看图较易得出结论,而最后一个问题,则会引起学生激烈讨论,学习兴趣被激发。教师解答:俄罗斯人经常喝较浓烈的酒来暖身,如伏尔加酒,原因是那里纬度高,气候寒冷;我国北方冬天气候寒冷,人们通常也喝较烈的酒来暖身,如大家熟悉的二锅头、高粱酒等,这样,学生兴致就被调动起来。顺势利用导语让学生记住俄罗斯的气候———寒冷。
二、结合理论与实践,学习生活地理
地理教学的生活化现象,决定生活现象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决定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实践性,也就决定教学并不能只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生活问题的认识。如八年级上册“水资源”内容很贴近学生生活,可将课文学习和走向生活以及提高思想认识结合起来,分三个步骤学习: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本,弄懂水对人类的作用;人类所需淡水资源占地球水总量的比重及其来源;我国水资源问题;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等问题。二是在解决以上问题后,布置学生回家调查:周边生活环境水污染情况;自己及家人、同学有否浪费水;做到、看到或听到的节水措施。三是学生经过调查掌握一定生活现象和问题后,可适时召开讨论会,让学生把收集的材料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如停车场内洗车浪费水现象严重;福州内河白马河、晋安河污染严重,水质浑浊,臭味熏人;学校洗手间水龙头经常开着或没拧紧,浪费严重;家里的节水方法,如把洗米、洗菜的水用来冲洗厕所、浇花等。在讨论中,有的学生还对水污染问题及浪费现象及节水方法谈了看法,虽然还不够成熟,但毕竟体现了他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很明显,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是教师提示并使学生明确知识要点后,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接触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去形成对知识问题(亦是生活问题)的认识,而后再带着生活现象又回到课堂,去探讨地理知识、讨论生活现象、形成自己的认识。可以说整个学习过程中生活现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结合生活事例,理解抽象概念
地理学科和其它学科一样存在专业术语。有的理论性较强,对于生活阅历有限的初中生来说,有的理解起来的确有一定难度。但地理内容的生活化现象,又为学习地理、理解地理知识提供了很大方便。因此,如何使地理生活化,让生活走进地理课堂,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实践证明,地理教学生活化不但可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更重要能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例如,教授八年级“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时,初二学生阅历有限,对于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先行作用和重要性一时难以理解。可先用农村改革流行语做导引:“要致富,应什么?”学生立即回答:“先修路。”这句流行语本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交通先行作用的最好概括。为让学生更好理解这个问题,可以本校门前福州西二环路为例进行讲解,二环路还未开通前学校周围还有大片农田,较为僻静,人流车流都很少,属于城郊;开通后,车越来越多,路两边的房子也多起来,还建起宝龙和万象城两座大商场,面貌焕然一新。可见,交通对经济发展作用很大,由此加深学生对“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概念的理解。
四、结语
西部农村初中地理论文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中男性27人,女性17人,年龄在23~45岁之间,分别是来自四川省12个市州下属44所不同县级以下初中的地理教师,地域分布广,具有较强代表性。被调查者学历结构为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30人,大专11人,中等师范1人。专业结构为地理科学18人,汉语言文学14人,物理1人,化学1人,美术3人,计算机2人,历史1人,教育学2人,英语1人,其它1人。表明初中地理教师学历水平较高。任教科目结构:专职地理教师31人,兼职地理教师13人,兼任科目有:体育1人、数学4人、信息技术2人、生物1人、英语1人、历史1人、语文1人、美术1人、物理1人。表明地理教师师资短缺,兼职较多。入职以来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情况:在参加此次问卷调查的中学地理教师中,参与国家级培训21人次,省级培训16人次,市级培训17人次,区级培训15人次,校级培训16人次,县级培训5人次。被调查者均参加过不同级别的继续教育培训。参与国家级培训者占被调查者的47%,表明骨干教师参与培训等级较高,培训素质较好。在参加此次培训的遴选方式中,96%的教师是受领导安排,仅4%的教师是主动争取。由此看出,教师培训的个人积极性不高。除个人因素外,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和教育管理的行政干预性较强可能是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2.初中地理教学状况简析
(1)教材使用情况:中国在2001年义务教育改革以来,发行多个版本的初中地理教材,各地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在44所调查学校中,使用人教版教材21所(48%),北师大版3所(7%),使用中图版4所(9%),湘教版5所(11%),其它11所(25%)。被调查者大多在教学中只参考了学校规定使用的教材,少数教师也参阅其它版本教材。(2)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问卷设计了“你认为影响你的教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有28名教师认为地理课程受重视程度较低,10名教师选择课时少,10名教师选择教学资源不足。有4名教师认为教学任务重,学生素质差,7名教师认为教师的教学技能不足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3)对地理中考分数的期望。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科目及分数由各地教育局规定。地理是否参加考试及其分值的高低反映了该科目的重要地位。被调查者均认为地理应参加高考,若以百分制计算,27%的教师认为地理分值应占100分,其余认为分值应少于50分合理。
3.教师培训需求剖析
从培训内容上看,100%的教师期望获得各地理知识点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案例培训,50%的教师希望获得课堂管理方法的培训,93%的教师认为应接受地理学和教育学发展前沿知识培训。从培训时间上看,50%的教师认为1个月的集中培训时间过长,46%的教师认为培训不应占用暑假休息时间。
生活化教学的初中地理论文
一、从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
生活中有许多非常好的并且非常实用的地理知识,这类知识的讲授往往能够非常有效的给课本内容的教学带来辅助功效。例如,一次课堂上和学生们探讨了如何辨识方位,随后我给大家提出了一个思考问题:以北半球为例,在野外如何确定方向?这个问题如果单纯从课本出发很难找到直接答案,即使能够找到答案,辨识的方法也十分单一。然而,学生们如果在平时的生活中留心观察,并且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会发现很多实用的辨识方向的方式。我让大家课下仔细想想,回忆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方式能够辨认方向。在检验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时我看到,很多同学都非常善于利用生活素材,并且给出了各种好的答案。如在晴朗的白天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在晴朗的夜晚北极星是盏指路灯,它永远高挂在北方。要是碰上阴雨天,大树也会来帮忙:树叶稠的一面是南边,树叶稀的一面是北方。在下雪天,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是北,化得慢的是南等等。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答案的汇集不仅让学生耳目一新,也将课堂推向高潮,既有利于学生接受,同时又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地理知识就在身边,通过学习地理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这也是生活化教学的一种很好的体现。
二、列举生活化的教学实例
生活化的教学同样可以体现在生活实例的列举上,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模式。课本中讲到的一些知识通常较为理论,不利于学生的深入理解。教师如果能够列举一些生活化的实例来作为知识讲解的辅助,这不仅能够极大的提升大家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认知,也能够很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知识的发散与迁移,要通过生活实例的列举来增进大家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体会,这将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很多知识点的讲授过程都可以穿插一些好的生活实例,并且实例的呈现方式也很多,教师应当做好教学的组织与设计,让生活化教学能够在地理课堂上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例如:在讲《海陆的变迁》这节课时,我让学生观看了有关汶川大地震的影像资料。学生从悲壮的画面中深深感悟到自然灾害的危害性。在此基础上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我国四川汶川会发生大地震,如果一旦发生了灾害,我们大家应该怎样做。生活实例的列举不仅给大家创设了更为生动的教学情境,也能够更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又如,在讲到我国人口问题时,我给学生们播放了春运时上海火车站的情境,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深深地体验到我国人口之多,并且会结合课本知识为缓和我国人口问题献计献策。
三、设置生活化的探究活动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还可以体现在生活化的探究活动的设置上,这同样是丰富课堂教学的一种很好的模式。想要增进学生们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设置一定的探究活动是很有帮助的,这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也能够深化大家对于相关教学要点的理解与吸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设置更多生活化的探究活动,这对于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参与也是一种推进。在学习了地球自转和公转之后,我给学生们设计了这样的拓展和探究活动:日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件很普通的物品,但同学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它呢?它蕴含着怎样的科学知识呢?我要求学生回家后仔细观察日历,并且总结出日历的一些基本特征及呈现的主要信息。很多同学平时根本就没有仔细观察过日历,通过这次探究活动,很好的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不少学生回家观察的都很认真,并且总结出我国的日历通常由阳历和农历两部分组成的。阳历是根据地球的公转周期为依据,阴历是根据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并根据拓展的知识,分别说出了公历和阴历的优缺点。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探究活动,不仅将课本知识很好地融入生活化的情境中,也让大家有效地展开了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与实践。
四、结语
口号式朗读法视角下的初中地理论文
一、理解学习内容
地理知识的记忆需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只有深刻理解了知识的内涵,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首先是教师自己,需对初中地理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在研习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认真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将教学内容理解充分。在此基础上,才能将教学目标下的知识点准确地,有创造性地进行总结和加工。而学生在进行口号式的朗读前,也需要先进行初步的的学习,理解所学的知识。口号式的朗读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牢地记忆。
二、总结关键词句
口号式的朗读不适合所有的地理语言,需要将某些地理知识经过总结、提炼、加工、概括,形成相对比较工整或对称,词句相对简练的地理语言。例如,在教学“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知识的时候,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将该知识总结成“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在教学“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形特点”的时候,将该知识总结成“南北走向,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在教学“夏季风对降水的影响”的时候,将该知识总结成“夏季风强,降水多,易洪涝;夏季风弱,降水少,易干旱”。
三、韵律朗读训练
口号式的朗读,需要读出韵律,读出节奏,这样学生不仅读来朗朗上口,而且还读出了趣味。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乐于朗读,特别是当集体朗读时,就特别有意思,类似于喊口号了。如在朗读“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时,将每三个字的最后一个字故意拉长些。还可以学生之间互相训练。如一同学读“迎风坡”,另一同学接着说“降水多”,一同学读“背风坡”,另一同学接“降水少”。这种口号式的朗读法,富有韵律和节奏,只要多朗读几遍,学生就记住了,而且不容易忘。
四、联想想象并举
有效性初中地理论文
一、激发初中生对地理这一学科的兴趣
1.要发挥地理这一学科的趣味性。
对此,教师要尊重初中生的语言习惯和审美情趣,尽量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尽可能多地联系初中生生活中的经验,使初中生充分感受到地理不是古板的,枯燥的,而是鲜活的,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就在身边。这样,初中生就会对地理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渐渐地对地理这一学科产生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给初中生播放一些地图和地理图片,与初中生一起探讨研究地图与普通图片有什么相似处和不同的地方。这样就解决了初中生看不懂地图的难题,也增加了地理课堂的趣味性,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3.教师要与初中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
所谓的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机械地把自己头脑中的知识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间心灵的接触和交往。地理教师要与初中生打成一片,不仅仅要在知识上进行交流,在情感上也要多多的交流。教师要多充分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最容易出现叛逆的情绪。所以,教师要多和初中生沟通,不要给初中生太大的压力,要和初中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使教师与初中生缩短心理之间的距离,产生好友、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地调动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初中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激发初中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只有初中生与教师的关系亲近了,喜欢上了教师,渐渐地才会对这一学科产生兴趣。
激励教学视域中的初中地理论文
一、兴趣激励,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理解较快。接着教师又提出问题“天气是多变的,你们见过哪些多变的天气呢?”学生从日常生活入手,可以说“一天上午还是晴天下午就下雨了”,“东边有太阳西边在下雨”。学生易理解,也容易接受,感受天气的不同。接着教师进一步深入教学,让学生从诗句中分辨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教师还可诱导学生说出更多的关于天气与气候的诗句,课堂氛围十分活跃。这些都是学生日常能够接触到的课文,学生的熟悉感是激发他们兴趣的诱导点,以这种激励激发学生,让课堂氛围活跃。
二、表率激励,增强学习动力
教师是学生模仿的重要对象,所以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在各个方面给学生起到表率的作用,以自己作为楷模,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授《水资源》这一章节的“节约用水”的时候,教师就需要给学生树立一个节约用水的榜样,让学生能够去模仿、去学习。但是课堂并不是生活,怎样才能体现教师的节约用水呢?这时候教师就设计了一个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节约用水的日常生活。教师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开展此次课外活动,学生与教师分别扮演家中不同的角色。体现“一水多用”和“用多少放多少”的原则节约用水。教师在家庭中扮演母亲的角色,首先教师在非节水型抽水马桶水箱内放置一块砖头、一个装满水的可乐瓶或盐水瓶。接着在表演洗澡的时候,教师扮演的母亲角色,间断放水淋浴,搓洗时及时关水;给小孩子洗完澡后,将水用于洗衣、冲洗厕所和拖地等。表演在厨房的时候,炊具、食具上的油污,用纸擦除再洗涤;洗涤蔬菜水果时,应控制水龙头流量,改不间断冲洗为间断冲洗。在这个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师日常生活中的节水小常识,教师这种亲身示范的方式,让学生有了模仿对象,自然学习积极。
三、竞争激励,寻找学习方法
竞争意识存在每个人的心里,每个人都有相比别人做得好的想法,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自己比别人优秀。教师要善于利用竞争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自我探索的动力,发觉自身潜力,找到最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如在学习课文《欧洲西部》的时候,教师利用课程特点,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竞争游戏。欧洲西部是一个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而这些也是教材的一个重点,教师由此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比赛学习。教师让学生联系前面已有的知识,通过提问、学生回顾、动手计算、读图查找等学习方式,进一步突出欧洲西部各国的经济特征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学生可以分析自己要介绍的国家在欧盟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或者分析其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或者人文小故事,不局限于课本,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最后教师评选出分析的最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让学生们能在这种竞争机制中收获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批评激励,端正学习态度
辩证思维能力下初中地理论文
1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师生和谐相处不是对学生一味地纵容,而是宽容、包容。“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就是宽容的体现。那么在教学中,宽容则意味着:不歧视学生;不隐瞒学生;不压制学生。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可以自由地表达。意见有分歧可以通过沟通解决。让学生学会理性地思考,辩证地看待问题。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和谐相处也需要教师更多的教育技巧和个人魅力。教师在整个课堂的控制上要做到举重若轻,把关注的重点放到学生学习态度上。教师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思考,甚至质疑。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让学生从被要求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热爱学习。再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适当地放。把教材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以文化主体身份入场,专业学习信息、创设文化情境,引发教学事件。”“为充分表达、倾听对话、自由讨论、自主判断提供开放空间”。例如在讲授“众多的人口产生的影响”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体会,学生自己讲。在组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单独讲,也可以让学生组队思考,更可以让学生做小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学生自己有生活体会。关于人口多带来的影响,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提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看病挤”、“环境污染”、“就业困难”、“资源消耗大”等。基于学生有些生活体会不够,或是思考不全面的特点,教师还可以补充资料,让学生不仅看到众多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也看到众多人口带来的有利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笔者相信辩证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地锻炼。
2坚持公平有效的教学评价
公平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保障。教学评价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合理有效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尤其需要教师考虑教学评价的作用。新课标对地理教学评价要求“注重多途径收集信息,准确反映学生地理学习的结果及过程”尤为注重以“激励”为主。强调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这在传统教学评价上是一个突破。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和我国教育目标的变化,传统知识评价已经越来越多表现出了不足和弊端。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教育评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评价内容需要更充实,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评价,更加入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评价方法上注意知识评价和能力评价的有机结合,做到综合考察。同时在评价形式上也可以把学生自评,小组他评和老师评价有机结合。力求给学生一个相对客观、公平的评价。能力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形式,它所含的内容比较多,因此对能力评价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能掌握地理思维。地理思维能力是要学生对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整体的把握,会综合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这其实就是考察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人与地之间的关系,也只能用辩证思维方法来解释。地理思维能力考察也应包括学生的图像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因此从地理学科本身特点上看,教学评价也需要辩证地进行,把学生的能力综合地考察。评价归根结底还是为教学服务的。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地理,喜欢地理。从而进一步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在做出教学评价时也应多方考虑评价的激励作用。可以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这两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更为重要的是,在评价中一定要重视让学生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同时也要指出学生今后努力的方向。体现教学评价的发展性。
3设置有效的提问
提问是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地利用提问并同时注意提问时机,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将学生的思维矛盾内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问起到了媒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问可以尝试以下两种提问形式。
3.1入性提问
学生读图能力下初中地理论文
1.读图习惯的培养
(1)重视横纵坐标的作用。
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中,横纵坐标往往是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灵魂所在。同样的曲线或者同样的降水量柱状图,由于横纵坐标的变化,其所传递的信息极有可能有巨大差异。而实际教学过程发现,学生在阅读这两类图像时,往往会根据固有的经验进行分析判读,从而忽视了横纵坐标所提供的信息。如甲、乙两图,虽然从外表上来看极为相似,但由于坐标的差异导致其所传递的信息是不同的。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往往会根据曲线的形状,将甲图错认为北半球的气温曲线图。当然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还有诸如在阅读降水量柱状图时,根据柱状图的长短来判断降水量,忽视了纵坐标降水量数值的变化。这一系列的错误,最终都将导致气候类型判断的错误,而这又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内容。所以,指导学生阅读横纵坐标是提高读图能力的重要方法。
(2)重视图中图例以及数值的提示。
图例是地图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相对也比较简单。如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就可以根据图例和颜色判断地形类型和大致海拔高度,这对学生;理解图面含义帮助较大。对于图中的数值,在众多的图中系统中都有所涉及,这里重点强调一下数值变化规律对于读图的帮助作用。初中阶段接触的图像系统中,一类如丙经纬网图,这里判断经纬度可以借助于数值的变化规律。另一类如丁等温线图,根据数值的变化判断大致半球位置。以上针对初中阶段学生读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对于读图能力的提高,则需要长时间的指导与训练。
2.从图像中获取知识,提升读图能力
(1)利用教材的插图,提升读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