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经济转型升级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我国经济逐渐由工业主导型转变为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变,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势在必行。为了解决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近几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后遗症,我国也在逐步开展经济放缓工作,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文章主要就经济转型下高校创新创业问题做简要探讨,以供相关人士探讨。
[关键词]经济转型升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相对于已经步入社会的就业人士来说,大学生这个社会群体无疑是有更大的创新创业潜力和创新创业的,为了给大学生提提供更好更多的创业环境,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推动我国相关高校创新创业的发展,就要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扶助政策。同时,创新创业的主体虽然是在校的大学生,但不可忽视他身边的学校、老师的力量,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针对的目标不仅是学生,还应该是当地政府、学校以及学校的相关教师,只有创新创业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生活环境,才能一起推动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发展。教师、学校、企业、政府都要与时俱进的学习,将知识升华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生产力,才能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1经济转型升级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步放缓,要想完成21世纪中叶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就要克服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空前发展的“后遗症”,实现经济的经济升级转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这其中涉及理念、企业发展的模式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十八大的召开明确的指出,创新式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升级转型的关键所在,经济转型升级能否取得较好的成果就在于创新战略的实现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说,经济转型需要技术做支撑,也就意味着技术的进步,只有加强自主创新的意识,积极探索新理念、新路径,将新理论、新技术、新体制三者相结合,才能加快我国经济转型的步伐,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创新战略的实现需要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做支撑,这也就要求各大高校加强对高校学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动他们对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同时,高校的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创新创业的人才,也需要进一步地学习,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意识到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这一理念代入课堂。创新驱动经济转型的战略需要一定的技术理论创新做基础,只有通过进一步地学习,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国外其他已成功完成经济转型的国家的分析,我们知道开拓一门新的理论并实践应用理论要远多于体力劳动,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社会劳动结构的需要相应地变化,对于目前的高校来说,是高校发展的一个机遇,也是高校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创新教最早是由熊彼得在《经济发展概论》中提出,他对创新的理解是将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相结合引入到生产关系中就可以成为创新。创新教育根源于美国政府和教育界以适应国防的需求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创新教育不应当被狭隘地定义,本文认为创新教育不仅体现在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在于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注入进取精神、奋斗精神、冒险精神等品质。同时,新时代的创新创业者一般来说不会是独创,需要有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创业阶段需要各种工作技能和社交能力、管理能力,只有这些条件大致具备,创业成功实现才有可能,这是时代对高校学子的要求,也是对高校的创新教育的要求。
2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2017年我国高校毕业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毕业总人数达727万人,就业压力巨大,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就创新创业工作的通知》,这一通知明确地指出,高校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教学的质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高质量地结合,培养与企业对口的高校人才,是解决高校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根本措施。曾强调,现在最紧迫的任务在于突破体制机制的障碍,最大可能地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潜能。总的来说,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的构建还需要国家对高校进行号召,高校对于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创业意识的渲染还有待加强。新常态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创新型人才,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创新。创新是我国企业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同时,为了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其提供大量人才的高校也应当做出适当的转变和调整,让学校教育与企业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匹配。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主要有观念的认同和接收的缺乏、政策环境制度尚不完善、高校的实践活动与教学的目的脱节以及教育模式、相关的评价体系还不完善。
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障碍
(1)社会认同和接受创新创业观念程度较低。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中,高校学子读书的目的在于寻求一份安逸稳定的工作,古人云“学而优则仕”说的就是这个观念。整个社会没有对创新创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更有父母认为孩子创新创业实在胡闹,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不应该瞎折腾。整体来说,社会的创新创业氛围不够浓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仅是将创业视为就业的一种方式,或者是锻炼学生经商的一种方式。社会对于创业的错误定位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出现问题,成为创新创业的教育实施的障碍。(2)政府外界的扶持力度和执行力有待提高。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国高校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引起政府的注意,国家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政策解决问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能够不仅能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更能让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高校毕业生对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可以缓解高校学生就业严峻问题,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增加学生毕业后在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实施上来说,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大量的教育资金,部分学校由于资金有限,就仅仅是走个形式,没有什么实质的效果,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同时,学生创新创业资金借贷问题不明确,致使学生纵然有心创业,但因资金问题显得有心无力。(3)课程体系不健全。由于是我国的创新创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大多数高校积极地响应国家政策,但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还处于摸索阶段。大多数高校将这类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学生自然而然就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学生不能够深刻地理解创新创业的内容和本质目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就无从说起。同时,大多数的课程内容各个专业都类似,没有实际的针对性。
4基于经济转型升级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策
加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校学子。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将创新、创业和学生的专业背景相结合,通过新的符合学生专业本身的教育模式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各项创新创业所需要优良心理品质,并通过高质量的校外实践,最终实现学生创新创业的行为。高校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基础的学习,在学习之中潜在有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基本素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得到锻炼,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再加上相关政策的扶持,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展开,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创新创业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实践,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相挂钩,创新创业教育才有现实意义。学校和政府应该协同各方力量共同加强实践活动,力求高质量的实践活动带动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政府和高校应该在不同的方面提供相应的辅助政策,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企业来招聘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其在假期的工作岗位,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面向高校招聘。
5结论
经济转型的成功关键在于人才的创新能力,而人才的培养又在于高校的培养模式。高校、学生、经济转型升级三者相互牵连。就目前来说,我国社会对于创新创业的认识不深刻,国家应当加大力度,宣传创业创新的重要性,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参考文献:
[1]陈武.以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稳定发展[J].求是,2017(9):36-38.
[2]陈俊.践行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之路[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7(2).
作者:张轲 单位:武汉商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