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简析(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应用,社会已迈入了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信息时代,互联网的风起云涌正在深刻影响人们生活,高等教育也在互联网的影响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分析传统教育的弊端,结合互联网背景下对教育的新要求,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点,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路、新特点和新方法,为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
“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十三五”时期,将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时,在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纲要也指出要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1]。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然而与率先迈入创新驱动的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上普遍存在着创新精神不够、创新能力偏低、创业意愿不足、实战能力较弱、生存型多社会型少、资源型多知识型少等问题。处于新旧经济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学校应不断提升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之一,进而形成适应本土创新驱动,并能促进人的实际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使更多大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知识劳动者、面向知识要素的创业者和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必须承担起它应有的社会责任,通过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创新创业教育,来大规模地复制和再生产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推进“双创”,既可以在最大范围内推动人财物等各种市场要素自由流动,更可以倒逼不合理的体制,实现改革新突破,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加速课程体系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一)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使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
我国目前人才分布极其不均,由于高校培养人才模式过于单一化、简单化、模式化,教育模式偏重于通识教育,学科专业特点弱,而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创建创新型国家需要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敢想敢干、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善于人际交往的创新型人才。“双创”可以促使众人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涌现出更多各方面的“专业人士”,让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更好地发挥我国人力资源雄厚的优势。
(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我国的总体竞争力
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培养出具有独创能力,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积极进取开拓精神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经济开放型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推动应用型本科进行教学改革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仍然采用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上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学习方法刻板陈旧,导致学校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毕业生连年递增的背景下,给学校的学生就业带来沉重的压力。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注重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了解创业的过程,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从而推动教学改革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二、当前应用型本科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业创新教育起步相对较晚,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是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应试教育[3]。直到1990年教育部门才组织部分院校进行创业创新教育的探索,2016年教育部才要求所有高校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尤其是近几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很多学校也开设了创业创新教育的课程,但是课程单一、缺乏相关学科的有力支撑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式老化、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诸多问题,需要在开展创业创新教育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具体地说,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丰富内涵,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对大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还仅仅停留在一些表面性的工作活动上,比如请一些社会精英或者企业家来给学生开一两场讲座后就不了了之,教师对创新创业科研参与度不高,从侧面影响了学生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
(二)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深,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虽然我国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起步,但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我国对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评价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这使得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走过了一段弯路,大大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推进的步伐。1.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办企业。长期以来很多的高校和相关的机构认为创新创业就是办企业,所以对高校创新创业评价的指标是学生中创业的比率、创办公司的数量等显性指标,导致在制定创新创业评价指标中出现了偏差,使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2.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简单的进行第二课堂教育。很多高校以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仅仅在原有教育方式上增加第二课堂教育,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仅限于邀请校外专家、带学生出去认知实习等流于表面的形式,没有从创新创业的内涵出发,科学设置课程体系。3.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仅仅是课后的创业实践。很多高校为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立了许多所谓的实习实训基地,以实训基地的多少来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而忽略了创新创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
(三)教学方式落后,教育方式缺乏科学性
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全国的很多高校也在教育部门的要求下开设了门数不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由于受到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传统的理论知识、操作性和实践性强、高校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较少等因素制约,导致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但教学方式和方法没有根本改变,仍然以传统的讲授、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为主,加之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材相对较少、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解较浅等因素,导致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去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和现代网络资源,全方位、多角度构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是每个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条件积极探索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大学生更多、更好的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和能力,为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顶层设计与资源整合相统筹的组织保障体系
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校内外力量,加强跨部门协调,定期研究部署创新创业教育各项工作。制定相关文件制度,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创新创业,帮助学生处理好创业与就业、学业之间的关系;允许师生创办的企业向学校申请其完成的成果在3年内免费许可使用,提高师生创业的技术竞争力,降低创业成本。在校内建设创客空间,与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创业实践基地,降低学生创业成本,提供专业化指导。设立扶持资金,协助优质创业项目与资本对接。
(二)构建立体创业创新教育平台,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每天都会接触海量的信息,高校教育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构建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立体式的教育平台,帮助大学生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多样化、需求多元化的特点,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专业、年级、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1.应用专业的人力资源测评软件,对每个学生进行职业兴趣、职业性向等方面的测评,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体系,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方向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具有个性的指导,充分挖掘个人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通过互联网进行教学资源整合,在网络上开设相关的创业课程或者成立一个创业培养团队,比如开设创业通识类、创业技能类、创业实训类课程,在专业教育平台与学生积极互动,将专业知识融入到这些课程或者平台上。3.拓宽教材选取渠道,整合、设计网络教学资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专业教材变得多种多样,高校可根据专业性质,编写具有时代特色并符合学生的总体特点的教材,也可以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到学校授课,举办创新创业相关的讲座,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作为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优化教育教学体系。
(三)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补的教育教学体系
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业教育》等课程;开设“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ITP)”辅修专业,强化创业精英教育。聘请社会专业人士担任学生创业导师,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学习优秀企业家创新创业精神。建立e-WORKS创业实验室等实践基地,完善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指导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创业教育活动。举办各类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赛代训,以赛促创。
(四)拓展科教协同与国际交流相贯通的政产学研体系
推动优质科研平台和重点实验设施向学生开放,引导学生在科技创新中激发创业意识、孵化培育创业项目。在学校周边打造集创新创业、人才汇聚、公共服务、创意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社区,搭建国际化科技成果转化大平台和师生联合创新创业的“创客空间”。
(五)营造以文化涵育与品牌活动相依托的创业文化氛围
将优秀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校训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形成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宣传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利用新媒体平台主动创新创业信息,推送优秀校友成功创业案例。作为转型中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利用互联网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进行宣传,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建立毕业生创业的奖励机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对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邀请他们将创业过程和创业理念向学生进行指导,并聘请他们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导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进行分享;同时,紧抓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这一契机,完善创业政策和创业项目等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充分发挥本科院校专业特色,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拓展创新创业的高度和深度,培育一个创新创业指导的专家团队,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坚实的保障,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刘雪丽.网络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学术论坛,2016(4):21.
[2]丁波,郗婷婷.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角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体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6.
[3]董馨.新常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转型与升级[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2):14.
作者:赵广军 王亚娟 单位:山东管理学院
第二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信息化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并扮演重要角色。文章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展开探讨,分析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并立足实际,以信息化发展为背景,提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优化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模式
1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
1.1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动力不足
就目前总体情况看,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创业动力普遍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可归为以下三方面。首先,在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虽在许多高校中已开设,但其课时安排及相应的实践缺失较多,无法满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激发创业动力。其次,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开展过程中,课程实际参与人数有限,学生整体受益面相对较窄,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系统地进行创业教育。其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缺乏社会基础,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基本处于脱离或半脱离状态,因而学生在接收创业教育过程中也大多仅仅作为课业的一部分,从意识层面并未得到提高。
1.2大学生创新创业资源缺乏
具体来看,大学生创业教育资源的缺失主要可分为软件与硬件两个方面。硬件缺失主要是指教师资源不足、教学设备缺乏等一些情况。而软件缺失则主要是以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缺口。由于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日较短,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还不够完善,相应领域的专业教师缺口较大,这也是影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重要因素。
1.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其影响因素较多,要求配备的资源较多,因此,其教学质量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也就导致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一方面,该课程的开展主要教学模式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而教师大多缺乏创业实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免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另一方面,目前一些高校也相应建立了课程配备的实践基地,但实际能够进入并参与实践的学生数量十分有限,因而整体上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仍旧严重。
2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优化建议
2.1利用信息化背景下的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在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成为大学生日常实现获取信息、沟通等目的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应合理利用这一趋势,对大学生实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可在信息化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手段对学生实现线上教育,一方面迎合了学生的行为与心理活动,另一方面,以信息化为背景开展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实现自主学习。
2.2开发创业模拟平台,建设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相当严重的一大问题,也是提高创业教育质量的重点环节。在传统创业教育中,创业实训的开展需要相当的资源来支持,创业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实践,因此,许多高校在创业实训这一方面上存在较大的缺失。在信息化背景下,相应技术能够实现模拟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可利用这一平台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加以辅助,模拟平台、营销网络平台等信息化手段的介入可以解决实际中操作难、成本高等一系列特点,大学生创业实践进行简化,使得大学生能够在这一平台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碰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2.3充分利用信息化背景下带来的创业机遇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与渗透,信息化已经进入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未来也将进一步渗透,而信息化也带来了许多冲击与改变,创业模式是其中之一。在信息化背景下,线上创业的模式逐渐受到关注,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就这一模式对学生着重开展教育,引导学生进行线上创业。一方面,线上创业的门槛较低,适应广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线上创业势必成为未来创业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以此为教学可提高课程的实践性。
3结束语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由于受到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其教学质量差强人意,在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应当做出相应调整,文章立足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出利用信息化背景下的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开发创业模拟平台,建设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信息化背景下带来的创业机遇三点优化建议。
参考文献:
[1]丁蓉.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3):1-2+12.
[2]张倩,张铁君,曹海英.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01):80-81.
作者:陈利华 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第三篇:如何激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摘要]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随着众创空间的提出,开展创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在众创空间视角下,学校在激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并结合现有的资源和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便利。
[关键词]众创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众创空间是实现创新创业的一个平台,这一概念提出之后,很多学校都越来越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政府也在改变政策,和高校一起为学生营造更有利的创业氛围。为了激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高校要采用新思路和新方法,指引学生主动参与校内创业活动,实现创业梦想。
1大学建设众创空间的特点
目前,很多综合大学开始向创业型大学转变,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在创业时需要具备很多条件,但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却面临着资金和人脉等方面的多重困难。大学建设众创空间主要为了帮助大学生完成创业目标,提供一个资源丰富的平台,让大学有选择性地完成目标。
1.1成本低
众创空间的要求是成本低,目前比较典型的众创空间形式是创业咖啡等,大学生可以从现有的众创空间中吸取一些经验。例如,想要创业的人可以通过点咖啡的形式获取一些资源,空间交流成本较低,符合大学生创业的需求。
1.2资源丰富
大学本身就拥有丰富的资源,尤其是校企合作带来的丰富资源。在众创空间内,学生可以及时表达出自己的创业想法,也可以采用展示自己的一些作品和成果等方式来获取资源。学校中的创业比赛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学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一些资源,也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创业目标。
2众创空间视角下激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
2.1提高教师能力,掌握众创教育方法
随着大学众创空间的建设,很多教师也参与到了创业教育中来,不过由于教师本身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因此在创业教育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而且学校目前还没有为教师提供足够的创业教育方面的培训,教师开展创业教育也比较艰难。因此,学校需要意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有必要采取一些方式来提高教师的能力,开展创业教育培训,并且让教师充分了解众创空间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众创空间视角下的创业教育有更深刻的体会,并且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可以总结一些教学方法和理念,制定科学的创业教育计划。大学校园中有丰富的资源,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合理使用众创空间的作用,在创业教育中要善于利用一些平台,带给学生新的创业思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属于学生的创业领路人,因此需要保证教学的效果,在众创空间视角下,教师就不能仅通过实际的创业案例进行创业教育,还要充分利用一些科技元素以及众创空间进行教学。教师也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如果遇到不懂的知识,教师应该主动学习,寻找答案和方法,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成长,才能达到更好的创业教育效果。
2.2实现资源共享,组织高校众创联盟
为了不断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在实际创业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帮助,众创空间的建设必不可少,但很多学校目前还没有建设众创空间,尤其是没有真正体会到众创空间的重要作用。当前大学主要缺少的是众创空间需要的人员、场地以及相应的设备,并且缺乏资金支持。很多高校都因为资金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众创空间建设。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学校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在建设创业平台的同时,促进资源的共享,并结合不同大学的创业教育目标,指导教师可以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创业教育讨论,组织高校众创联盟。虽然高校不再在同一地区,但是可以借助网络优势,充分利用各高校的优势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切合实际的创业教育。
2.3健全激励机制,营造众创氛围
为了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创业目标,在大学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外部激励机制的作用。众创平台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利的资源,但这些还远远不够。除了学生自身的创业想法之外,学校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众创氛围,尤其要增加一些奖学金或者是奖品等激励机制,让学生更愿意主动地参与一些创业活动。创业教育需要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比如日常的校园条幅宣传,新闻宣传以及创业平台宣传等,学校通过营造众创氛围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性,通过接受创业教育,学生可以获得更加专业的指导,减少创业过程中的阻碍。创业教育也可以融入一些文化活动,也可以融入比赛中。创业教育要想取得很好的效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尤其是要支持学校的创业教育宣传等活动。
2.4利用“众创空间”和互联网优势开展创业实训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创业教育,学校可以采用实训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验。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可以在校内建设一个创业实训空间,如商业银行实训、证券交易实训等,并利用一些实训软件,如用友VBSE,为财务专业的学生提供仿真实训。其次,教师还要利用3D技术的“财会商圈”,让学生体验到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以及内部管理,让学生学习一些除了课堂理论之外的实际经验,进而发现更多的问题。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在提前接触商业社会的过程里增加信心,今后真正进入企业便能够应对自如。最后,创业实训是一个真实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互联网技术、众创空间等,引导学生通过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发展流程和解决问题的措施,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创业理念。
2.5建设高质量创业导师队伍
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身份会受到质疑,学生会考虑教师是否参与过创业实践,能否为自己提供有价值的创业信息等,所以学校有必要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首先,学校在选择创业导师时,不能忽视教师原来从事的工作,可以建设创业导师选聘培养机制,成立一个专门的创业导师队伍;其次,学校要经常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积累创业教育经验,确保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创业教育,满足学生的创业指导要求;最后,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并提供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提高创业导师的积极性。
3结语
众创空间视角下,大学众创教育的目的更加明确,而且在众创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教师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很多困难,激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高校和政府的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余文博,阮锦强,刘志兵.关于大学建立众创空间的思考:基于创业型大学的视角[J].现代国企研究,2015(14).
[2]吴泽俊,唐厚兴.高校众创空间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7(2).
[3]钱小明,荣华伟,钱静珠.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
[4]李长熙,张伟伟,李建楠.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
[5]刘铸,刘万芳,张庆祝.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辽宁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4).
[6]李占平,王宪明,赵永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云创业平台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1).
作者:王林 单位:三峡大学科技学院